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先让家长优秀起来
12314300000014

第14章 如何进行做人教育

一、做人教育的原则

(一)早教原则

如果我们注意趁早教育,就有利于抢占教育的制高点。此所谓“开头开得好,等于成功的一半”。人的教育也是一样。

一般来讲,教育其实在婚姻决定时就已经开始了,如果单从小孩出生时算,只能说更具有现实性。因为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就开始考验着父母,只是很多年轻父母们根本没有在意孩子的哭声,没有在这时想过怎样教孩子,而这时恰恰就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机。就像建房子一样,我们扔下的第一快石头很重要,每一块石头都是石匠认真挑选过的,然后怎么摆放,石头与石头之间如何连接,石匠都很认真。我们看不到地基,但打好地基最重要,非常关键,地基的大小、深厚和质量程度决定着以后房子的质量、高低、大小等。看不到的却是最重要的。孩子自己最早也看不到父母怎样教他(她),但就是看不见的光景就是接受教育的最好时期。

比如说孩子哭,做大人的就一定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哭,但我们很多做大人的就是不去想这些问题。一看到孩子哭,就马上行动,要么喂奶,要么抱,要么摇,拍拍哄哄,一刻不停,还好高兴。其实这些哭,有的值得我们重视,有的根本不值得我们重视,小家伙的哭很本能,也很聪明,知道哭很有用,就拿哭来命令我们,而获得满足。这种哭,一旦变得没有规则,就说明大人管教没有到位,是大人没有规则的满足造成的。其实这时候我们可以做各种学习上的暗示,比如经常播放音乐,与孩子一起感受,给非常美丽的图案,以美丽鲜艳的色调调动孩子的视觉意识,孩子被这些吸引了,可能就不会哭了,在潜意识里还获得了一些艺术因子,利用艺术安慰孩子,使孩子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有时,可以给孩子一点小小的威严表情,告诉小家伙这样可不行了,你这样不乖,妈妈不答应的。

这么小,就让他体会到不得随意哭闹,就行了。

孩子再小,哪怕他刚刚出生,对外面的世界都是有理解、有感觉的。生命非常敏感,如果孩子对外界没有感觉、没有理解,就不存在胎教了。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当然也许真的不知道,毕竟孩子小,但是脑子里的反应我们又怎能猜想出来呢?事实上,我们通常是不可能知道孩子对什么信息有感觉,对什么信息没有感觉的。但是我想,对孩子有益的信息就给他,没有意义的就不给,这样做总没错吧。从孩子出生一开始,家长就要恪守职责,规划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态度,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影响,都要有长远的眼光,做到有意识地安排。要用这样的心态对待孩子。

(二)身教原则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己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全都送给了一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饥挨饿。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伯父来,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绝。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便一口回绝了。父亲的言行举止,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后来林则徐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作风廉洁刚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也许夫妻在吵架,不是针对孩子的,表面看,孩子没有什么反应,但内心里留下了亲情不和谐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爸爸妈妈是最亲的人,怎么会吵架?也许孩子小,不会想这些,但是孩子心灵的恐慌紧张已经使孩子出现了倾斜,这不是可以用眼睛看得到的,也许正是这种看不见的因素,让很多父母不会在意自己的行为。越是看不见的东西,越具有威力。影响得好,孩子一定健康成长,影响得不好,孩子一定成长得非常坎坷。所以有调查显示大多数成长出了问题的孩子,是因为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造成的。

父母的行为总能起到一种暗示作用。

孩子出生前就要开始营造一个温馨备至、充满快乐情趣的家庭文化氛围。文化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书籍及其富有文化品味的装饰、饰品或生活用品等,也包括富有亲情的让人感到温馨的精神氛围。

拥有35年家教经验的教育顾问松永老师说:以他多年的家庭教师经验,基本上只要一进学生的家门,看看学生家庭中的摆设,感受一下其家庭氛围,就大致可以推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

其实也不止松永有这样的体会。做老师的都有一个体验,通过孩子看父母,同样通过父母看孩子。其中最有影响的方面就是父母的涵养、为人处世的方式,做事的品质。

钱学森是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他的儿子钱永刚也是著名的教授,整个钱氏家族出了很多令人仰慕的名人,很多人于是很关心钱家的教育。钱永刚的回答却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教育秘诀的话,那就是‘不教育’。我们家要说‘言传’,几乎没有,主要靠‘身教’”。

钱永刚说:回想我从小到大,我主要是看父母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他们从来不会跟我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而是用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响我们。

有一次,家里的炊事员很郑重地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钱永刚当时就说:“这还用你说,我当然知道了!”但炊事员接着解释的话却让钱永刚记住了一辈子:“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钱永刚从此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的习惯。

(三)反复原则

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这样讲过:一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母亲给我的,叫“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小时候每次跌倒了,妈妈就说,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这个声音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警句,一个格言,成为生命的本能反应。在以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这种心理逻辑都会起作用。

我在小时候,母亲说过,树要根好,人要心好。做了恶事,会遭天谴的。这样的话,母亲不止一次地讲过。时间长了,善良的本性也就具备了。

我母亲非常勤奋,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时常忘不了听母亲说,夏天的中午再怎么热,都不休息,要到野外砍柴。母亲长年累月地劳作,让我也不敢松懈。母亲时常说,总担心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所以就格外努力。母亲的忧患意识,对我的影响很大,因而我自己也格外努力。母亲看不得人闲着,一天天的熏陶,我现在也是这样,一天到晚都想找事做,也看不得玩的同事。看到有人在办公室玩游戏,我就很不舒服,虽然也学会了宽容,但是我希望他们适可而止。勤奋是热爱生活的标志,是不怕艰难的最好注脚。

这就启发我们,人在幼年时特别容易接受简单信息的暗示,进而会形成一个影响他终生的心理素质。所以,家长也没有必要把家庭教育看得特别复杂,最要紧的就是自己要有涵养,就是要自己有一个好的习惯、好的品行、好的表率。当一个家长的同样简单的动作、简单的话语反复出现时,就很容易刻在孩子心灵深处。

