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12396900000010

第10章 歌仔戏音乐表现力的拓展(1990~2000)(2)

随着“丁零零……”的响铃声,乐队强有力地奏出前奏,4个乐节的节奏型相同,都是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后接附点四分音符,并且这个音有保持音记号,音乐处理较为自由,类似散板,表现一种沉重、强烈而复杂的情感。唱腔的第一个乐句“听到铃响,铃响,铃声响”是章月娇的清唱,十分引人入胜。“听到”,一个八分休止符,小过门两个强音“5500”,“铃响”旋律为大二度上行,接一个八分和四分休止符,“铃响”,旋律为纯四度上行,又接一个八分和四分休止符,让人有种紧张感,“铃声响”的旋律又有一个纯四度上行,接着乐队跟进,且奏4个强音后为摇板,将紧张感层层推进。“心胆颤”,“铃声犹如丧钟响(哪)”,“月娇不敢台上坐”,“不忍相别不忍看(啊)”之后,都是乐队的摇板,用音乐刻画出了此时章月娇非常复杂的心态:想上台,却不想这是最后一次上台,无奈登最后一次台,却是万般不舍,千种依恋。或许她想到了过去,想到自己大半生的戏班生涯,想到戏班曾经辉煌的过去,想到曲折多舛的个人命运和戏曲脆弱的今生。铃声响起,声声急促地敲打在她的心上。“不忍相别不忍看(啊)”郑秀琴带有哭腔的演唱感人至深。舞台上,在暗景中,仅有一道追光,衬出她孤独无助的身影。接着唱《杂碎仔》,其中“难道歌仔戏命该成绝响,也不该在我手中来散班”,既是一种羞愧,更是一种不甘。章月娇心爱的戏和戏班是她整个生命,那该是怎样的不舍啊。

一个急切的过门后,舞台的灯光亮起,照见了章月娇引以为傲的锦旗匾,接着的唱腔是《散板杂碎仔》。唱腔的乐句之间的乐队伴奏,都采用摇板。紧接着的唱腔是《慢杂碎仔》,回忆当年金美园的风光,更显现在的凄凉,黯然神伤。即将要放弃自己“打拼了半世人”的金美园,曾经与之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戏班,《慢杂碎仔》叨絮诉说着章月娇内心如挖却心头肉的痛苦。从《杂碎仔》到《散板杂碎仔》,再到《慢杂碎仔》的曲牌运用,充分地发挥了《杂碎仔》作为歌仔戏主要唱腔曲牌特别适用于大段抒情、叙述的功能,通过丰富的板式、速度变化展现了独特的声腔特色和艺术表现力。

之后转F调,合唱《九字仔哭调》,后半部为男女二声部轮唱,叙述戏班曾经行走在台湾各地,辗转于都市乡间。《哭调》特有的抒情性旋律和大广弦打指产生的特殊哭腔音色,更显戏班谋生的艰辛和心酸。

合唱之后,是章月娇唱稍快的《杂碎仔》,骄傲地回顾自己和金美园的辉煌,悲叹时运不济,传统歌仔戏渐渐为西洋音乐所取代。后转《快杂碎仔》,感慨戏人的地位愈加卑贱,两个乐句后再转《摇板杂碎仔》,哭诉自己为戏班忍辱负重的心声,“为了你”的“你”字反复重复,表现出章月娇对金美园极度纠结、无法排解的情绪。

在一个G调《台什》的过门之后,是女声男声交替合唱《杂碎仔》,转F调合唱《七字仔爿》,戏班流落江湖,从庙会到厅堂,灵前做孝男,种种凄苦与委屈,以合唱来表达所有戏人的“歹命”,这并非是章月娇个人的痛苦与失落,更是所有戏人的遭遇与困境。

合唱之后,章月娇的《七字仔停板》,涕泪交加,难以言状的悲苦,隐泪装欢的坚强,却总也敌不过命运的捉弄——散班是所有艺人最不愿也最残酷的结局。转《快七字仔》,情绪激愤,自己已竭尽全力,然天不助,人不悯,悲苦无限心不甘。接着合唱压缩为1/4拍的《七字仔》,合唱唱出了章月娇内心的复杂情感,道不清是“怨”,是“恨”,还是“怜”。

戏的结尾,是戏班众人拜别戏神田公元帅,以一个极富仪式感的舞台形式呈现出该剧对戏班、戏曲、戏人极大的人文关怀。

《戏魂》是20世纪90年代的现实题材作品,但即使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戏魂》关注了台湾宜兰金美园歌仔戏团在那个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面临的生存压力与前途命运,并且以小见大,折射出那个年代在新兴娱乐方式主导下,戏曲被边缘化的窘境。该剧观照的不仅是歌仔戏皇后章月娇一个人,而是个体的命运被放大,延伸至整个歌仔戏艺人群体,通过这种类型化的提炼,使该剧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与批判现实主义力量。

《保婴记》:温情家庭戏的音乐代表

(1997年,由漳浦县芗剧团排演。)

