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12289300000039

第39章 医学科研道德(1)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日益依赖于医学科学研究活动,医学科研组织与行为实践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建制,有其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在医学科研活动中不仅仅涉及到资金、技术、人员和管理等问题,还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医学科研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对医学科研道德的研究、认识与实践是进行医学科研活动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精神动力和伦理保障。

一、医学科研道德的含义及历史发展

(一)医学科研概述

1.医学科研的含义

医学科研就是利用人类已掌握的知识和工具,用试验研究、临床观察、社会调查分析等方法探求人类生命自身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过程,探寻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途径和方法的探索活动。

2.医学科研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医学科研的对象是人本身,研究的成果又用于人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十分珍贵、不可侵害的,所以许多试验不宜直接在人体上进行,需采取模拟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当确证对人体无害时,才能用于人体,这就使得医学科研活动一定要以十分严谨审慎的态度去开展,任何轻率、简单化的行为都会贻害匪浅。例如医药史上的”反应停事件“,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1961年,三位德国医师在全国妇产科学会上分别报告了很多严重的畸形婴儿案例。经调查发现,畸形婴儿母亲在怀孕早期都服用一种名叫Thalidomide (反应停)的药,而没有服用此药的孕妇,都没有生产此种畸胎儿。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服药时间早晚与畸胎有密切关系。妊娠34~38天服此药,可引起耳和颅神经的畸形;第39天以后服用此药,可引起臂腿畸形;第40~45天服此药,可引起心脏、小肠畸形和胆囊缺失。造成这一切不幸的原因在于药物的研发者看到了反应停良好的止吐效果,急于将其投入市场,因而未做动物致畸试验,才导致在人群中发生了如此严重而不可挽回的伤害。如果科研人员能够时刻意识到医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估计这样的悲剧也就可以避免了。

(2)研究工作的复杂性。人不仅具有形态学、生理学等生物学的属性,而且还具有语言、思维、人际关系等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因此,对人的性质、规律、现象单纯地用生物医学的规律、模式和还原方法难以阐明和解释,还必须用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的规律去说明。这也决定了医学科研工作的复杂性。所以在科研活动中,很难获取样本单位完全的一致性,试验观察结果也必然具有复杂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少数特异体质的人身上,非那西丁会引起慢性肾病、二硝基酚会引起白内障、甘汞会引起肢端疼痛等。因此,必须慎重地分析、研究试验结果,采用科学的、综合的方法进行总结、概括,以揭示人体的奥秘。

(3)研究结果的两重性。医学科研的结果是为了维护人类健康,然而,任何一项医学科学研究都具有两重性,会产生局部的或广泛的、近期的或远期的、有益于人类的或是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的两重结果。这些问题,在科研成果推广时应引起重视。

(二)医学科研道德的含义及其意义

1.医学科研道德的含义

医学科研道德是探讨医学科研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益于医学科学进步、有益于人类健康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在现代医学高科技条件下,提倡和培养高尚的医学科研道德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医学科研道德的意义

(1)医学科研道德是医学科研的总导向。现代医学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拓新,研究的内容日益丰富,器官移植、试管婴儿、重组DNA、超低温、潜生命的控制、数字化虚拟人等新成果新技术相继问世;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等,都对医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医学道德问题。只有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医学科研人员才能在新药物、新技术的研制和临床应用中,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计个人得失,以对人民极端负责任的态度来衡量自己所从事课题的利弊得失,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治学。医学科研道德是端正科研动机,把握科研方向的重要保障,它从根本上确定着医学科研的善与恶,制约和影响着医学科研的行为路线和方式、方法。

(2)医学科研道德是医学科研人员的前进动力。医学科研是一项精细的、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在科研的征途中充满困难和险阻。医学科研道德讲求人道、不求名利,献身科学的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是一种强大内驱力,它能够赋予医学科研人员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们在医学科研过程中,为实现医德价值目标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无数医学家科研成功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例如,巴斯德不顾自身安危,多次深入疫区,研究传染病的病原体,为人类揭开了传染病的内幕。美国医师里德等为研究黄热病的传染源,让蚊子叮咬自身做试验,最后献身在古巴。

我国的李国桥教授为了摸清疟疾的流行情况,足迹遍及海南和云南的20多个县,经常跋涉在穷乡僻壤。为了掌握疟原虫生长规律,掌握最佳治疗时机,曾两次引疟上身,验证了恶性疟原虫每繁殖周期引起两次发热的理论。这正如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时所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要大。

(3)医学科研道德是医学科研团体的黏合剂。医学科研道德是凝聚科研人员协作攻关的巨大引力。它能产生一种向心力、凝聚力,把在知识结构、性格作风、思想修养等方面各不相同的人才结合起来,使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发生互补,形成强大合力。这是因为,共同的科学理想、道德信念会产生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又会引发出责任感和义务感,成为维系科研集体的纽带,把科研人员凝聚在一起,产生深厚的友谊,形成坚强有力的集体,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

(4)医学科研道德还是医学科研的重要评价标准。由于医学科研与人、人群、社会发生直接联系,医学科研的价值目标、操作过程、效果作用,直接关系着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医学科研道德,判断医学科研目标的善与恶,裁决医学科研行为的对与错,区分医学科研结果的好与坏,从而扬善抑恶,保障医学科研的健康进行。

