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静待花开:和孩子们一起幸福成长的日子
12325800000006

第6章 专业成长:在翩翩思绪中启悟(1)

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我们不但要阅读人文经典,还要重视专业书籍的阅读。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老师怎样拓展课堂知识,不读专业书籍的教师怎样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启发学生心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上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个好教师,首先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我们需要用专业的学术著作武装自己。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我们而言,读专业性的经典好书,其实就是最重要的备课。

为提升自我专业素质而读的书,可以包括三方面。一是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它们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冲击着大脑的优秀书籍。在这些书中,能让我们找到自己教学中困惑不解的问题的原因,也能使我们感受柳暗花明的前方。二是关于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书籍,让我们感受名师们经历的无数次蜕变,独特的生命成长历程,以及独有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能体会名师身上独有的境界和魅力,陶冶自身的性情。三是教育培训的书,往往有很多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我们能便于理解,迅速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理念。

(一) 启悟师者风范

1. 走近古代名师: 如歌的行板

——读《亲爱的孔子老师》有感

深夜里,独自凭栏。但见广袤深蓝的天宇中,一轮皓月当空,静静泻下柔和淡雅的光。不远处,星光点点,仿佛是做工精致的施华洛美钻镶嵌旁侧,更衬出月华的皎洁出尘。

多么迷人的月色!我看着、赏着……脑海中不觉浮现出孔子与弟子郊游时“四子言志”的场景——孔子与弟子们外出郊游,大家谈论起志向。有的说要治理大国,有的说要教化小国,也有说要终身学习礼仪仁义,孔子不置可否。此时,弟子曾点正在抚琴。一曲终了,他恭恭敬敬行了个礼,说自己希望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中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众人皆笑,孔子却大为欣赏。

孔子在其光辉的一生里,未曾把对事业的追求看成生命的全部,而是在关心礼仪、教育、政治的同时,始终怀一颗诗意优雅的心灵,随时领略生命中的美好。孔子尤为赞赏曾点热爱生活的态度,正是体现了他对诗意生活的推崇。孔子还将优美动人的《诗经》列在儒家五经之首,在他看来,不读《诗》简直无法与人交谈。课堂上,他深情吟诵《关雎》等诗文,让弟子们体会诗中纯真细腻的情愫。闲暇时,他带学生踏青郊游,感受季节轮回之美。颠沛流离中,他心似明月,安然面对,从一碗普通的野菜中品出天堂般的美好……享受诗歌,享受琴音,享受四季,享受生命的赐予,孔子活出了充满智慧诗意的不平凡的人生。

人生,如一阙欢歌,我们当以诗意美好的心境去唱响;教育,是一门艺术,呼唤诗意地栖居,更需要我们葆有一颗从容优雅的诗心!在繁华而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当如何修炼这样一颗明月般优雅的诗心?得学会为自己的身心“减负”——不为一时的得失苦苦纠结,不因无谓的攀比辗转反侧,不把分秒必争的光阴都用来实现价值,更不需要让日出到日落的每一个循环变成换取物质生活的筹码。匆匆忙忙、纷纷扰扰的快节奏生活,只会让我们日益焦躁,健康受损,更何谈什么诗意!人活着固然需要追求,但也要随时放慢脚步,去发现和享受身边的美好。如果我们能以从容优雅的方式面对生活,便会在这些时光的穿越中,渐渐修得一颗诗心。用诗意审美的心灵品味生活经营教育,我们将收获更多的幸福。

一颗优雅的诗心,须得有诗情词韵的浸润。静谧的夜晚,不妨点一盏柔和的小灯,让封尘已久的古典诗文引你进入那山水云烟、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你可以伴欧阳修游一游“醉翁亭”,可以随苏东坡登一登“石钟山”,也可以和陶渊明一起“归去来兮”,拥抱田园。徜徉于古诗文之旅,你能体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迈,“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婉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让你足不出户,饱览三山五岳;埋首卷中,体味千年沧桑!乏了,枕一脉诗香睡去,不知东方之既白。不经意间,你的心灵会随之柔软而丰富起来。