二、怎样进行做人教育

做人教育是长期的,无形的,也是更强劲的,怎样进行做人教育,是父母的一生课题。实践中,每个家庭的做法不可能一样,但以下几点是基本的。

(一)要建设好家庭文化,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

渴望孩子成才,就要有成才的氛围。建设家庭文化,是关键。古代有很多名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典范。所谓书香门第,就是指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一个母亲叫安克慧的,国家一级编剧,曾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为国教子以德百人”好家长、河南省教子有方十佳家长等称号。

她女儿郭颖颖,15岁考入中山医科大学,21岁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目前已取得毒理学和医学双博士学位。儿子郭浩,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考入美国休斯敦大学,攻读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得全额奖学金。

有人曾打过一个比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就是精神氧气。”营造一个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能使家庭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方面,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 家庭摆设有序,家教安排有法

研究证明,在孩子成才、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占60%左右,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0~12岁时家庭教育的重点。

无论平时工作多忙多累,这位母亲总是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家具器物摆放得有条有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孩子们在整洁有序的环境里生活,既能从中感受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阳光,又能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用过的东西和玩过的玩具,母亲从不允许随手乱放,而是要求他们放回原处。同时,也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有条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家里有一个记事牌,专门记录一家人安排近期工作、学习和生活计划。每周末,我都会让孩子们谈一谈下周的打算,然后逐条写在记事牌上。

2. 早期教育着眼于思想启蒙

儿子从小非常贪玩,总不喜欢按部就班地坐下来看书。可她不但不强迫孩子改正,反而经常陪孩子下象棋、玩扑克等,以此来开发智力。比如玩扑克时,她出一张“4”,让儿子思考他出哪两张加起来也等于“4”;于是他分别拿出“2”和“2”或“1”和“3”来。就这样,慢慢地培养了他看书学习的兴趣。

其实,幼儿时期的教育,不仅要抓住智力开发,而且更要注重孩子的思想启蒙。当孩子碰到桌椅上,疼得哇哇大哭,家长不是怪桌椅,而是问为什么会摔跤?桌子椅子受伤了没有?以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使他们从小就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敢于承担责任。

为了培养孩子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常常以丈夫的工作状态作范本——丈夫是司机,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她不但从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反而经常对他们说“看你爸爸多敬业,多有责任心,他那么辛苦地工作,也给咱们家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所以两个孩子从小就对勤奋工作的人充满了敬意。

3.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他们家制订了三个“守则”,即《好孩子守则》《好夫妻守则》和《好爹好娘守则》。为了便于记忆,把它编成顺口溜。在《好孩子守则》中规定,能干的事情自己干,推给别人是懒汉;自己东西自己理,物品用过要归原;今日事今日完,拖拖拉拉坏习性——这些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的。人家吃饭不要看,吃别人东西叫嘴馋,午休切莫跑和叫,叔叔阿姨在睡觉——这些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孝敬爹妈和爷奶,不惹生气是第一,好东西大家享,少了先给爷奶尝;有要求直接提,不能使性耍脾气,无理取闹要挨打,通情达理受奖励——这些主要是培养孩子尊重长辈和良好性格的。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夫妻和睦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的重要条件。所以他们订了《好夫妻守则》,其中规定说话不要高声嚷,大事小情好商量,若在外边受了气,莫把冷脸带家里:家务活,有分工,一日三餐妻主灶,米面煤球夫倒腾:儿童不宜话莫讲,莫论他人长与短,今生未圆大学梦,成人高招一起考,豁上十年拿文凭。

家长是孩子效仿的第一对象,要培养孩子好习惯,家长自己必须养成好习惯。所以专门订了《好爹好娘守则》,就是约束夫妻俩的。

4. 家庭生活追求文化韵味

很多家长总觉得早上叫孩子起床是一件难事,常常要大声叫喊甚至还要拳脚相加。而她却采用一个特别的叫醒方式。每天早晨到了起床时间,她就打开录音机,先放抒情音乐,“吵”醒孩子的酣梦,当孩子们睁开眼时,就将音乐换成节奏明快的摇滚乐等。高亢激昂的旋律使孩子们情不自禁想跑动,哪能还睡得着呢!

她知道,自己仅仅上了一年半初中,没有能力辅导孩子课程,但她要努力让家成为一个书香缭绕的地方。为了营造家庭读书气氛,舍得买书,带头读书,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读20页书。受她的影响,儿女渐渐也喜欢读书了,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博览群书的女儿12岁已能和妈妈探讨“中华民族魂的核心文化”、“改革、改良与妥协”之类的话题,儿子小学五年级已开始读《中国通史》《中国社会发展简史》,初一时就读完了《第三帝国的兴亡》《领袖们》等。这种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使他们家荣获全国“学习型家庭”称号。

5. 教育力求避免苍白说教

教育孩子不要一味讲大道理,对孩子进行一些苍白无力的说教。因此,总是采取委婉的方式向孩子揭示某种事理,或表明自己的某种态度。她儿子刚接触外语时,不但没兴趣不想学,而且还有抵触情绪,回来总是发牢骚“为什么学这种鸟语!”她没有立即斥责他的不对,也没有给他讲学外语如何重要,而是编了一个童话故事:老鼠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闲逛,碰见了一只花猫,鼠孩子们非常害怕,鼠妈妈却不慌不忙地大叫几声“汪汪汪”,结果那花猫吓得掉头就跑。鼠妈妈自然很得意:“孩子们,学习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啊!”听完,儿子笑了,道理也明白了,很快对学外语产生了兴趣。

女儿10岁生日时,她送给她一件春装作为礼物,那是她亲手做的,上面绣着“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拼音图案。女儿倍加珍贵,一直把它珍藏在身边。她成人后告诉她,就是那份礼物让她懂得了志存高远的真正含义。

确认家庭文化氛围,一般应有以下几个条件:

①身边是否有能够引起孩子读书情趣的书?特别是中外经典书籍。

②家庭内是否有经常对时事新闻和书籍进行讨论的习惯?

③父母的修养、习惯是否对孩子形成暗示性?

④家庭生活是否富有情调?

⑤家庭中能否有经常接触绘画、音乐和文体活动的环境?

⑥家庭待人接物上是否充满友好和关爱?

⑦家庭在消费上是否讲究规则?

⑧对待孩子的缺点,是否充满温情和期待?

⑨家庭里对每一位成员的言行和日常起居是否有一定规则?

