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打开艺术学之门
12315500000010

第10章 艺术和科学终将合一?(2)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亦称“南意大利学派”,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它是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立,成员大多是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就把最新的科技运用到建筑和音乐中,将琴弦长短粗细与音律的关系研究运用到乐器制造中,将美与某种比例的关系研究运用到建筑及音乐中。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

当时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想象进入21世纪,电脑技术给现代生活带来多么惊人的变化。在电脑技术参与的情况下,科技与艺术结合,创造出今天让人无限感叹的新生活以及无可限量的未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艺术的式样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电影、电视、时装、工业造型设计、电声音乐等。如今,艺术与电脑结合,发展出了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建筑、电子音乐、电脑动画等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不能不说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功劳。

谈到科技与艺术,它们就像是一枚硬币上的两个面,二者缺一不可。艺术为科技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科技为艺术提供了实现人类梦想的方法,都是为了能将人们带到一个更加美好的境界中。而基于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智能家居,则是为人类开启了另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于居住品质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房子上面,而是更多地开始追逐富有品味的生活质量。除了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外,对于生活所具备的艺术元素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而智能家居所打造的双重效果,恰恰满足了人们对科技和艺术品位生活的需求。那么,智能家居到底是如何来呈现这一切的呢?

一键操控,尽享科技之便利

清晨,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起床,窗帘自动打开,开启一天的美好新生活;出门前忘记关闭家中的电器,别着急,只需通过按动手机控制中的“离家”模式,即可一次关闭家中所有的电器、电灯等用电设备;当你忙碌了一天,准备回家时,可以预先通过手机发送指令,开启空调,便于你回到家后享受清凉……

最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家居对于家居安全的防卫更是功不可没,如果有不速之客“光临”主人家,家中的报警器便会自动向主人手机发送报警信息和拍摄图片,并通知小区保安赶赴家中,将歹徒抓获。另外,智能家居所具有的环境监测功能,可以随时监测家中的环境,比如,家中不小心有煤气泄漏,一氧化碳传感器会在第一时间检测到气体,立即向主人手机发送报警信号,并自动切断煤气阀门及打开通风系统……

对于那些从未听说过智能家居的消费者来说,谈论这些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这样,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细节,智能家居全都能做到,也都可以帮你一一解决。此时,我们也就真正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科技手段的全力打造下,智能家居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将科技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对于百姓来说,科技服务于生活的局面正在全面打开。只需一个按键,轻松生活从此开启。

人性化设计,开启完美艺术生活

晚饭后想要尽情享受智能家居所带来的艺术生活,通过拨动手机上的“影院”模式,吊灯关闭,壁灯开放,幕布缓缓下降。音乐、灯光、影院、屏幕……所有元素仿佛都经过了你的点化,呈现出无比绝伦的美妙和谐感。此时,你只需要静静地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观赏你倾心的电影,或聆听你钟爱的乐曲。壁灯的光照恰到好处,为你呈现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

其实,这一切都是通过智能家居人性化的设计来实现的。在智能家居行业,人性化的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通过它,智能家居才将完美的艺术手法呈现给消费者。人们渴望完美的生活艺术,而人性化的设计恰恰促使智能家居为消费者开启了这样的美好新生活。

讲到科技与艺术的关系,爱看电影的人总是能马上想到那些让人们难以忘怀的科幻电影。这些科幻电影,总是将艺术关于真、善、美的永恒主题,用科技手段结合电影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成为经典:《机器警察》与智能机器人、《胡博士:死亡机器人》和地热资源、《内层空间》与激光医学、《杀人五方棋》与太空移民计划、《梦境》与精神分析学、《苍蝇》与造福人类的遗传工程、《青年弗兰肯斯坦》和人类基因技术、《回到未来》和幻想中的汽车、《机械英雄》与医疗工程技术、《007之金手指》与原子武器、《月球上的第一批人》与阿波罗登月飞行……科幻电影大大拓展了艺术的创造思维空间,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艺术视觉审美。