一颗优雅的诗心,离不开高雅艺术的熏陶。假日的午后,你可以用“神秘园”充满自然气息的天籁之音涤荡心灵;可以去领悟经典话剧里百味的人生;可以在中外名流的书画中穿越历史;也可以坐进大戏院,品一回悠扬婉转的水磨腔,赏一出清雅动人的昆曲。看看杜丽娘在《牡丹亭》里华美的一梦: 但见她莲步轻移,款款入得园来,见姹紫嫣红开遍,一声幽叹: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于是,带着缭乱愁绪渐渐入梦……一场超越生死的梦幻在柔婉的曲调中就这样铺陈开来。时下的流行乐坛,生生死死不绝于耳,但如此精致细腻却不多见。高雅艺术,让我们邂逅一片唯美、浪漫的情怀,为我们开启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颗优雅的诗心,在身与心的平衡中栖息。忙完一段日子,不妨给身心放一个假,像闲云野鹤般将自己放逐在青山绿水之间;看看大海的颜色,听听花开的声音,沐春风而心飞扬,临秋云而思浩荡;或者与亲朋挚友喝喝下午茶,跳跳健身操;亦或是每天小小的放松,练习练习瑜伽也是不错的选择。摆好姿势,调整呼吸,动作轻柔……紧张一天的大脑和有些麻木的神经,随着纯净如水的音乐,霎时轻松下来。在日复一日的修炼中,我们的身心会达到前所未有的平衡,有了均衡感,就会觉得幸福和满足,感到一种超然世俗的飘逸。渐渐地,内外交融的和谐感,会幻化成一种气质、一种韵味,让我们透着淡定和从容、恬静与温柔。

一颗优雅的诗心,还蕴涵着快乐生活的达观态度。现实生活里,总有人比我们更有名望,更有才华,更加富有,更美丽,更年轻,使人望尘莫及;与孩子们打交道中,也总会有这样那样看似“不应该”、“不到位”、“不完美”的事情汩汩冒出来……如果不安于自己的拥有,没有豁达的心灵、乐业的态度,我们就无法获得内心的宁静。那么,何不随时放下,随时珍惜,充实幸福地度过人生的每一天!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但不奢望人人都悦纳自己;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但不苛求事事成功;用心地教育每一个孩子,但不妄想次次都有立竿见影的奇效。相信自己,相信学生,相信未来,珍藏生命里点点滴滴的温馨和感动,化作我们脸上灿烂的笑靥。笑对人生,我们的天空会更晴朗;笑对人生,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优雅美好的诗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浪漫与温馨,亦能为我们点亮教育生活的诗意。三尺讲台前的我们将少一些空洞和枯燥,多一些清新、灵动的语言,去诠释文本的内涵,声声拨动学生的心弦,营造诗意的课堂;少一些麻木和乏味,多一些柔软、细致的情感,去触摸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构筑和谐幸福的师生关系;少一些焦虑和浮躁,多一些从容、敏锐的目光去捕捉教育的契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少一些疲惫和倦怠,多一些飞扬的生机和活力,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欢笑,一起创造。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我们会成为一个出奇的有耐心涵养的人,以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爱戴。澄静的诗心与纯洁的童心相印相融,共奏一曲和谐曼妙的旋律,同享教育生活的乐趣和情趣。

感谢亲爱的孔子老师,让我找回一颗美丽的诗心。它并非虚无和缥缈,而是广博与深厚;并非散漫和慵懒,而是从容与高贵,是一种宁静的心态,一种精致的生活,一种灵动、和谐、张弛有度的应对世界的方式。它让我们在诗情画意般的生活中远离浮躁,为我们的一言一行注入“耐心”、“细致”、“宽厚”、“灵性”、“品味”等动人的元素,使我们的教育生活更人性,更睿智,更快乐,更接近平和与大气。当我们日益关注饮食的营养均衡与皮肤的保养护理时,我们的心灵也需要不断地摄取各种养分,才能满足教育生活的每日所需。古典的诗文、高雅的艺术、静心的修身、达观的态度……对于我们这些烹制精神食粮的教师而言,无疑是最纯正、美味的精神养分,是心灵的“维生素”,是灵魂的“精华霜”。

月光如水,幽幽流淌;千古诗意,照彻我心。在平凡的生命中书写诗意,在诗意的生活中舒展心灵,在心灵的舒展中创造和谐与幸福,那是何等美好的人生!让我们寻回生命里失落已久的高山流水,伴着诗意人生那舒缓的旋律,如歌的行板,翩然舞出优雅动人的姿态。

