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陕西某山区学校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考上大学后却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原副县长史积运看见这种情况非常痛心。退休后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多方筹集到资金10余万元,成立了基金会并设立了以阳郭中学创始人安均之命名的奖学金。为了能使更多的孩子受益,为了能使助学的善举得以延续,他们拟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奖学金发放办法,即:给考上大学的特困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不计利息,待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分期还款。首批受助者及其家人感激涕零,因为这可是雪中送炭啊!
随着受捐者的增加,资金越来越少,这时“安均之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将希望寄托在将要毕业的首批受捐者身上。他们本以为,受捐者一旦工作,或许就能收到更多捐款,到那时,工作人员就可以松一口气了。然而事与愿违,时过境迁,已经有9位受捐者走上工作岗位,其中有人月收入两三千块钱,但只有一人还清了奖学金。当工作人员找到家里,当年流过真诚眼泪的父母要么让“去找孩子,要么以家中盖房、地里投资、小的上学等为由推诿;找到受捐者的单位,不是无法联系就是拒不露面,工作人员伤心地无果而返!
这种结果是基金会的同志始料未及的。他们本以为善能点燃善、爱能推动爱,没想到在受到善的恩泽后,爱却萎缩了。
在萎缩的爱后,必然是萎缩的信誉、缩水的人格、伤感的世风!
每年高考结束后,媒体都要大肆报道优秀生成绩优异、被名校录取,然而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窘境,很快就会有心怀慈悲的大富豪慷慨解囊。我每次面对报纸的报道感动。一是为世间还有如此悲情的生命伤感;二是为人间还处处有互助的温暖感动。高等教育改变的显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运,还很可能就此改变了一个家族。所以,我对于那些甘愿资助教育的人,有着崇高的敬意。中国各地都有“逸夫图书馆,这五个字遍布全国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这位年龄超过百岁的老人在香港安度晚年,而无数学子却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宽敞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书。我猜测,老人一想起自己的钱变成了育人的知识,心头一定会觉得十分舒坦。
金奖,有着闪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