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魏源评传
12278700000031

第31章 四画

王 鸿 字子梅。江苏长洲人。诸生。着《喝月楼诗录》、《子梅诗稿》。广东番禺人陈融《颙园诗话》记载说:“子梅游踪南北,交道颇广。张诗舲为其师,祁春圃、龚定庵、魏默深、戴醇士,皆其父执,蒋剑人、张亨甫、汤雨生辈,皆其友,酬和哀感,屡见于诗。”

王凤生 号竹屿。原籍安徽婺源,其父王友亮始侨居江宁。屡试不第。嘉庆十年(1805),援例以通判试用于浙江,屡署县事。道光二年(1822),治浙水有功,获盛名。接着治淮河,积功擢河北彰卫怀道。

道光九年(1829)三月,升两淮盐运使,条陈整饬盐政十八事。道光十二年(1832),为湖广总督卢坤调赴湖北,总办堤工,着《江汉宣防图说》二卷。魏源代陶澍为此书作叙。后魏源将此叙易名《湖北堤防议》,湖北堤防竣工后,引疾归。卒年五十九。魏源作《两淮都转盐运使婺源王君墓表》,述其生平事迹甚详。

王茂荫(1798-1865)字子怀,又字椿年。安徽歙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御史、太仆寺卿、兵部及户部侍郎。咸丰元年(1851)上《振兴人才疏》。恳请停捐举人;先后荐举贤才多名。主张试行钞票法以减轻财政危机;主张纸币兑现,反对货币贬值。

咸丰帝奕詝

因而认为他“只知以专利商贾之词率行渎奏,竟置国事于不问,殊属不知大体”,大加训斥。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曾提及这一主张。着《王侍郎奏议》。《清史稿》有传。道光二十四年(1844),与何绍基、魏源等同祀顾炎武于京都慈仁寺。

王柏心(1798-1873)字子寿。湖北监利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与魏源同时参加殿试,成进士。官刑部主事。二十五年(1845),年刚四十,即乞养309归,曾国藩作《送王子寿归荆州》诗五首。后主讲荆南书院。太平军兴,湖广总督张亮基邀参戎幕,又为湖北巡抚胡林翼出谋划策。着《百柱堂全集》,纂《监利县志》、《黄冈县志》、《当阳县志》、《东湖县志》、《宜昌府志》等。道光二十五年(1845),作《赠魏默深同年》诗二首。其一云:“魏子出南岳,本自济时人。曾浮大瀛海,波涛浩无垠。空思顾云扇,未清东南尘。归来更着书,辨口驰飚轮。苦心岂好辨,念欲献丹宸。宣室未召见,负鼎犹逡巡。大贤必虎变,风云终有神。吹垢发宣帝,钓璜感周文。仪凤今则至,况逢重华君!”

王金麒 安徽阜阳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道光八年(1828),与魏源等同官内阁中书。后官湖北安陆府同知。

王梓材 字楚才,号艧轩。浙江鄞县人。道光十四年(1834)优贡生。正黄旗教习。署广东乐会县知县。未几,卒于任。着《宋元学案补遗》、《水道表》、《解经录》、《朴学斋文钞》、《北游剩语》,整理《水经注》。道光二十四年(1844),何绍基集资建顾炎武祠于北京慈仁寺,成,举行公祭,王梓材与魏源等人参加。

王积顺 字若浮。浙江仁和人。道光八年(1828),与魏源均由举人入官内阁中书。十三年(1833)成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

王蘐龄 或作萱龄,字北堂。昌平人。道光元年(1821)副310贡生。先后任新安县、柏乡县教谕。好汉学,受业于王引之。着《周秦名字解诂补》。龚自珍《说昌平州》云:“王萱龄者,好积书,丰然长者,以孝廉方正征,授牍礼部,则奋笔言当世事。其言有曰:今士习尤哗嚣,喜小慧,上宜崇朴学以励下。仁和龚自珍以此言为然也。”魏源于道光三年(1823)向他借抄《四元玉鉴》,并作跋云:“道光癸未三月,从王北堂获见此书,许借录副,先勒名卷末,以志欣幸。邵阳魏源。”按:《四元玉鉴》为元朱世杰撰。该书以天、地、人、物代替四个未知数,相当于现代代数中的多元式。

方浚师 字子严。安徽定远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官内阁中书、直隶永定河道。着《退一步斋文集》。

其兄为方浚颐。方浚师为魏源作《古微堂诗集序》,中云:“余兄子箴曾属余作万言书致君,陈淮南北利弊险隘,大略某处可进兵,某处可扼要,某处可断贼来路,某处可制贼死路。君复书,颇韪之。惜文忠[按,指周天爵]薨,无人荐举君,而君竟不克施其功效于皖。”

