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商痛
12309700000113

第113章 玩鹰被鹰啄了眼(2)

“查四海商场,从招商开业到滋生出惊天犯罪团伙,在这段不算太长的时间内,商贾云集,财源滚滚,税费预期等各项经济指标都圆满完成。一溜金色的奖杯,在老总的办公室里闪闪发光。但没有一尊,是关于社会治安的奖杯。我们没有看到,这个被社会烘托和支撑的经济实体,其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在哪里?四海商场的确有个保卫科,工作人员都是商场的正式员工,他们每天也都在辛辛苦苦地工作。他们的工作,主要是驱赶商场内兜售黄碟的游商。再一项工作,就是护送商户,把成包成捆的现金,存放到附近的银行。在排查‘12·6’嫌犯的过程中,我们的警察同志,曾组织过商场保卫科开过座谈会,我们问:对每个商户的背景都清楚吗?他们笑笑,质问我们:商户背景跟商场有什么关系?”

“这个火车站地区的大型商场,这个由政府控股,有外资注入,由政府委派老总的经济实体,有人说它是个经济怪胎,这种说法不算过。最近两年,党和政府一再强调:稳定压倒一切,不能以经济繁荣为借口,对社会不安定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应该从政治的高度,去看待‘12·6’银行抢劫案,去看滋生出‘12·6’犯罪团伙的四海商场。所以,我们建议市政府,责令四海商场总经理辞职,并作出深刻检讨,以观后效。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

“建议全商场员工以及外来背景模糊的重点商户,集中一段时间办学习班,提高他们对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我们的经济发展环境。上下努力,群防群治,努力使四海商场这艘由国资主导的商船,在波涛汹涌的商海里搏击风浪,以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当然,报告中也少不了总结一下市公安局治警不严的问题。特地指出先期为派出所,后来升格为分局的火车站公安分局,长年以来,对辖区内的四海商场,存在治乱不力、督导不够的问题。报告中开出的治病药方是:改组车站分局的领导班子,通过竞争上岗,选派政治上可靠、业务上过硬的人出任局长。报告中并未提邢凯的名字,但人们清楚,李佑在“惦”着他。

年轻民警闪遇春的名字,在报告中多次被提及。但报告严格贯彻执行李佑的思路,并没有刻意突出这个刚出道的小民警。而是很自然很妥帖地,把他身上的智慧光芒和警察素养,完全融入到整个“12·6”大案的侦破过程中,巧妙地弱化了个人,补强了省会整个警察队伍的形象。但李佑根据政治需要,仍旧在报告中说:“市局党委认为,鉴于闪遇春同志在侦破‘12·6’大案中的突出贡献,经研究,决定破格提拔,拟任命为车站公安局分局的副局长。”

报告迅速转呈到省委书记那里,书记随即作出批示:“此报告可做一篇经济论文来读,建议全省行政事业正县级以上单位集体学习。经济繁荣免不了有犯罪,我们决不可只建大商场,忽视了治安防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可在不影响四海商场正常运营的情况下,理顺管理体制,调整领导班子,杜绝见钱有人伸手、有事无人伸头的现象。”省长的批示是:“请相符副省长督促查办一下,找准问题出在哪里。要结合火车站的治安和黄碟泛滥问题,把所有问题作一综合性的梳理解决,注重创造一个有人文关怀的经济环境。”常务副省长宾相符,在省长批示的下边,也比猫画虎地作了批示:“请××书记及砚池市长,按照省委×书记、省政府×省长的批示精神,迅速派人进驻四海商场,排除干扰,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被省里领导批示过的报告,旋即圣旨一般传到市里。市委书记大笔一挥,把报告批示给市长郑砚池。郑砚池看着层层批示过的报告一直没有吭声。说不上是生气还是无奈,想发几句牢骚,也不知该抱怨谁。想骂上几句,真不知道该骂谁。他想起戏剧《七品芝麻官》里的知县唐成。巡抚大人不敢审当朝诰命,把案件推给知府。知府把案件推给知县唐成。都很冠冕堂皇,理由都充足得一大堆。当然,事情有本质的不同。唐知县是向权贵挑战,而自己现在是向自己开刀。

