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和成功学大师学语言的突破
12307900000029

第29章 演讲的艺术(4)

振鹏在他的《欢迎你到宝鸡来》的演讲中这样说:

掀开历史堆积在我们身上的层层黄土,凭着西北汉子特有的大嗓门,唱着粗犷豪放的关中道情,我来了!从一个远古的神话传说中,从二郎神杨戬的脚下,像一只直插云霄的金鸡,我飞进了祖国的这一片繁华之乡,锦锈之地。

这是融情于理的抒情。演讲者的真挚恋歌句句唱在情与景交融的主旋律上,使听众对这座八百里秦川西部、秦岭之阴、渭水之滨的明星古城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李燕杰的演讲中,善于用情理交融的手法,抒发深切的感情,阐明深刻的道理。例如有一次谈到“爱情真谛”时,举了《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

为什么宝玉把爱情转移到了潇湘馆呢?这不仅仅是因为黛玉有妩媚的容貌,更主要的是黛玉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有与腐败的现实生活相悖的丰富内心世界。是因为他俩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憎,共同的语言。他俩相亲相爱,黛玉每天用高尚的、纯洁的、专一的爱情影响着宝玉;宝玉每天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影响着黛玉。正如王熙凤所说,黛玉如同一盏美人灯,这盏小灯是不用油点燃的,而是用她的爱情和辛酸。在那漫长的如漆一般的封建黑夜里,正是这盏灯,照亮宝玉的爱情道路,使宝玉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在这里,作者以其准确精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天经地义的爱情道理,这仿佛是一曲人性的颂歌,催人上进。

(5)制造悬念,刺激听众。

悬念法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有意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引而不发,以激发听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艺术手法。

悬念法经常用在演讲的开头,以引起听众好奇,吸引听众注意,促使听众积极思考。

例如,复旦大学曾举行过“青年与祖国”的演讲比赛,前面有五六个同学讲过了,会场始终嘈杂不堪。

最后一位同学上场,开头就说:“我想向诸位提一个问题。”

这时会场开始静下来,接着演讲者又说:“谁能用一个字概括青年和祖国的关系呢?”

这时的会场便十分安静了,演讲者按照既定的准备讲了下去。

演讲中巧设悬念,常用设问的手法。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也能使听众产生悬念。例如,周乐彬的演讲《 “美人”——中国的脊梁》,别开生面地叙述了42岁的男性公民,北京《辅导员》杂志评选出的全国“四大美人”之一,湖南省隆回县建华乡少先队辅导员阳恩成筹资办学的事迹。作者在演讲中发问:

同志们,什么叫美?阳恩成用自己的人生实践回答了美的概念,唱了一首最美的歌,写了一首最美的诗,给共产党员做了一个关于“美”的标准答案:美,就是给予;美,就是奉献;美,就是“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美,就是“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是血!”……

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我们必须精心选择既能扣住演讲主题,又能激发听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话题,作为悬念法的依托,充分发挥悬念在演讲中的应有作用。

8.学会控制现场的氛围

成功金言:

在演讲当中,常会遇到不同的情况,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学会控制会场的氛围,具备调配互动的能力。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演说效果,还应该具有应变和控场能力。即善于临场察言观色,以便把握住听众的心理变化、兴趣要求,及时修正、补充自己的演讲内容,为演讲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著名演讲家刘景斓讲述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在三峡演讲,那是多年前,那个地方会场非常简陋,糟糕到什么程度呢?下大雨,那个楼底下开始漏雨了。有人提出后面开始淋雨了,也就是说有二十个人的那块区域,人根本没法听课。这个时候,我首先把大家调整到前面,后面呢?采取一些方法,把它修补。

还有一次在西郊宾馆,现场50多人,突然停电了,夏天7月份,空气非常炎热,没有空调了。大家很担心,这么多人,万一有什么状况怎么办?

我开始大声讲了。“在座的各位,停电是考验一个人自我情绪控制的最佳时机。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计时,训练每个人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坐在这里不要动,做深呼吸,然后开始思考,这一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东西,并且不用在灯光下面,找一页空白的纸,把它写下来。”二十来分钟以后,电突然来了,每个人打开纸发现,写了好几页,又学习,又成长,又体验。

对于现场出现的突发事件,大多是我们事前没有预料到的,这就需要演讲者临场发挥,避免尴尬局面。

美国大律师赫尔有次为当事人辩护,不小心摔倒在台角,衣服撕开了口,帽子也掉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律师的不幸,本来听众应该安静,寄予同情,可下面却爆发出笑声、掌声和口哨声。这时,赫尔很镇静地走到中间,微笑着向着听众:

“对不起,各位,此时此刻,我太激动了。一是为我的当事人,二是为了大家,激动得使我手足无措。衣服破了不要紧,帽子掉了不要紧,只要真理在心中。”

律师面对听众的嘲讽,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及时化解。话一出口,台下掌声乍响,此时的掌声是发自内心的。

那么,一个成功的演讲者需要哪些应变与控场能力呢?

(1)控制感情,掌握分寸。

当发生意外情况时,要镇静,要有好的心理素质,能控制感情,掌握分寸。不要在讲台上惊慌失措,更不要因急躁而冲动行事。

(2)从容答题,妙语解脱。

演讲时,常有听众提出较尖锐的问题,欲“把你逼上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要学会从容地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乍看起来十分棘手的问题。有的人采取压制的方法,发火批评,喊“别吵了,安静下来”,这样只会使自己陷入窘境。有的人则采用以诚相待、妙语解脱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

(3)巧妙穿插,活跃气氛。

如果会场沉闷,要尽快调节,巧妙穿插,活跃气氛。演讲者使用穿插的方法,除了把事理说得更形象、更深刻外,还可活跃现场气氛,增加听众兴趣。比如,讲个笑话、讲个故事、谈点趣闻、唱支歌等。

(4)将错就错,灵活处理。

要想在演讲中避免说错话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一旦出错,在这种情况下最忌讳两点:一是搔头挠耳,二是冷场过久。有人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演说过程中冷场15秒以上,听众群中就会有零星笑声;冷场30秒以上,就有少数听众的笑声;冷场时间再长一点,听众就会普遍不耐烦了。

演讲过程中,如果是漏了个别字句的小错误,只要无伤大雅,不予更改为好。如果是讲了一段之后突然忘了下一段该说什么,那该怎么办?卡耐基介绍了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1)就地换掉话题,用上段结尾中的句子来发挥;

(2)向听众提出问题;

(3)如果实在是大脑一片空白,就应该临时编一段较完整的结束语,有礼貌地结束。

9.引经据典,画龙点睛

成功金言:

名言和警句是对生活哲理的概括,一方面反映出人对生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态度。

卡耐基说:“我在孩童的时候常拿一根棍子,去横在一群羊要经过的门口来玩。当前面几只羊跳过了棍子,我就把棍子拿去,后面的羊,走到门口的时候,还是跳一下,一如前面的羊跳过棍子一样。它们要跳一下的原因,就是因为前面的羊跳的缘故。这并不是羊特有的现象,差不多人也是这样,大家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别人的所作所为,信仰别人的信仰,并毫无疑问地接受名人所讲的一切。”所以,可以引用名人的话来增强演说的说服力。

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也就是说,在文章的关键处要用一句或几句警句来点明题旨,是最容易打动人的。名言和警句是对生活哲理的概括,一方面反映出人对生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态度。一个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是无法恰如其分地使用名言和警句的。而那些善于思考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语言精美、思想深邃,给人的印象总是深刻的,对人的内心冲击总是很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