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集体主义的教育
12350200000016

第16章 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故事(7)

在染色工序当了几个月的学徒后,梁远献由于表现出色被提拔成为车间保全班班长,主要负责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工作。除他之外,车间里还有十几个维修师傅,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刚刚当上班长没多久,车间里的一台烘干机就出了问题,这是保全班师傅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全车间只有一台烘干机,只要它一“罢工”,所有的工序就都没法进行了。每次出故障后,维修师傅不等烘干机的温度完全降下来,就得钻进去抢修。这一次,梁远献二话没说,拎起一桶水浇在了自己身上,然后就钻了进去。冒着高温在里面修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将烘干机修好了,他自己却早已浑身汗水,胳膊被烫得又红又肿,钻心地疼,手上更是早已不成样子。从此以后,修烘干机的事好像就成了梁远献的“专利”,每次出问题他必然抢在第一个钻进去修。

在厂里工作的期间,梁远献当过最大的官就是工段长,可即使是这么小的一个领导,他也是三上三下。梁远献一共有过三次当工段长的经历,前两次都是代理性质的,只要原来的工段长回来了,或是厂里面有了合适的人选,他就会立即回到原来的职位。不过,对于这一切梁远献从来没有抱怨过。第三次当上工段长是在1992年,那一年是竞争上岗的。可是只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两年多,他就主动将其让给了一名大学生工友,自己则干起了设备检查员,工资也少了很多。别人都很不理解他的行为,他却有自己的理由,原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厂里也购置了许多先进的设备,但梁远献只有初中学历,他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应该让更有水平、更有文化的年轻人挑大梁。

2001年,他又出人意料地主动要求去当一名清洁工,很多人都说他傻,但他却坦然地说道:“啥活都得有人干,啥活儿都得干好。”十几年来,梁远献几乎将整个车间里的岗位都做了个遍,可是官却越来越小,但他从来没有感到不平衡过。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呢?也许朴实的梁远献说不上是什么,但大家都能够看的出来:是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是一份责任和压力。这些,让使梁远献的内心充满了平静、满足和喜悦。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兵,干一行、爱一行,总是在工作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接过担子。他曾先后10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还带出了多个优秀工段和班组。在他的心目中,国家得益永远高于个人得失。

梁远献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军人,更看到了他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本色,正应了人们的那句话:“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梁远献虽然为国家做出过贡献,但他却从来没有向组织伸过手,更不会提任何特殊要求,即使家里的生活十分艰苦。以一颗火热的心,为别人送去关怀,给社会带来温暖,诠释着一个军人应有的本色。

“战场上我敢勇往直前,致富路上也不会落后别人。”

成为工人后,梁远献过了几年平凡但幸福的生活,直到1999年,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但是,梁远献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困难打倒,相反,他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斗志,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事实证明,他是对的。那一年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导致梁远献所在的毛纺厂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大批产品销不出去,效益直线下滑。厂子效益不好,受苦当然是厂里的工人们,梁远献的工资只有200多块钱,用这些钱来养活一家人,实在是难以想象。有时候,工人还没有活干,只好回家等着。再加上他的父亲和岳父、岳母在那一年相继去世,对他们一家人来说更是打击,医药费也花了不少。

家里的三间瓦房已经很破旧了,每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屋里也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和家用电器,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还是花50块钱从旧货市场上买来的。此外,从前线回来后,梁远献的听力一直都不太好,几年之后他的右耳长出了一个胆脂瘤,医生一再劝他赶快做手术。可是,做手术会花费一大笔钱,还耽误自己的工作,因此梁远献一拖再拖。

