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12279100000004

第4章 南唐办学庐山麓高等学府儒学风

五代时,战事纷争,百姓困苦不堪,官绅士大夫不慕荣禄,隐居山林。南唐李氏统治者实施了一些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的政策,征收谷币,督民耕种,“不十年间,野无闲田,桑无隙地”。人们暂时得到休养生息,文化教育也得到发展。

此时官学衰微,私家学堂和书院则由官绅士大夫陆续兴办起来。江西境内最早兴办的有:匡山书院,位于泰和县匡山,南唐长兴年间(930—933)由罗搯兴办。罗搯,字洞晦,泰和人;梧桐书院,位于奉新县罗坊,南唐罗靖、罗简主办。两人均为奉新人;华林书院,在奉新县华林山,由胡仲尧主办。

庐山国学由南唐李氏政权主办,后人称为庐山国子监、白鹿洞国学。这是一所由李氏政权主办的高等学府,与当时南唐首都金陵秦淮河畔的国子监齐名,培养南唐的高等级人才。入学者可以直接参加进士考试,考中进士后即为南唐政权效力。后来有学者称庐山国学为“辟雍”。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帝王皆为皇家设“辟雍”,以培养皇家所需之高级人才。“辟雍”之名,取其校舍四面环水,圆如“甓”。马令《南唐书》云:“南唐跨有江淮,鸠集文典,特置学馆,滨秦淮开国子监,复有庐山国学,其徒各不下数百。”杨亿《杨文公谈苑》曾说:“江州庐山白鹿洞,李氏日常聚书笈,以招来四方之学者,有善田数十顷赡之,选学中通经者,授以官领事,以职教授,自江南北,为学者争凑焉。常不下数百,厨廪丰给。”庐山国学成为南唐官办的高等学府,成为长江中下游学校教育的中心。赣、鄂、湘、皖等地的学子来此地读书,受益不浅。

教学课程:隋唐以后科举取士,所有的教学内容当然要以科举为中心而设置。“六艺”(六经)是他们的必修功课。孔子曾提出“六艺于治”,即“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周礼·地官司徒·保氏》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即礼、乐、射、御(驭)、书、数。

庐山国学所授课程内容也脱离不了“六艺”(六经)。学员还学习诸子百家以及历史、诗、词等。

教学主要采用“升堂讲学”的形式,马令《南唐书》云:“朱弼每升堂讲释,生徒环立,各执疑难,问辨蜂起,弼应声解说,莫不达理,虽题非己出,而事实宛如宿构,以故诸生诚服,皆循规范。”

庐山国学的策划者与缔造者:

李昪(888—943)曾于昇升元四年(940),在庐山白鹿洞建庐山国学(或名白鹿洞国学、匡山国子监),并置田以解决生员的膳食和聘请教师的经费。李昪本名李知诰,字正伦,徐州人。少为孤儿,为杨行密收养。吴国丞相徐温又收其为养子,改名徐知诰。徐温死后,徐知浩专吴政,封齐王。吴天祚三年(937),知诰即帝位于金陵(今南京),改国号为大齐。昇元三年(939)恢复姓氏,改名昪,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见江州境内民丰物阜,社会安定,为了培养南唐的高级人才,遂建国学于庐山,与金陵的国子监同为南唐的最高学府。

李璟(916—961),本名景通,改名瑶,后名璟,字伯玉,徐州人。建隆三年(961)由金陵迁都洪州(今南昌),途经星子镇暂住,遂率群臣游庐山,并到白鹿洞视察。他看见生员江为的题壁诗:“吟登萧寺旃檀阁,醉依王家玳瑁筵。”认为此生立志高远,很有才华,很是赞扬了江为几句。但江为到金陵考进士时,他对江为却特别冷淡。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后人称他为李后主。李煜为国主时,曾为庐山国学置田数十顷,以供庐山国学生徒的廪食费和教师的师资支出。他选大学之能经者到庐山国学为洞主。他还亲自为生员讲学,受到庐山国学生徒的敬颂。

主洞和教师:南唐庐山国学的主洞和教师有多少,史书没有记载,庐山国学办了多久也不清楚,大概南唐灭亡以后就已停止。主洞,是主持教学的行政负责人。李善道,第一任主洞,以“国子监九经教授”的官衔掌管国学,是由南唐开国皇帝李昪任命的。

