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12396900000009

第9章 歌仔戏音乐表现力的拓展(1990~2000)(1)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卡拉OK厅、电影院、小型的露天舞场等娱乐场所增加,交谊舞盛行,家庭影院、电视普及,电视节目逐渐成为主要娱乐方式,戏曲则日渐式微,受众越来越少,演出场次萎缩,开始遭遇危机。戏曲工作者们,或放弃事业下海经商,或坚守岗位苦心思变求发展。90年代开始,歌仔戏剧团以福建省历届的戏剧会演、全国现代戏调演、历届中国戏剧节、文化部“文华奖”评选等艺术活动为平台,推动歌仔戏剧目的创作。在这期间涌现了《戏魂》《保婴记》《侨乡轶事》《月蚀》《羯鼓汉箫》《白鹭女神》等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剧目,剧目音乐的创作也开始大量新的探索。

《戏魂》: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

(《戏魂》,漳州市芗剧团首演。1990年创作上演的现代戏《戏魂》,1991年经过重大修改后,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会演,获得了新剧目演出奖、优秀编剧奖、优秀音乐设计奖、优秀舞美设计奖、优秀演员奖。1992年获得文化部第二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剧作奖、文华表演奖,成为历届文华奖福建省获此殊荣的少数现代戏剧目之一。1995年获福建省首届百花文艺一等奖。2000年参加福建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荣获剧本创作二等奖,随后又获第五届华东戏剧期刊“田汉戏剧奖”剧本创作二等奖。)

《戏魂》是歌仔戏的现代剧目,编剧杨联源、方朝晖。《戏魂》原名《散戏》《最后的演出》,该剧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台湾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社会、文化的急骤变迁,各色各样的娱乐形式,如:新剧、艳舞团、溜冰团、电影、电视、电子花车、酒吧、舞厅等占尽了优势,使传统的戏曲艺术面临极大的考验,台湾剧团被淘汰了三分之二以上。这一特定的年代里,以章月娇为首的台湾宜兰金美园歌仔戏团无法避免时代的激荡,经历了同时代剧团所共有的悲凉困境——被逐出剧院,下乡演酬神戏,与人斗戏,甚至为人哭丧等,几乎陷入了散班绝境。《戏魂》表现了60年代台湾艺人在陷入散班困境时,为了生存舍弃心爱的歌仔戏艺术的诸多无奈、无助与凄惨。但她们维护传统戏曲艺术的决心与品格感动了观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赢得了文化知识界有识之士的同情和支持,终于走出了低谷。

该剧描写当时戏班的状况受到西洋音乐、流行音乐的冲击,生存受阻,演员只好到歌厅、舞厅等时兴娱乐场所卖艺求生。特定的环境如何用音乐来表现是该剧剧目的特殊性对音乐的要求之一。该剧音乐设计江松明(江松明(1956~):一级作曲,现任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客座教授、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并经常应邀到台湾为歌仔戏剧团作曲、音乐指导。创作的作品有戏曲音乐、交响曲、协奏曲、重奏曲、室内乐等100多部。其中,歌仔戏《戏魂》获1990年福建省第十八届戏曲会演音乐设计奖、1991年中国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优秀音乐设计奖;《保婴记》获1996年福建省第二十届戏曲会演音乐设计奖、2009年福建省第二十四届戏曲会演优秀音乐设计奖;《补鞋》获2002年中国文化部第十一届“群英奖”戏剧比赛优秀奖(任音乐设计);《西施与伍员》获2002年福建省第二十二届戏曲会演优秀音乐设计奖;《窦娥冤》获2006年福建省第二十三届戏曲会演音乐设计奖;《邵江海》获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单项奖(任作曲、配器、乐队指挥);《蝴蝶之恋》获2009年福建省第二十四届戏曲会演优秀音乐设计奖(任作曲、配器、乐队指挥)、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设计奖、2010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化部第十三届文华音乐创作(作曲)奖。)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舞台需要呈现劲舞、爵士舞、迪斯科等歌舞厅的场景,所以乐器的配置为传统乐器“四大件”加上电声乐队(电吉他、电子琴、电贝司、萨克斯和爵士鼓),以及大提琴、贝司、扬琴、琵琶,还有西洋的木管组乐器长笛和单簧管、铜管组乐器小号和圆号。为了形成传统与现代断裂的冲击力,音乐呈现出“土”和“洋”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对比。

