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12361500000020

第20章 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故事(10)

只剩下拔哥一个人了。他呆呆望着小伙伴们去的方向出神。刚才大人们那责骂声老在耳边回响。我没哪对不起小伙伴呀,干吗大人这样冷淡地对我呢?这是为什么呵?

他走出柴房,向村里凝视。快过了吃早饭的时辰,那几十家穷人的破烂柴房还是烟火萧疏,大概揭不开锅了。可是往自家望去,青砖大瓦房,里外粉刷一新,还飘来阵阵饭和肉的香味。他不理地想到:为什么全村只有我们三家高兴过年呀?为什么别的人家都断粮了?一年到头不都是他们在田里拼死拼活地做活吗?我家有钱,那么我家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呀?想着想着,他感到对自己家陌生起来了。

他默默地穿过村间小道,又看见东里屯的穷孩子们正顺着沟边挖野菜、捡柴禾。拔哥一口气跑了过去,又回到了伙伴中间,和他们一起挖野菜,还到河沟里学着捉小鱼。当大家坐在草地上休息时,拔哥既同情又疑惑地问大家:你们家里为什么到腊月底就没米了呢?”一个穷孩子回答道:“我们家没田,都种你们田主家的田,收了谷就都被田主要光了。”拔哥又气又急,我家也做了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了?他难过地低下头,不敢看大家,觉得有欠于大家。难道自己吃的、穿的也都是这样得来的吗?天下竟有这种道理,这是为什么?他幼小的心灵想不出真正的道理,只觉得自己家是这样的富人可恶,穷孩子也应该过年。

“我叫你们也有米过年!”拔哥叫过小伙伴凑起来小声说:“今晚你们带着米袋偷偷到我家牛栏边等我。牛栏上面二楼是谷仓,满是白米,到时候我就……”

夜幕降临后,拔哥家正在忙着盛宴招待来拜年的亲友。席间只有拔哥不吃不喝也不笑,只等别人不注意自己好溜出去偷米。好不容易客人们醉了,几个猜拳的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他悄悄溜出来,跑到牛栏边,伙伴们早已在等待了。他跑上谷仓二楼,仓门上着锁。没有钥匙怎么办?米仓的楼板封合得滴水不漏。忽然一个念头上来:用烧红的火钳,他跑进厨房,借口帮佣人掏火,把火钳放进火里烧得通红,趁人不注意,他取出火钳,跑进牛栏,骑上牛背,把竹楼板烙了个洞。白米刷刷流下来了。小伙伴们每人装了满满一口袋,又惊又喜地背上米回家去了。拔哥堵住漏洞,走出牛栏。他家的客人散了,拔哥若无其事地吹着口哨回屋去了。第二天他看见好些家的茅屋飘起了炊烟,他笑了。

拔哥就是这样机智地“偷米”给了村里的穷人家。他长大以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运动领导人,领导东兰县的农民同土豪劣绅进行斗争,彻底背叛了封建地主家庭,投身于革命队伍。1929年他是百色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又成为着名红军将领。韦拔群不幸在1932年的战斗中牺牲,献身于他的革命事业。

33.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河南确山人,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战争的主要领导人。

1939年冬,杨靖宇领导抗联第一路军在临江一带,冲破了敌人11个军营区的兵力包围,歼灭了几千日伪军,向东部山区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寇调动70万人的兵力来东北“讨伐”。杨靖宇根据敌情的新变化,又将部队化整为零,在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里跟敌人进行游击战和麻雀战,敌人“围剿”了两个多月,还是找不到杨靖宇的踪影。

抗联战士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越练越坚强,贪生怕死的胆小鬼却在斗争的紧要关头成了可耻的叛徒。他们像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一样,夹着尾巴,溜到敌人跟前乞求活命,然后又掉转头来,阴险地领着日伪军向我们根据地进攻。由杨靖宇亲自创办的粮仓和营地,全被叛徒告密出卖并引路捣毁了。杨靖宇患着重感冒,身体很不好,仍然像平常那样镇定、沉着,满怀信心地说:“现在我们被敌人包围在这里也可能牺牲。但是,纵使我们这几个人都牺牲了,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有人来继承。革命,总是会胜利的!”