——《女乐网》

这一案例中,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是建立家庭文化的重要指标,但是更重要的是经营方面,家庭摆设整齐;家规的建立和落实;说教的生动趣味性,特别是道德教育融与其中,非常得法。如果家庭条件不好的,也不一定要投资多少钱,家庭文化的营造不一定要资金投入,关键是如何营造孩子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

(二)把勤奋学习与做人教育结合起来

看书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活动,将书本学习渗透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是常见的教育方式。

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上一个重要主张就是要求孩子勤奋,他举出很多例子,说明要安排好孩子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的勤奋行为。

他说,自古以来,就是圣明的君主,尚且需要勤奋学习,何况一般的人呢?大凡士大夫的子弟,从五六岁起,就要受教育。有的人学得多,能够读《礼记》《左传》,学得少的也学过《诗经》《论语》;到了成家立业之年,身体及性格已经基本定型,应利用这个时机加倍地进行自我磨炼。有志向的人,自然能刻苦用功,成就学业。

他认为,勤奋要有方向。农民就考虑耕种,商人就议论财物,工匠就致力于器物的精益求精,技工就潜心钻研法术,武夫就熟知骑马射箭,文士就讲论羞愧。特别是士大夫之族,要防止满足现状。有的士大夫因出身于世宦之家,有祖上遗下的功业,得到一官半职,就自以为满足,完全忘了修习学业,等到有了吉凶难卜的大事,讨论起事情的得失,他便朦然张口结舌。

学习的目的在于自己受益。他明确指出:我们读书做学问,就是磨炼我们的心志,培养敏锐的眼光,使我们待人处世不致出现差错。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欺侮凌辱长辈,鄙视怠慢同辈;人们憎恨他如仇敌,厌恶他如对鸱鸺(猫头鹰)。像这样,因为学习而遭到自我损害,还不如不学习为好。

讲究做人与学习相结合,并不是要求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安排孩子阅读与做人有直接联系的书,因为不同的书都是从不同角度启发人的。孩子在接触这些知识时,孩子会根据当时特定的内容,自身特有的心智和潜能,获得自身应有的启发。比如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不仅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科学精神,而且在大人的引导下,会让孩子产生对其他生物的关爱之情,培养普世精神。

一般来讲,勤奋都是有志向的人,勤奋的人为了实现志向,就不会分心,被外界不良的现象诱惑,因而就能够守住心志。现在很多学生容易变坏,无非还是被很多具有感官刺激的东西吸引了、诱惑了,所以难以自控。因此勤奋与做人关系很密切。

(三)交友合作中学习做人

“一则家长教育的案例”

儿子是以良好的成绩升入一所寄宿制重点中学初中部的。开学一个多月,我正琢磨该找老师了解他的情况时,烦恼却已经降临到儿子头上。他态度坚决地提出:不再想住宿。

经了解,儿子的学习不成问题。就是平时有点争胜好强。凡事都要争个第一。这本来没什么不对,可争过了头,就有点……老师举了例子,上次班里派我儿子和另一名女生参加年级的英语口语比赛,获得了第二名,可奖状只有一张,回来的路上,为了奖状放在谁那儿,两人各不相让,结果我儿子一把就给扯了,说是谁也别要。

“啊?!有这事!”我又气又恼,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儿子要退宿或转学,她觉得问题可能出在与同学相处上,希望我能和生活老师也沟通一下,然后再大家共同商议办法。

生活老师一看就是个人人喜欢的老阿姨。我一报出儿子的名字,她慈爱地笑了:那孩子挺聪明,就是有点小个性。凡事不会替别人想,不过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独尊惯了,也不奇怪。

两个老师都提到儿子自我为中心,我觉得问题不小。于是和生活老师细细交谈,得知了一些让我哭笑不得的事情——6人一间的学生公寓,每套房间带有卫生间和洗漱室,每晚60分钟洗漱时间,大家抓紧些是足够的,别人都是洗脸、刷牙后接一盆热水出来洗脚,可儿子一进去就得在里面待上半小时,才不管后面还有同学等着洗漱,结果经常有同学来告状。前几天中午下雨了,儿子明明看见舍友的被子晾在外面,可自己打上伞就上课去了。要不是老师发现了,还不得让同学睡湿被子?

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对儿子的问题找到了根源——由于一直学习较好,在小学备受老师喜爱,再加上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家中算是说一不二,所以养成了凡事以我为中心的心态,缺乏平等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经过深思熟虑,我开始一连串行动。

利用双休日一家三口去朋友开的拓展训练营,这是为一些公司员工开展的旨在培养拼搏精神、团队意识的课程。活动科目都很有意思——二人相互支撑走过离地一米高、相距一米远的钢索;队友搭起手臂,一个队员从1米5的高台往下背跳;在假想的鳄鱼湖中,十几名队友用两块跳板、三个汽油桶逃生……可以这么说,这些科目如果只凭个人,再能干也是白搭。好在我们所在的队互相取长补短,最终首先闯关成功。当听到教练讲评每一次活动胜利的根源都在于彼此的信任、支持、互助时,有了切身体验的儿子兴奋得连连点头。

回来的路上,先生趁热打铁跟他聊起了足球,先生说再棒的球员,如果没有团队的合作,没有人传球给他,也不可能取胜。而如果每个人都只想当英雄,没有团队意识,那就绝没有球队的胜利。足球之所以吸引人就因为在双方球员组成的团体中,胜负没有定算,全看各自的配合与发挥。一个队员如果没有团队意识,没有合作精神,不肯把球传给队友,也就不会有全队的胜利。儿子若有所思地点头。

从这个案例可知,教孩子成绩优秀,还要教孩子品质优秀,紧跟集体,否则很难融于集体中。一旦品德有问题,就会影响学习心情,严重的还会影响前途。

人总是不能独处的,人的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学会交流和合作,这非常重要。

原先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一个词叫“学问”,意思是一边在学一边在问,这就是一种互动,一种交流,就是一种EQ!希望学校抛开一些陈旧的机械化的模式,从而给孩子一个自由轻松的发展与成长的空间环境。激励他们多多发言,踊跃提问,将他们培养塑造成为一个大胆活泼的孩子!

