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12359900000023

第23章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故事(12)

每当陶宗仪去田里干农活时,他都习惯地把笔墨带在身边。干活干累了,他就坐在树荫下面休息,一边摘下树上的叶子,把平时学习的心得体会或者平时耳闻目睹的重要事件,都记载在一片片树叶上。写完了,他就把树叶随手扔进一只瓦罐里。干完农活回家前,他就把瓦罐埋在树旁的泥土下面。

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十年时光很快过去,陶宗仪写满字的树叶足足装满了几十只瓦罐!后来,他把这些瓦罐全部挖出来,在学生帮助下,通过抄录整理,编成了《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在这部书中,琴棋书画、字帖碑刻、语言文字、风土人情、历代掌故等等,均有涉及,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104.专心读书的小女孩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出身在波兰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她酷爱学习,曾发现了“钋”和“镭”这两种元素,两度获得诺贝尔奖。

玛丽从小就爱读书,而且一读起书来就特别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有一次,玛丽的姐姐和同学们一起玩,她们唱歌、跳舞、做游戏,非常热闹,而玛丽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聚精会神地读书。伙伴们看到玛丽专心致志读书的样子,就想试一试她是不是真的这样用心。伙伴们经过讨论想出了一个办法,她们悄悄地搬上椅子,蹑手蹑脚地来到玛丽的身后,将椅子堆成椅子塔,这样只要玛丽一动椅子就会倒在地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是玛丽仍然没有动静,她还沉迷在书的世界中,伙伴们都有些着急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玛丽终于看完书站了起来,只听见身后一声响,椅子塔倒了。玛丽看了看倒在地上的椅子,又看了看发出笑声的伙伴们,她的眼里满是疑惑,她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等玛丽明白了以后,她也并没有生气,只是拿着书又到隔壁的房间去学习了。看到玛丽用心学习的样子,伙伴们再也不逗她了,而且表示要像她那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少年时的玛丽就是这样专心致志学习的,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靠着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玛丽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女科学家,在科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05.15岁获奖的小作家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雨果的父亲是一位军人,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带着他随同父亲转战南北。

雨果的母亲很喜欢看书,经常从租书店借些文学名着来读。看到母亲读得那样入迷,他也要看看,渐渐地,他对文学产生了兴趣,母亲手中的书成了雨果最关心的事情。后来,母亲让孩子们代她到书店取书,小雨果总是抢在哥哥前面把任务揽下来,这是他最喜欢干的事,因为又可以到书店尽情浏览了。

雨果12岁时,一家人回到巴黎,雨果进了中学。那时法国诗歌盛行,几乎人人都喜欢朗诵诗歌,雨果很快也成了诗迷,就是躺在被窝里,还想着没写完的诗。有一次,雨果碰伤了膝盖,不得不卧床休息。尽管膝盖很痛,可是他心中窃喜,因为他可以不去上课,而可以专心写诗了。雨果的父母都是文学爱好者,他们对雨果的文学创作十分支持,母亲还经常和他一起探讨、推敲,怎样把诗歌写得更富有文采。雨果在三年的时间里写了许多诗歌。

在他15岁那年,法兰西科学院征文,雨果把自己写的一篇诗作《读书之益》寄去,家人并不抱什么希望,没想到真的获奖了,还得到国王1000法郎的奖学金。这件事大大增强了雨果的自信心,从此,他创作的热情更高了。

106.奇特的小纸条

杰克·伦敦是美国着名的小说家,他的成才靠的是他的顽强勤奋以及刻苦精神。

凡是到过杰克·伦敦家中的人都会发现他的家里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纸条。小纸条上边写满了各种各样他搜集来的材料: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故事,真是包罗万象!这些小纸条都是杰克·伦敦平时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因为他从小家境不好,为了生存,他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与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经历了艰苦的拼搏,他没有机会很系统地进行学习,所以杰克·伦敦总是不想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掉,他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来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杰克·伦敦阅读了大量的小说和其他读物,并将它们制成了独特的小纸条。睡觉时,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看镜子上的小纸条;在踱步休息时,他一边回忆小纸条上的内容,一边到处寻找启发创作灵感的词汇和资料,就连吃饭的时间他也不肯放过,脑子还在不停地搜索资料。

