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样读资治通鉴(第2部)
12310600000068

第68章 儒家思想放光芒

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

天子善其对,以仲舒为江都相。会稽庄助亦以贤良对策,天子擢为中大夫。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韩、苏、张之言乱国政者,请皆罢。”奏可。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者皆师尊之。及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匡正,王敬重焉。

春,二月,赦。

行三铢钱。

夏,六月,丞相卫绾免。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上雅向儒术,婴、蚡俱好儒,推毂代赵绾为御史大夫,兰陵王臧为郎中令。绾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且荐其师申公。秋,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以迎申公。既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年八十余。对曰:“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巡狩、改历、服色事。

《资治通鉴》写到汉武帝刘彻,劈头盖脸就是一大篇董仲舒的文章。弘扬儒家政治思想的,看得锐圆我眼晕。

近代学人从知道古希腊到言必称古希腊,这是有坐标系了,即拿中国比附西洋,于是春秋战国时代相当于古希腊时代,先秦时期,那是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到了汉武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的学术就此萎缩成帝王家的意识形态,这些几成定论。

为什么到了这个时期,儒家能够独占鳌头,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政权需要意识形态犹如电脑需要装软件一样,为什么选Windows,不选lunix或者苹果的系统,这就看这些学说在满足政治方面谁更适合了。学术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和政治相结合,这是时代的要求。

专制皇帝要做到一世、二世以及万世,必须要有宗教的或其他形式的意识形态的帮助,因为统治人民服从于帝国,除了国家机器,还需要文化或意识形态深入老百姓的心智,应该说,秦始皇当时就有了这样的市场需求,但是他和能给皇帝统治带来稳定效果的儒家失之交臂,这就是命也、运也。秦始皇也信五行这一套东西,这些东西,不论在儒、在道,我以为都是技术层级的,不足以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水木金火土轮流坐庄,一会儿尚黑色,一会儿尚红色,一会儿尚黄色,怎么能够一世二世以及万世?用这一套愚弄老百姓,时间不会长,效果也不会好。除此之外,秦始皇也信方士,但这只是个人追求,离国家意识形态差得更远。秦帝国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辉煌的大厦只有硬件结构,而没有软性的东西粘连,所以崩溃得很快。

为专制帝国建立一整套与之匹配的国家意识形态,于是成了汉帝国的历史责任。刘邦草创,无暇于此,但他听从了叔孙通的建议,建立了最表面的一套仪式,文帝、景帝时期,号称遵循黄老,无为而治,在我看来,帝国建立初期,皇帝连四匹一色的马都找不到,国家好像大病一场,靠躺在床上慢慢自然恢复,无为者,实不能为也,不是故意不为也。汉初实行黄老学说,并不是政治局常委每人拿一本道家的经典天天学习,深刻领会,严格执行,而是回过头一看,颇合黄老清静无为这一套而已。管理这么大的国家和这么多的人口,又没有宗教或意识形态的力量是很麻烦的。人民还是需要精神鸦片的,黄老学充其量也是个代用品,国家的政治走上正轨,为人民搞一块精神鸦片的工作就得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这时的汉武帝十六七岁,对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有没有学术上的鉴别能力,我看够戗,他关心的,其实和秦始皇一样,就是怎么样才能把皇帝做得更久一些,最好永远是我们刘家的子孙当皇帝。

董仲舒无疑是在自觉地推广儒家的学术思想,而“上雅向儒术,婴、蚡俱好儒”,我没有猜错的话,当时的政治精英都已经认识到儒家的这一套东西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儒家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讲秩序,讲服从,讲奉献,符合我们大汉的时代精神,应该发扬光大。

Windows刚开始只是好用,满足了系统稳定的需要,而到了后来,一旦选择上了这套软件,就很有可能有了依赖性,再换别的就很困难了。有了习惯性信赖,换掉会招致很多反对者。从尊儒到儒家一家独大,一种学术思想一旦垄断就和一家电信公司垄断一样,制式标准是人家的了,别人再创新就有很大困难了。

唐代的韩愈说儒家的道统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把儒家从周公孔孟仿佛帝王家的谱系一般,也排了个传承,五百年出个圣人,可以说第一次自觉地建立了儒家的学术道统,后人把陈胜吴广到李自成洪秀全也搞了一套农民革命的道统,建立道统,就是建立标准,有利于市场垄断。

后世为了强调儒家当时混出来得不容易,也编撰了一些两条路线斗争的故事,说“窦太后好黄、老言,不悦儒术”,为此她老人家还大动肝火,逼着赵绾、王臧等喜好儒家的大官辞职自杀,并免掉了好儒的窦婴和田蚡的丞相、太尉职务。这应该是因为思想信仰问题被杀被处理的第一批革命干部。电视剧《汉武大帝》也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儒、黄”两条思想路线的斗争一开始就玩出人命,动用了组织措施,是不是有点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