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孝武皇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通“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春,正月,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
主父偃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上从之,徙郡国豪杰及资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轵(zhǐ)人郭解,关东大侠也,亦在徙中。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解,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卒徙解家。解平生睚眦杀人甚众,上闻之,下吏捕治解,所杀皆在赦前。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
在任何时代,都有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都有官家和百姓的矛盾。毛泽东说过,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
有矛盾怎么协调?怎么处理?怎么才能防止矛盾激化?或者通过激化矛盾寻求彻底的解决,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关于正确理解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值得我们经常研读。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有三个层面:一是皇帝和诸侯王的矛盾;二是朝廷和地方政府或地方官的矛盾(汉帝国中央和郡县的矛盾还不是很厉害);三是中央集权和地方豪强的矛盾。
诸侯割据,这句话有两层理解,一种是因诸侯而割据,一种是因割据而诸侯,汉代是前者,后世不搞分封制了(明代除外),郡县行政长官和驻军长官势力膨胀,也会形成没有册封的“王侯”。
处理这个中央与分封诸侯的矛盾,主父偃的办法比晁错的办法好。晁错的办法激化了矛盾,引发了七国之乱,虽然削藩如箭在弦,不得不削,但晁错说七国削亦反,不削亦反,则过于绝对。换种削法也可能不会反、没法反。
主父偃的“推恩令”,也就是反垄断拆细法,取得了很好效果,如果说贾谊、晁错从思想认识上发现了分封制度的弊端,那么到了主父偃才是在组织措施上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汉初,是培育郡县首长权威的时期,中央要靠郡县首长和诸侯、当地豪强作斗争,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矛盾并不严重。后来才多有地方官特别是军事长官尾大不掉的问题。
在帝国时代,中央与地方豪强的矛盾,也是很激烈的。地方豪强,在张春桥的文章里,被称为“封建主义土围子”(有别于欧洲的城堡),春桥同学的定义还是相当准确的,豪强的土围子是封建主义的,这个没讲错,但是我们按照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把皇帝称为“封建皇帝”,却有点不大对头。皇帝是专制皇帝,不是封建皇帝。中央的政体是皇帝专制,这和诸侯分封以及豪强封建是有矛盾和冲突的。
诸侯也罢,土围子也罢,都是封建的,都有消解专制君权的作用。春桥同学把散落的“土围子”和中央集权的皇帝搞成了一家人,都姓“封”,其实是不对的。这一点是他的历史局限。
还有一些历史学家,把“封建土围子”当成了“自治”的单元,以为“自治”是民主的星星之火,从欧洲的历史经验看,封建确实是更容易演进为市民社会,也有利资本主义精神的传播。但是中国的基层封建和欧洲的基因不同。
中国自古讲究治不下县,也就是自古以来,皇权或者说官家的治理只到县一级,不设乡政府(人民公社),也不搞村委会(生产大队),把基层的治权全部交给了当地的宗族,实行的是所谓自治。这种状态要说是宗族治理大概还能成立,要说这种状态是“自治”,恐怕就有些拔高乡绅的作用了。实际上,皇权对乡村的直接管理,非不为也,力所不逮也。一直到当代,党支部建在村上,才完成了中央对乡村的全面管理。
欧洲的封建城堡演变成了联邦城市,其间的自治精神又怎么融入现代的民主宪政,确实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在中国,地方豪强(乡绅、宗族)“自治”,既无法派生出民主的元素,同时又和大一统理念和中央集权有矛盾冲突。这种尴尬的境界,导致了乡村政治不能正向发展,所谓地方豪强和乡绅政治一直有劣质化倾向,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不能成为所谓的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很容易倒卷为一种恶霸政治和黑社会政治。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地方贪官和地方恶霸才是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所以他们拥护中央集权和圣明的皇帝,因为只有皇帝和钦差大老爷才能压制贪官和恶霸。皇帝和小老百姓是有利益共同点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这也是帝制几千年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父偃策划了一次移民工程,让天下豪强聚之茂陵,我们不太容易想象他们是怎么操作的,把有钱人集中到皇帝的陵园附近搞新农村或新城市建设,怎么实施呢?这个新特区是用来拱卫陵园还是把这些对政权不满的人集中起来,培养掘墓人,我们不得而知。
轵人郭解(在《史记·游侠列传》里有详细的正面的介绍)也在移民的范围里,他为了避免离乡背井,找到了大将军卫青替他说情。郭解能搬动地位显赫的卫青说情,反而让汉武帝对这位民间大侠产生了兴趣。汉武帝疑惑道:“解,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不贫”不是简单的有钱,而是有钱有势,凡是和帝王家争夺势力的势力,皇帝都不敢掉以轻心。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这种现象,在今天的农村仍然存在,你向恶霸只是不小心盯着看了一眼,他还没有说什么,他的打手和走狗就会上来打你,不管你是记者还是窑工。
“土围子”里面会产生土皇帝,他们的做派和皇帝一样,如果有差别,只是管的地面小点,因为地面小,更封闭,所以更不讲道理,更恶劣,更不顾忌舆论的评价,更肆无忌惮,当然也谈不到历史责任和政治伦理——中央帝国有时候还知道不能太无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