随着小纸条数目的增加,杰克·伦敦的知识也日渐丰富,写作的素材也就越来越多。正是由于杰克·伦敦这样楔而不舍地搜集、积累材料,一点一点地把材料装进了自己的脑子里,并且灵活地加以运用,他后来才写出一部又一部光辉的着作。

107.珍贵的梦

19世纪,化学界的许多问题都处于探索阶段,诸如自然界到底有多少种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等等。世界各国的许多科学家都为此而刻苦努力,却仍是不得其解。22岁的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也在不分昼夜地研究着,反复测试,不断思考。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不气馁、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到底。过度的紧张使他经常昏眩。一天,一阵昏眩再次袭上他的大脑,门捷列夫立刻抓住椅背稳住自己摇晃的身体,对自己说:“我也许是太累了,太困了。我应该睡上一小会儿。”于是,他在椅子上坐下来,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在梦里,他看见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在空中飘荡,像字母,像元素符号,像……但又好像什么都不是。这些东西分散聚合,奇妙无比,迷幻般地飘荡着,飘荡进那64个门中。那些门突然射出强烈的亮光,亮光中赫然显现出一些符号和数字……

门捷列夫猛然间惊醒了。他跳了起来,迅速抓过纸笔,一边念叨着梦中出现的那些符号,一边飞快地写了起来。

连一分钟也不到,门捷列夫就记下了梦中出现的那些符号,然后他用表格将它们框进去。

门捷列夫盯着这表格看了足足有几分钟,突然他叫了起来:“这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我把它画出来了!我画它画了20年,现在不到一分钟,我就把它画出来了!”

108.终身勤奋的天才欧拉

1707年,欧拉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3岁时进入巴塞尔大学。16岁从巴塞尔大学毕业时,他已成为巴塞尔有史以来第一位年轻的硕士。19岁他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奖。从此,他的创作热情如江河滔滔,奔腾不息。

1727年,沙皇喀德林一世把欧拉请到了彼得堡。1733年,欧拉任彼得堡科学院教授,时年26岁。长期紧张地、夜以继日地研究工作,加上炎热的气候,给欧拉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他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但这个打击并没有动摇他献身科学的志向和决心。

欧拉更加勤奋地工作,即使在不良环境中仍始终如一,他经常抱着孩子,在喧哗声中完成他不朽的论文。

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任柏林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在那里他工作了25年,是柏林科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109.玉米花

高尔文是个身强力壮的爱尔兰农家子弟,充满进取精神。13岁时,他见到别的孩子在火车站月台上卖爆玉米花赚钱,也一头闯了进去。但是,他不懂得,早占住地盘的孩子们并不欢迎有人来竞争。为了帮他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无情地抢走了他的爆玉米花,并把它们全部倒在街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高尔文从部队复员回家,他又雄心勃勃地在威斯康星办起了一家公司。可是无论他怎么卖劲折腾,产品依然打不开销路。有一天,高尔文离开厂房去吃午餐。回来只见大门上了锁,公司被查封,高尔文甚至不能够进去取出他挂在衣架上的大衣。

高尔文并没有气馁,积极寻找着下一次机会。

1926年他又跟人合伙做起收音机生意来。当时,全美国估计有3000台收音机,预计两年后将扩大100倍。但这些收音机都是用电池作能源的。于是他们想发明一种灯丝电源整流器来代替电池。这个想法本来不错,但产品还是打不开销路。眼看着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们似乎又要停业关门了。高尔文通过邮购销售办法招徕了大批客户。他手里一有了钱,就办起专门制造整流器和交流电真空管收音机的公司。可是不出3年,高尔文依然破了产。此时他已陷入绝境,只剩下最后一个挣扎的机会了。当时他一心想把收音机装到汽车上,但有许多技术上的困难有待克服。到1930年底,他的制造厂的账面上净欠了374万美元。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他回到家中,妻子正等着他拿钱来买食物、交房租,可他摸遍全身只有24美元,而且全是赊来的。

