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经学博采录
12325700000020

第20章 卷四(3)

汪君晋蕃,名光爔,号芝泉,以仪征入学补廩膳生,居江都。其先本歙县人,父棣仕为刑部郎,政事、文章卓然不朽,世所称对琴先生者也。晋蕃为刑部长子,天性诚笃,与人言不及俗事,论学则娓娓不倦。少处丰亨,俭而好礼;长处困乏,不以升斗为忧;言笑之际,不谙忌讳而未尝侮人;不矫情立厓岸,而取予不苟。治经深于《尚书》,字栉句解无滞义。兼习《毛诗》、《礼记》,通其大旨。尤好《易》,汇集汉魏诸家考而释之。尝与其友焦里堂论“爻辰”书云:“《乾凿度》云‘《乾》贞子左行,《坤》贞未右行,岁终次从于《屯》、《蒙》;《屯》为阳,贞于丑左行;《蒙》为阴,贞于寅右行,岁终则从其次卦’,[1][1]《乾凿度》原文作“《乾》贞于十一月号,左行,阳时六;《坤》贞于六月末,右行,阴时六,以奉顺其岁。岁终次从于《屯》、《蒙》,《屯》、《蒙》主岁。《屯》为阳贞于十二月丑,其爻左行,以间时而治六辰。《蒙》为阴,贞于正月寅,其爻右行,亦间时而治六辰。岁终则从其次卦。”郑氏以《屯》、《蒙》、《需》、《讼》明之,然则以次者指序卦之次,始《乾》、《坤》,次《屯》、《蒙》,次《需》、《讼》,以两卦主一岁。”又云:“三十二岁期而周六十四卦,与卦气值日迥殊。汉上不以《需》、《讼》为次,而用《谦》、《睽》、《升》、《临》,非郑氏义也”。又难云:“阳卦左行,阴卦右行,惟《泰》从正月左行至六月,《否》从七月左行至十二月。《泰》、《否》独相随左行,明诸卦不然。而惠氏作《爻辰图》,《乾》、《坤》诸卦皆左行,与郑氏不已异乎?”其好学深思,不遂口耳附和如此。嘉庆丁卯卒,年四十三。卒时尚手批《大戴礼记》、《文选》不置,后检箧中得其手纂《易》稿二帙云。

刘申受礼部,名逢禄,一字申甫,江苏武进人也。年十八补儒学生,二十五选拔贡生,三十二中举人,三十九始成进士。入翰林,改官礼部,在官历十有二年不迁。簿书期会,敦肃恪共如一日。君貌不逾中人而美若冠玉,容止温肃,吐属谦谨。治经研精《公羊》,为专门名家之学。探源董生,发挥《何氏释例》[2][2]原名“《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三十篇,以微言大义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洞然推极属词比事之道。又成《笺说》、《答难》、《决狱》[3][3]原名“《仪礼决狱》”。等凡十一书,论者以为自汉以来鲜有也。中交张编修皋文,共通《虞氏易》,为《六爻发挥旁通表》、《虞氏易变动表》、《卦象阴阳大义》、《易言补》、《易象赋》、《卦气颂》凡五卷。又旁求之于《书》,掇拾残缺,兼搜众说,为《古今文尚书集解》[1][1]原名“《尚书今古文集解》”。三十卷。又旁求之于《诗》,病古韵未有专书,近人推演递密而收字不全,入声分配无准,为《诗声演》二十七卷。论者谓皆能创通奥域遂于大道,勾萌新意,鬯达柯翰者也。[2][2]“鬯达柯翰者”,《辛巳丛编》本作“鬯达柯翰”。又以余力及九章小学,成书数卷。《史记·天官书》及《甘石星经》为之疏证,成书数卷。又欲仿《经典释文》之例,存异文古训为《五经旁异》,已就两经而未成。

其在官,凡同列有疑不能决者,为引经义别白之。既而公卿亦多就问所疑,据经决事,有董相风。在官有《庚辰大礼记注长编》十二卷,《春闱杂录》一卷,《东陵勘记图说》[3][3]刘逢禄《刘吏部集》作“《东陵勘地图说》”。一卷,《石渠礼论》一卷,论者谓皆言事翔实,疏证确审云。大抵所著诸书,宏而通达,密而不缛,其大宗也。又选定《八代文苑》四十卷,《唐诗选》四十卷,《绝妙好词》[4][4]“词”,《辛巳丛编》本作“辞”。二十卷,《词雅》四卷,自著《诗文集》八卷,大都自著与所辑,几二百余卷,精力可谓过人矣。以道光九年八月十六日卒于京师,春秋五十有六云。

