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歌者的悲欢:全面解读唐代诗人
12300200000022

第22章 李白是个孤独的歌者

李白是一个兴趣多样的人,读书、做诗、剑术、学道、旅游、从政、隐居、饮酒,他都曾有浓厚的兴趣;李白也是一个性格外向喜欢交游的人,结伴隐居、携侣同游、觥筹交错、灯红酒绿,他都曾热情洋溢地尝试过。从他的一些诗歌作品中看,他的生活,似乎是快乐多多、色彩斑斓的,是颇为热闹的。大概正是因为这些,许多人都对他怀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如果让他们在李白、杜甫之间做一个人生道路的虚拟抉择,可能更多的人会选择李白,而不选择杜甫。理由大约包括:李白的人生较多快乐热闹,而杜甫的人生较多郁闷冷清。

其实,这是一个不小的误会。李白的快乐热闹和杜甫的郁闷冷清,某种意义上都只是他们的语言表达,是一种假象。杜甫的人生固然充满着郁闷,不乏冷清时分。但是,李白的人生也绝不是充满快乐和热闹的。两相比较,李白的热闹快乐,应该没有杜甫多。杜甫有尽人皆知的官宦家族谱系,李白几代之内来历不明;杜甫可以名正言顺地参加科举考试,李白只能通过非正常渠道(两度跟前朝宰相孙女联姻、向地方官员自荐、走公主后门等等)谋求仕进;杜甫从小便跻身上流社会的交际圈(《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可证),李白青年时代只能做个县衙门跑腿的小吏;杜甫夫妻恩爱一直有稳定的家庭,李白婚姻多变几度仳离……虽然同是失意落魄之人,但李白的失意落魄远比杜甫大得多,深切得多。由于家族背景尤其是父亲祖父身份的不同,杜甫不妨哭穷诉苦,李白却需要说些大话装裱门面。另外,这跟他们的思想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杜甫崇儒求实,李白崇道尚虚。

李白固然有一些作品,把他的生活写得热闹多彩,令人羡慕,比如《将进酒》、《金陵酒肆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古风》(西上莲花山),不是呼朋唤友饮酒吃肉,便是上天入地自由飞翔。但实际上,更多的作品,反映的却是李白的孤独落寞。后者,应该是李白生活更真实的写照。请看例子:

《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走孟浩然,李白还久久不愿离去,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无比孤独的身影;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入户,难以入眠的思乡游子,除了孤独寂寞,还有一份漂泊无依的惆怅;

《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感慨人世沧桑之余,刻画出的是一个孤独的恋阙逐臣形象;

《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似乎是在描写自然之景,但其中“孤帆”二字,却使孤独的情绪溢满了天地之间;

《月下独酌》组诗,尤其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首,不解饮的月亮、随身而动的影子,看起来还挺热闹,而实际上都只能更加显出诗人的孤独伶仃和心中的哀伤;

《乌夜啼》、《玉阶怨》、《春思》、《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春夜洛城闻笛》,表面上写的是跟爱人分居两地的思妇,但其中恐怕也是有李白本人的心境与心情的;

《客中作》,“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当时李白身边应该是有朋友的,但是他并不因此就不感到孤独,他还需要酒精来麻醉自己;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浮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鸟飞走了,浮云也飘走了,只有不会飞也不会飘的敬亭山,还在原处。人跟山怎么交流呢?所谓的“相看两不厌”,到底是堪慰寂寥,还是更加寂寥呢?

……

从上边列举,不难看出:与其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还不如说李白是孤独的歌者来得恰当、准确。古往今来的大诗人,无一不是孤独的。但是,我想不出来,我国文学史上,还有哪位诗人,曾经用这么多首诗篇、鲜明地表现自己的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