然而,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如今的高尔文早已腰缠万贯,他盖起的豪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车收音机的牌子命名的。

110.走哪条路

一天,鬣狗先生该吃中午饭了,就出去找食。走着走着,它闻到一股扑鼻的烤肉香味。它不由纳闷,香味是从哪儿飘来的呢?它决定沿着通往密林的一条小路去寻找。

鬣狗沿小路走了一段,前边出现了岔路,原来的小路分成两支。这时,烤肉的香味越来越浓。鬣狗站在岔道口想:“到底哪条路能把我带到那美好的地方去呢?”它闻闻这条路,又闻闻那条路,犯了难,决定不下究竟应该走哪条。

最后,它决定先试一下,自言自语地说:“我还是走左边这条吧,看来这条路能把我带到有烤肉的地方。”

试走一段之后,它想:“这条好像不对,我必须走右边一条。”它灰心丧气地走回来,又有些担心:自己还没有走到头儿,万一那里有烤肉,被别人吃完了怎么办?考虑来考虑去,究竟是沿左边那条小路走下去,还是重新走右边那条,半天拿不定主意。后来,它忽然心生一计,决定沿着两条小路同时走,它得意地说:“看来只有这样,我才能走到那烤肉的地方。”

鬣狗把四条腿横跨在两条小路上,前两条腿站在左边,后两条站在右边。就这样,它起步出发了。

刚开始,两条路之间隔得不远,它觉得还比较容易走。但走了一段之后,两条小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宽,前后腿之间的距离也不得不越张越大。后来,大得简直难以忍受,好像它那饿扁了的肚子随时都可能被撕成两半,连步子也迈不动了。它气喘吁吁地呻吟着,一点一点地往前挪,但它仍然盼着能达到目的。最后,它感到实在坚持不住了,颓然栽倒在地上。它只能任由烤肉的香味一阵一阵地飘过它的鼻子了。

111.重要的一课

这一天,风雪交加,十分寒冷。教室里也失去了以往的温暖,同学们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只听见满屋的跺脚声。

往日很温和的布鲁斯先生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就像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安静下来,学生们惊异地望着鼻头红红的布鲁斯先生。

“各位同学,把你们的书本放好,我们到操场上去站立五分钟。”即使布鲁斯先生说出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健壮的男生也还是不愿意走出教室。

那天,操场上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学生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布鲁斯先生脱下羽绒服,只穿了一件衬衫,对同学们说:“到操场上去,站好。”学生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上排好了三列纵队。五分钟过去了,布鲁斯先生平静地说:“解散。”

回到教室,布鲁斯先生说:“在教室里,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这场风雪。实际上,叫你们站半个小时,你们可以顶得住;叫你们只穿一件衬衫,你们仍然能顶得住。面对困难,人们往往给它戴上放大镜,但如果你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这时候,每个人都庆幸自己没有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他们学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112.铁钉与理想

从前,有一对穷苦的兄弟,他们以拾破烂为生,和许多人一样,他们也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发大财,过上好日子。

一天,兄弟俩照旧从家里出发,沿着街道一起向前走去。这天的街道仿佛刚经历过一场大扫除,平日里最微小的破烂东西都不见了踪影,仅剩的就是一寸长的小铁钉。

哥哥看到这些铁钉,将它们一个一个地捡了起来。弟弟却对哥哥的行为不屑一顾,说:“两三个小铁钉能值几个钱?”但是哥哥没有嫌弃,还是将它们一个个弯腰拾了起来。走到街尾,哥哥差不多捡到了满满一袋子的铁钉。

看到哥哥的成绩,弟弟若有所悟。他打算学哥哥那样捡一些铁钉,不管多少,最起码也能卖些钱。可当他回头看的时候,发现路上连一个铁钉都没有,因为那些铁钉都被哥哥捡光了。他想:“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铁钉也卖不了多少钱。哥哥的那一袋,可能连三元钱都卖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