有些幼儿园,就很注意孩子在合作中学习,在游戏中娱乐,比如考核,很注重团队精神。有个学校考核时设有三个房间,每个小房间里都有一个小游戏。第一个小房间里有一张小圆桌,这个小圆桌是经过设计的,10个小孩手一拉刚好一圈,它并不是很重,5个小孩子也抬得起来。老师按顺序让孩子进去,每次进10个,要求他们替老师把这个小圆桌抬到隔壁去,结果有9个小孩的手搭上去,只有一个小孩在旁边看,一动不动。不用问,这个小孩肯定被淘汰了。

尤其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这方面的团队合作精神挑战更大了。但早教做得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在家庭里学会用规矩警醒家庭成员

先看一看一位家长的做法:

我们家于2004年制定了《家庭宪法》及《家庭环境卫生管理法》,并且是经过家庭会议民主讨论通过后实施的,并将公民道德规范教育的有关内容也渗透其中。女儿由此明白了“自由是有边界的”。

在对女儿的生活习惯、人格、爱心等良性行为的引导和培养上,我们还先后采取了建立家庭代币奖励系统、家庭爱心基金,设置家庭感恩节,制作家旗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都蕴涵着科学的教育内涵。

自2004年9月开始,我们创办了一份独特的家庭报纸,名为《我爱我家月报》,女儿是报纸的总编,我和妻子分别担任责编和编审。创办一年多来,我们坚持“大事小事好事坏事,都是家事;老家新家穷家富家,我爱我家”的办刊理念,这份报纸已经成了联系亲情和友情的纽带,女儿也在办报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快乐家园”家庭网站,激发起了女儿对网站制作的学习热情,让她对游戏也渐渐失去往日的兴趣。

这个案例,家庭善于用各种激发情商的规矩和教育活动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使孩子获得及时的教育。这样有意识地安排十分必要。

孩子缺乏教养,往往就是不懂规矩的表现。懂规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关心他人。所以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家规,有家规不能不用。

我国古代有很多家规。

比如清代学者朱伯庐先生的《治家格言》,“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睡,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见富贵而生诌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生骄态者,贱莫甚……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这些规定至今仍然有现实意义。特别是这种“家有家规”的意识,在今天仍是非常需要的。

我国著名的钱氏家族,家族历史上涌现了很多杰出人物,仅在现代,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一百多人,分布于五十多个国家,亦有出自这个家族的众多的政治家和学者,而这个家族就有一本流传千古的《钱氏家训》。

现在,有些家长,尤其是一些年纪较轻的家长,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缺少家规意识,在家庭生活中,缺少规矩的约束,这不但对于家庭建设不利,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订家规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主要原则是从实际出发,简明扼要,持之以恒。针对孩子的家规,不能多少年一贯制,要随孩子的成长增减内容。一旦有了家规,家长要带头遵守。共同遵守家规会形成好的家风,持久不衰,对全家人的发展都有利。

有一位优秀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订下了四项重要的家规:一是教育孩子从小时抓起,持之以恒;二是高度重视培养的孩子的责任感;三是在家庭里讲民主,家长处处以身作则;四是高度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四项家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坚持不懈,不但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而且使孩子勤奋学习。孩子高中毕业后,考取了重点大学。

家长制定家规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重视全面素质的提高,不要光订有关学习的内容。不论是针对全家的,还是针对孩子的,都应兼顾各个方面。

其次,对学龄期的孩子,要突出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品德和习惯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导向和动力。我们在前边曾谈到,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和保证。

再次,家规要合乎情理,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松得没有奔头。要订在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度”上。

最后,要有落实家规的措施。家规是约束人的,是否能约束住,要有具体措施。比如,落实文字,人人熟记;定期评价,表扬批评; 家长示范,带头自检; 互相监督,发扬民主;有人违规,适度惩罚;记家庭日记、不断总结等都是可行的方法。

成功的家庭都有家规,成功的家庭教育都离不开规矩,这是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嘛。

(五)注意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温馨、和睦的亲情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据专家调查,有四种类型的家庭:民主和睦型、专制矛盾型、放任自流型、兼备型。其中,产生品学兼优学生比率最高的是民主和睦型的家庭。这是因为民主和睦的家庭爱心浓郁,人际关系和谐,人人都是主人,孩子不仅有幸福感、安全感,而且还有归属感、自豪感,孩子做事、求知欲有一种良好的情绪支撑,忧虑少、紧张少、烦躁少,自然有利于培养良好品质与习惯,有利于踏踏实实地搞好学习。

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表现出来?

1. 互尊互爱

人与人之间互有爱心、互相尊重是关系和谐、融洽的前提和基础。缺乏尊重的爱心有可能走向偏执,反而损害人际关系。不论在夫妻之间,还是在两代人、三代人之间莫不如此。

溺爱和娇惯表面看,是关心孩子的结果,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把孩子当作不能自理自立的人看待,不是家长正确的爱。严厉苛责和讽刺挖苦同样是缺乏对人的尊重,家长居高临下,根本没有人格可言。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更应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一个初一的男孩子对他的班主任说:“我觉得我妈妈太不尊重我了,我考试成绩好些,她就抱住我亲个没完没了;我考试成绩差点,她又歇斯底里大发作。我真受不了。”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爱”并不缺少,问题往往出在“尊”上,没有“尊”就没有“爱”,请天下父母想一想。

2. 共同活动

家庭是一池活水,她的恬静与美丽,跟她的流淌与律动分不开。家庭的温馨和睦生长存在于家庭成员的丰富多彩的共同活动中。一起做饭、做菜,一起打扫、布置房间,一起庆祝节日、生日,一起走亲、访友,一起郊游、参观,一起交谈、争议……在共同活动中,互相了解,互相磨合,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良好的氛围自然形成了。

有的家庭,生活过于死板,除了工作挣钱、吃饭睡觉之外,没有更多的内容。每个成员都感到生活特别累,生活没什么情趣。这样的家庭应该尽快行动起来,提高生活的精神质量。没有共同参加的家务,就缺少很多乐趣。

有些家务事就是手工活,但是孩子不一定会干,比如收拾碗筷,擦桌子之类的活,很多孩子就不肯干,吃完了饭就坐到一边去了。这样的活根本不需要什么智力,愿干就行。但是很多家长觉得没必要让孩子干,自然,孩子接受了这一事实,慢慢地学会享受,不能体贴父母了。