朱弼,陆游《南唐书》载:朱弼“举明经第一,授国子助教,知庐山国学”。马令《南唐书》称朱弼“开宝中诣金陵,一举以关头中第。授国子助教,知庐山国学。生徒数百,苦无赖辈如卢绛、诸葛涛、蒯鳌之徒,事饮博,多横逆,学官旷职,循缘而已。弼至,性本严重,动持礼法……以故诸生诚服,皆循规范。绛等稍稍引去,四方肄业多造焉……及建康平,例入京师,授衡山簿。”

陈贶,据马令《南唐书》称:“陈贶,南闽人,性沉澹,志操古朴而不苟于仕进,一卧庐山三十年,学者多师事者。”“元宗以币致之”,“欲授以官”,“贶因不受,赐粟帛遣还归隐”。刘洞“学诗于陈贶”,“游庐山白鹿洞师事于陈贶”。龙衮《江南野史》载:“处士陈贶者,闽中人,少孤贫,好学,出游庐山,刻苦修进诗至数千卷,有诗名闻于四方。慵于取士,隐于庐山”,“时辈多师事之”。陈贶虽不能说是白鹿洞的教师,但多名生徒师事于他,也可以称其为白鹿洞的业余教师。

知名生徒:据马令《南唐书》载:“生徒有数百人。”没有史料证实庐山国学到底有多少人,以下只对一些知名的生徒做简要介绍。

卢绛,庐山国学生徒。字晋卿,宜春(今江西袁州区)人,自称唐代状元卢肇之后。此人好动恶静,读书只求稍通皮毛,不求甚解。不守礼法,喜欢博弈玩耍。人称“庐山三害”之一。他曾经考过进士,不中,以后到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的一富豪陈氏家中,与陈氏子弟共学。他喜欢谈论兵事,并日夜读兵书。陈氏长者怕他带坏子弟,给他一些川资,要他到其他地方就读。他便来到庐山国学,仍以屠贩为事,不好好读书。当时正是战争纷纷之际,他得到枢密使陈乔的赏识,用为枢密院承旨,授沿江巡检。他组织一支水兵队伍,他自己也颇懂水性,以水上善战而知名。他为李后主献计攻灭吴越钱氏政权,后主不听。北宋军队南侵时,卢绛为凌波都虞侯,沿江部署,守卫秦淮水栅,多有战功。李后主听信谗言,将卢调出,仍授昭武军节度使留用,命其率八千兵丁援救润州(今江苏镇江)。润州节度使降宋,卢绛率部走保宣州(安徽宣城)。金陵城陷,南唐诸州皆降。卢绛独不降,移兵歙州,遣使檄建州,企图踞守闽中,兴复南唐。宋太祖赵匡胤派遣其弟卢袭劝降。卢绛初不同意,后见大势已去,遂降,被斩于汴京(今开封)。卢绛“才略纵横,倔强不居,殆有取者焉”。他不应被列为庐山国学的“三害”,而是白鹿国学的一位优秀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蒯鳌,庐山国学生员,宣城人。在庐山国学期间,生活散漫,人言“已赖尤甚”,被称为庐山“三害”之一。但他善于改过自新。他“励风节,尚信义,一言既出,必复而后已”。学有成就,文章写得很好。他曾说:“夫文章者,所以达道德之本,发才慧之蕴,使旨胜于辞,理过于文,为得之也。”他不愿为北宋政权出力,仍回到庐山结庐终老。

状元泉

伍乔,庐江(今安徽)人,在庐山国学期间刻苦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心钻研《易经》,深得其精神;又善诗文。庐山的僧道都慕名前来拜访。后来参加南唐科考,得中进士第一。他写的《画八卦赋》《霁后望钟山》,主考官认为属杰作。南唐中主李璟甚爱其文,命勒石,以为永久流传。官至考功员外郎。《全唐诗》中有他多首作品。

刘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年少时就读于庐山国学,主要向陈贶学诗,诗作很有成就,长于写五言律诗,并得到贾岛遗法。李煜读其诗作《石城怀古》:“石城古渡头,一望思悠悠,几许六朝事,不禁江水流。”非常伤感,以后竟不愿再见刘洞。宋军围攻金陵,刘洞被困在城内,写诗于道旁云:“千里长江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对南唐君主不会用人悲愤不已。他的诗与同门夏宝松齐名。