阮文达已辑之书,惟《经郛》百数卷未刻。其书之义例,详闽中陈恭甫《左海文集》中。文灿自幼读陈集,恨未见之。积疑十年,壬子之夏,晤晋江陈颂南侍御于京师。侍御为恭甫编修入室弟子,言道光壬辰、癸丑[5][5]“癸丑”,《辛巳丛编》本作“癸巳”。间,阮文达欲馆侍御于家,俾校正《经郛》丛稿。侍御彼时初通籍,牵于人事未果,终身恨之。近询之阮氏公子,闻已散佚。文灿尝读《揅经室再续集》,言“甘泉毕韫斋光琦,乃萧山汤敦甫相国督学时所取佳士,为予门生门下士也。岁乙未,予入内阁,每宿集贤院,在《经郛》中录出《诗》《书》二经,为《诗书古训》六卷,尚欲[6][6]阮元《毕韫斋母郭孺人墓志铭》“欲”字作“须”。校正删补,萧山言光琦可任之。归里晤言,知其经学明敏,阅三年而校刻成书”云。是文达此书,虽未尽付梓,人已可即此窥见一班矣。此书粤东近重刊入《粤雅堂丛书》,后之人或即此而补成《十三经经郛》,抑亦文达所企于后学也夫。

京师万柳堂者,元平章廉文正希宪别业与赵文敏孟宴集之地。朱氏《日下旧闻》载之,康熙时,为冯益都相国之“亦园”,鸿博名流多集于此,今改拈花寺。嘉庆十五、六年,阮文达与朱野云处士常游此地,补栽桃柳,春秋吟咏。道光十八年,文达出都,僧请书“元万柳堂”四字扁,此京城东南隅之万柳堂也。文达家扬州,郡城北湖四十里,僧度桥东八里赤岸湖,有珠湖草堂,乃文达之祖琢菴将军钓游之地。嘉庆初,文达之父湘圃大夫复购田庄,文达尝在此获稻捕鱼。嘉庆八年,过此有八咏:曰《珠湖草堂》、曰《三十六陂亭》、曰《湖光山色楼》、曰《鱼渠》、曰《黄鸟隅》、曰《龟莲沼》、曰《菱湄》[1][1]阮元《揅经室集·四集·珠湖草堂因洪湖汎滥屡在水中癸亥入观过场州尚无水患小住一夕分题八首》“鱼渠”作“渔渠”,“夌湄”作“夌麋”。、曰《射鸭船》者,即此地也。自后二三十年,皆没于洪湖下泄之水,楼庄多半倾圯。道光十九年春,文达在扬州,以昔年水深八九尺,近年水尚五六尺,宜筑围隄北渚。乃择田之低者五百亩隄之,而弃其太低者。又虑与露筋祠召伯埭相对,湖宽二十里,宜多栽柳以御夏秋水波。隄外低田,即弃田也。取江洲细柳二万枝遍插之,兼伐湖岸柳干插之。且旧庄本有老柳数百株,隄内外每一佃渔亦各有老柳数十株,乃于庄门前署曰“万柳堂”[2][2]一称“南万柳堂”,见阮元《揅经室再续集》卷二《北诸二叔墓表》。。文达以为可以课稼观鱼,返于先畴,远于城俗。后之人庶以扬州之“万柳堂”,与京师之“万柳堂”并为儒林古迹欤。

甘泉黄右原孝廉奭,江郑堂藩弟子也。以资为刑部郎,又得赐举人。少读书,为举业入安定书院。曾宾谷方伯异之曰:“尔勿为时下学,余荐老师宿儒一人为尔师。”则郑堂也。右原卑礼厚币延之,馆其家,从之学。右原质明敏又专诚,受教四年,郑堂老病卒,独学又十余年。日事搜讨,从汉唐以来各书中辑得高密遗书盈尺,其《六艺论》、《周易注》、《尚书注》、《尚书大传注》、《毛诗谱》、《箴膏肓》、《释废疾》、《发墨守》、《丧服变除》、《驳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三礼目录》、《鲁禘祫议》[1][1]一作“《鲁禘祫义》”,或作“《鲁礼禘祫志》”、“《鲁礼禘祫义》”等。、《论语注》、《郑志》、《郑记》共若干卷,已付梓人。其《尚书义问》及《纬书注》未刻者,尚十数帙。其稿皆巾箱小本,细书狭行,朱墨纷杂;其有他人已先辑者与自所辑者,亦各有分别云。阮文达尝序之言:“高密起两汉之末,开六朝之先,唐宋且勿论矣。‘三礼’之注,《毛诗》之笺,至今全备,炳如日星。高密本有‘不能礼堂写定传与其人’[2][2]《后汉书·郑玄传》原文作“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之叹。然片言只字散在各书,明目细心者尚可追寻,皆袁绍逼会、司马屏厕之残烬。圣经贤传之绪余,朱子得其一义,即可以正朝廷之大礼,开《礼经纲目》之先路,拾残补逸,可谓勤且博矣。”文达又云:“郑堂为余早年益友,嘉庆初年入京师,余荐馆王韩城相国家,备查列御制诗注之事,终落魄归扬州。饥驱至岭南,余延总纂《广东通志》,数年书成。在粤曾自刻所补惠氏《周易述》,余又刻入《皇清经解》。郑堂又自刻《汉学师承记》,郑堂之师为余萧客仲林,仲林为惠松厓征君弟子,四库收其《古经解钩沉》,曾馆郑堂家。”云。

