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12396900000016

第16章 歌仔戏音乐的继承、创造与实验(2000~2010)(4)

歌仔戏是以唱取胜、以音乐取胜的地方剧种,它的曲调优美,擅长抒情,以哭腔见长,极富感染力,很适合演绎具有悲情基调的爱情题材。可以说,歌仔戏《蝴蝶之恋》首先在剧目的题材与剧种的特点和优势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剧目的情感表达与剧种的个性展示一开始便天然地相互依存生发。或许,该剧的音乐也正因此获得了足够的空间来丰富和饱满自身的结构,无论唱腔或者场景音乐均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是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在人们不断的选择与重构中,已经凝淬成一段感天动地、可以生、可以死、可以魂魄聚合的千古绝唱。言说梁祝,人们多半自觉或不觉地剔除了在这个凄美的故事中,家族与门第之别造成的伤痛与哀婉,剩下的只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坚贞、纯粹、极具感染力的凄美爱情。《蝴蝶之恋》则似这对爱情精灵的灵魂附体,我们又在关于梁祝故事的诠释中,重拾了那些已经失落的感伤和酸楚,感慨人生苦短、造物弄人。一对“歹命”的歌仔戏戏子,对爱、对戏,早已如痴如狂,入魔入道,但世俗的生命在继续,苦痛便如影随形,他们经历了相对于山伯英台来说完整的生命,却没有完整的爱情;他们经历了“隔断桃源路”般的两地隔绝,“情发一心”,却无奈两地相思,最终只能在白发如霜的迟暮之年,在昏花的老眼中幻化出“梁祝化蝶”的镜像。这对台湾小生和闽南小旦的爱情、相思和痛苦穿越了半个世纪,穿越了一个海峡。

歌仔戏《蝴蝶之恋》的题材是两岸的——台湾红生雨秋霖和厦门美旦云中青相爱相恋;演员是两岸的——台湾的名角唐美云和小咪担任男主角,厦门的名角庄海蓉担任女主角;作曲家是两岸的——厦门的作曲家江松明、朱伟捷和台湾的作曲家刘文亮;而歌仔戏音乐,当然更是两岸的——歌仔戏虽于台湾土生土长,但探求其渊源,实与福建的戏曲歌乐关系密切,来自福建的《歌仔》和《车鼓》即是歌仔戏的两大渊源(曾永义、游宗蓉、林明德合著:《台湾传统戏曲之美》,第12页,台湾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歌仔戏于20世纪初形成于台湾,20年代传回闽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卷》(下),第904页,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3年版。)抗日战争时期,歌仔戏遭受禁演,艺人们新创《杂碎仔》调并吸收其他戏曲音乐、民间小调、曲艺的养分进行改良,时称“改良戏”及“改良调”。1948年厦门都马剧团到台湾演出,将“改良戏”和“改良调”带到台湾的戏班(参见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所编:《歌仔戏论文选》,第75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故《杂碎仔》在台湾被称为《都马调》,其他改良调被冠为《都马哭》、《都马尾》、《都马走路调》,并到处传唱,成为台湾歌仔戏的唱腔曲牌。剧本最大的亮点是“戏中戏”。舞台呈现时,台湾小生雨秋霖与厦门小旦云中青,古装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同时出现在台上,双重地演绎两人爱情的悲欢离合,视觉上具有新颖的冲击力,也增添了另一种表现力,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和谐统一地呈现。剧本定下这样的舞台呈现方式,也为音乐上进行传统与现代的对比、统一、融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探索途径,在现代作曲技法的提升及传统歌仔戏音乐素材的运用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福建省第二十四届戏剧会演中,《蝴蝶之恋》的音乐也一度成为业内人讨论剧种音乐如何为剧目服务而又能保持和弘扬剧种个性的例证。歌仔戏《蝴蝶之恋》的音乐可以从主题、唱腔(主角独唱、重唱、伴唱、合唱)、场景音乐、配器等方面来深入论析。