夏宝松,庐陵人,庐山国学生员,以诗最负盛名。许多晚辈都来向他求教。少年时曾随江为学诗,在旅途中江为生病,他亲自煎药照看。江为十分感激,毫无保留地教其作诗的方法。宝松学会作诗后,传授弟子时则是谁给的钱多就私下多传授。他说:“诗秘诀,我有一葫芦,收以待贾。”因此,一些生员只好私下多给他钱,以图多学些作诗的方法。有些人说他虽善诗,但贪财,没有师德。

杨徽之,建州浦城人,庐山国学生员。北宋时期,官至兵部侍郎,兼秘书监,翰林侍读学士。

何昼,江西永新人,少时读书于庐山国学。南唐开宝五年(972)登进士第,以文学政事闻于世。

殷鹄,江西永新人,字正己,庐山国学生员,有诗名,登北宋端拱二年(989)进士,授大理寺丞、大名府判官。

李寅,福建建安人,少年时就学庐山国学,供仕南唐。北宋时,曾登进士第,出任衢州司理参军。

李中,字有中,德化(今江西九江县)人,庐山国学生员。曾任新淦(今江西新干)、淦阳、吉水令和水部郎中,著有《碧云集》传世。

刘式(949—997),字叔度,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庐山国学生员。精于《春秋》“三传”,状元及第。北宋时期,宋太宗重其名望,任他为鸿庐寺丞、大理寺丞,以后任监通州(今江苏南通)丰利监,创建“三年磨勘”法,权奸为之慑服。他曾建议设置收支司,监督财政出纳,受到人们的推崇。淳化四年(993),以官告国信使出使高丽。至道间(995—997)主领三司勾院,转工部员外郎,迁刑部郎中。曾经奏免江淮所欠积税,人们都非常感谢他。他在朝掌管财政十余年。至道三年(997)卒。家无余资,仅有图书数千卷,他的夫人指着书籍对他的儿子说:此是你父所谓“墨庄”者也。

江为,福建建阳人。庐山国学生员。梁朝光禄大夫江淹之子。本是宋州(今河南商丘)人,避乱到达建阳。他师事陈贶学诗达20余年,诗与江文蔚、杨徽之齐名。他做有《题白鹿洞》诗:“吟登萧寺旃檀阁,醉依王家玳瑁筵。”南唐元宗李璟巡视白鹿洞时见此诗,大为赞赏。从此,他的诗名远播,而他自己也显得更为自负,认为得到皇帝赞扬,将来必可功成名就。但以后江为到金陵应试,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屡试不第,他气得想出走南唐,被谗言中伤而被诛。一代诗才,含恨而死。杨徽之为他写了一首挽诗:“废宅寒塘水,荒坟宿草烟。”建州陈觉民挽诗:“却忆当年江处士,解言秋色露人家。”《文苑精华》《唐诗品汇》皆录有他的多首诗。

孟归唐,湖湘人,肄业庐山国学,善写诗。他的《瀑布》诗云:“练色有穷处,寒声无尽时。”某生亦有类似的诗句,两人发生争执,教师也无法解决,遂讼于江州。根据全诗体裁,归唐获胜。开宝中(968—975)授官秘书省正字,后任吉州民掾,迁大理丞。有人指控他是讼诗先生,贬袁州司户,死于任上。

黄载,字元吉,庐山国学生员,师事刘元亨。后没有从政,以教书为业。事母以孝,以孝母为誉。好饮酒,函丈之间多置酒瓶,兴来即饮,而义理不乱。他曾注释《礼记》若干卷,获评很高,被别人取走,他笑笑说:“此是无资者也。收藉以此为乐,亦我德也。”据说,有些生员凑钱买只山羊,准备宰杀下酒。他夜得一梦,羊向他请求饶命,他就把这头羊买下畜养。他后来又养了一犬,每出入,羊犬相随,人称“犬羊仙”。宋天禧间(1017—1021)某夜不幸醉死,享年七十。

南唐的庐山国学为南唐李氏政权所创办的最高学府之一,所聘主洞和教师都是当时学识渊博的名人,所培养的生徒可以直接参与国家举行的考试,培养了像伍乔、江为、刘式等一批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