郑砚池混迹官场多年,从炙手可热的商贸委主任,到大权在握的副市长,再到主政近千万人口的省会大都市,他第一次遇到情况如此复杂,现实色彩如此深刻,人事背景如此浓厚,需要自身如此投入地作切割取舍的事件。到后来,他潮水般的思绪,熊熊燃烧的无名火,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李佑。这家伙年纪轻轻,郑砚池坚信,在他见过的思考过的年轻官员中,李佑是集大成者。他集机智、阴暗、浮躁和情绪化于一身,他以赌徒的心态在官场搏杀,杀伤力极强。这一次,他赢了。对报告层层批示下来,在他应该作批示的位置上,他必须写上自己更鲜明更具体的,甚至是砧板切肉、刺刀见红的具体措施。此刻,他非常明白,通向李佑挖好的陷阱,只有一条路,你跳也得跳,不跳也得跳。啧!老江湖输给小鬼,玩半辈子鹰叫鹰啄了眼。

面对现实吧!郑砚池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酝酿决心,挖空心思字斟句酌,究竟拿什么样的批示示人呢?要知道,顶头上司的批示,大都是挺原则的话,这样也可,那样也行。而自己则基本处在事件终端,说轻了说远了都不行,装油耍滑都没空间。他深夜还未下班,要不是秘书询问夜餐的事儿,他也许会折腾一夜。最后,他牙一咬,抓起笔刷刷写道:“免去周慧莎同志的总经理职务,回市商贸委作深刻检讨;四海商场停业整顿,凡有灰色经历或政治斑点的商户,劝其转场转地经营;由李佑同志牵头,迅速组织监察、公安、工商、税务联合工作组进驻四海商场,彻底查清赵锡成犯罪团伙的来龙去脉,总结经验教训,在全市范围内防止类似刑事案件再度发生。”

四海商场成为众矢之的,周慧莎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商海官船,发出“咯咯吱吱”的响声。四海商场,承载了太多与经营无关的东西。压力来自四面八方,首先骚动不安的,便是众多的商户。

其实,商户的骚动,从“12·6”大案破获的那天就开始了。那天,当大家一经听说震惊全国的犯罪团伙出自四海商场的时候,伸脖子,瞪眼睛,惶惑地张着嘴巴,接着是开水沸腾一般的议论赵锡成家族,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把他们一家人的长相肤色胖瘦交往,摊位和没有完全撤柜的麻将牌麻将桌,都一锅烩了。商户们像开会一样,一拨儿接一拨地拥到赵锡成家族及其同伙的摊位前,补课似的追忆赵氏家族留下的话题。直到这时,大家才想起来,已经多时没有见到他们了。千奇百怪的猜测议论如井喷,惋惜同情者大有人在。“跑啊!跑远点儿啊!”“几个草莽引来千军万马对付,可以了!”“赵锡成的脑袋聪明绝顶,就是长在了蠢猪的脖子上了!”……

有人突然扯出来采购大单的事,原来只是一般的不满情绪,一下变成泄愤的呐喊:“四海商场没有一碗水端平!”“周慧莎鼓励不公平竞争!”“采购大单是政府腐败!”“周慧莎是搞活经济的绊脚石!”甚至有人捂住半个嘴,用尖利的嗓子呼叫:“揪出周慧莎的黑后台郑砚池!”

青天丽日,黄金时刻。以往的这个时候,四海商场正值顾客如潮,而今却门可罗雀,好多商户一开市就打烊。究其原因,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因素外,商户们还被不三不四的人告知,黑社会插手四海了,马上要收保护费,想平安无事就赶快离开。昔日经营火爆的四海商场,似乎成了省会最大的是非之地。

四海的大门发生拥堵,光见人吵闹,不见人做买卖。大门前的广场上,看热闹的人倒是人头攒动,情绪高昂。有个商户手提扩音器,站在四海大门的台阶上,极具煽动性地喊叫:“商户朋友们,四海商场通过政府运作,背着我们把采购大单分给了一小部分人。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交一样多的摊位费,凭啥把好处只给他们的亲信?难道我们是后娘养的?我们不是四海的商户?我们再也不能忍受这样的歧视了。商户朋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同样是处在黄金位置上的丰林商场,欢迎我们撤到他们那里去。丰林老总答应我们,凡是到他们那儿去的新商户,免半年摊位费。”

四海商场大乱,局面有些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