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12313300000026

第26章 人类PK计算机,谁是赢家

人工智能,究竟是皇帝的新脑,还是人类的终结?

——哈佛大学教授明斯基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情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与计算机同坐对弈,两者你来我去,兵戎相向,好不热闹。这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白日做梦,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这就是美国的IBM公司进行的“深蓝计划”。

深蓝计划

1992年,IBM公司委任谭崇仁设计出这款计算机,并把它取名为深蓝。深蓝重1270公斤,有32个大脑(微处理器),每秒钟可以计算2亿步,研究者还向深蓝内输入了一百多年来优秀棋手的对局,数量高达两百多万。

1996年2月10日,深蓝首次挑战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巴罗夫,但以2:4落败。比赛在2月17日结束,其后研究小组把深蓝加以改良,1997年5月再度挑战卡斯巴罗夫,比赛在5月11日结束,最终深蓝以3.5:2.5击败卡斯巴罗夫,成为首个在标准比赛时限内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计算机系统。IBM公司在比赛后宣布深蓝退役。

有趣的是,卡斯巴罗夫在比赛落败后说,他在观察计算机下棋时感觉计算机的决定有智慧及创意,是他所不能理解的。他亦认为计算机在棋局中可能有人类的帮助,因此要求重赛,但IBM公司拒绝了。2003年一部纪录片正是为此而拍摄,名为“游戏结束:卡斯巴罗夫与电脑”。

深蓝的获胜引起了部分人的恐慌,他们害怕计算机会超过人脑,从而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就像科学小说和电影里描述的那样)。但权威人士指出,计算机远达不到人类的思维能力,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计算机是无法超过人脑的。

人脑与计算机思维的不同

我不信奉宗教,但我对人的大脑有着几乎狂热的崇拜。

——已故苹果公司CEO斯蒂夫·乔布斯

人脑的思维方式与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性质完全不同,从广度、力度和灵活性等各个指标来看,计算机远比不上人脑。

我们先来看看人脑的构造,人脑由左右两个相对独立的半球——左脑和右脑构成,两者通过胼胝体联系在一起。

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跳跃性和直觉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众多烦琐的信息,能够用创造性和发散式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左脑主要负责抽象逻辑,抽象逻辑思维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可以按照事先的计划与模块按部就班地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

人脑的右脑与左脑互补,构成了人类神奇的思维功能。历史上那一个个发明,一次次的实验,无不证明了人脑思维的奇妙。人脑的这种分工正是人类数百万年进化的结果,它帮助人类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使得人类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而计算机则不同,计算机是人脑设计出来的,它依靠人脑设计的程序来处理信息。计算机由有限条指令组合,快速地操作数字0和1,从而执行自己的职能。

计算机的这种思维就相当于人脑左脑的抽象思维,它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存储空间大,但它缺乏人脑的右脑所具备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也使得计算机只能以序列加工(一次只能加工一个信息)的方式处理信息,而人脑则是并行加工模式(多个信息同时加工)。要在一大堆人里辨认出某个熟悉的面孔,人类或许只需要一瞬间,而计算机则需要逐个排除,需要的程序比人类多得多。与此同时,计算机也缺乏创造性,不具备创新能力,在面对一些复杂而新颖的问题时无能为力。

因此,从思维方面来说,计算机从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它的劣势,只要它仍然按照数理逻辑进行抽象思维,那么无论它的运算速度多么快、性能多么优异,都只是生长着巨型左脑却没有右脑的“畸形”,它不可能摆脱人脑的帮助,更不要说取代人脑了。

人工智能

2001年,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了一部名为《人工智能》的电影,这部电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莫妮卡的儿子马丁重病住院,危在旦夕,为了缓解伤痛的心情,她领养了机器人小孩大卫,大卫的生存使命就是爱她,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未料马丁突然苏醒,恢复健康,回到了家里,大卫变得不再重要,最后被莫妮卡抛弃在森林。被抛弃的大卫并没有怨恨母亲,他历尽艰难,只希望能变为真正的人,回到母亲的身边。结局是令人唏嘘的,大卫在水下困了两千年,那时的世界是机器人的世界,人类已不复存在。大卫在高等机器人的帮助下终于与母亲见面,但却得知她只能存活一天。

电影毕竟是电影,它描述的不是现实,而更像是一场奢华艳丽的梦。正如我们上文所说,人脑的思维能力是计算机无法企及的。正因为人们意识到了人脑的美妙,许多研究者都把毕生精力投入人工智能的研究当中。他们穷尽一生,只为了能在计算机上模拟出人脑的绚丽神奇。

最早提出人工智能研究可能性的是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他试图建立一个能模拟人类思维过程的计算机系统,从而在理论上揭示人类思维的奥秘。西蒙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和计算机运行过程存在着一致性,都是对符号的系列加工,因此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人脑的工作。他甚至大胆地预言,人脑能做的事,计算机同样也可以完成。

虽然他的预言难以真正实现,但从西蒙开始,人工智能研究这朵智慧之花正在悄然绽放。

苹果公司在iPhone4上引用了一项新的技术——Siri。Siri是一款聊天机器人系统,使用者可以通过声控的方式来搜寻加油站、超市、饭店等生活信息,甚至可以用语音直接订位、订票。不过Siri最大的卖点在于人机的互动方面,它具有十分生动的对话接口,能针对用户询问给予回答,例如,如果使用者说出的内容包括了爆米花、电影这些字(甚至不需要符合语法),Siri会自动列出最近的影院,并告诉你正在上映的电影及其评价。

2012年1月,日本推出了一款家务帮手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被命名为AR。研发人员把它的性别设定为女,身高1.55米,体重130千克。它依靠轮子行走,装备的5台多功能照相机可以帮助它确认周围的环境。这款机器人可不得了,它能够根据衣物上的褶皱将它们区分开来,再把它们投入洗衣机,启动洗衣程序。像把餐具送到厨房、拖地、开关门、抹桌子之类的活也完全不在话下。当主人出门的时候,只要下达好指令,AR就可以独自干活。

现如今,不少科学家都迈上了人工智能研究这条道路,像上文提到的这些发明创造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呢?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会与机器人看星星、看月亮,聊诗词歌赋,谈人生哲学。

现在,我们的电梯已经行驶了全程的近1/3.

在前面,我们见识了感觉的奇妙,又领略了意识和潜意识、记忆、智力的魅力,在刚刚结束的第5章里,我们又体会了思维的神奇。接下来,将会向您介绍关于动机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