还有些事有难度,比如炒菜,开始学时,也许孩子有兴趣,于是答应学习,这时的智力活动受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影响,等学会了,就不肯帮忙了,说明没有了兴趣。说明智力活动常常受非智力因素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做人的问题。

3. 同甘共苦

人与人能够同甘共苦是一种优秀品质,在家庭中反映尤其强烈。人们都知道,“同甘”容易“共苦”难。在人们普遍重视物质利益的今天,“同甘”也变得不那么容易了。有的家庭钱多了,条件好了,于是有的成员“节外生枝”,把共同创业的艰难忘得一干二净,重又把“甘”变成“苦”——精神上的苦。此种现象屡见不鲜,说到底是素质不高、眼光短浅所致。

家境寒苦,最能考验人。许多家庭经济不富裕,甚至相当清苦,但是成员之间患难与共,照样能营造出温馨和睦的心理氛围。

今天物质富裕了,更要讲究同甘共苦。

4. 互相激励

人们常说,家庭是每个人的安全的避风港。在这个港湾里,人不仅能“避风”,而且能得到前进的动力。许多人面对困境的时候,是家庭给了他战胜困境的动力和勇气。

著名作家刘绍棠曾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他的妻子是位华侨,在家庭处在逆境的情况下,这位妻子真正地理解丈夫,一有时间,就风尘仆仆地跑到农村去看望刘绍棠,夫妻的恩爱有增无减。刘绍棠平反之后,回忆起那段时光,特别感谢妻子的爱心、支持和激励。也因为此,他们的孩子也学有所成。

营造优良的家庭氛围是必须的,也是不容易的,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其中,夫妻的相濡以沫、默契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三、做人教育的主要内容

做人教育有很丰富的内容,但归纳起来,我觉得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我管理上所表现的自我形象;二是与人交往时获得的认同形象。在此列其主要的几点概要如下:

(一)培养勤俭力

勤劳节俭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勤俭无以立人,无法处世。所以在个人品质中占据基础性位置。勤俭一般都有出息,只是大出息与小出息之别,但不勤俭肯定是没出息的,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勤劳节俭,相辅相成,不勤劳的人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的人往往更勤劳。

诸葛亮就是勤俭的典范,而且身体力行,为儿孙做榜样。他对自己严格要求,虽贵为丞相,也绝不搞特殊,坚持“行不言之教”。他一生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他在给后主(刘禅)的表上写着:“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高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诸葛亮这种廉洁的作风,对子孙是无形的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父母的身体力行非常重要。同时在孩子消费时,也不放松要求。根据情况,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时做好计划,原则就是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钱。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注意节俭。同时大人要形成统一战线,不能有的节省,有的大方,给孩子造成很多享受的空间。

(二)培养意志力

“一个小故事:养牛之道”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为什么要培养意志力?因为生活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有没有意志力,往往是鉴定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标志。没有意志力,几乎什么也干不成。意志与挫折是相伴而生的,所以意志教育一定要与挫折相结合。表现在家教中,首先生活中不能让孩子很顺,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制造适当的紧张,提高一定的门槛。

或者采取延迟满足的方式。

为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父母一定要舍得下狠心,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邓大松自己是个严酷、当真的教练,他对事业那种刚强热诚的追求精神,耳濡目染地影响着邓亚萍,亚萍从一操拍起头,父亲就给她拟定了严酷的锻炼打算,女儿在锻炼中饱尝皮肉之苦,妈妈疼爱了,暗里对丈夫提出抗议:“不能这么严,这太严酷了,好像孩子没爹没妈。”丈夫说:“锻炼是有迷信性的,乒乓球勾当是手艺性的勾当,不像短跑、举重,超负荷会带来副感化。”女儿却随着父亲而上行下效,因为耐久锻炼对苦毫不在意,反而以苦为乐。当女儿因个子矮、胳膊短被省队劝退回家、悲伤得大哭时,父亲鼓励并辅佐女儿,使女儿从逆境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了自信,又培育了优秀的心理素质。因为童年时心思、质量、意志、手艺、技巧都取得周全的严酷的培育,所以一个先天并不好的孩子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有个孩子想玩游戏,爸爸明白,千万要控制孩子玩游戏的心理,但是也不能堵住,于是他说:“可以,但要唱一首儿歌,一定要唱好。同时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唱歌好啊,孩子也高兴,就认真唱了,爸爸引导孩子如何再唱好点,在爸爸指点下,孩子唱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有兴致。半小时游戏很快就玩完了。孩子有些不舍,但想到爸爸讲的要信守诺言,只有停止了。就在这个过程中,爸爸模仿着刚才的儿歌也写了一段歌词。就叫孩子来鉴定,就这样孩子被爸爸吸引着,鼓励着,也去模仿写歌词或者叫一段话吧。但是孩子同时提出还要玩游戏的请求,“可以啊,但是要知道玩多了游戏不好。”于是爸爸就与孩子一起讨论玩游戏的好处坏处,从而引导孩子思考,又同时做了孩子的工作,使孩子明白,越是好玩的,越是要警惕的。

这位爸爸采取的就是延迟满足的方式。

一岁至一岁半的宝宝,开始进入了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要对他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培养了。

什么是延迟满足?