《戏魂》开场,是戏班熟悉的练功场景,戏班的演员们舞动着水袖,合唱“红妆翠袖,急管繁弦,为谁扮演台上悲欢?”接着是男女声的二声部合唱“人间离合,艺海雾茫茫,歌仔悠悠,锣鼓锵锵,台湾方圆地,何处可作场?路歧人魂系紫幕间……”序幕的合唱曲即能让人感受到全剧庄重与悲壮的基调。“为谁扮演台上悲欢?”一语道出了演戏人内心的悲凉。演戏人,原是为了演给爱看戏的人看,在舞台上演绎,与台下的人分享世间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然而如果失去了爱看戏的人,失去了观众,失去了表演的舞台,演戏人该是怎样的落寞悲凉啊。第一场,便是台湾宜兰金美园歌仔戏团的班主——歌仔戏皇后章月娇,在无奈之下,搬出盛德戏院。第二场开场,昏暗的月下,章月娇在缝补着一件褶子,接着是章月娇的一段凄美的《七字仔》唱腔——“自从戏班出戏院,我想着前景,心会酸啊。戏路从此多坎坷,戏班人心皆不安。有人想跳槽,阿金嫁富夫,可恨文儿心也动,吵吵闹闹惹人烦。金美园好似一支破雨伞,月娇我也定要撑住伞骨渡难关。”

扮演章月娇的是漳州芗剧团的名角郑秀琴(郑秀琴(1944~),1959年从艺,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漳州市芗剧院、龙溪地区文工团、漳州市芗剧团演员、艺委主任、名誉团长。在优秀经典传统剧目《蔡文姬》《包公三勘蝴蝶梦》《李妙惠》《钗头凤》《琵琶记》等剧目任主角。并在优秀会演剧目《江姐》《戏魂》《蝶恋花》《情海歌魂》等戏担任主要角色。她主演的《蝶恋花》获1978年福建省会演一等奖;1979年她主演《情海歌魂》获福建省文化厅优秀青年演员奖,1980年福建省现代戏会演演员奖;1980年获得福建省唱腔比赛一等奖;1990年她因主演《戏魂》获得福建省会演优秀演员奖,1991年全国现代戏会演优秀表演奖,1991年被福建省文化厅授予荣誉奖,1992年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华表演奖。曾多次赴新加坡、台湾访问演出。)。郑秀琴工青衣闺门旦,师承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在演唱风格上,除了认真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演唱风格外,还能根据剧情的需要,在保留歌仔戏传统艺术的前提下,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她的演唱做到了依字行腔,字正腔圆,以腔传情,以情动人,并且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演唱风格。在国内外,郑秀琴赢得了同行及观众的好评。郑秀琴因其唱腔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形成了歌仔戏特点鲜明的“郑派”唱腔,引得闽南地区的旦角演员争先效仿。第二场的这段唱腔,郑秀琴处理得十分细腻,衬词的增加,转腔的婉转,浓郁的歌仔戏韵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自从戏班”后加了衬词“哪”,旋律是“A—D”的五度下行,表现出对戏班深切的叹息,“出戏园”后多了衬词“啊”,旋律为“A—C”的三度上行,紧接“我”字,“我想着前景”后加衬词“啊”,转腔的旋律为“1 61 53”,“心会酸”的“心会”后为“啊”和“那”两个衬词,“酸”字后又是衬词“啊”:

细腻的转腔与小七度的大跳浑然一体,唱腔非常委婉。伴奏《七字仔》的传统乐器“四大件”,在此处为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和笛子,伴奏唱腔也十分传统。“有人想跳槽……”后为《七字仔清板》,伴奏乐器暂停,清唱更彰显了郑秀琴的唱腔。