《保婴记》是一出歌仔戏新编家庭戏。编剧汤印昌,“他写的都是乡村的生活,古代或现代的,写的都是人与人之互相关心、体贴或重归于好。作品内在地渗透着一种对生活、对民间生活方式、对传统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信心、信念。对传统的民间生活的熟悉、理解和认同、热爱,使他总是在情感上卷入作品的生活,并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欢喜和感激之情。他笔下的生活也有种种现实的烦恼和缺陷,但都是能够化解、补救的。作品因此有一种乐观、理想的情调,有一种温暖的诗意和色彩,虽不凝重深刻,但熟悉亲切,能唤起人内心的感动,满足人们的期待和怀念。他对传统戏曲的民间特点,有深入的感觉与理解”。(引自王评章:《芗剧新编古代戏〈保婴记〉评析》,《福建艺术》1996年第6期,第16页。)

该剧讲述的是古代闽南乡间,病危的儿子林正义弥留之际,为了使与自己相依为命的老母亲尹三娘获得生活下去的信念,也为救好友林东明之妻金满月及其腹中胎儿,留下遗言,说邻村有位金姑娘怀着自己的孩子即将临盆,但恐性命难保……尹三娘于是打消了自尽的念头,决定遁入桃花庄救出怀胎8个月的金满月。尹三娘在古道热肠的左邻右舍及七姑八姨等亲友的接应与护送下,成功地“拐带”出并妥善安置了身怀六甲、正要自寻短见的金满月,使金氏得以诞下麟儿。但金满月的失踪因被其不明真相的父亲报入县衙而惊动了官府,于是便有了邻人八姨挺身就擒、母亲慨然投案自首、县令成人之美巧妙息讼的一波三折……到后来,正当婆媳与众乡邻兴高采烈地准备着为婴儿欢庆满月时,却意外赶来了一位自称是姑娘的夫君、婴儿亲爹的少年书生林东明……最终尹三娘与金满月、麟儿、经历劫难的林东明结为一家的喜剧故事。该剧情节设置巧妙奇特,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全剧涌动浓郁而质朴的人间真情。

1997年版的《保婴记》音乐设计是江松明和蔡艺榕(蔡艺榕(1976~):二级演奏员,原漳浦县芗剧团主弦、作曲,曾担任漳浦县音协主席,现为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乐队主弦、作曲。个人演奏曾获福建省第四届中青年演员比赛银奖(大广弦独奏);第六届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金奖(大广弦独奏);第七届中青年演员比赛金奖(小广弦独奏);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戏曲音乐、舞蹈音乐、歌曲等。其中,歌仔戏《母子桥》获福建省二十二届戏剧会演音乐设计奖,舞蹈音乐《看社戏》获福建省音乐创作奖,歌曲《火舞中的精灵》获公安部文艺作品评选优秀歌曲奖。)。《保婴记》是家庭戏,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多是一些充满温情的小误会,所以取锦歌、民间小调等小曲牌为主,虽然没有大曲牌的气魄,但是旋律平稳、优美,适合表现该剧的主题、情景及情感。虽然锦歌是歌仔戏音乐的重要源头,但当时很多锦歌还未被歌仔戏运用过,该剧便把许多老锦歌挖掘出来。该剧的音乐主题是新创的,但源于《杂碎仔》的曲式、格式。《保婴记》是喜剧,整个戏的音乐以《杂碎仔》为主。音乐设计者认为《杂碎仔》的曲牌较《七字仔》抒情,《七字仔》的曲调较为忧伤,在这部展现人间温情的戏里,《杂碎仔》更能表现人间的大爱,曲调更加温暖柔美。

《保婴记》由漳浦县芗剧团排演时,乐队的编制为:主弦(壳仔弦、六角弦)、大广弦、月琴、笛子(洞箫)、4把二胡(其一兼高胡)、中胡、琵琶、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开场是母子离别的悲凉场景。尹三娘的儿子林正义久病不治,即将离世,放心不下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辞世前与尹三娘有一段话别。这段话别的场景音乐十分柔美,曲调抒情流畅,这段音乐也是该剧的主题音乐,由《杂碎仔》的曲牌音乐改编而来,这一主题贯穿全剧。

尹三娘的唱段:

倘若是再失孩儿就断根本,

阿母举目无亲人。

无亲,无戚,

无子,无孙,

无可做之事,

无可疼、可托、可盼、可亲之人,

冷冷清清凄凄苦苦,

空空落落孤孤零零……

孩儿啊!

你让阿母如何活在世上,

你教阿母怎样度残生?