烤了一阵火,喝了几口汤,特别是听了杨靖宇火一般的语言,战士们的精神更足了,大家还不约而同地低声唱起一首悲壮的歌曲。

歌声停歇以后,杨靖宇站起来,搓着两手说:“暖和过来了,走,我们趁天黑翻过山去。”

到处是敌人讨伐队的岗哨,满山遍野是敌人燃起的篝火,杨靖宇等人在大雪中转了半夜也无法翻过一个山岭。

中午时分,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他们采取“拉网”、“篦梳”战术,一棵树一棵树地往前搜。杨靖宇和战友们边战边撤,又有几个战友受伤了。等到天黑,敌人不敢再追,杨靖宇就把大家叫到一起,果断地说:“看来情况更加紧急,我们最好分开走!”他叫四个受伤的战士往回走,去找可靠的老乡家住下养伤,并与大部队取得联系,自己带两个战士继续往前走,去找友邻部队进行联系,往回走比较安全,因为敌人的兵力都朝前集中了,可以找着空子钻出去。继续往前走,危险很大。杨靖宇毅然将危险的担子自己挑起来。

在摄氏零下四十多度的大森林里,杨靖宇带着两个警卫员跟敌人周旋了三天三夜,饥饿,寒冷,一刻不停地袭击着他们。饿了,剥一块树皮,挖一把草根充饥;渴了,抓一把雪粉吞下肚里。他们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在敌人的包围圈中英勇搏斗。

1940年2月23日早晨,杨靖宇边打边走,来到了蒙江县的保安附近。5天前两个警卫员一个英勇牺牲了,一个负了重伤,隐蔽在树洞里。很不巧,就在这时,杨靖宇被敌人的一个坐探发现了。不一会儿,一大群敌人扑了过来。他们见杨靖宇只有单身一人,就在四面八方拉开嗓门高喊:“杨靖宇投降吧,投降可以让你做东边总司令!”

杨靖宇不畏惧地双手拔出手枪,左右手同时对准敌人射击。敌人包围了他,并高喊:

“投降吧,你跑不出去了!”

“投降了给你当大官!”

他依托一棵大树一人和几百个敌人打了一个多小时,一批批的敌人在他的面前倒了下去。敌人恼羞成怒,又一次组织火力朝杨靖宇疯狂射击。

这时,杨靖宇已身负重伤,枪里的子弹也只剩下最后一颗。在巍然屹立的大树旁,他坚强地挺起身躯,举起臂膀,用浑身的热血和全部的生命高呼:“抗日联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胜利成功万岁!”把最后一颗子弹射进自己的头颅。

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杨靖宇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残忍的日寇解剖了杨靖宇的遗体,发现在他的肠胃里只有草根、树皮、棉花,没有一粒粮食。使敌人大惑不解,是什么力量,使这个中国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1946年,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杨靖宇,吉林省蒙江县被改名为靖宇县。1978年在杨靖宇殉国处又建起了杨靖宇将军纪念塔。

杨靖宇将军永垂不朽。

34.李红光在东北抗日

抗日民族英雄李红光(1910-1935年),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也是南满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他英勇善战,是东北抗日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

李红光,原名宏海,朝鲜族,1910年出生在朝鲜京畿道龙任群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全家老少六口人,背井离乡到磐石柞木杨子落户,第二年迁到伊通县流沙咀子屯,以开荒种地为生。1927年17岁,积极参加农民群众反日斗争和抗租抗粮斗争。1930年,他在地方党组织的培养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反帝斗争。1931年担任伊通县支部书记、伊通、双阳特别支部组织委员会,磐石县委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和领导当地群众的反日斗争,并组织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赤卫队(又叫“打狗队”)任队长。1932年5月,与孟洁民等在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杨林指导下,发动了着名的“五·七”蛤蟆河子大暴动,参加群众达1000余人,抓捕日本走狗50多人,没收粮食1000多担,拆毁铁路数里,破坏铁路桥梁工程,烧毁了枕木,锯倒了电线杆。接着李红光等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日本走狗和反动地主,把没收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全县掀起了抗日热潮。同年夏初,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决定成立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四军第一纵队,简称“磐石工农义勇军”。李红光任纵队参谋长。11月,杨靖宇以中共满洲省委代表的身份来到磐石,将磐石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下辖3个大队1个教导队,杨靖宇任游击队政委,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敌人四次向游击根据地“讨伐”,都被游击队打退,南满的抗日斗争出现了新局面。