梁远献没有去请政府帮自己解决问题,而是勇敢地迎接了眼前的挑战。为了多挣一些钱养家,梁远献跑到了河南濮阳建筑工地找了一份小工,工作是推砖卸沙的力气活,当别人休息的时候,梁远献也从不停下来,常常累得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力气。盛夏的中午,骄阳似火,坐着不动就不停地出汗,何况还要时刻不停地干活。当和他一起打工的人都知道过去他为国家上过前线时,都对他感到十分佩服,也有人对他说:“你真是个老实人,只要你把军功章往领导面前一放,肯定过得比现在舒服呀!”他却说:“要是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我这兵就算白当了!”他的妻子秋菊除了在家里种地、照顾一家老小外,还总是走街串巷捡破烂、收酒瓶。总之,两口子为了养家受尽了苦头。

后来,梁远献的一位老战友知道这些情况后,便对他说:“想当年你为国家出生入死,立下过那么多功劳,现在你不如去找找政府,让他们给你安排一份工作。”可梁远献却说:“当时退伍的时候,组织上已经给我安排了效益最好的单位,现在有一点难就去给他们添麻烦,这不是我的处事原则。再说,过去我能够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现在在致富的道路也我也不能落后,总有一天会好的。”就连妻子也忍不住劝他找找门路,可是他却总是反过来劝妻子要多为国家想一想,不能只顾自己的小家。

那段时间里,梁远献经常在休班间隙到处去搜集一些致富信息,经过一番思索和比较后,他发现市场上对草绳、草苫的需求量大,而他所在的村里有很多稻草没有用武之地。聪明的他觉得,这是一条投入少、制作简单、销路广的致富道路。于是,他便带着全家人搞起了草编加工,堆到一米多高的一盘粗草绳,只卖7元钱,除去成本外每天能赚个四五块钱。虽然不多,却能缓解家里的经济情况。

2001年冬天,此时的梁远献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他决定进行多种庭院经营。说干就干,他首先在自家门前搭建起了10几间兔舍,购买了一批獭兔。然后又买来许多养殖书籍,严格按照上面的方法科学养殖,所以他家的獭兔生长快,个大体壮,皮毛发亮,很受采购商的欢迎。仅一年下来,他便有了3000多块钱的纯收入。

后来,他又从报刊上了解到生猪市场行情比较好,又筹集了一部分资金,在自家院子里建个小型养猪场,引进了15头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市场行情看好的优良猪种。其实早在当兵的时候,梁远献就是队里的养猪高手,他喂养的猪一个个都是膘肥体壮的,团里还特别在他所在的连队召开会议,将他的饲养法进行推广。以前有过成功的经验,梁远献决定再次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了保证猪的健康生长,他在科学喂养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仅参考各种养殖书籍和别人的经验,自己也经常创新出一些很好的方法,如他将一天三次喂养改成了一天四次,不仅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同时缩短了生猪的出栏时间。那一年,养猪又为他带去了4000多元的收入。日子慢慢好起来了,梁远献新盖了房子,添置了许多家具,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说起以后的生活,梁远献一脸的兴奋,他对以前充满了憧憬,说道:“现在厂里的效益越来越好了,家里喂的猪也个个活蹦乱跳,俺家的日子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虽然,梁远献的军旅生涯是短暂的,但他却将军营的好习惯好传统永久地保留了下来,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他身上仍然保持着牺牲、奉献的军人本色!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新时期优秀退伍军人的感人篇章。

“先国家、企业之忧而忧,后国家、企业之乐而乐”,这就是军人梁远献的苦乐观。他经历了人间的风风雨雨,有过辉煌也有过失意,尽管当年的立功喜报已经发黄,但他身上的军人作风依然清晰地存在。他始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军人永远不变的本色。

在退伍的军人当中,梁远献的威信很高,因此大家有了什么事情,都喜欢去听听他的意见。

2004年6月的一天,梁远献的战友赵金岭拿着一封信找到了他,信里的内容是邀请退伍军人到某个地方集合,找政府反映一些情况。赵金岭平时特别信任梁远献,就问他:“二哥,你看咋办?”从不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梁远献果断地说道:“咱不掺和这个,你要是真有困难就找我。”梁远献清楚,赵金岭的家里实在是太困难了:他本身有残疾需要治疗,不幸又患上了脑瘤,动手术花掉了两万多块钱。虽然组织上帮他解决了一部分,战友们也不时地资助他,但还远远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了。再加上他的在的工厂效益不好,妻子体弱,孩子尚小,父母已经年近七旬,这些担子一直都压在他的心头。

