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12324500000024

第24章 培养学生喜欢的教师(2)

案例四: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提出了“读书、研究、反思,走向智慧教育”的目标,开展了“让读书成为时尚”,以读书为载体组织节日购书活动——书香行;创设师生共读的节日——读书节;形成读书沙龙——导读制;倡导读思结合——写感想。每次“全教会”开始的15分钟,作为闲暇读文时分,被命名为“享读一刻”。在轻悠的背景音乐中共读一篇文章,享受难得的安宁和静心。当一位教师发表自己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感想后,全体教师陷入了沉思,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的文化自觉,每一次分享“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的过程,就是为每一位教师注入文化自觉的元素。

由此看来,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文化自觉。而将“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作为主题,读书活动的坚持就有了目标和动力。教师在养成读书习惯的同时,收获了学生的喜欢,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也是最基础、最易操作、最有效的教研方式。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也离不开校本研修。但校本研修活动一定要有主题、有过程,通过一个个主题研修,帮助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研修主题,不仅要围绕“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的目标,还应围绕建构学生喜欢的课程和学生喜欢的课堂:这是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的基础。

案例五:上海市第八中学在校本研修上有很好的实践并形成了相应的策略。学校引导教师正确理解课程,认真解读“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全部学习生活的总和”。通过讨论,大家认为这一表述体现了“育人”这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每个学习生活项目都是“育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个学习生活项目的目的都是发掘人的潜能。学校的课程理念,不仅要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还要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追求和教学行为的要求。由于学校有了正确的课程观,校本研修也就有了主题和灵魂,教师角色的定位更加明确,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凸显“公平、民主和尊重学生”,使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逐步转向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知识传授者相结合也有了具体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生现有水平”、“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优化教学过程”等也形成了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题和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的策略。

应该说,校本研修就是要结合学校的师资和生源情况,以学校课程理念为引导,确定总目标和各阶段目标,分层、持续、深入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喜欢的教师队伍的形成。

(三)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提升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

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也是培养“学生喜欢的教师”的有效策略。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现状,坚持以科研为引导,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认真剖析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不喜欢的案例,寻找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优化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有效性。

案例六: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开展了“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学风格形成与提升”的实践研究,就教师教学风格的类型和影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对三位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了个案研究,提炼了“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学风格的基本要素,总结了教师风格的形成途径与方法,即“定性——帮助教师分析教学个性,定向——帮助教师确定发展方向,定法——帮助教师设计发展路径”,并正在努力形成学校教师整体的教学风格。

这一研究,不局限于个体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而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力求形成学校整体的教学风格,这种教育科研策略是非常具有推广意义的。

三、优化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幸福指数

激励机制形成的关键,在于对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明显成效进行激励,并加以推广,以引领全体教师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行为。而目标的明晰,则是激励机制的灵魂,以此形成全校教师的共同追求,所以激励机制的目标必须是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从我们所调研的学校分析,黄浦区所有学校都有教师的激励机制,如“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并给予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对教学科研有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建设”。但具体针对“学生喜欢的教师”的激励要素并不多。

当然,也有一些学校通过优化本校的激励机制,正在形成对“学生喜欢的教师”的激励机制。

案例七:蓬莱路第二小学进行了“如何构建和优化能促进学生喜欢的教师自主发展的激励策略”的研究,先对已有的教师激励策略进行反思和优化,构建以“培养学生喜欢的教师”为目标的激励策略,研究从强化目标激励、过程激励、情感激励和成果激励等四个部分构成激励策略体系。其中“强化目标激励”是这样做的:通过研究和师生的广泛讨论,概括出“学生喜欢的教师”的标准,即勤恳敬业,和蔼可亲;关爱学生,亦师亦友;团结协作,敢于负责;公正公平,一视同仁;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乐于学习,善于思考;课堂生动,寓教于乐;按时上课,准时下课;作业适量,批改认真;身心健康,平和愉悦等。