这一唱段是全剧中为数不多的较为悲苦的唱腔。尹三娘向儿子倾诉内心的孤苦,不能失去他,其中“无亲,无戚”后是一个四分休止符,“无子”和“无孙”之间是较为紧凑的八分休止符,“无孙”之后又接一个八分休止符,音乐上的停顿,仿佛是尹三娘内心的惶恐,担忧失去儿子后举目无亲的境地;冷清、凄苦、空落、孤零的叠字,以及切分节奏,烘托出尹三娘设想老无所依的悲凉。采用过渡乐句的摇板,表现尹三娘对孩儿深切的呼唤。质朴的语言,平缓的哭腔,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无尽依恋。

第二场的幕前合唱,旋律朗朗上口,至今还在传唱,漳浦县芗剧团的老艺人都能随口唱出这个唱段,甚至漳州文艺界的戏迷都十分喜爱。

天上鸿雁不脱阵,

山中树林根盘根。

人间百姓居社里,

隔墙隔巷隔心。

该唱段根据《杂碎仔》改编,曲词温馨,旋律抒情,节奏轻快,表现民间邻里间的温情与团结,这也是整出戏的情感基调。将相亲邻里的关系比喻成天上成群的鸿雁和山林中的交错的树根,浅显易懂,又十分贴切,让人至今记忆犹新。

《保婴记》的唱腔都较传统,其中第二场金满月的《七字仔清板》——

人间知己情最重,

如意郎君更难寻。

得遇林郎阮自庆幸,

他待阮如师如友更如兄。

接着是传统的《七字仔》——

两情相怡亲自订,

指望比翼双飞度此生。

若非风云不测生变故,

满月何来这份尴尬情?

之后主弦转为六角弦跟进,曲调转《杂碎仔》慢板——

这如今,纵然美满姻缘成泡影,

奴家何来怨悔惜此身?

虽说是,八月来,

谎称有病形自隐,

并非贪生怕死不殉情。

曲调再转为《快杂碎仔》——

只为腹中孩儿未出世,

我忍辱负重,

总盼能为林门留住根!

后转F调,《七字仔平》——

若得苍天从我愿,

那时到死自甘心!

最后是《杂碎仔》摇板——

阿牛夤夜传父命,

恰似小鬼来勾魂。

八个月身孕怎在人前站?

花已有主岂能另配亲?

人到绝境心反静——

何妨一脚踢开地狱门。

阴间有阮的情与爱……

从此团聚永不离分!

这一唱段具有歌仔戏的传统意味,《七字仔》忧伤的曲调,让人心里涌起了对金满月小姐的同情和怜悯。从带有悲伤情感的《七字仔》到抒情性的《杂碎仔》,这一段传统唱腔感人至深,同时又叙述了金满月与林家公子私订终身,怀子八月,欲为林家留后的情怀,为接下去金满月搬凳结白绫,梳妆打扮,准备自尽,尹三娘救她出府等情节做了交代和铺垫。

第三场的前奏,是一段七姑八姨假扮成轿夫跟随尹三娘将金满月带出桃花庄,一路急走的场景音乐。《保婴记》中,多数音乐都是平和抒情甜美的,而这是速度较快、情绪较为紧张的一段音乐,因此让人印象深刻。

这段场景音乐根据《杂碎仔》改编。先是连续8个小节的模进,曲调采用持续的十六分音符,以三度音程上行,连接3个二度音程下行,营造出紧张的气氛。接着采用摇板,加快了音乐的速度,更加让人悬着心,提心吊胆。然后音乐渐强,从低到高,以G调的五声音阶递进,节奏型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再到更加紧凑的摇板,烘托出尹三娘一行赶路救人的焦急心情,音乐与舞台上七姑八姨扮作轿夫,类似车鼓弄的表演相得益彰,富有美感的“女轿夫赶路”后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表演段子。

当尹三娘让轿夫落轿时,方知原来七姑八姨等四位好姐妹扮作轿夫,已抬了自己一夜,十分感动,而七姑八姨等围着尹三娘和金满月唱了一段《锦歌杂念仔》改编的唱段,非常温暖人心——

七姑说得对呀七姑说得是,

咱是厝角相连巷路相通的老厝边(厝边,闽南语即邻居的意思。老厝边,即老邻居。)。

恁(恁,闽南语,即你们,你们的。)的苦处阮都看得见,

为恁不平指戳天!

事到如今你们别客气,

有啥为难大家相扶持。

只要有阮在身边,

六角石子也要替你们搓个圆!

养胎坐月甭忧虑,

保恁有鸡有鸭有糖有酒有鱿鱼。

婴仔衫裤家家有,

摇篮站椅虎头帽,

恁要什么有什么!

柴米油盐小代志(代志,闽南语即事情。小代志,即小事情。),

没米咱去挖番薯,

缺柴阮去捡,

缺布阮来织。

若是日后想翁婿,

阮就三人五眼来张弛(张弛,闽南语,即留意,关注。)——

挑两个温文郎君合恁意,

恁去双双吃“百廿”,

阮来跷脚做大姨。

这一《锦歌杂念仔》的唱腔富有喜剧色彩,曲调轻快活泼,歌词质朴真诚,以非常平实、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浓浓的厝边情,颠覆了在我们传统印象中七大姑八大姨好管闲事说闲话的形象,她们成了一群值得信赖、古道热肠的七姑八姨们,给了观众意外的惊喜和暖流般的感动。

最后一场,当尹三娘得知原来金满月是与侄子林东明相爱,婴儿并非自己的亲生孙儿,黯然神伤,由此有了心存善念,依依不舍的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