第五场,是章月娇的金美园歌仔戏团与老奄的新光少女艳舞团“斗戏”。这是《戏魂》的重头戏之一。歌仔戏团与艳舞团本没有可比性,却因为艳舞团将歌仔戏团挤出了戏院,歌仔戏团为了生存的舞台,不得不与艳舞团“斗戏”争场子。舞台左边,锣鼓喧天,金美园歌仔戏团开演《穆桂英挂帅》;舞台右边,伴随着慢摇滚的流行音乐,艳舞团将带来的是新鲜刺激的新潮歌舞。戏曲的锣鼓与摇滚乐叠置,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穆桂英挂帅,兵卒们小翻上台,展现戏曲功底,一边则是年轻的漂亮少女们穿着超短裙在台上扭臀秀腿;一边是两个英气十足的刀马旦在台上对打,短兵相接,精彩纷呈,一边则是打扮妖艳的女子扭捏作态地唱着“情哥哥你心太狠,对着情妹舞刀枪,不甘一声心肝爱,抛下情妹太孤单”类似《夜上海》曲调的小情歌。刀马旦恰到好处地唱一声“呸,无耻妖女……在阵前耍风流丑态万端……”然而,随着一片哄笑声,观众奔往艳舞团那边去了,这边戏班的女演员尖声叫道:“哎呀,那些女孩不知羞耻,一个个衣服都才穿一半。”“斗戏”比的是观众的多少,只要把观众吸引过来就算赢。章月娇急了,亲自上阵,与大武生同台对戏,也不管戏文是什么了,只管与大武生刀枪相接,使出刀马旦的浑身解数,伴随着武场激烈的锣鼓,最终累倒在了舞台上。在章月娇看来,“斗戏就是比做人”,“生死存亡在此间”。金美园歌仔戏团没有退路了,情急下,竟要小娇唱流行歌曲,“输人不输阵”。艳舞团使出“杀手锏”,即跳“脱衣舞”,一段歌舞厅的探戈音乐响起,这一段小号吹奏的无调性音乐,仅有大提琴与之伴奏。大提琴固定低音的节奏型也是歌仔戏传统音乐中未曾出现的。这段音乐是典型的西洋流行音乐的风格,显得很“洋”。

而正是“斗戏”的场景使歌仔戏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有了并置的可能。在一个戏里,为了符合剧情的发展,同时呈现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戏魂》的音乐在当时无疑是大胆的尝试,很新潮,也很前卫。王爷庙前的“斗戏”,金美园歌仔戏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章月娇愤而喊出了“这是什么世道啊?”终于病倒了。

在剧中,章月娇为了剧团能够演出,当大保介绍在坟墓前演《五子哭墓》的业务活时,她无奈地答应了。在途中有段模拟送葬的“八音”音乐,采用唢呐、笛子、大广弦、月琴、三弦、壳仔弦、响盏、铓锣等乐器。

八音,是闽南、漳州一带在出殡时所演奏的一种音乐,以小唢呐、笛子、月琴(或三弦)、壳仔弦、大胡(或大广弦)、芒锣、果子锣、小钹等8件乐器组成。为了逼真地模仿他们的演奏风格,这段八音吹奏是作曲家特地到逢白事的人家里,在出殡现场记录,聆听他们的白事音乐,根据他们的演奏习惯和演奏特点创作的。在剧中乐队演奏时,作曲家要求弦乐组分弓演奏,半拍一弓,管乐组要求吹得错落无序,并且让唢呐尽量原汁原味地吹奏出送葬“八音”的风格。整段音乐显得很“土”,散发着地地道道民间的味道,但这种全然没有句法可言的乡土音乐,加上歌仔戏哭调,与西方的流行音乐风格、电子音乐的音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取得了绝佳的戏剧效果。这段“八音”的“土”与“艳舞”音乐的“洋”风格上截然相反。

同时,为了不脱离剧种的音乐特色,作曲家还尝试将《七字调》的传统曲调套用探戈的节奏型,演绎成探戈风格的舞曲。萨克斯吹奏旋律,架子鼓打探戈的节奏型。这样的写法,使得符合剧情要求的探戈舞曲适时地出现,但又有歌仔戏音乐的元素潜藏其中,不至于离歌仔戏音乐太远。

在《戏魂》当中,章月娇的长唱腔,曾经给观众和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曲家在运用传统唱腔时,使用了合唱帮腔,并且在板式上做了较大的改变。歌仔戏音乐是传统的曲牌连缀体,在这一唱腔中,为了能有更强的表现力,作曲家增加了流水板,原先的一板三眼变为一板一眼,有时是有板无眼,并且根据饰演章月娇的郑秀琴的音色特点,拓宽了唱腔的音域,有高腔也有低腔。由她演唱的这段长唱腔“最后的演出”深切地表达了一代歌仔戏名伶对歌仔戏艺术深深的不舍和不得不放弃戏班的无奈、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