激励机制优化的过程,一方面是确立和认同具有学校特点的“学生喜欢的教师”的标准的过程,标准是对目标进行操作性的细化,以激励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另一方面也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过程,是对学校原有激励机制的补充和完善。

事实表明,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当今,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和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承受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相应越来越大,部分教师经受不住各种压力而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善待教师,就是善待教育。善待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节上,或是一种口号的呼叫,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日常行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学校就必须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为此,我区根据激励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了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区级和校级骨干教师的评选和管理制度,让教师在“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的行动中不断学习与进步,远离职业倦怠,享受教育与成长的幸福。

从教幸福感是教师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的动力之源,也是学生喜欢、人民满意的前提与基础。在“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理念指引下,我区不少学校把“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家长满意”作为教育发展导向,积极实施教师幸福工程,激励教师岗位成才,努力提升教师的身心健康度、专业成就度、对学校的贡献度和学生家长与社会的满意度。

在“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学校必须在建立和完善各种激励机制的同时,努力营造教师喜欢的校园环境。

我们以为,“营造教师喜欢的校园”是“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基础。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师都不喜欢学校,那么,学生也肯定不会喜欢这所学校。

通过相关的调研和文献研究,我们认为教师喜欢的校园主要有以下基本要素。

要素一:校园文化陶冶人。校园文化,主要由精神、行为、制度和物质等方面组成。学校应尽可能以学校精神引领教师,特别是让“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理念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自觉追求,通过校园文化的陶冶,让教师自觉以学校制度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要素二:价值取向激励人。学校要搭建适合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发展的平台,鼓励教师不断实现专业发展和专业突破,通过不断地挑战自身能力的极限,将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统一起来,以此激发教师进步的动力和喜欢学校的情感。

要素三:和谐校园凝聚人。学校要认真了解和满足师生的发展需求,包容差异,努力调整和完善各项制度,让师生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充分体现和满足,调动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实现学校和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如好小囡幼儿园在这方面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尝试,他们提出“营造高雅的艺术气息熏染教师”的策略,并且实践证明,由于这一策略的有效实施,广大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度和从教幸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完善评价指标,提升教师教育境界

评价指标是倡导双向规划、丰富研修内涵和优化激励机制的重要保障,同时,评价指标也必须与时俱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学生喜欢的教师也存在着差异,不同学段的学生喜欢的教师的标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学校分析时代的特征、师生的特点,不断地完善和调整相应的评价指标。

从所调研的学校来看,我区大多数学校都有教师评价策略,而且内容也比较丰富。如“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自我诊断”、“教师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等。但这些评价仍然存在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的基本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就是要在促进学生发展、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持续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自己的老师,喜欢课程,喜欢课堂,进而喜欢学校。因此,只有将“学生喜欢”的基本要素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才有利于“学生喜欢的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目标的具体落实。

案例八:上海市第八中学根据黄浦区学生调研情况汇总得出的数据和本校增效减负课堂教学策略的要求,对已有的教师考评策略进行完善和优化。如“敬业负责”和“耐心宽容”这些指标是原来就有的,我们给这些指标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我们又将原来没有的指标增加到考评指标中,如将“教学的民主性和公平性”纳入“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的指标系统中,将“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纳入“教师自我诊断”和“教师互评”的指标系统中,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幽默语言”纳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的指标系统中。学校还增加了“学生评价课程”项目,让学生对拓展型课程进行喜欢意向的评价。这样,学生不仅有了选择拓展型课程的权利,同时也能为教师更好地设计拓展型课程提供参考。这些指标的增加,使得学校中师生的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对教师的喜欢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也实现了稳步提高。

可见,学校的教师评价策略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改进和完善不只是做加法,有时也应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当做减法,以明确重点和解决难点问题。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的评价指标也是与时俱进的,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也会存在差异。学校应认真研究本校学生的需求,适时地纳入被广大师生认可的“喜欢”指标,剔除那些学生“不喜欢”的指标。只有坚持以师德为先、以专业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喜欢为前提的多层次、多元化评价指标,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聘用、培训、评优、激励、考核和流动机制,才能不断激发教师们“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