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12324500000050

第50章 环境:温馨、宜人,促进和谐(4)

情景扫描:每个星期五,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同学们一窝蜂地拥出校门,却依然有一个教室亮着灯。此时此刻,有一群学生正注视着门外,等待着、等待着……突然,门外出现了三道人影,赫然一看,正是参加此次活动的高中部同学。没有老师的约束,不需要有课堂上严格的纪律,同学们可以随意发表意见。毋庸置疑,这样的活动更让同学们喜爱和积极参与。

一段简单的介绍后,便开始了有趣的课。高中的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关于初一的习题,显然是做足了准备。起初,同学们都是在散漫地聊着天,似乎在嘲笑高中同学出的题目如此简单。渐渐的,随着题目难度的增加,加入的同学越来越多,喧闹的教室静了许多,可却依然游荡着窃窃私语。最后,“杀手锏”终于出现了,一道难度系数高达五星的题目放倒了无数英雄好汉,最初满不在乎且自以为是的同学都丢盔卸甲了。

(初一(6)班张耿豪)

同伴教育引入到课程建设,同伴共同学习。我校将互动教育引入三类课程建设之中,以在高初中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充分利用完中自身的优势,着眼于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致力于开拓完中课程建设的新路。

把互动教育引入到课程建设,进一步拓宽了课堂学习平台,提升高初中学生“同行式”进步空间。由于同伴共同学习,进一步激发了高初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多元化多层次的自主选择,进一步培养了高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进身心健康成长。

(2)伙伴结对小组

情景扫描:在开展“小手牵大手,学习天天乐”的活动中,我和小琳结识了。初见小琳时,我发现她是一个很内向、不自信的小学妹。她从不会主动请教老师,只把似懂非懂的题目放在一边,这便导致了她的成绩一路下滑。针对她的这种“顽疾”,我便每天利用中午自修的时间,在操场上与小琳“会面”。我让小琳带上一些平时她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以及没有弄懂的例题,以供我为她讲解,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她听懂为止。而且每道我帮她讲解过的题目,我都会让她再复述一遍,以确认她真的懂了。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小琳学习,在数学、物理、化学方面我会找一些基础的练习题让她带回家做,第二天中午帮她讲解。而在英语、语文的学习上,我则会帮她背一下古诗、英语单词或为她讲解一些简单的语法题。每当她做得好时,我总会鼓励她,让她变得更有自信。

尽管这样的辅导和帮助让我感到非常疲惫,但是当我看到小琳成绩不断提高时,那一刻,我便觉得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因为我的付出是有收获的,这让我很满足。

(高二(2)班方妍宏)

以一对一结对、学习辅导团的集体帮带等方式,提高学习困难学生或行规偏差学生的学习水平。伙伴结对小组是在互动教育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困难学生或行规偏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高中学生辅导员与结对班级学生一对一结对为主、班级学生辅导后援团与初中班级学习辅导团的集体帮带为辅等形式,开展高初中学生学习上的互动与互助。

(3)结伴考察去

情景扫描:记得那是一次当代艺术风格与现代灵感的精彩对话。我们和高中的大姐姐们随老师来到当代艺术馆,我们走近20世纪——一个抽象艺术的世纪,体验着迷人之旅,高中同学的稳重内敛和我们的活力创新相交融。

高中同学对艺术的理解、对艺术的向往、对朴素纯真的追求足以让我们这些依偎在父母怀里的孩子汗颜,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好好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初一(6)班郭一帆)

在科学考察、社会调查、寻访调研等实践活动中组织高初中学生结伴同行。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心理品质都有着极为突出的意义。在我校,不论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都有一定的社会综合实践课程,我们将互动教育引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在科学考察、社会调查、寻访调研等实践活动中组织高初中学生结伴同行,让他们在活动与成长中体验兄弟姐妹的不同角色,体验成长的快乐。

3.以多彩活动创建学生喜欢的文化环境:“灵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实践中,我们充分考虑高初中同学在体育、科技、文化、艺术等各方面中表现意识、参与意识、接受能力、实际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并使其取长补短,通过大小结合,创造“活泼友爱、灵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1)同参与,共合作

情景扫描:还记得高二那次的拔河比赛,高中和初中的同学长长地排列着,随机组合,当然我也位列其中。根据战略对策,我们一只脚抵住一只脚,使重心和力量控制在一条直线上。哨声一响,同学们都铆足了劲,脸也憋得红红的。“加油!用力啊!”一浪接一浪的呼喊声席卷而来。余光偶然瞥到处在绳末尾的几位初中同学,也都在全神贯注地努力着。即便手被绳子磨得有些擦伤,即便人几乎已经完全坐倒在地上,都浑然不觉。至少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我们,拥有同一个信念,就是去为这个组成的新团队奋斗,是整个团队!不分年级、不管熟悉抑或是陌生。尽管我们没能站在最终胜利的舞台上微笑,可是我们却赢得了彼此间的默契,这就已经足够了,原先的少许失落也渐渐被冲淡。毕竟这次互动要带给我们的,就是从互动中获得同伴间无条件的信任与相互支持吧。

(高三(6)班张露茜)

学校大型主题文化体育活动中创造机会实现高初中学生互动、合作、交流。我校注重在学校大型活动组织、参与中充分发挥高初中学生的互补作用,彰显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合作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认知,并形成有层次、有立体感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2)凸显“责任”、“合作”的社团活动