好不容易说服了赵金岭,他又马不停蹄地找到其他战友,和他们一起回忆个人成长经历,重温部队的培养教育,还将政府的困难一一向他们摆明,最后鼓励大家拿出当年在战场上的拼劲来进行二次创业。最终,这些人的“心头疙瘩”终于也解开了。当然,梁远献并没有忘记赵金岭的困难。他想,赵金岭既是一位下岗工人,又是一名残疾军人,工商、税务有免税优惠政策,可以办一个流动售货亭。他跟战友们讲了自己的想法,并发动大家都为赵金岭捐款,很快赵金岭的售货亭便开张了。这不仅让他全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更点燃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

此后,梁远献的心里又多装了一件事:如何才能让退伍军人成为社会的财富,而不是包袱呢?他认为,应该让退伍军人多了解一些致富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双手重造天地。此后,他只要了解到一些致富的信息,就会马上反馈给自己的退伍战友们,很多战友就是通过他成为当地的富裕户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老战友想不通,他们认为自己曾经为国家出生入死,现在不应该受“这样的待遇”,甚至还会串联上访,要求上级解决问题。每当这个时候,梁远献都会站出来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当年退伍的时候,党和政府已经很照顾我们了,不仅为我们办理‘农转非’,还安排到效益好的工厂上班。比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兄弟们,我们不是好很多了吗?生活上要与不如咱的比,工作上要与比咱干得好的比,再说国家也有很多难处,我们也应该体谅一下。”一番对比下来,战友们往往被说得心服口服。

梁远献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动了一批复退军人,刘德平就是其中一位。李德生是梁远献的一位工友兼战友,十几年前他患了急性肝炎,为治病他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家里的生活每况愈下。此外,刘德平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也不够满意,曾经多次要求政府重新安排,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当他得知梁远献的情况后,感到十分惭愧,收回了要求变换工作岗位的申请,还写了一封保证书,表示以后一定服从上级的安排。保证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从梁远献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后来,梁远献帮他寻找就业门路,当他得知当地被单、床单加工市场销路较好时,就帮李德生建立起了服装加工点。李德生每天4点多起床到市里拉货,下午再送货过去,妻子加工,他帮忙叠放,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但忙得不亦乐乎,虽然钱的挣的不算多,可是日子过得十分踏实。

另一位战友杨玉献也是在梁远献的帮助下慢慢地走上致富路的,当时他退伍后七年内都没有找到工作,主要依靠家里的资助来维持生活,心中很是苦恼。梁远献了解这种情况后,就鼓励他去养兔,还为他买了许多养殖方面的书籍,使得杨玉献当年就告养兔赚了2000多元钱。后来,在梁远献的鼓励下,杨玉献又在电焊维修方面大展身手,很快他从便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总之,梁远献曾经帮助过的人有很多。很多人都问梁远献:你自己的日子过得那么艰苦,为什么还总是乐此不疲地去帮助其他人呢?他这样回答:“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是种子,到了哪里都要生根发芽。我要让群众从我身上看到实实在在的先进性。”

梁远献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如果大家都像他一样努力向前看,自强自立,和衷共济,生活就会有新的希望。如果整日无所事事,甚至只知怨天尤人,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成为社会的包袱。

梁远献曾经说过:“有句话说‘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大河里没水,小河里干’,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困难,一个国家也有一个国家的难处。我的想法是,对家庭,‘家和万事兴’,对国家是‘国泰才能民安’。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在国家困难的时候、企业困难的时候,更应该立足本职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这样国家发展了,企业兴旺了,我们生活也就有保证了。”

村里人提起梁远献,赞不绝口的话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最典型的一件事情就是他照顾了一位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长达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