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12317500000001

第1章 总论(1)

一、研究概况

29年,我们在认真分析了国内外教育趋势以及本区的学校实践需求后,提出了“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课题,并将之立项为上海市黄浦区教育科研攻关项目。21年该项目被确立为上海市教育科研市级项目。这是黄浦区追求高水平优质均衡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区域推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行动研究的课堂行动。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该研究聚集了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全体教研员和科研员的力量,带领一批学校和教师积极开展研究与实践,在研究中锻炼了队伍,探索了真知,推动了教研方式、科研方式和课堂教学的转型,见证了教研员和参研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了一种“教、研、修”一体的区域研究生态。

三年多的研究分成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9年下半年开始到211年底,主要工作是进行课堂教学公平现状调研。期间,我们开展了数次课题组专题培训,以及两轮较大范围的观课评课活动。我们采用自编的课堂观察表和基于小组合作的专题性课堂观察方法,以及个别访谈法,详尽分析了一百多节课堂中的教学公平实现情况,以及任课教师对教学公平的理解、认识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思考。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上百篇的观课报告和教学案例。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汇编成《课堂:走近教育公平》一书,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12年7月出版,该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第四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第二阶段是从212年初至213年6月,主要工作是进行基于教学公平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基本研究方式是采取连环跟进式的第三轮课堂观察与教育改进实践研究。教研员们带领核心组成员,选取实验教师进行多次课堂实践和观课评课活动,以达到对教学公平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落实。213年6月举办了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各学段的课堂展示研讨活动,将教学公平研究推向高潮。

本书呈现的内容就是第二阶段的研究历程和主要的实践研究成果。与第一阶段相比,我们对教学公平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实践方向更加清晰明朗,落实教学公平的措施更加可行和有效。

课堂教学公平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的探索为实现课堂教学公平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本书主要以案例方式,呈现我们对课堂教学公平的理解和做法,其中一些经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二、我们对课堂教学公平的理解

1.课堂教学公平的内涵

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又称教学公平,属于教育过程公平范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在第一阶段研究中,我们进行了文献研究,综合各方观点后认为,教学公平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平等性。

平等性是教学公平的最基本要求和特征。它又包含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每个人“生而平等”。主要指学生人格主体平等,它体现在师生地位平等和学生与生俱来的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发展权利两个方面。二是要求教师“一视同仁”。教师在教学时要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不能歧视某些学生。学生的平等权必须得到尊重和认可,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应成为教师不公平对待学生的理由。

(2)差异性。

学生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活生生的个体,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些差异,要因材施教。差异性也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学生“千差万别”,如家庭背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各不相同,教师必须了解、认识、理解、尊重这种差异性。二是教师要“差异对待”学生,因材施教。教师在平等对待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差异、利用学生差异、发展学生差异、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为此,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是差异性对教学公平提出的基本要求。

(3)发展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具有发展的权利,教学公平要求教师满足学生充分发展的需求,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每个学生要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要尽可能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价值得到体现。二是每个学生要能够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学公平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能够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以上关于课堂公平的三个方面的内涵理解,缺一不可,它们构成了课堂公平的基石。

2.课堂教学公平的本质要求

课堂教学公平属于教育过程公平范畴,体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也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参与中。基于对课堂教学公平的平等性、差异性和发展性的内涵理解,我们认为,关注差异,以学定教,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是课堂教学公平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研究中要重点落实的理念。

(1)关注差异

每个学生都不一样,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前提。虽然教师面对的是十几到几十位学生,教师要向群体授课,但是教师必须明白,坐在讲台下学习的却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不同的脑袋。他们或者因为遗传而智力上天生有别,或者因为生活经历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经验背景。这些差异的存在,为学生学习新知、建构意义带来了各不相同的困难或优势。

教师必须明白,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学生的自我要求是不同的,学生的自尊水平也是不同的。即便是同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学习,收获属于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比教师教的东西要多得多。

关注差异,就是关注每个学生,就是把学生看成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个完整的人,一个个发展中的人。关注差异是以学定教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才能真正落实以学定教。

