书城哲学孟子一百句
12459400000030

第30章 保民而王

◎ (齐宣王)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 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得民心者得天下”,那统治者如何才能得“民心”呢?孟子有不少想法,也有不少具体措施,“保民而王”就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

“保民而王”一语出于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对话。宣王一心想称霸天下,所以缠着孟子问“春秋五霸”中最出名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是如何成就的。但孟子不愿与宣王谈“霸道”政治,所以干脆回绝,推托说孔子的门徒不谈齐桓和晋文事业的,所以后世没有流传下来,我也不曾听到过。这明显是遁辞。实际上不仅孔门,就是孔子本人谈齐桓、晋文之事也不少,如《论语·宪问》中就有多条记载。孟子的语言技巧很高,话锋一转就把话题转到“王道”上去,并引出了“保民而王”的话题。

孟子在政治上是主张“以民为本”的,“保民”也就是“以民为本”的表现。他苦口婆心地规劝当时的统治者,应该宝贵的绝不是金银财宝,老百姓才是最值得宝贵的。他指出,在一个社会中,国家政权要比国君重要,而老百姓又比国家政权重要,这就是著名“民贵君轻”思想。孟子还引用《尚书》中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可不得了啊!把“民”与至高无上的“天”等同了起来,那“重民”也就与“尊天”具有了同样重要的意义,这些话在两千多年前就说出来,确实很了不起。今天有人在那里不知轻重地说:儒家的“民本”不是“民主”、不如“民主”;即便你说得可能确实不算大错,但至少是犯了不懂历史、以今律古的毛病。儒家的“民本”思想再怎么样,总比法家对老百姓——没事替我拼命干活,危难时替我去送死(“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要好过不知多少。再进一步说,难道“民主”就真的是十全十美的政治形式了吗?西方社会实行“民主”几百年了,问题不照样还是不少吗?

正因为孟子强调“以民为本”、强调“保民”,所以很自然地会引申出他对专制暴君的有力针砭,主张人民有革命的权力(见前)。更可贵的是,基于“以民为本”、“保民”思想之上,孟子对当时诸侯的骄奢淫佚和穷兵黩武、官吏的不负责任和鱼肉人民等现实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严厉的挞伐。如: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梁惠王上》)( 现在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而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却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这与拿刀把人刺杀,然后却说“与我无关,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厨房里摆着肥肉,马棚里养着肥马,百姓却面露饥色,野地里还有饿死之人,这等于驱使禽兽去吃人。兽类之间的自相残食,人们尚且憎恶;而作为民众父母的当政者,施政时却不能避免驱使禽兽之类吃人的事,那他们作为民众父母的意义又在哪里?孔子说过:“第一个制作殉葬用陶俑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是因为俑模仿人形而用来做殉葬品。照这样看来,施政之人又怎能让他的百姓饥饿而死呢?)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孟子·梁惠王下》)(在灾荒的年月里,你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荒野,年轻力壮的则四出逃荒,都将近千把人了;而你的粮仓盈实,库房充足,有关官员却不把这种情况上报,他们高高在上,不仅不关心民众,而且还残害他们。)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上》)(为争土地发动战争,杀死的人遍野;为夺城池发动战争,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所谓的为土地而吃人肉,其罪之大,处以死刑尚且不足。)

这些至今读来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文字,在《孟子》一书中随处可见,就无烦我一一列举了。

原文

(齐宣王)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保民:狭义的理解为保有和安抚民众,广义还可包括养民、教民,译文取狭义。今译

(齐宣王)问:“要具备怎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天下呢?”

(孟子)答道:“保有和安抚民众就可以称王天下,那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的。”

原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下》)

注释

社:土地神;稷:五谷神;社稷:象征国家。丘:众,一说小。

今译

百姓最重要,其次是国家,国君为轻。所以,得到百姓信任就能成为天子。

原文

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

今译

诸侯的珍宝有三件:土地,百姓,政务。以珍珠美玉为宝的人,灾祸必定会降到他身上。

原文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愬:通诉,诉苦。

今译

现在大王如果发布命令,施行仁政,使天下想做官的人们都愿意在大王的朝中任职,农民都愿意在大王的田野里耕种,商人们都愿意到大王的集市上做生意,来往旅客都愿取道于大王的道路,各国那些对自己国君不满的人民都愿到大王面前来控诉。真能做到这样,又有谁能阻挡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