主题

音乐主题体现了两岸对歌仔戏剧种性的共同诉求,不仅唱词典雅流畅,曲调优美动人,音乐风格更始终保持鲜明的剧种特色。

《蝴蝶之恋》选取两个爱情主题来贯穿全剧:第一个主题为正主题,也可称为“现代主题”,是整部戏的主题曲《蝴蝶恋》,运用源于台湾的曲牌《思想起》(恒春地区)(恒春地区指南台湾屏东县恒春。)。此曲牌来自民间小调,为两岸民众所熟悉。这一主题经过作曲家的编排后,显现出时代的气息,让人感觉不那么古老,不那么传统,可又是富于歌仔戏韵味的。第二个主题为副主题,也可称为古典主题,也就是“戏中戏”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音乐动机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副部旋律发展而来。“戏中戏”的始终贯穿全剧,经过作曲家创作后的第二主题,其曲调和调式与歌仔戏的《杂碎仔》略有相同,从作曲技巧而言,这一主题比规整的《杂碎仔》有更大的展开空间。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副部旋律相比,作曲家模仿的是节奏音型,旋律上,原来是下四度的模进,而成为第二主题后,旋律是上二度的跳进模仿。作曲家的匠心独运,令第二主题具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副部旋律的悲剧意味,又具有歌仔戏本剧种的旋律特征。在《蝴蝶之恋》中,古典与现代的两个爱情主题不断地重叠、置换,时而又融为一体,而那些伴随着命运与情感此起彼伏的音乐,也在传统的曲牌与现代音乐技法的接续与变化中融为一体,富有剧种风格特征,且贴近剧情,符合剧本精神。

在序幕出现的主题,采用歌仔戏曲牌《思想起》(即《思想枝》)的原型:

一开场,全乐队强有力的齐奏,两个下四度,后三连音节奏的上行模进乐句,在弦乐组颤弓的背景音乐中,由男中音在幕后独唱,“红尘(呐)天地间(咯)”一唱出,即给人荡气回肠的感觉,烘托出剧目所承载的两岸隔绝的时代厚重感。

《思想起》的原型旋律也给全剧定下了“歌仔戏”的剧种基调。“遗恨蝴蝶恋”,由琵琶、竖琴与唱腔相合,“执手心相连”则是大提琴与唱腔相互,沉吟般的曲调,令唱腔更加雄浑有力。

在开场男中音唱完《思想起》后,笛子的二重奏飘出,其营造的意境有些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始时长笛所营造的意境,让人仿佛看到蝴蝶翩翩起舞的美丽场景。此时,暗场的舞台上两束追光打在舞台两侧,古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出现了,伴随着笛子的二重奏,山伯英台的戏曲程式动作让观众进入了“戏中戏”的古典梦幻中。接着是与《杂碎仔》相近的第二主题:由主弦奏出,似曾相识的熟悉曲调,“戏中戏”山伯英台的举手投足,那曾经在歌仔戏老戏迷脑海里的80年代轰动一时连演几百场的传统戏《山伯英台》的场景再现了!随着英台的书童仁心“小姐……前面是三岔路,不知要走哪一条”的熟悉台词,戏开始了!老戏迷重温旧梦,而新戏迷开始体验早期歌仔戏《山伯英台》的美。

歌仔戏《蝴蝶之恋》的第一主题,也是爱情主题,既是《蝴蝶恋》的唱段,时而又成为场景音乐,贯穿着全剧,展现了一曲多腔的歌仔戏唱腔美学特征——一个主曲牌隐伏着一个基本曲调的神韵,在保持基本板眼、节奏、乐句落音、曲体结构、调式旋法的情况下,不仅仅产生各种变体,而且在每个曲牌,甚至在每次演出中,演唱及伴奏旋律可千变万化。(引自邱曙炎:《歌仔是歌仔戏音乐的主要声腔》,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组委会编:《歌仔戏的生存与发展》第322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一场中,《蝴蝶恋》的唱段第一次出现时,采用女声独唱和女声伴唱的演唱形式。《蝴蝶恋》唱段的前奏以《思想起》前两小节为原型进行旋律扩展、节奏拉伸,合成器选用竖琴的音色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呈现蝴蝶翩翩起舞的欢乐场景。女声的二重唱(伴唱)“蝴蝶飞,蝴蝶飞……”引出了《蝴蝶恋》的主题,女声独唱“蝴蝶飞双双起舞(咿嘟)来相追,亲密无间(咿嘟)花中醉”,女声伴唱“台顶梁祝两相爱,台脚生旦(咿嘟)心相随”。

第一主题第二次出现在第二场,也是《蝴蝶恋》的唱段,演唱形式为女声二声部合唱,由领唱和合唱分别担任不同的声部。前奏铺设的音乐背景较为朦胧,竖琴声部的分解和弦由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转变为四连音,竖琴音色的铺陈,使前奏具有灵动的色彩。同样是女声的二重唱(伴唱)“蝴蝶飞,蝴蝶飞……”引出《蝴蝶恋》的唱段。伴奏中采用钟琴的音色加以点缀,增添了梦幻美好的氛围。双簧管以独立的声部出现,旋律很美,且与重唱相得益彰。音乐主题展现了云中青与雨秋霖爱情的甜美。女声演绎的主题十分柔美,激荡起观众心底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将观众带入了剧中云中青和雨秋霖因戏相爱的纯真爱情当中。在这一情境里,舞台前场的云中青与雨秋霖深情凝望,舞台后场的“戏中戏”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演绎着同窗共读的场景,亲密无间,如影相随。雨秋霖与云中青的对唱之后,场景音乐呈现第一主题,弦乐背景声中,小广弦柔柔地奏出缠绵的第一主题,接着在氤氲的气氛中,雨秋霖拥吻着云中青,两人如树藤缠绕。无论是唱腔或者是场景音乐,主题与剧情融合得天衣无缝,浑然天成。

