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学读本(一)
12323500000017

第17章 唐代散文和骈文

唐代文苑,异采纷呈。唐文包括骈、散两体,但散文的成就大于骈文,主要是因为有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古文”这一概念在隋末唐初提出,指先秦两汉盛行的散文,它奇句单行、形式自由、格调质朴。与之相对的是“时文”,即骈文,它流行于魏晋以后,讲求对偶、音律、藻饰和用典,风格浮华。古文运动致力于革新文学,恢复散文的主导地位,以此复兴儒学。

古文运动在中唐贞元、元和之间发生,散文创作波澜壮阔,内容、形式都达到了成熟、完美的境界。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长于说理,成就主要在政论散文。柳宗元的贡献,则在于确立了山水游记和寓言这两个散文品种在文学中的地位。刘禹锡参与了文体文风革新,其所写的一些作品,内容精警、情味隽永,也别有特色。

韩柳之后直至晚唐,是古文运动的衰落期,杜牧受其影响,写出骈散结合的《阿房宫赋》刺秦以警唐,深沉而流畅。这时有小品文挺生文坛,独树一帜,如皮日休的作品就很有特色。古文运动之外,其他人所作,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等,各具特色,值得一读。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⑤。

【注释】

①逆旅:客舍。

②大块:大自然。

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与其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④康乐: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谢玄孙,袭封康乐公。

⑤金谷酒数:晋石崇宴客洛阳金谷涧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

题解:

本文为李白与多年未见的从弟欢宴而作的散文小品。题中“序”同“叙”,“从弟”即堂弟。

编后小语:诗人作文也是诗。你看,弟兄久别相聚,秉烛夜宴。流芳溢彩的桃李园中,观阳春烟景,赏自然华章,叙天伦之乐事。美景烘托乐情,乐情助长高论,高论激发豪兴,豪兴推动狂饮,于是乎“飞羽觞而醉月”,那是怎样的一种酣畅淋漓!悠着点吗?不!“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景美情浓,事乐气爽,一个普通晚宴,洋溢着如此诗情画意、浪漫气息,真是非李白莫属。明代大画家仇英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①,为屿②,为嵁③,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④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①坻(chí):水中高地。

②屿(yǔ):小岛。

③嵁(kān):不平的山岩。

④佁(yǐ)然:静止貌。佁,一本作“怡”。

⑤吴武陵(?—834):唐信州(治今江西上饶)人,一说澧州(治今湖南澧县东南)人。元和进士,以史才直史馆,旋因事流放永州,与柳宗元交往。工诗文,柳宗元称其才气壮健。龚古:人名,生平未详。

题解:

本文简称《小石潭记》,为《永州八记》之四。题中“至”承上一篇《钴潭西小丘记》。上一篇记丘,顾丘自伤。本文记潭,借潭自哀,情感与风格一致。

编后小语:闻水声,觅潭水,水之清、树之翠、鱼之欢,无不显出作者的不亦乐乎。然而,一旦静坐潭上,环顾四周,不觉“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其境过清”,自然触景伤心。本是借游消愁,结果乐景反引发悲情。乐起悲收,借景写心,这是本文的突出特色。而乐与悲皆系于一“清”字,作者于此先从潭的“全石”背景上侧显潭水之“清”,再从鱼的“空游”,光的“下澈”视觉画面上,凸显潭水“清澈”之极。最后从“不可知其源”的源头上,暗示源头有溪水来。总之,状形、绘色、绘影、绘神,以画境显“清”,从多个角度烘托“清”。从“对面着笔”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高妙之处。

荔枝图序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①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萄②,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③,膜如紫绡④,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⑤。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释】

①巴峡:指巴郡三峡,即巴县以东江面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水程九十里。

②蒲萄:即葡萄。

③缯(zēnɡ):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④绡(xiāo):生丝织成的绸子。

⑤醴酪:甜酒奶酪。

题解:

在唐代,荔枝被视为果中珍品,北方人是很难见到的。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命画工绘荔枝图,亲自为图写序,予以推介。

作者信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是大力倡导并实践了诗坛革新,即新乐府运动。著有《白氏长庆集》。

编后小语:作者凭借自己对荔枝习性及特色的细致观察,用了极其贴切的十种物体作喻,形象地展示了荔枝特有的风姿和风味。形如盖,叶如桂,花如橘,实如丹,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未见荔枝的人,只消借助平时对相关喻体的印象,稍作联想,就可以见其形、闻其香、得其味,由知之爱之,直至产生急欲求之的冲动。虽为序文,实则咏物小品,为以后的说明文写作做出了简明生动的表率。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①,四海一②。蜀山兀③,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④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⑤。二川⑥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⑦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⑧?复道⑨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⑩,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注释】