(2)以学定教

作为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他可以决定每个孩子学习得愉快与否,成功与否。教师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难易。以学定教是针对学生差异的教学安置,体现了课堂教学公平理念的本质要求。既然学生千差万别,教师的教学肯定不能千篇一律。以学定教的“学”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类型、学习状态、学习兴趣等等多个方面。教师要能读懂每个学生,准确把握学情,并以此进行教学设计,重视教学过程是否反映了对学生差异的关注,是否落实了差异对待的要求,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发展、充分发展。

(3)提高课堂参与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有效的课堂参与,就没有实质的学习发生。提高每个学生课堂参与度,就是要促进每个学生发展,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之中,学生才能真正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最佳的发展。

课堂参与度包括情感参与度、认知参与度和行为参与度。其中,每一类参与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参与机会和参与效果,公平的课堂首先体现在学生参与机会的公平,让每个学生都真情投入到课堂中,都在课堂中收获自己的充分成长。

3.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五个关键要素

基于以上认识,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提出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五大要素,也是体现教育公平理念的五个课堂特征:(1)机会均等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出发,在课堂空间布局、学习参与时机、学习资源配置、学习内容安排等各个方面,为每个孩子创设均等的学习参与机会。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是衡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公平对待的一把重要尺子。

(2)提供选择

提供选择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更多自由和主动选择的机会,包括提供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提供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提供学生课堂练习的选择等,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合其成长与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选择权利的认可,也反映了教师关注学生差异、丰富教学方法的努力。“提供选择”是教学公平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3)和谐互动

此处的和谐互动不仅指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尊重、和谐融洽的、平等的人际关系,也包括课堂中师生间在情感与认知等方面的对话、互动的教与学的形态。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是实现教学公平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它能唤醒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每个学生的主体发展,使每个学生在群体环境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被尊重感以及实现自我的良好心理,从而以积极愉悦的情感态度面对学业挑战,这是追求教育公平的本质呼唤。

(4)分层教学

我们探讨的分层教学指的是在常态的教学班级中,依托《课程标准》,基于学生既有差异,对班内不同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利用学生学业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形态,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学生差异的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有效途径。

(5)多元评价

我们提倡的多元评价包括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标准、多元的评价内容和多样的评价方式等。多元评价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个性化充分发展,重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多样的评价方式既是教师调控教学过程的手段,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进学习、挖掘潜力、建立自信的手段。

我们认为,一节课如果具备以上五个要素特征,可以预期的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都能根据需要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公平对待。

4.认识转折点:课堂教学公平要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课堂教学公平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比如,在一次学习讨论中,有人提出,先期研究较多是从教师层面开展的,操作性强,但如何从学生感受角度评价课堂公平,这也许更加重要。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回顾我们的研究历程,在第一阶段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课堂观察的方法,重点关注的是教师的行动是否体现了教学公平理念。但是,如果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了教学公平,是否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这才是真正对学生起作用的主观教学公平。客观教学公平存在于教师内心之中,教师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但是,主观教学公平存在于每个学生之心中,从关注差异角度来看,由于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所以即便是同样的教学行为,每个人的感受是有差异的,是不一样的,为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公平的差异需求,满足学生合理的公平要求。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公平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不合理的公平需要,教师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如果说第一阶段研究中,我们似乎忽视了对学生主观感受的理解,那么这次的学习讨论则提醒我们,在第二阶段研究中,要实现从调查向实践的转折,实现从关注事际公平向关注心际公平的转折,实现从关注平等对待向关注差异对待转折,总之,是从理念向行动的转折,是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折,是从关注客观公平向同时关注主观公平的转折。

可以说这次讨论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要转折点。大家对教育公平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我们达成的共识如下:

(1)同样的关怀,有不一样的公平策略。对于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也是首要的要求是“同样的关怀”,即教师对每个学生平等对待,不偏爱某些学生,不忽视某些学生。这是教学公平的第一个要求,即平等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信任老师,才会对教师的行为有更多的理解,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融洽。第二层意思,表达的是教育公平的第二个要求,即差异性。在同样的关怀的前提下,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对待策略。因为每个人需要的公平程度不同,需要的公平对待方式不同,只有教师了解每个学生,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教学效果才会达到最好。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