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12397800000019

第19章 学校质量工作管理(1)

第一节学校质量管理概述

1.学校质量管理的涵义

学校质量管理就是对学校各项工作质量的管理,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

学校工作质量就是学校工作过程和结果满足使用的要求时所具有的特性。

对学校工作质量的构成可以从内容和过程两面三个角度区分:

从内容角度看,学校工作质量大致可分为业务工作质量和管理工作质量两部分。业务工作质量包含教学工作质量,德育工作质量、体育卫生工作质量、后勤工作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是指对各项工作进行管理的活动的质量。

从过程角度分,可以将学校工作质量分为标准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

2.学校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学校质量管理的意义

(1)质量管理是实现学校基本任务和满足社会需要的保证。

(2)抓好学校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教育投入的有效性。

(3)质量管理提供了客观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与手段。

学校质量管理的特点

(1)学校质量管理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2)学校质量管理以人的质量为中心。

(3)学校质量管理目标具有一点多面的特点。

(4)学生素质特性决定学校质量管理具有创造性。

(5)管理活动对角的多样化。

(6)管理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3.强调“发展性素质”的意义

为什么要把“发展性素质”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目标坐标系中的一个基础维度呢?

(1)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发展性素质”是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内在源泉。

(2)现代的学习者必须学会学习,因为即使在学校中教师也不会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何况离开学校以后。

(3)在社会加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各种社会组织中的新陈代谢也将加速,一个不能以积极姿态参与社会生活,不能为自己为断设定更高目标的人,就会被不断涌来的“后浪”超过,甚至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总之,以培养学生的“发展性素质”为根本性质量目标,是教育事业对高科技时代社会要求的回应,也体现了对人的未来命运的真正关怀。

4.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是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和现代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进入了更高阶段。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是:

(1)企业或其他任何组织存在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服务对象做贡献,满足其需求。

(2)从整体出发把握质量。

(3)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4)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

(5)通过组织落实实现质量保障。

5.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

(1)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3)全面质量管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4)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6.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内容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工作。

(2)质量信息提取。

(3)质量信息加工整理。

(4)建立质量责任制。

(5)质量教育工作。

质量教育工作方法

质量教育工作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1)进行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感教育。

(2)进行专业化知识和能力教育。

(3)进行质量管理培训。

7.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质量指标要求

理想的学校质量指标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标准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并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改进。

(2)标准应系列化。

(3)标准要明确、具体,不可模棱两可。

(4)要有群众基础,制定标准既要考虑上级要求,又要总结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引导被管理者参与到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来。

质量整理要求

质量信息整理要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

(1)按质量要求责成各个部门与人员对质量信息进行数据的审核、汇总、查询和订正,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2)严格按照统一的方案,方法和表格进行综合整理,整理时注意标准和标度的一致性,从而使质量资料具有可比较性和可判断性。

(3)资料应配套、完整。

(4)在资料整理、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卡片档案,有条件的学校应输入计算机系统,便利查询。

8.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的质量提取信息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方法科学化。

(2)结果一般应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标度。

(3)评定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各具特色,其适用范围有所长也有所短,尽可能交叉使用。

(4)信息提取的方法和频率要从教育规律出发,考虑它的综合结果。

9.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需要,强调参与团队工作,并力争形成一种文化,以促进所有的员工设法、持续改进组织所提供产品/服务的质量、工作过程和顾客反应时间等,它由以下要素构成:

全面质量管理由结构、技术、人员和变革推动者四个要素组成,只有这四个方面全部齐备,才会有全面质量管理这场变革。

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即要求全部员工,无论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办公职员或一线工人,都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参与“改进工作质量管理的核心机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之一。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必须在市场调研、产品的选型、研究试验、设计、原料采购、制造、检验、储运、销售、安装、使用和维修等各个环节中都把好质量关。其中,产品的设计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起点,原料采购、生产、检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而产品的质量最终是在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的过程中得到评判与认可。

全面的质量管理是用全面的方法管理全面的质量。全面的方法包括科学的管理方法、数理统计的方法、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行。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另外,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以下观点:用户第一的观点,并将用户的概念扩充到企业内部,即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不将问题留给用户。预防的观点,即在设计和加工过程中消除质量隐患。定量分析的观点,只有定量化才能获得质量控制的最佳效果。以工作质量为重点的观点,因为产品质量和服务均取决于工作质量。

10.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国家计划指示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

(2)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

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

(3)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

(4)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

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每一环都要求品质:学习、思考、分析、评估、改进。产品可靠:及时完成、品质优良划一。更顺畅的沟通管道:倾听、询问、勇于发言。”——本田汽车的企业愿景宣言。

11.教育评价的原则和特点

教育评价的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致性与差别性相结合原则、定理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评价的发展呈现了以下特点:

(1)教育评价形成多种互补模式。

(2)形成性评价的地位不断上升。

(3)评价方法日益科学化、多样化。

(4)评价主体范围日益拓展。

(5)评价内容向全方位发展。

12.学校管理质量控制的对策

质量控制,就是对影响学校质量的因素施加干预,使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那么,应该应从何着手控制学校工作质量呢:

(1)对不同性质的质量原因采取不同对策。

(2)确定与把握质量警戒线。

(3)工作控制。

(4)组织控制。

对不同性质的质量原因采取不同对策:

造成学校质量问题的原因,按其产生的形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区分为偶然因素(又称急性故障)和系统因素(又称长期性故障)。

对偶发因素的控制方法是密切注意各项工作的反馈信息,及时抓住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纠下,将原发因素和受动因素都调整到正常状态。

对系统性因素所造成的质量问题,不宜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而应采用质量突破的办法来解决。

13.质量管理教育评价的过程

在学校管理的教育评价中,应把握的几点特殊要求:

(1)各项指标要有独立性,其内涵不应与其他指标相互重叠;各项指标要协调,一方面应能从各个侧面反映目标要求,在主要规定性上完整地表现出评价对像的特征,一方面,指标间不应相互矛盾和冲突;指标应是可测的;指标应有可行性。

①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②选择恰当手段获得信息。

③质量信息的分析。

④提出质量改进意见和建议。

(2)需要处理好的以下关系:

①常规评价与改革评价的关系。

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关系。

14.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目的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教研员、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从新课改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历史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提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要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自身、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促进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合理分解,其目的在于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共同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关注这个过程中既要评价“教”,又要评价“学”。

课堂教学评价要点

(1)符合课程标准年段教学目标与要求;

(2)切合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际;

(3)兼顾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育等;

(4)恰当、具体、明确。

(5)教学环节结构合理严谨、主次得当、联系紧密、过渡自然、整个性强、富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