①六王: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国王。毕:完结。

②四海一:指全国统一。

③兀(wù):形容山秃,指山上木材都被采伐尽了。

④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⑤咸阳:秦都,故址在今陕西咸阳东北,秦亡为项羽焚毁。

⑥二川:渭川、樊川。

⑦囷(qūn)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⑧未云何龙:没有云哪来的龙?《周易》:“云从龙,风从虎。”

⑨复道:在空中架木筑成的阁道,连通宫中楼阁,上下都有通道。

⑩妃嫔媵嫱(yìnɡqiánɡ):均为帝王的妾侍。各有等级,妃次于后,比嫔、嫱高。嫔、嫱为宫中女官,媵为陪嫁女子。这里指六国的宫妃。

辘(lù)辘:车声。

缦(màn)立:延伫,久立。

望幸:盼望帝王来临。

倚叠:积累。

锱铢(zīzhū):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铢,六铢为锱。这里指极微小的数量。

庾(yǔ):仓。

独夫:众叛亲离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戍卒,戍守边疆的兵士。

函谷举:函谷关被攻下。公元前206年,刘邦从武关攻入咸阳,又派兵守函谷关。秦时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

楚人一炬:指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咸阳,焚烧秦国宫殿,大火连烧三月。项羽为楚将项燕之后,故称为楚人。

题解:

杜牧博学多才,诗风豪放疏朗,气势纵横,尤善七言绝句,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阿房宫赋》借鉴陆参《长城赋》而予以创新,在唐人散赋中很为出色。

作者信息: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因晚年居住祖父杜佑所遗樊川别墅,故称“杜樊川”,《樊川文集》得名于此。

编后小语:那“覆压三百余里”的规模,五步、十步的楼阁,卧波、行空的桥道,还有歌舞盛况,宫女梳妆的奇景,宏丽的表达中尽现作者惊人的想象力与表达力。待你读到宫焚人灭,呜呼、嗟夫之后,你会敬佩地发现,作者极写阿房宫之宏丽,意在揭示“纷奢”政败的历史教训。联系杜牧所处唐末政治腐败君王昏庸的背景,可知作者的劝诫实有所指。既为托物言志,文中的阿房宫就不仅是历史的,更是艺术的,即想象和夸张的。因为今日考古学家已证明,阿房宫并非项羽所焚。

读《司马法》

皮日休

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

唐、虞尚仁,天下之民,从而帝之①。不曰取天下以民心者乎?汉、魏尚权②,驱赤子③于利刃之下,争寸土于百战之内。由士为诸侯,由诸侯为天子,非兵不能威,非战不能服。不曰取天下以民命者乎?

由是编之为术④。术愈精而杀人愈多,法益切而害物益甚。呜呼,其亦不仁矣!

蚩蚩⑤之类,不敢惜死者,上惧乎刑,次贪乎赏。民之于君,由⑥子也。何异乎父欲杀其子,先绐以威,后啖以利哉?

孟子曰:“‘我善为阵,我善为战’,大罪也⑦!”使后之君于民有是者⑧,虽不得土,吾以为犹土焉⑨。

【注释】

①唐:唐尧,即陶唐氏,传说中的古帝名。虞:虞舜,即有虞氏,传说中的古帝名。相传尧、舜实行“禅让”,不传子孙,是古代著名圣君。

②尚权:崇尚权力,注重权术。

③赤子:婴儿,比喻人民。

④由是编之为术:谓用兵作战有了经验,就把它编成兵法。

⑤蚩蚩:忠实貌。

⑥由:同“犹”,好像。一本作“犹”。

⑦出于《孟子·尽心下》。

⑧有是者:有这样的用心,指上面孟子所说的话。

⑨即使他没有获得土地,我认为和获得土地一样。

题解:

《司马法》全称《司马穰苴兵法》。司马穰苴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姓田,名穰苴,官为司马。他精通兵法,善于用兵打仗,《司马法》系其所著专讲战略战术的军事著作,影响深远。

作者信息:

皮日休(834—883),字逸少,后改袭美,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讽刺小品文很有特色。有《皮子文薮》传世。

编后小语:本文是一篇精粹的读后感。开门见山,正反对举中引出中心点:古取天下以民心,今取天下以民命。接着两面援例,有力证明。然后引入所读兵法,剖析兵法能政将帅“不仁”,法术愈精而害人愈多。最后引孟子之言总结深化;“善为阵,善为战,大罪也。”得民心,才是最大的得。作者显然是从民本思想出发,主张君主尚仁,重民心,轻权利,弃征战,用现在的话说,即以人为本,维护和平,故甚是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