简单地说,面临即时满足时的“等一等”。延迟满足是幼儿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教育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

延迟满足能力对宝宝未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更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在未来发展倾向上则缺乏上述品质,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贪睡懒觉不起床等;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也相对较多;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缩、固执,优柔寡断;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宝宝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

1. 根据不同的年龄合理掌握延迟满足的时间和方式

因孩子的年龄、需求不同,父母给予其延迟满足的时间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比如刚出生的宝宝主要是生理需求,当他们饿了或渴了,就会嗷嗷大哭。父母可以稍微晚几秒给孩子喂奶、喂水,“宝宝,等等,看妈妈这里有事,妈妈也着急,但是一定要把事情做完。”让他们从小就学会等待,并且在等待中学会理解人。

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至两三岁,孩子的需求逐渐多起来,父母要学会分析孩子的合理需求,给予不同的延迟满足方式:可以推迟满足时间,让孩子学会等待;也可以让孩子付出劳动或努力。比如宝宝喜欢上了一台遥控车,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宝宝等他过生日时,父母再买给他。如孩子想要一辆自行车,父母可以让他帮忙做家务一星期,然后再买给她。这样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珍惜。当然,父母的许诺都要得到兑现,不然孩子会觉得这是你故意拖延的借口。

2. 说明延迟满足的理由

如孩子想玩秋千,父母可以告诉他:“秋千是公共玩具,需要排队等候,等其他的小朋友玩完了,你再玩。”如孩子想要一件很贵的玩具,父母可以告诉他:“这个玩具太贵了,等你长大一些,再买给你玩。”这些理由很重要,等待中不仅锻炼了毅力,还可以让孩子明白很多事理。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愿多想,随便答应孩子,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受教育的机会。

3. 冷静对待孩子的任性哭闹

有的孩子很任性,当父母不能即时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会通过哭闹来与父母抗争,这时父母一定要冷静对待,态度坚决,不能有半点让步。必须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有些东西并不是想要,就可以立即得到。当孩子发现哭闹不能解决问题时,他就会试着按照父母的意图做,要么等待,要么通过付出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

有一位小宝贝,7岁了,特别任性。有一次,有个亲戚家办喜事,按规矩,一家只派一个大人去,但这个孩子争着闹着要跟去。怎么办?要躲,躲不了,干脆拒绝,孩子哭闹,让人听得心痛。心想,有孩子,也可以增添喜气。于是想了个办法,就跟孩子缓缓又认真地讲:“你去是不合规矩的,但是你如果能表演节目,你去了,人家就不仅不会怪你不乖,还会喜欢你。”孩子开始不肯表演,只是要去,不分理由。“不行,那样太丢脸了,要去你一人去。”妈妈说得很坚决,一点也不含糊。最后商量着就朗诵古诗词,就这样,孩子赶快拿着书温习一遍。

4. 不要吝啬表扬

当孩子接受父母对他需要的延迟满足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表扬他,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再次出现。如孩子通过帮助父母拖地、洗碗而获得自己心仪的玩具时,父母可以表扬孩子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当孩子排队轮流和别的小朋友玩玩具时,父母可以表扬孩子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或奖励孩子一根棒棒糖等。通过表扬,使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精神上会感到满足。

(三)培养理想力

1978年,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亨利—摩尔接受访问:“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想必您已经知晓生命的秘密,能不能告诉我们那是什么?”这位作品中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老人停顿片刻,微笑着说:“生命的秘密就在于,在年轻的时候就确认自己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一个在你有生之年需要用全部时间和全身心去完成的任务,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必须是一个你能够实现的任务。”

为什么要培养理想,因为理想里才有人生的意义。

没有理想就没有奋斗目标,每天得过且过,如行尸走肉。

在《诫外生书》中,诸葛亮把立志看作成才三要素(德、学、才)的基础和关键,他主张立志必须高远,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达到最终的成功。他写道:“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如果志向不高远、坚定,则会出现相反的后果:“若志一消费品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四)培养爱国力

讲到爱国,就有人认为太拔高了。其实爱国是基本的品质。爱国有利于抵制低俗,促使人更加正派,为人处世更加大方,事业上更有意志,生活态度更加坚韧乐观。

日本很早就创立了“国民皆学”制度——即全国统一义务教育制,这是日本教育史的一大转折。这既是一种爱国行为,更是一种激发国民成长的措施,他认为爱国与个人成长是统一的。他们认为:“教育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教育与衣食同等重要。只有通过教育,确立性格、思想力与力量,人才能在世界上发现自己的道路,贤明地活用财富,成功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国民有义务尽一切力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否则就是没有履行自己作为国民的义务。”日本人的忠实与坚强,造就了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2002年韩日世界杯,数万人的体育场,终场散去竟无一片垃圾,一个美国记者惊呼“可怕的民族。”日本人之所以那么执著坚韧,与国民教育不无关系。日本用国家意识统帅国民精神,协调国民意志,部署国民行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爱国从来就是最能激发人成长的情感因素。那些富有爱国心的人,往往工作更投入,心地更纯真,遇到困难更有意志力。

杨振宁所以能成功,与他家庭的爱国教育分不开。强烈的民族意识缘于父母对他进行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一点一滴的渗透,以及父亲的言传身教。早在厦门居住时,杨武之就教儿子读唐诗,教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的顺序:“夏商周……”,天干、地支顺序:“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甚至于八卦……在清华园里,杨武之对杨振宁进行一次正规的教育——读古书、受古训。杨振宁12岁时,杨武之请专人教儿子谈《孟子》,还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又像儿时背诵《龙文鞭影》一般背诵《孟子》全文。读古书、受古训,这既是智力教育,也是爱国情感教育,在孩子的血脉里灌注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是最好的情感教育。

同时父亲杨武之身体力行。杨武之留学归来之后,先后执教于厦大、清华、西南联大等高等学府。他为人师表、工作认真,热爱着水深火热的祖国的教育事业。杨振宁是第一个回祖国访问的外籍科学家,之后,他几乎年年回国,给祖国科学事业出谋划策,他说他是祖国忠实的儿子。杨振宁常谈起中国的传统本土文化和生活,深为父亲敬业爱国的精神所感。他深知,父亲对他加入美国籍深为不满,在1983年作了这样的记述:“……我父亲在1973年故去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当数学教授。他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游历甚广。但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周恩来中学时代就发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生为之奋斗,其人品也在这奋斗中不断得到历练,是爱国激情激发了他的才智,是爱国激情造就了他非凡的人格。

爱国教育可以开阔人的胸怀。爱国教育,使人崇高、向上,远离低俗、颓废。

(五)培养情感力

强烈的情感力会使人工作更高效,事业更成功,社会更和谐,人生更幸福。

在过去,有许多专家把教养婴儿的重点放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而现在新的育儿观念却与传统的刺激幼儿智力发育的观念相对立,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将焦点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现在的问题变成,不是“要选择哪些玩具或书籍让我的孩子变得聪明一点”,而是“我该如何和孩子互动,以激发他对所处世界的热情与好奇”。

