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样读资治通鉴(第2部)
12310600000082

第82章 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

世宗孝武皇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卫青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无所得;公孙敖为胡所败,亡七千骑;李广亦为胡所败。胡生得广,置两马间,络而盛卧,行十余里;广佯死,暂腾而上胡儿马上,夺其弓,鞭马南驰,遂得脱归。汉下敖、广吏,当斩,赎为庶人;唯青赐爵关内侯。青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

欲行非常之事,欲立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刘彻就是这个非常之人。

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在某个阶段,心气足,运气好,各种资源也凑手,有种势不可挡的劲头,这就叫元气充沛;倒霉的时候,锣齐鼓不齐,坏事都能赶到点上,好事总是擦肩而过,一方面资源匮乏,同时又有大量资源闲置和浪费,让后人看着摇头叹息,这就叫气数已尽。

汉武帝时代,就是一个元气充沛的时代。班固有段话非常中肯:“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乂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政权已经稳定了六十年,内部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财政状况良好,唯一的麻烦就是北方边境不安,这正好为刘彻文治武功提供了舞台和条件。自然,也会有一大批文臣武将闻名于青史。

汉武帝大张旗鼓地网罗人才,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这种气度和包容性,是个人的,也是那个时代的。“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落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帅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其余不可胜纪。”(班固语)

不仅一时人物鼎盛,关键是人物的出身多元化,从功勋子弟到外戚贵族,从奴仆到降虏,当然还包括了许多博学鸿儒和基层的精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选拔人才,选要眼光,拔要气度,缺一样都不行。刘彻之于卫青,就是典型。

卫青是卫子夫的同母异父弟,卫子夫是刘彻姑母刘嫖养来送人的歌女,姐弟都是出身贫贱,绝对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成功说来很简单,就是遇到贵人了。各位找人算卦看相的时候,相师其他的预言我认为都不重要,关键的一条就是你“将来有没有贵人提携”。贵人就是超级直升机,不仅能把你从泥坑里拔出来,还能把你带到天上。

汉武帝提拔卫青,应了今天的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卫青也不是天生的将帅之才,也没有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关键是皇帝姐夫信任,给你机会,舞台有多大,你的造化就有多大,除非你确实是个饭桶,是坨狗屎,怎么也糊不上墙。

卫青也是外戚,只不过他们姐弟差不多是同时被皇帝发现或者说发掘,卫青有赖于卫子夫之得宠,卫子夫也有赖于卫青之建立功勋,卫子夫后来能成为皇后,颇得卫青之力,不能说刘彻这样做没有笼络卫青之意,这也是卫青和其他外戚大不相同的地方。

同样是皇帝的小舅子,如果让贾宝玉做大将军,贾宝玉不一定感恩戴德,因为他原来就是世家子弟,日子过得就很好,“拔”的效果不明显,而卫青就不同了,从奴隶到将军,平地一声雷,从泥坑里拔到空中一万米,直接达到了波音飞机的巡航高度。

卫青个人的品行是非常优秀的,除了有军事才能外,行事低调,做人规矩,地位到了权倾天下的时候,仍然知道守拙,这是难能可贵的。

刘彻和卫青的关系,可能是皇帝与外戚关系中最良性的。但是,出现一个优秀的外戚,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后来出现的外戚专权有了保护作用,为政治糜烂埋下了祸根。同样,前面有了英明伟大的君主,后来的人民就越有机会遭受专制的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