科学一直积极地诱导着艺术的大胆创新

举一个音乐方面的例子吧。人们不仅可以听到音乐,还可以用眼睛“看到”音乐,用身体“触到”音乐,甚至于用鼻子“嗅到”音乐……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新世界。20世纪,音乐MTV就出现了,音乐也可以看到,甚至还有剧情,有回忆,有幻想……眼睛能“看”到怎样的音乐变得越来越重要。

张艺谋导演了一台大型水上音乐歌舞剧《印象·西湖》,主题曲是由张靓颖演唱的。《印象·西湖》的舞台搭建在曲苑风荷的湖区里,和水面齐平。《印象·西湖》的舞台用灯白天就藏在西湖水中,游客游玩时很难发现。等到晚上演出的时候,船只就将灯拖出来。数量也很多,有上千盏。演出开始时,百余道光柱汇集在湖面上空,更多彩色灯光则映照在西湖岸边的树上,将所有的树染上鲜艳的颜色,一切都像在梦幻之中。

表演开始,只见一位白衣白帽、纸扇纶巾的男子手举着雨伞,从遥远的湖面,踱着方步,缓缓而来。他可能是苏轼、白居易、许仙、梁山伯……可能是几千年来在西湖边走过的任何一位文人墨客。又见一位红衣女子打着灯笼乘舟而来,男子迎面而上,他们相遇了。这位女子可能是祝英台、白娘子、苏小小……总之,她是众多西湖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然后是很多演员拿着道具荷叶跳集体舞。之后是鱼灯,扮演西湖的鱼群,还有羽毛舞等。贯穿其中的就是白衣男子和红衣女子的相遇,相知,相爱,别离,相念,相寻,再相见……你可以马上想起和西湖有关的古老的传说,西湖的浪漫来自这些故事背后的哀怨缠绵。

一首主题曲,一场音乐舞台剧,音乐不仅仅听到,还“看到”了。艺术借助高科技的帮助,深深地打动了人们。

许多伟人,既是科学家也是艺术家,他们创造了数不胜数的财富。

钱学森在与温家宝总理的一次交谈中提到:“小时候,我的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习理科,但同时又送我去学习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想宣传这个观点。”

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大家早就听说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但可能有的人还不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虽然不是职业小提琴家,但是他一生酷爱小提琴,并且能够同他人合奏非常专业的古典音乐作品。“爱因斯坦左脚踏在科学世界,右脚踏在艺术世界。”

那个画了好几千个鸡蛋的达·芬奇,大家都知道他是个鼎鼎有名的大画家。他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可是绘画史中的经典,千古流传。事实上,他的才华不仅仅在艺术领域,他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军事发明乃至地质学,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例如,在天文学上,他对宇宙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的“日心说”;在物理学上,他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在医学上,他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的科学发明甚至涉及军事领域,如簧轮枪、子母弹、三管大炮、坦克车、浮动雪鞋、潜水服及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滑翔机、扑翼飞机和直升机、旋转浮桥等;在地质学上,他根据高山上有海中动物化石的事实推断出地壳有过变动,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明。他早在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就计算出地球的直径为7000余英里(1英里约等于1.6公里)……可以说达·芬奇既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巨匠。

美、激情、想象力,都是科学和艺术的动力,以上几位伟大科学家、艺术家的例子告诉我们,艺术和科学从来就不是割裂的事物。艺术的发展依靠科学的推动,但艺术同时也在向科学发起挑战,而科学又总是以自身的进步,不断地响应着这种挑战,不断地支持和体现美的艺术。

今天国内大部分初中高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大多数时候没有关系。负责指导孩子们器乐、声乐、舞蹈和戏剧演出的老师们,很多都会抱怨:“面对升学压力,无论是家长、老师甚至学生自己,学业总是要放在最前面考虑的;艺术再怎么喜爱,也靠后站了。组织艺术活动,不仅要考虑说服家长,还要确定自己能说服班主任,放人来排练。甚至于,每次会演前的排练,总是有学生捧着课本、作业本来现场,趁着老师指导纠正其他同学的表演,花上几分钟翻两页书、写两个字。”

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科技在发展,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们萌生探索科学的愿望。我们要学习科学,在享受新科技带来的新生活的同时,也要更积极地去了解艺术世界,因为科学和艺术最终会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