(三)医学科研道德的基本原则

1.课题需要性原则

在选择课题时,要从医疗、预防、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研究探讨医疗、预防、卫生保健中为人民健康和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其理论、技术上的难点问题。任何脱离实际需要和条件,完全从个人的利益、兴趣、爱好、主观臆想出发去选择课题的做法,都是违背医学服务方向的不道德行为。医学家林巧稚大夫就是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榜样,她在解放初期集中精力研究性病和妇女常见病的诊断技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积极投身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妇幼保健工作的研究,晚年又主攻妇科肿瘤的防治,她的科研方向总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时刻维系着人民的健康利益。

2.严肃、认真开展科研的原则

人体生命运动和疾病现象,是物质运动的最复杂、最高级的形式,客观地反映这种复杂性是人类认识活动、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医学科研实施阶段,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试验步骤和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切实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医学科研工作者必须客观、准确地进行数据分析,来不得半点虚假。在试验过程中任何”各取所需“、篡改、伪造数据的做法都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

3.无害无伤原则

医学科研手段应对社会无公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无伤害。

任何为达到实验目的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公害,如条件不具备的有害实验、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放射线研究等,或是给人们的躯体、精神和心理增加痛苦、造成危害均是背离医学服务方向的,是不道德的。这就要求科研人员时刻把受试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坚持为受试者的健康和福利服务的动机和意向,充分进行风险和伤害的评估,权衡利弊,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效果。

4.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进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应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以社会效益为主,对那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应用是道德的。而只注重个人名利、地位,不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盲目地把那些社会效益差、耗资大的成果加以推广则是不道德的。

二、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

现代医学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动物们的奉献和牺牲史,从16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哈维血液循环理论的提出,到今天医学生命科学的繁荣,一刻也离不开动物实验。疫苗研发、器官移植、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毒理学的研究,甚至化妆品的开发,都由动物们首当其冲,帮我们承担着各种未知的风险。从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开始,有超过70%的关于生理学或医学的诺贝尔奖项颁给了包含动物实验的研究,难怪1990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器官移植的免疫反应攻克者美国医生JosephMurray说:”没有动物实验,今天那些受益于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的人们将无一生存。“诚然,如果取消了动物实验,现代医学的发展将畏首畏尾、停滞不前,人类战胜重大疾病的能力将大打折扣。但是,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能很少想到或体会动物们的情感体验,这就牵涉到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

(一)动物实验的概念

医学动物实验是利用生物学、医学的手段在动物身上做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中动物的反应和表现,对其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比较分析,并将结果推论到人的疾病过程,解决人类的健康和福利问题。这些实验包括使用正常的动物和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

医学领域的课题有60%以上需要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涵盖的种类广泛,狭义的实验动物指的是啮齿类(小鼠、大鼠、仓鼠及天竺鼠等)、兔、犬、猫及猿猴等哺乳类动物,广义的实验动物包含了大型哺乳类、非哺乳类之脊椎动物、爬虫类、两栖类与鱼类。因此可以说由人为饲养、具特殊遗传性质、品系分类明确、可供人类作为实验或研究之用的,皆称为实验动物。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不能首先用人去做实验,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实验动物去探索生命的起源,揭开遗传的奥秘,攻克疾病的堡垒,因此,动物实验无疑是生物医学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二)实验动物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验动物需求量大。20世纪开始,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相应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类利用动物进行实验的数量与日俱增,而且涉及到的动物品类也越来越多,这使得无数动物被当做实验动物来培育、繁殖、实验并处死。仅以灵长类生物为例,因与人类的遗传组成相似度超过98%,上世纪大量黑猩猩被捕获并作为小儿麻痹疫苗研究的模型实验动物,这导致印度的猕猴族群一度减少了10%。后来,和人类有80%以上基因同源性的啮齿类动物悲剧开始上演,白鼠就占了实验动物的90%以上,此外,蟾蜍、豚鼠、兔、狗、猪、羊、猴、鸡等也都很常见。实验动物已然成为”有生命的仪器和试剂“,去为人类承担”神农尝百草“的风险。

实验动物利用缺乏伦理关怀。在人类对实验动物的依赖如同吸食毒品一般,达到无法自拔的窘境时,人类的”替难者“们却遭受着梦魇一般暗无天日的境遇。人类忙着用实验动物们去发现生命的奥秘,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规律,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动物也跟人类一样具有感受痛苦与欢乐的能力,也有不受饥渴、没有痛苦、有安全感、有自由、有欢乐、与自己的同伴和家族生活在一起等最基本的愿望,也有生存的基本权利。任人宰割的动物其实就是我们星球上的弱势群体。

鉴于此,事实上,国外早就有关怀动物的提议和法案等。

1822年,英国人道主义者理查德·马丁在国会会议上提出禁止虐待动物的议案,获得上下两院通过,这就是著名的《马丁法令》,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关动物福利的法令,被公认为动物福利保护史上的里程碑。受《马丁法令》影响,法国在1850年也通过了反虐待动物法,随后,诸多欧洲国家,如爱尔兰、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荷兰等国先后通过了反虐待动物法案。1866年,美国通过了《反虐待动物法案》,1877年美国善待动物组织出现,1883年美国抗活体解剖动物组织成立。这些组织多年来多次企图迫使国会立法,禁止在科研和教学中使用动物,虽未通过,但至少引起科技界的警惕,也促使动物设施条件有所改善,实验设计和操作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