方浚颐 字子箴,又字钦茗。安徽定远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与魏源一起参加会试,成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广东南韶连道、四川按察使。光绪五年(1879)革职。同治六年(1867)三月,陈澧为魏源《禹贡说》作序云:“君知高邮州,余会试不第,归访之。君所着311《禹贡说》适成,出其稿,曰:‘为我阅之,有误者驳而正之。’……未几,闻君殁矣。余藏其稿十馀年。方伯方子箴先生,君老友也,取而观之,遂刻以传之。方公之于故友,可谓笃矣。”方履,字彦闻,一字术民。河北大兴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道光六年(1826)署福建永定县令,十年调闽县。十一年卒。经史百家,无书不读,尤好金石文字,所积达几万种。

着《伊阙石刻录》、《富蘅斋碑目》、《河内县志》、《万善花室诗文集》等。《清史稿》入《文苑三》董佑诚附传。魏源七古《椒山琴和陈太初修撰》下有注云:“琴为方彦闻所藏,背镌‘空谷流泉’四字。”

邓传密 初名廷玺,字守之,号少白。安徽怀宁人。书法家邓石如之子。不好科举制艺文,漫游江淮间,以送字为生。曾从李兆洛学。咸丰年间,曾客曾国藩幕。任衡阳教谕,主讲濂溪、石鼓书院十馀年。

与李申耆、魏源等友善。《清史稿·艺术传》邓石如传附载其事迹。

邓贤胜 江西新建人。道光九年(1829)由举人入官内阁中书,是时,魏源仍在内阁。

邓显鹤(1777-1851)字子立,号湘皋,晚号南村老人。

湖南新化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官宁乡训导凡十三年,晚年主讲濂溪书院。会试不第,遂312厌弃科举,专心着述。网罗散佚,辑成《资江耆旧集》六十四卷、《沅湘耆旧集》二百卷。就周圣楷《楚宝》匡谬拾遗,成《楚宝增辑考异》四十五卷。校刊《周子遗书》、《船山遗书》。着《易述》、《毛诗表》、《校刊玉篇广韵札记》、《南村草堂诗文钞》。曾国藩于同治二年十一月作《邓湘皋先生墓表》。入《清史稿·文苑传》。以及《致邓显鹤信》。

邓显(1774-1841)字子振,号云渠。湖南新化人。邓显鹤之兄。嘉庆间,屡试举人不中,遂以设馆授徒为生。道光初,其弟显鹤自安徽入京参加考试时,作《听雨图》以勉之。卒年六十八。着《春秋目论》、《史汉目论》(未刊稿)、《说诗呓语》、《四书钞》、《五经胥》、《听雨山房文集》等。

邓遇辰 江西新建人。道光九年(1829),由举人入官内阁中书,是时,魏源仍在内阁。

边裕礼 字夔友,一字袖石。直隶任邱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与魏源同科参加会试,成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协助陶梁(字凫香,一字凫芗)选编《畿辅诗传》。着《健修堂诗集》及《空青词》。集中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所作《送默深出都》,称赞魏源“生平着述高等身,此行名实且相宾”。

孔宪彝 字叙仲,号绣山。山东曲阜人。年方二十,即以诗名。交游甚广。着《对岳楼诗录》。有《怀人》诗三十二首,其中一首怀魏源,中云:“早岁官凤池,频年卧江浒。读书期有用,削札记圣武。晚达遇仍穷,着述良堪补。”(魏源集中有《与曲阜孔绣山孝廉书》道光二十五年(1845),魏源至山东访孔宪彝,为其妻朱屿所临《曹全碑》作诗二首,诗序云:“道光乙巳六月廿八日,访绣山兄于阙里,适葆英夫人新逝,得睹所临《曹全碑》遗翰,谨题数语,用代挽章,并留示诸阮,志两世交好尔。”朱屿,字葆英,亦字小茞,浙江海盐人。魏源又为孔宪彝所绘《尺五庄饯春诗荟》作《题尺五庄饯春图》诗。

孔继 字宥函,又字廓甫。山东曲阜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刑部主事、河南宝应同知。后应邀佐戎幕,与太平军作战时死于军中。着《心向往斋集》。咸丰三年(1853),魏源在署安徽巡抚周天爵的江都行营效力时,与孔继会晤,孔作《江都行营遇默深即送之徐州》诗云:“千济根经术,一官升复沉。看君河上去,重拜言恩深。军府得无困,民生胡可任?劳人亦颠倒,相与涕盈襟。”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中举,大挑一等,以知县用,署江西新喻县令。不久,被劾去官,寓居金陵、扬州等地,以布衣遨游公卿间。有经世才能,有关漕、盐、河、荒、兵诸大政,东南大吏常屈节咨询。尝建议海运南漕;主张改纲盐为票盐;主张兴修西北水利;主张严禁烟土,痛斥鸦片输入之害。着《安吴四种》,又着《梅麓诗文集》。工书法,其行书、隶书,尤为世所重。《清史稿·文苑三》有传。魏源集中有《包世臣北游日记手批》:“论史阁部一段,多涉深文,绝非定论,奉劝删之。默深。”又有《题包慎伯文集》诗二首又有《与泾县包慎伯大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