带着感情去认识世界显然更有效果。当我们在阅读各类育儿专家的育儿指南时,心中记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感情能力的发展。”宝宝所潜藏的各种能力就像一支优秀的棒球队,而这支球队的教练就是宝宝的“感情”。因为感情能力会告诉孩子他想做什么——移动他的手臂、发出声音、微笑或皱眉,看看整个心智团队如何一起运作。所有对世界的探索,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宝宝的感情认同,主观想去探索,才会指挥大脑去积极探索。

我们经常说,喜欢活泼可爱的孩子。活泼就是可爱,活泼其实就有情感因素。

(六)培养孝敬力

一个有孝心、尊长辈的孩子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进步,让父母、长辈少操心,也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温馨与幸福。可以说,孩子一切优秀品质都源于孝敬父母的高尚道德。在家孝敬父母,就会尊重所有长辈,就会很讲礼貌,懂得体贴他人,懂得为他人着想;到了社会,就会遵纪守法。到了学校,就会遵守校规,关心同学,尊敬师长,维护集体利益。

尤其是能克服任性。任性表现为高度的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听劝告。即使明知道是自己不对,还是很任性地坚持,没有得到满足就大哭大闹,甚至躺在地上哭叫着打滚。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家长总是无奈地顺从,以此来维护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尊严,而孩子却从中获得了以哭闹来“要挟”成人就能够“胜利”的经验。

孝敬,正好是“任性”的克星。孝敬是讲究以大人为中心的,处处为他人着想。能够孝敬父母的人,怎么会任性?

(七)培养交往力

宁宁的妈妈正在跟亲戚闲谈,7岁的宁宁走过来拉她的胳膊,他要喝苹果汁,而且是马上。宁宁妈说:“乖宝贝,稍等一会儿,我就给你去拿。”然后又回过身说起话来。宁宁突然大叫道:“妈妈,你给我闭嘴!”

儿子这样的对待,使母亲感到羞辱,但是使她真正感到悲伤的是,宁宁这样对她不是一次两次了。“宁宁在家里经常用这种粗鲁的态度说话,他会对我说‘你不是我的老板’。而平时我不甚注意,这次我之所以注意到他的态度,是因为他是当着客人的面这么说的。”

这个故事让人看了痛心,但是责任其实都在父母身上。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善于与人相处和交往的好孩子呢?为此:

1. 懂得礼节,学会招呼人,体谅人,关心人

来了客人,知道招呼客人。这是最简单的事情,但成了最复杂的事情。招呼人是爱心的开始,是文明的标志。幼儿时期要注意培养孩子懂得礼节,以后要培养就难了。

礼节的最大特点是讲规矩。定规矩容易,怎样让孩子执行难?切记要尊重孩子。一般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不能在客人面前责怪孩子。有位奶奶想出了这样的办法,跟老师提建议,在班上搞一次招待客人的游戏,让同学们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孩子放学回家,奶奶问,今天学校干什么了?孙子把表演的事说了,奶奶趁机引导孩子,并定下规矩:

①早晚要向父母、老人问好。出去玩和回家都要告诉父母。

②对父母、长辈说话要恭敬,不惹父母、长辈生气;在父母需要帮助时能自觉主动帮助。

③有好吃的,先请父母、长辈和客人吃;有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要学会体谅长辈;吃饭时不抢食、不挑食,咀嚼时不要出声。

④大人问话时,要认真听,并有礼貌地回答;接打电话,要用礼貌语。

⑤家中来客时,要热情接待,有礼貌地称呼。家长同客人谈话时,不打扰不插嘴。

⑥不随便向客人要东西,别人给的东西必须得到家长同意才能收下,并要致谢。

⑦求人家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事后,要向人家道谢。

⑧打喷嚏时,要用手绢或用手捂住嘴鼻,向下或朝外,而不要向着别人。

⑨在别人家做客,不乱翻人家的桌子抽屉、书籍玩具,不随便吃人家的东西,如果主人让吃,要学会谦让。

⑩学会关心人,善于发现并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有了规矩,要注意,家长首先要履行,先要用规矩约束自己,教育自己,不能只要求孩子做到。

2. 家长要学会倾听

当孩子说话的时候,放下手中在做的事情,集中注意力,听他要告诉你些什么。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你真的珍惜他的意见。

3. 家长要用真心传递尊重,而不仅仅口头说教

是不是说了谢谢,才有饼干吃?是不是要说对不起,才可以看卡通?是不是要喊伯伯好,才有大人的好脸色?有些父母亲可能会疑惑,这样会不会让孩子学得很“势利”,为了得到这些奖赏,才做这些“有礼貌”的行为?礼仪行为本来就是应该的、发自内心的,如果用一般教养的赏罚方式教小孩,是否会让孩子觉得这些表现是为了换取某些利益?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关键是家长要用真心教育,然后孩子学会用真心体会生活。

4. 家长要向孩子讲关爱和珍重他人的理由

你越是向孩子表示爱他,孩子就越会珍重和关爱自己。因此,经常告诉孩子你爱他,但是也要告诉他,你爱他哪些方面,“我爱你,因为你很善良。”“我爱你,因为你很有礼貌。”千万别以为孩子知道你心中对他的感情就不说,记住一定要告诉他。这样让孩子培养阳光心态,有利于孩子礼貌交往。同时家长要多讲清楚关爱他人的理由,让孩子明白道理,就算当时不懂,也要讲。

5. 当孩子有不礼貌的行为时,家长及时地制止他

当孩子的行为不正确时,要及时地制止他。如果教育还不能让他改正不好的行为,尤其是当他的行为确实已经有害或危险时,更有必要采取措施。孩子有时会用语言或动作对其他人造成攻击或伤害,此时强力的阻止和惩罚是必要的。只要你保持认真的态度,即使只使个眼色、做个手势,都会让孩子清楚知道,事情不对了。可以将他带离现场,然后陪他好好想一想,比让他一个人面壁思过寻求正面意义,并且记得与他讲清楚说明白,究竟为何不好。

但是很多家长之所以教育不好孩子,根源是家长自身素质习惯还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长期养成的坏习惯,自己并不知晓,也难以改变。所以道德教育的质量,往往是家长的素质决定的。

“故事欣赏”

