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12313300000024

第24章 脑筋急转弯,为什么转不过来

请读者们在30秒内回答下面3道题。

(1)冰变成水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2)为什么医院从来不给人看病?

(3)什么东西只能加不能减?

时间到!

下面公布答案。

(1)除去偏旁两点水。

(2)这是一家兽医院。

(3)年龄。

亲爱的读者,你答对了几道呢?在电视上、网络上及和亲朋好友的聊天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脑筋急转弯题。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解,直到知道答案后才恍然大悟,拍着大腿感慨自己的“愚钝”。为什么脑筋就是转不过来呢?

原来,这类题目利用的就是大家思维上的一个规律: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

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

——哈佛大学图书馆名言

在我告诉大家什么是思维定式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位心算高手,年纪轻轻就创造了心算的世界纪录。有一天,一位农夫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一辆公共汽车上面有34个人,一站下去12个上来5个,下一站下去6个上来14个,再下一站下去8个上来16个,再下一站下去18个上来7个,再下一站下去15个上来10个,请问……”

农夫的话还没问完,心算高手就不屑地回答:“这太简单了,最后还剩……”

“不,”农夫也打断了他的话,“我想问的是汽车行驶过了几站?”

心算高手愣住了,面色难堪,这个问题出乎他的意料,他回答不出来。

这位心算高手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受到了思维定式的束缚。

所谓思维定式,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从这个定义来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思维的惰性。在我们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积累经验和知识。当我们再次面对类似的情况时,我们会认为之前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是正确的、可靠的,从而继续沿用之前的思维模式。故事中的心算高手按照以前的经验推断,农夫的问题肯定是问车上最后有多少人,结果陷入尴尬的境地。

思维定式的另一个表现是功能固着,多数物体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图钉是用来固定的,火柴盒是用来装火柴的,人们往往很难想到这些物体的其他作用。例如,给你一盒火柴,几个图钉,一只小蜡烛,要求你把蜡烛点燃放到墙上。人们通常只想到火柴盒是装火柴用的,所以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把火柴倒出来,把点燃的蜡烛放到火柴盒上,再钉到墙上就可以解决了。

心理学家们做过许多实验,证明了思维定式是普遍存在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所做的一个实验最为知名。研究者给两组实验参与者出示同样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相片前,研究者告诉第一组实验参与者,照片中的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告诉第二组实验参与者,照片中的人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然后让两组实验参与者分别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第一组实验参与者写的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第二组实验参与者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明明是同一个人,仅仅因为提示不同实验参与者就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正是思维定式的体现。

美国心理学家迈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天花板上悬下两根绳子,两根绳子之间的距离超过人的两臂长,如果你用一只手抓住一根绳子,那么另一只手无论如何也抓不到另外一根。在这种情况下,他给实验参与者们布置了任务:将两根绳子系在一起。迈克还为实验参与者们提供了一个滑轮,暗示这个滑轮会对任务的完成有帮助。然而尽管实验参与者们早就看到了这个滑轮,却完全没有想出利用滑轮完成任务的办法,最终都铩羽而归。迈克随后告诉了他们答案,其实很简单,只要实验参与者将滑轮系到一根绳子的末端,用力使它晃荡起来,接着抓住另一根绳子的末端,待滑轮荡到他面前时抓住它,这样就能把两根绳子系到一起。这些人之所以想不出办法,也是受到思维定式影响的结果。

不只是人类,动物界也存在这种现象。有人曾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向开着的窗户。结果,蜜蜂们都围在瓶底,希望能在瓶底上找到出口,最后全部力竭倒毙或饿死;苍蝇则恰恰相反,它们在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全部成功地逃出。

思维定式的影响

思维定式不一定是坏事,在大多数情况下,思维定式其实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有人做过统计,思维定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问题之间是具有相似性的,如果我们把每个问题都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分析,势必会浪费我们大量的时间。而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当我们遇到新问题时,大脑会直觉而迅速地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从而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的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省去许多摸索的过程,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此外,有心理学家从进化论的角度指出,人们在面对新的事物时会出现惧怕心理,而思维定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安全感。例如,一个人面对一条陌生的狗可能会出现惧怕心理,而如果他能及时想起从前见过的类似的狗比较温顺,就可能提升安全感。

在需要创新和发明的领域,思维定式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这些领域的问题往往都是全新的、特别的,没有相似的旧问题可以供我们参考,此时,如果我们不能摆脱思维定式,势必会将本没有借鉴意义的旧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新问题中,从而使我们步入误区,难以完成任务。即使是旧问题,如果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思维定式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它使得我们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难以出现新思维、做出新决策。

如何打破思维定式

现今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世界,创造性思维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而要想具备创造性思维,学会摆脱思维定式是很重要的一环。大到科学研究、创造发明,小到穿衣吃饭、柴米油盐,我们都应该不被思维定式所束缚,具有一颗“新鲜”的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破思维定式呢?

(1)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本上的确记载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也是我们思维定式的主要来源。但如果我们一味地依赖书本知识,忽略实际情况,我们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

(2)多质疑

在面对那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时,我们要多问“为什么”,多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合理地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有助于我们不断创新。

1796年,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马斯基林发现他的助手金内布鲁克观察星体通过子午线的时间总是比自己落后十分之八秒,他以为这是金内布鲁克粗心所致,并将其辞退。若干年后,此事引起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的注意,他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其他著名天文学家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误差,这种误差并非个人的细心或粗心所致,而是来源于个体差异。贝塞尔把人们观察时间上的差异以公式表示,称之为“人差方程”。人差方程的发现成了人们研究反应时间的开端,是公认的实验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贝塞尔不可能发现“人差方程”,也不可能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心理学的教科书上。

(3)学会逆向思维

有时候,我们可以从反方向着手来解决问题,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日本虽然经济发达,但却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度,因此他们十分崇尚节俭。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注意到,复印机会浪费大量的纸张,他们通过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这种机器可以将已经复印过的纸张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就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这种机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民众的欢迎,它不仅创造了财富,节约了资源,还帮助更多的人树立起节约环保的观念。

(4)学会发散思维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发散思维,在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如果换个角度和方向,也许会事半功倍。

法国著名歌唱家玛迪梅普莱在市区附近拥有一个美丽的私人园林,但经常会遭到一些闯入者的破坏。他们到林子里野营、踏青,弄得一片狼藉,肮脏不堪。管家曾试图在园林周围围上篱笆,竖上“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但却无济于事。玛迪梅普莱得知后,在路口立了一些大牌子,上面醒目写道:“请注意!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千米,驾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林园。

正是因为转换了思考的方式,玛迪梅普莱变堵塞为疏导,成功地赶走了侵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