第三场伊始,壳仔弦奏出第二主题,那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小提琴同样缠绵悱恻、深情款款的音色,带着几许哀伤,琵琶在中音区和高音区与之形成支声复调,琵琶声愈发苍凉,聆听着离别的悲凉音乐,照见了舞台上“戏中戏”里山伯英台的十八相送。

当云中青和雨秋霖在码头分别时,随着令人哀伤的“我等你回来……我等你回来……”的声声盟誓,壳仔弦奏出如泣如诉的第二主题,速度较之前更慢许多,将两人分别的不舍以音乐特有的戏剧张力表达出来,略带嘶哑的弦乐音色,令人揪心的旋律,仿佛预示着漫长的痛苦等待。

第四场,雨秋霖和云中青因两岸隔绝而各自在码头等待时,心中的期盼呈现在舞台上为“戏中戏”的山伯飞舞水袖,慰藉云中青,雨秋霖翘首以盼,英台帮云中青穿婚纱,见到换上婚纱的云中青,雨秋霖欣喜若狂……古代人与现代人同时幻想着相聚时的幸福,那种内心深处的等待与期盼昭然若揭,可谓“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主题曲《蝴蝶恋》再次响起。这次的主题由4个声部的重唱来演绎。声部间的交替、主题曲调的流转,增添了爱情主题的凄美,无尽等待的情思交织在音乐里,心底纠结的相思期盼挥之不去。此段贴切地表现了“台顶梁祝两相爱,台脚生旦心相随”,“戏中戏”的山伯英台与剧中的雨秋霖和云中青,就在台上演绎着最感人至深的相思和情爱。穿越了隔绝的海峡,雨秋霖和云中青在梦里相聚了百转千回;穿越了时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依旧让我们神痴眷往。

第六场《蝴蝶恋》的唱段,是全剧中最为凄美的一次主题呈现。雨秋霖即将在台湾与漂亮的有钱人家的小姐兰芳结婚,他颤抖着手,为兰芳披上婚纱。就在雨秋霖迟疑着要将戒指戴在兰芳手上的时候,爱情的主题音乐如幽灵般地响起,那样的凄凉哀伤,令人痛彻心骨。“戏中戏”的英台从兰芳的身后翩翩而起,一袭白衣孤独无依地飘然而至。幕后的女声清唱如天籁之音,幽怨凄美地将“蝴蝶飞,双双起舞(咿嘟)来相追,亲密无间(咿嘟)花中醉”唱慢,带有歌仔戏哭腔韵味的唱腔再次显示了剧种音乐的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第七场,云中青和雨秋霖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坎坷,终得相见。《蝴蝶恋》的主题再次出现,愈发地显得凄美。长笛柔和舒展的音色缓缓奏出主题,显得那样的孤寂和苍凉,钟琴点缀着主旋律,梦幻的色彩契合了此时二人恍如隔世的情境。两岸隔绝的时光消磨了他们曾经拥有的青春和爱情,落满了绝望的心底,只剩下那一丝相见的希冀。接着女声的清唱“台顶梁祝两相爱(哎哟喂),台脚生旦(咿嘟)心相随”仿佛苍穹传来的一声叹息,凄凉而伤感,直让人潸然泪下,满心凄楚。

音乐主题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尾声之前,“思(啊)想起呃……”男声音起,粗犷有力,之后依旧是男声来演绎这个爱情主题,在戏的结尾,终曲中“思想起”,亦是原汁原味的《思想起》的旋律原型。在月琴的扫弦之后,洪亮浑厚的男中音响起终曲:

思想起,蝴蝶飞,

双双起舞来相追,

亲密无间花中醉,

台顶梁祝两相爱,

台脚生旦心相随。

此时的爱情主题,是对全剧音乐主题的再强调,男声的粗犷浑厚使主题平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音乐主题每次出现,演唱者不同,伴奏乐器不同,合奏形式不同,所表现的音乐情感也不尽相同,但歌仔戏的剧种特色鲜明,充分地表现了歌仔戏一曲多腔的美学特征。全剧音乐主题的贯穿不仅加强了音乐的组织结构力,也有助于听众在反复品味中,加深对《蝴蝶恋》这一主题唱段的印象。

唱腔

创腔上吸收了歌仔戏丰富的传统滋养,不失歌仔戏的传统韵味,又彰显强烈而鲜活的时代感、现代感,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