1933年7月,杨靖宇、李红光召开当地各抗日武装首领会议,决定成立抗日军事联合参谋处,李红光当选为参谋长。联合参谋处决定各抗日部队共同攻打磐东重镇呼兰集场子(即呼兰镇)。这里由汉奸、反动地主高希甲的地主武装盘踞。并有日伪军驻守。联合参谋处调集兵员1600余名,由杨靖宇任总指挥,李红光任参谋长,从8月13日开始进攻,连续三昼夜未克,日军200多人赶来增援,有的抗日队伍阻击不力,自行撤走,最后只有南满游击队坚持战斗。守敌乘机发起2次反扑,均被打退。高希甲见援军已到,得意忘形地从敌营走出来,呼喊:“看见没有,高老爷出来了,看高老爷的手提式……”话音未落,即被游击队一枪击毙,顿时敌阵大乱。9月,组建东北革命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师参谋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成立,对日本侵略者的统治是极大的威胁。独立师在杨靖宇、李红光指挥下,又接连攻克大荒沟、凉水河子等城镇据点。东边道“剿匪”司令、伪军少将邵本良调动所部“围剿”独立师被粉碎。

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东北人民军革命军第一军长兼政委,李红光任第一师师长兼政委。11月25日,李红光率一师配合军部袭击通化三岔河邵本良部和驻三源浦日军守备队,毙敌30余人。12月3日,又袭击邵本良老巢孤子,毙敌20人。李红光还利用有利时机,率部进入朝鲜境内,打击日本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抗日斗争精神。

1935年5月,率领部队在桓仁、新宾县境与日寇讨伐队遭遇,在指挥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5岁。

李红光是党领导的磐石抗日武装的创始人之一,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善于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每次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关心同志,爱护战士,深为士兵、群众所爱戴。

李红光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有名的义勇军领袖”。

磐石县委和磐石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李红光烈士,为了继承先烈遗志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根据磐石县朝鲜族人民的要求,经省、市政府的批准1987年10月正式把磐石县朝鲜族中学更名为“红光中学”。

1988年5月16日,彭真同志为这所中学题写了校名,同时为李红光塑像题了词。

35.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期间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英雄。

董存瑞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立过4次大功。

董存瑞在共产党、八路军的教育下从小就热爱人民,热爱人民子弟兵,具有坚定地拥护革命,仇恨敌人的高贵品质。

在家乡,12岁的董存瑞,已经是个老练的儿童团员了。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村子扫荡,董存瑞把锣鼓敲得震天价响,大声喊着:“老乡们,鬼子来了,快快转移!”乡亲们安全转移了,董存瑞才和焦急的妈妈往山上走。

这时,一个受伤的八路军,跌跌撞撞地奔进了村。董存瑞把包袱往妈妈手里一塞说:“妈妈,你先走吧!”

董存瑞跑上前去,扶起负伤战士,想同他一起上山。但身负重伤的战士每走一步,都紧咬牙关,行走十分艰难。心急如焚的妈妈,既为儿子担心,又为伤员担忧。她走上前去说:“虎子,让娘来扶伤员,你快上山叫民兵。鬼子来了我们先找个地方躲躲。”

“来不及了,妈,您快走吧,我扶他到家去!”

“小弟弟,就让我躲在这个草堆里,你们快走!”伤员不愿意连累这母子二人。

“这堆草目标大,还是到我家去!”董存瑞坚持着说。

“不行,鬼子查出来,会烧房子,会杀害你们的。”伤员挣扎着往草堆里跑去。

董存瑞死死拉住伤员,涨红着脸说:“怕烧怕杀,我就不是儿童团员了!”董存瑞把伤员拉到家里,让他躲进牛圈里一堆又破又臭的席子堆里。

七八个鬼子冲进了院子。“你的,快说,八路、民兵藏在哪里?”一个小胡子军官指着董存瑞说。

“不知道!”董存瑞面不改色。

鬼子军官眼里发出凶光,眼睛死死盯着董存瑞。“说了,大大的糖,大大的钱。不说,刺啦,刺啦!”鬼子军官举着亮闪闪的军刀,在董存瑞面前晃来晃去。董存瑞若无其事地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时一个鬼子跑过来毕恭毕敬地说:“报告,统统查过,没有没有!”

鬼子军官斜眼瞧了一下牛圈牛粪堆边的一堆破席子,说:“这里藏人没有?搜了没有?”

董存瑞一惊,心都快从嘴里跳出来了。他沉着地跑上前,抱起一抱破席子,连牛粪一起摔在鬼子军官脚前,说:“这些破席子能藏人?你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