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12397800000006

第6章 学校安全工作管理(6)

(1)体育锻炼预防意外。

在中学生所受到的严重外伤中,因体育锻炼致伤的比例超过50%。其中球类运动和体操所引起的外伤较多,初中学生也比高中学生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受伤。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容易兴奋,肌体容易疲劳,而注意力则不容易集中,肌体的协调、应变、平衡等功能的发育也不完善。这样,在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复杂动作时,就容易引起外伤。比如在单、双杠上做大摆动或做转体练习时,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身体的协调、平衡功能要好。

其次,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有些人还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就急于表现自己,甚至互相嬉戏或打赌比赛,结果因动作失误而受伤。

还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因缺少保护而受伤。如练习鞍马、跳箱动作时,学生如果平时缺乏训练,助跑不够,腾起高度不够,换手不及时,此时若缺乏有效的保护,就会发生股骨、胫骨、会阴和下肢关节等部位的损伤。又如练习吊环时,如果没有保护,就容易引起肘关节脱臼、前臂骨折和脑震荡等严重后果。

(2)中学生运动中易发生的外伤。

中学生在运动中容易发生的外伤情形主要有几种:流血,骨折、脱臼、撞伤、挫伤、扭伤、戳伤等。大量出血的时候,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如果怀疑是骨折,就应立即采取骨折的处理方法。

如果是轻度的撞伤或挫伤,可用冷湿布敷在疼痛或肿痛的部位。但如果撞伤严重,或是头、胸、腹等部位受到较大的撞伤,应特别注意,因为这有可能出现内出血或内脏损伤的危险。情节严重的体育运动外伤,都应在初步救护的同时向急救中心呼救或视情节送往医院救治。

(3)锻炼时要注意的问题。

加强身心素质的全面锻炼,提高身心对各运动项目的适应能力,特别是提高心理稳定和调节水平,消除紧张和急躁、粗心等心理现象。

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加强易受伤部位的锻炼和准备。掌握好技术动作要领,认真练习,按要求正确操作。

加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应急意识,学会和熟练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部着地,顺势翻滚,而不要直臂撑地。器械练习时特别要注意相互保护,如做单杠或跳马练习时。

(4)自我监量检查。

运动前要进行场地器械及个人服装、鞋子等安全检查,并自我评估身心健康状况,如身体不适、情绪低落、心理紧张、技术掌握不良等,应停止或避免较高难度的体育锻炼项目。

体育课应注意的安全常识

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

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手榴弹、铅球、铁饼、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进行,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这些体育器材有的坚硬沉重,有的前端装有尖利的金属头,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4)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伤及腿部关节或后脑。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双手握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5)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械旁站立保护。

(6)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发生扭伤。

(7)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训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要在争抡中蛮干而伤及他人。在这些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安全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处理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3)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4)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5)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6)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7)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8)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9)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10)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11)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12)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学生体育课意外应急

(1)防范预案。

①要求体育老师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学生上课及活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②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后实施新的活动项目。

③按教材规定的有一定安全隐患的课程项目必须事先做好防护工作。

④高温时段学生体育课因地制宜,或安排到室内,以防学生中暑。

二、应急预案

①遇有学生发生晕倒、抽搐等中暑症状,立即将其送往校医务室救治。

②遇有学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将其安置阴凉通风处,并给予补充水份。

③发生上述第一、第二条款情况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

④分析原因,及时作出处理意见。

11.学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防灾方针,共同做好本系统防自然灾害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人身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增强全校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师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人生安全,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防灾应急方案

(1)每学期进行疏散撤离演习一次。

(2)当遇到恶劣天气时需要停课,有教师通知学生家长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3)在发生灾害时,教师在下班前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窗外的悬挂物,检查旗杆、墙报栏,防止高空悬挂物摔落伤人。

(4)各班主任负责关好室内门窗。电脑室的老师负责检查电脑室内电脑总电源的开关。

(5)发生破坏性灾害时,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开展自救活动。

(6)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卫生消毒,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7)灾后要科学安排学习科目和课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快恢复正常。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是特殊的场所,具有社会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学校内的人与物时刻与外界发生着交往,社会发生的变化随时会影响到学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此特点有关,如传染病,前者如病原体的输入,后者提供了疾病传播的场所和易感人群的聚集。学校与自然、广大的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易造成蔓延扩散形成暴发。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规定要求:1980年,教育部、卫生部发布的《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及时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加强疫情报告”,首次在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提出了“疫情报告”的概念。

此后,教育部先后下发《关于搞好夏季饮食卫生工作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的通知》、《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等文件,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提出了要求。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有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感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及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联系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的可疑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察工作;

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13.校园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近年来,法院受理的校园暴力伤害案件越来越多,引起了法院的重视。

“校园暴力”主要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本文主要研究其中的未成年人暴力。

产生原因

(1)学校教育失衡、管理疏忽。

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教育应以育人为首要任务,法制教育也很薄弱;另一方面,学校在发现危险或安全隐患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

(2)家长过度宠爱、盲目纵容。

现阶段,90%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孩子极端自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一旦要求无法满足,便试图用“武力”解决问题。

(3)自身控制力弱,对暴力游戏麻木崇拜。

未成年人长期玩飙车、枪战等暴力游戏,很容易模糊道德认知,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预防及应对

(1)转变教育模式,加强内部治理。

一方面,让法律知识进课本,聘请法制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服务,可以设立一个校园防暴举报点,对举报作出快速惩处教育。

(2)净化周边环境,清新社会空气。

强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落实,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中小学校周围200米内不得设置网吧的规定。

(3)重视家庭教育,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每个家庭都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4)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涵养。

杜绝校园暴力,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涵养是根本,铲除校园暴力,靠学生自己。

铲除校园暴力任重而道远,希望全社会能够齐集力量,还校园文明、宁静之本色!

14.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管理

网络的基本知识

(1)WWW简介、发展和特点。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的概念和制度,以及学校质量工作管理的概念和管理程序。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的概念和制度,以及学校质量工作管理的概念和管理程序。

WWW是WorldWideWeb的缩写,中文名字为“万维网”。它起源于1989年3月,由欧洲量子物理实验室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通过万维网,人们只要通过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

由于用户在通过Web浏览器访问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无需再关心一些技术性的细节,而且界面非常友好,因而Web在Internet上一推出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走红全球,并迅速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