注释

①吴应逵,字鸿来,晚号雁山居士。广东鹤山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其父吴槐炳,弟吴应麟、吴应图,一门四举人。博学工文,被尊为鹤山一代文宗。嘉庆间,主讲昆旸义学、开平长沙书院。道光初,阮元在广州设学海堂,聘他为学长。著有《雁山文集》、《岭南荔枝图谱》、《谱荔轩笔记》等。

②赵均(1591—1640),字灵均。明赵宦光子。从其父传六书之学,喜求金石。曾经汇集各种碑目识跋,著有《金石林时地考》。

③吴兰修,字石华,广东应州人。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官信宜训导。在粤香书院筑室,藏书数万卷,取名“守经堂”,自称经学博士。阮元建“学海堂”,特聘他为第一任学长。通经史,兼擅算学。著有《南汉记》、《方程考》、《端溪砚史》、《荔村吟草》、《桐华阁词》等多种。

④张杓,字声泉。原籍浙江绍兴,后迁广东番禺。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初习词章,后精研小学,复由小学而研注疏,穷日夜不少息。掌教香山、揽山、南雄道南书院,阮元曾聘他为学海堂学长。著作未刊。

⑤马福安,广东顺德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著有《止斋文钞》。

⑥熊景星,字伯晴,又字邃江,广东南海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举人。官开建训导。工古文辞,诗亦奇秀,科场不得志,乃借书画自娱。著有《吉年溪馆诗钞》。

⑦卢观恒(1746—1812),字熙茂,广东新会人。早年贫寒,后因经商外商储存货物发迹。1792年,他正式承充行商,行名“广利”,成为当时广东的首席行商。1812年12月20日去世。

⑧刘三山,指刘华东,字子旭、三山,号三柳居士。原籍福建,因父来粤从事盐运,寄籍番禺。嘉庆六年(1801)中举,但仍留家勤读苦学。生性豪侠,喜见义勇为,曾为清代广州行商卢观恒入祀乡贤案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⑨蒋公,指蒋攸铦,字颖芳,号砺堂。先世由浙江迁辽阳,隶汉军镶红旗,后从清军入关,居宝坻。乾隆四十九年(1784),成进士,授编修。嘉庆初,迁御史。敢言有声,深受嘉庆皇帝器重。曾任江西按察使、南布政使、江苏巡抚、江南河道总督、两广总督等职。晋太子太傅。不久,病逝,谥文勤。著有《黔轺纪行集》、《绳枻斋诗集》等。

⑩陈仲卿,指陈昙(1780—1851),字仲卿,号海骚,广东番禺人。天姿颖异,伊墨卿、曾宾谷皆奇其才。屡试不第。晚岁以贡生候补训导,署揭阳教谕。生平慕邝湛若,取其名室为“邝斋”。工诗及骈体文,亦工画。著有《海骚》及骈文等。

董公,指董教增(1750—1822),字益甫、益其、号观桥,江苏江宁府上元(今南京)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南巡,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五十一年(1786),成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散馆改吏部主事,历任郎中、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道光二年(1822),病卒,赐恤,谥“文恪”。

李棠,字召林,号竹溪,河间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历如皋、元和、丰、句容、上元、天长、合肥等县知县,迁大理寺评事,官广东惠州知府。曾与袁枚、蒋士铨相唱和,著有《思树轩诗稿》。

章公,指章煦(?—1824),字曜青,号桐门。浙江钱塘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历官湖北、贵州、江苏、山东巡抚,云贵、两江、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兼礼、刑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嘉庆中,屡次主持乡试、会试。道光四年(1824)病卒,谥“文简”。

熙公,指熙昌(?—1818)玛拉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大学士松筠子,以荫生官至刑、工两部侍郎,署热河都统兼护军统领。数奉使赴各省按事,亦被信用。嘉庆二十三年(1818),卒于长沙,谥“敬慎”。

祁恭恪,指祁(?—1844),字竹轩,号寄庵,山西高平人。嘉庆元年(1796)进士,授刑部主事。道光时,官至两广总督,加太子少保,谥“文恪”。

崔实,指崔寔(?—约170),一名台,字元始,又字子真,东汉涿郡安平人。崔瑗子。桓帝时拜议郎,与边韶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辽东太守,召拜尚书。曾与诸儒博士共定五经。著有《四民月令》,记当时地主田庄情况及各种农作物种植方法,巳佚,部分内容保存于《齐民要术》。

帝昺,名赵昺(1271—1279年),南宋皇帝,宋端宗赵昰之弟。宋端宗死后继位。在位2年,在元军追击下,由大臣陆秀夫背着投海而亡。

景炎,指南宋皇帝宋端宗赵昰(1277—1278)的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