2. 走近现代名师: 一颗自己的心

——读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有感

走进华东师大校园,顿觉嘈杂声被隔绝于外,恍若置身于花草缤纷的世外桃源。读完了上午的研究生课程,我在校园里散步,不觉来到丽娃河畔。但见杨柳婆娑,石鹤涉波,荷花婷婷,风景如画。树下有一石椅,我便坐下,取出包包里的《诗意语文》捧读起来。

四周静悄悄的,我渐渐地沉浸在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营造的“诗意语文”的美好境界里。我仿佛看到一位身材中等的骑士,跨着一匹白色骏马,斜背一柄长剑,向着风起云涌、雪照云光的语文原野进发,嗒嗒地留下了一串动人的足印——那是杏坛盛开的奇葩,那是唐风宋韵的诗行。我又仿佛听到了他以人文关怀,展开生命的对话,与文本,与作者,与徜徉在诗意之途的他的学生。我读着,品着,不由得痴了,醉了……

在很多人看来,王老师的语文教学充满劳苦,其实,他更是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文本对话,用自己的真诚心灵与学生交融,率性诗意地栖息在语文课堂上。我曾在网上观赏过王老师的教学视频《一夜的工作》,很美很震撼,看到动情处潸然泪下,而今重温,依然感怀。他引领学生比较想象,一读三叹,把看似平淡的文字读细了,读深了,读美了,读化了,从房间陈设“极其简单”几个字,读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读出了周总理的伟大品格和高尚情怀。王老师的课堂语言那样深情、唯美,充满感染力,一句句独白是他心底流淌出来的声音,激起听课者情感的一圈圈涟漪。再看他执教的《长相思》、《小珊迪》心得,每一篇对于文本细读的感悟,无不深深烙上王老师的情感痕迹和思想印记。研读古诗,他即是古人;琢磨儿童,他就是孩子。于是,语文课堂成为他与文本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的生命课堂。

可见,要营造一个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不能没有个性色彩,要学生有独特的体验,老师必须先要有“一颗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导,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用自己实践去创造。语文,不只是考卷上的答案分数,她是与人沟通的交际工具,更有其人文情感的特质,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丑小鸭变成的天鹅,是玛蒂尔德遗失的项链;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好的文学作品,在打动读者的同时,传递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师只有将自己对文本的真挚情感、透彻理解融于教学,才能以情传情,以智激智,声声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内化语言,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是一种影响,人格是一种熏染,教师的思想丰赡、深刻,学生的心灵才会丰润、光明。

以“一颗自己的心”真情投入教学,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精彩的课堂,也能使我们享受上课过程,提升职业的幸福指数。时间是生命的唯一矢量,时间就是宝贵的生命。教师的职业生涯由一节又一节课组成,按我现在一周14节课计算,一生工作三十五年就有17640节课,(还不包括备课、教研、批改作业的时间),我们人生的满足和幸福、质量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一节又一节课息息相关!那是学生求知的课堂,也是我们生命的课堂。与其说,我们在为学生上课,不如说我们在为自己上课!我们只有怀“一颗自己的心”探究文本,研究学生,方能自信满满地站在三尺讲台,享受上课的过程。上课是一回事,享受上课是另一回事,那是生命与生命的精彩交流,智慧与智慧的激情碰撞,情感与情感的美丽邂逅!如此度过的每一堂课才会有滋有味。否则,漫长的时间里,教师将要用多少枯燥乏味、多少焦虑担忧、多少心猿意马、多少麻木等待将它填满,那是对学生生命的折磨,更是对自己生命的糟蹋!

在教师专业化领域中拥有智慧灵动、率性真情、深富感染力的“一颗自己的心”,是如此重要,所以我们要相信和尊重自己的内心,努力使自己的心灵不断充实强大起来。从小,大人对我的要求就是一个字“乖”,说我乖就是对我最高的赞誉。于是,我听父母的,听老师的,听榜样的,听领导的,听专家的,听社会潮流的,却很少倾听自己的内心。而今,我们要解放学生的思想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更要认识、发现自己,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的“精神三变”那样让自己的精神去成长,唤醒独一无二、魅力无穷的“一颗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