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阳光心理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12360400000008

第8章 学生阳光心理教育理论指导(7)

②开展活动,发扬精神。鼓励学生冒尖,班集体应组织各类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运动会、卫生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争先意识、团队意识,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大显身手,去实践各种机会,总结成功经验,提高心理品质,从而增强信心。

(6)培养竞争精神。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惰性的社会,缺乏竞争精神的个人也只是消极的个体。竞争能力是一种具有远大抱负、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攀登的精神。当代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又往往缺乏耐力,表现为开始做某件事情时,信心十足,斗志昂扬,但一遇到困难、失败,又失去勇气和信心。

为此,在中学教育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构筑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既团结又友爱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学习中敢于冒尖、敢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满,从而促进个人进步,增强自身实力。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织各种竞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例如每学期组织一次运动会、故事会、演讲会、猜谜语竞赛等,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精神。

②实行班干部竞选制。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竞争时代。在班级中引用竞争机制选拔班干部,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竞选班干部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素质水平就可进入班干部队伍,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规章制度,方能脱颖而出。

③创设竞争机会,开办“我之最”、“我的特长”活动。例如,在班级中开展踢球、游泳、剪纸、演讲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作为教师来说,应善于发现,注意引导,并给他们创设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通过开展“我之最”、“我的特长”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亮出自己的“绝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之体验成功的乐趣。

(7)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有希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勇于发言,积极讨论,手、口、脑并用,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①布局提问,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思维从问题开始,敢于提问正是思维的原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适时布疑,巧妙质疑,灵活释疑,从而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主动学习,积极思维。

②抓联系,促深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思维能力。一是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清教材、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研究的对象从不同角度、方面、层次进行思考,将疑问伸到深处,使问题的提出和发现更具有新意,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思考。

③抓逆向,求突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还会怎样”,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出独到的见解。面对习题及答案接受它的基本思路,但不能满足现成的答案,鼓励学生力求突破,从反面思考,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分析问题,让自己独特的想法脱颖而出,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向创造性思维发展。例如:人有远虑未必无近忧(用意识反作用,因果关系原理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用内外因辩证统一原现分析)等。这些对问题的逆向思维,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的束缚,从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需要教师率先垂范,锐意进取,不断更新结识结构,积极投身于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主动适应就社会,迎接挑战。

培养新型的师生心理相容关系

学生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如: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师的嘲讽,带有惩罚性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教师与学生紧张的师生关系,相互间缺乏心理沟通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培养以下的新型的师生心理相容关系。

(1)民族与平等:教师民主、学生自主自动;

(2)关心与理解:充满对人的关心,接纳对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3)真诚坦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伪装,不说谎,沟通顺畅;

(4)相互独立,各负其责,互相配合:教师负起教的责任,学生尽到学的义务,主动适应积极合作;

(5)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服务: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客户”;

(6)能够说“不”,好建议受欢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不适当的安排可以而且能够说“不”,并有其他的选择,学生的好建议,能够得到教师的欢迎。

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融洽了师生关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13.大学生的阳光心理教育指导

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迫切要求。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事实说明,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人,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不可能成为高素质人才。许多成功人士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些事业失败、人生挫折的人,也往往是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乃至成功的挑战和考验。必须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