情景扫描:校话剧社是对初高中同学开放的,我也是其中一员。老师给我们设一个场景,并告诉我们她所期望的效果,让我们自己去设计。我是社里唯一的一名高一女生,义不容辞地扛起了带领学弟学妹的责任。我们先讨论了这部剧的一个大致雏形,然后我给每个人安排了工作,让他们去查阅一下他们所表演的角色的背景,然后写一个剧本的草稿。课上,我们尽心去编排每一个角色的动作,模仿角色的言语腔调、走路姿势……试图还原角色的真实。课后,我们聚在一起分析角色的心理、语言,修改草稿,赋予剧本真实、简洁的风格。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话剧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我们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开心的了。在话剧社的互动学习中,我们逐渐学会了自主。

(高一(5)班叶斐)

将高初中互动融入社团,强化高初中同学间的同伴互助,强调帮带与责任。我校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将高初中生互动融入其中,强化了其同伴互助,不仅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也使高初中学生在“责任”、“合作”等意识的熏陶下,提高了综合能力,获得了身心的协调发展,在学生内化自律以及品格养成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3)自发性文化活动

情景扫描:受到初一(6)班的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班的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我们在活动前设计了海报,也设计了宣传单。在活动中,我们手拿宣传单,一张一张派发到同学和老师的手中,并邀请他们在海报上签字。初时,我们遇上了些困难:我们不怎么敢走上前与他们交谈,不好意思发传单;也有一些同学不配合,随意丢弃我们的传单……于是我们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改变自己的态度,更热情了,渐渐地让同学和老师接受了我们。我们在一次一次的交往中进步、成长。这已不仅仅是初高中的互动,也是和社会的互动。在这中间,我们渐渐学会了正确的交际方式。

(高一(5)班叶斐)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校园文化及公益性活动。由学生心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教育活动更具有打动人、教育人的力量。我校一直鼓励高初中学生共同参与,以结对班、结对年级、学生会、自律委员会等多种途径创造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及公益性活动,使高初中学生一起同行,互相启发,共同承担,体验成长与成功的快乐。

(三)和谐环境——喜欢的学校,温馨的家

因为高初中互动与同伴互动,同学们在感悟体验中不断收获着幸福快乐,教师们则更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不断提升教育理念。高初中的同伴互动,构建了良好的交往环境和育人环境,成了储能师生热爱学校的重要因素。学校是温馨的家园,是学生喜欢的乐园与知识的殿堂。同时这种实践对于形成学校特色、提升综合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1.高初中同伴教育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使生生关系更加密切

在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共同迎新年包饺子”、“互动接力比赛”、“手牵手慈善募捐”、“联合志愿者”、“齐唱红歌”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开设了高初中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共同选课上拓展型课,甚至高初中学生共同开展了浙江良渚文化的实践考察等多元的课程建设;推动了学生主题活动的“联动效应”,在社团发展、主题活动中,在宣传橱窗、校园网中处处留下高初中同伴教育的痕迹。储能初中的同学时时可以感受到“哥哥、姐姐”的关心与扶持,而高中年级的同学也处处能够体会到初中同学对他们的信任和喜爱。这种更多地强调互补与合作的同伴互动,使得高中同学与初中同学之间、高初中同学班级内部、高初中结对班级之间的距离在拉近,他们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赖、彼此尊重,并逐步达到心理认同、情感相容。良好的生生交往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了同行的快乐和成功的信心。

2.高初中同伴教育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我们开展的高初中之间的同伴互动,虽然很多时候在表现形式上是学生之间开展的自主教育,但是每一个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支持。经过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心理特征了解得更透彻,更容易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与此同时,学生辅导员“小老师”的身份,以及他们开展的“导生式”工作实践,使得越来越多的高初中学生认识到老师工作的辛苦,他们也更加理解老师,更愿意配合老师了。高初中互动,让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高初中学生不断地被老师接纳和信任,感受到了师爱的温暖,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们得到了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体会了友谊,增强了自信;师生之间日益增多的真诚相处和智慧与感情的交流,让学生们更加喜欢集体生活,更喜欢学校了。

3.高初中同伴教育扩大了师师之间的合作,使师师关系更加团结

高初中之间的同伴教育对于储能中学的老师也是一个新的考验,并无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了共同研究好这个课题,高初中教师在一起研修,一起关注,着力生本教育的渗透;一起指导,争当有效互动的主力;一起攻关,力做破解难题的大师;一起反思,开展实践理论的提炼。为了更好地开展互动,我校还设立了联合年级组制度,由结对年级的教师共同探讨,认真组织开展联合年级的学生调查,教师的问卷、访谈,随时通过数据研究探讨互动效果,分析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等。高初中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不仅使学生们的同伴教育开展得更加有效、深入,而且使教师群体之间互助互进,教师的思想认识更为统一,师师关系更加团结。

4.高初中同伴教育增强了学校“家”的氛围,使校园交往环境更加和谐

由于高初中班级结对以及兄弟姐妹角色的体验,学生对学校有了更多的家的依恋感;由于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教师对学校有了更多的家的归属感。为了顺利推进高初中同伴教育,我们通过制度保障、人文管理,大大增强了学校“家”的感觉——生生关系日益密切,班班之间更加融洽,学生更加喜欢学校,教师从职业中也找到了快乐。高初中同伴教育,让校园交往环境更加和谐,让校园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上海市储能中学供稿,黄玉霞执笔)

三、信相通心相连

——北京东路小学家校互动平台的构建与利用

环境,作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教育资源,对他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班级乃至家庭的和谐以及健康的人际关系、顺畅的家校沟通交流等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幸福生活环境。

2009年,黄浦区教育局开展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课题研究,这不由使我们思考怎样才能结合学校“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导学服务”的办学理念,在“课程导学”、“评价导学”、“道德导学”的基础上,丰富“导学”的环境,满足学生、家长的个性需求。“家校互动平台”这套新型的信息产品让我们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