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营养与膳食指导
12312100000029

第29章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体内铁贮存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形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发于育龄妇女、婴幼儿、孕妇和乳母。临床表现因病情轻重而异,多有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免疫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

一、相关营养因素

1.铁 人体含铁总量为4~5g,其中60%~70%在血红蛋白中。铁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加或丢失增加。

2.蛋白质 蛋白质是供给生长、更新和修补组织的材料,能帮助铁的贮存和吸收。

3.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二、营养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纠正偏食、素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3.给予适当热能、丰富蛋白质、高铁、高维生素C膳食。

三、膳 食 指 导

1.膳食配制应选择富含铁的食物,如各种红肉类、动物肝脏、动物血以及海带、紫菜、木耳、香菇、芝麻酱、豆类及其制品等。

2.蛋白质摄入则以优质蛋白质为主。

3.给予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选择深色蔬菜、青椒、酸枣、刺梨等新鲜果蔬。

重点提示

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为20%,植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率仅为1%~7%,所以,应注意多摄入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

(曹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