慈母科学教养 新苗茁壮成长

淮北市矿务局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史丹丹同学是一棵文学新苗。她今年12岁,从6岁开始发表文章,已先后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一百多篇作品,近十万字,小丹丹不只是一位小秀才,而是一位品学兼优极富爱心、责任心、独立能力很强的可爱的小姑娘。她从4岁开始就参加全国和省市级举办的一些竞赛活动,并多次获奖,曾被全国妇联、计生委等四个部门评为“二十一世纪之星”被全国少工委评为“手拉手好少年”。她的文章被编进《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位德才兼备好少年的成长,倾注了她慈祥的母亲——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司广群的大量心血。今年“六一”儿童节,司广群同志被评为安徽省十佳优秀家长,被邀请来合肥向广大家长介绍她科学教养女儿的做法和经验。

当女儿出生后,夫妇俩定了不求成龙成凤,但求为国有用的教育原则。

司广群观察研究了周围众多独生子女的家教状况,她觉得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必须把教女做一个爱心、责任心,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放在家庭教育的首要位置。

当女儿8个半月断奶,妈妈给她喂饭时,女儿是抢妈妈的勺子要自己吃。于是司广群与女儿各持一把勺子,她一边耐心地向女儿示范怎样把饭菜送到嘴,一边鼓励女儿自己用勺吃饭。这样做当然比大人直接喂孩子吃饭要费时费力得多。一开始,丹丹一餐饭吃下来,常常把饭菜弄得满身满地都有,但为了满足女儿自己动手的乐趣,让女儿从小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干的好习惯,妈妈不怕麻烦。训练周岁内的女儿自己大小便亦很让妈妈费力。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耐心的训练,一周岁多一点的丹丹基本上会自己吃饭,解大小便了。到8岁时,丹丹不仅会自己梳头流脸,整理房间,连早餐也能自己做。第一次参加小记者夏令营那年,丹丹才9岁,她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远远超过了同营的大哥哥、大姐姐们。

司广群数年如一日孝敬公婆,助人为乐传为佳话,被淮北市评为《十佳文明新风户》。在妈妈的影响教育下,丹丹从小就知道关心、照顾别人。1989年,他们全家到苏北老家探望丹丹的太祖母。一天,全家十几口人坐在一起嗑瓜子。一岁多的小丹丹观察到全家唯有80多岁的太祖母没嗑瓜子。丹丹立即抓了一把瓜子送给老人嗑,老人讲自己没牙,嗑不动。懂事的丹丹立即用手剥,用牙咬将自己的剥的瓜子仁送到太祖母的嘴里。为了嘉奖女儿的行动,妈妈将女儿抱到怀里,亲了又亲。炎热的夏天,一般的孩子外出时总要买冰棒、饮料解渴,可丹丹外出总不忘带上凉开水,她要省下零花钱帮助班上家庭有困难,而本人又生病的同学。在学校开展的“手拉手”活动中,丹丹与两位家庭特别困难的小哥俩结对资助已坚持了多年。她用自己的压岁钱和数额不菲的稿费为小哥俩购买学习用品、衣服等,有时家里有点什么好吃的,她也总是想着小哥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丹丹学会了理解、宽容并养成了克己待人的高尚品德,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做好每一件事的高度责任感。

一位名人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当女儿在写作上崭露头角时,妈妈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女儿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坚定做一名红色接班人的信念。妈妈很注重对女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女儿关心国家大事,鼓励女儿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让女儿多到革命老区去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去磨炼身志,增长才干。丹丹十岁那年暑假,妈妈让丹丹以小记者的身份到淮北武警支队一中队体验军营生活。三伏天,气温高达三十七八度。小丹丹不但与战士们一样吃住在军营里,还和战士们一道参加5公里越野跑。两周下来,小姑娘变得又黑又瘦,可她的意志更坚强了。每年暑假,丹丹都要参加小记者夏令营。

司广群懂得拓宽孩子视野的有效方法就是带孩子走出去。199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这年一放暑假,爸爸妈妈就带丹丹到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去参观,丹丹采访了当年铁道游击队的老战士。回来后,发表了《我见到了铁道游击队队员》和《小坡》两篇文章。

199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60周年,妈妈为儿女借来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等有关书籍,还鼓励女儿参加市里举办的“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大型演讲比赛活动。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母女俩一起关注媒体对香港历史的回顾和回归盛况的报导。在妈妈的引导下,丹丹还写文章庆贺香港回归祖国。这年暑假,丹丹自己又随小记者团到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及井冈山去采访,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小丹丹进一步坚定了要做一名红色接班人,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信念。

——中小学教育网

感动河南十佳母亲安克慧的《好夫妻守则》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珍惜情缘终生计,夫妻守则订条款:

1. 互相尊重讲平等,信任宽容要忠诚;知冷知热多体贴,互帮互助少纷争。

2. 说话勿要高声嚷,大事小事好商量;家里也要讲礼仪,举案齐眉效孟光。

3. 若在外边受了气,莫把冷脸带家里。有难两人分肩担,有苦夫妻一起吃。

4. 家务活,有分工,男做重,女做轻,一日三餐妻主灶,米面煤球夫倒腾。家里卫生都有责,美化净化润心灵。

5. 双方二老大不易,孝敬老人放第一。长子长女责任重,团结姊妹和妯娌,利益面前莫伸手,吃亏填憨不委屈。

6. 万一舌头和牙碰,咽口唾沫求冷静。打盆说盆莫言罐,借题发挥理不容。阵雨过后别连阴,相对一笑天就晴。

7. 不良嗜好莫沾染,禁赌禁醉禁抽烟,儿童不宜话莫讲,莫论他人长与短。

8. 今生未圆大学梦,终身学习莫放松。成人高招一块考,豁上十年拿文凭。(注:1979年,我俩一同毕业于濮阳市教育学院政治系)

9. 儿女是咱两块宝,聪慧玲珑天资高。为人父母尽其责,言传身教树师表。“五讲四美”见行动,带儿攀登不辞劳。将相无种志高远,打造双星照九霄。

10. 人生路上风雨稠,夫妻相伴手携手。夫妻条款夫妻订,违者是条癞皮狗。监督委托儿与女,处罚刮鼻、连斥三声:羞,羞,羞!

——濮阳市青少儿健康成长指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