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向我抱怨:孩子不听话,很叛逆,经常和爸爸妈妈对着干。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很厌烦,父母很伤感,亲子关系甚至变成了“仇人关系。专家也常常告诫父母,要注意“初二现象。初二现象,就是指一个孩子在上初二时,最容易发生叛逆等暴虐的性格倾向,更为严重的是:初二将成为一个分水岭,表现好的会更好,表现差的会更差。对此后的学习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以前的几位同事,有时和我聊及孩子,都无限感慨。
有一位同事说:在初中三年,儿子没有和他们夫妻俩说过几句话。回到家就钻进自己的房间,父母都不知道他在里面做什么。在餐桌上,孩子只低头吃饭,对于父母的询问,一概以冷漠和沉默应对。这位父亲愁肠百结:在小学的时候,还好好的啊!
做父母的普遍怀念童年的亲子关系。那时的孩子非常可爱,对于父母言听计从,甚至一刻都离不开爸爸妈妈。为什么现在会成这个样子?
我也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我小时和妈妈关系最好,因为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比其他人得到父母尤其是母亲更多的宠爱,正因为如此,我在母亲跟前也更加放肆。
夏天放学回家,妈妈没有准备好凉开水,我就要大哭大闹。孩子的思维总是线性思维。只看事情的当下状况,根本不想未来的状况,更不会换位思考: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是成长的必然阶段的必然思维。这种思维改变得越早,我们就能越早接近成功。
比如,现在的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我出门办事,近处步行;稍远坐公交车,没有小车可坐,我是不是该抱怨和愤怒?不,我走的时候可能会有点累,但是我马上会告诉自己:我们整天坐的时间多,走走,是多么好的锻炼啊!还可以从容地看路边的风景。
很多夫妻吵架,是因为比对方多干了一点活。我也有过抱怨,但是现在完全换了思维。吃完饭我主动去洗碗,因为承担了家务,解脱了妻子,在厨房也能体现价值,觉得这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吃完饭,不论看报还是看书、看电视,都感到一种饱胀的难受。而在厨房站着洗碗,把餐具收拾干净,摆放整齐,些微运动让刚吃完的胃舒服,整齐的厨房让心情也无比舒坦。而且,因为我家面对二环路,我时不时看看窗外的车流和人流,那感觉不是简单的“爽。
还有,以前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少年时更甚。自己什么事情没有做好,总怕给别人留下差的印象。而现在,对于别人的无理,我总是坦然接受。不多争辩,摆明道理即可;更不去生气,自己心情好才是真的好。
这些简单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能真正做好的人并不多。
比如:和我一起开始写作的人,有人已经出了几十本书,而我到现在只有一本。以前,我或者会忌妒,而现在我却换种思维:我首先祝福他们,他们能写出那么多书,真的很不容易。我对贾平凹非常佩服,不是因为他小说写得多好,而是他小说写得那么频繁,那么多,我自己都不敢想象,对于一个不会用电脑的人,怎么能一年写那么多字?因此,贾平凹这样的作家,你不服不行。我是这么认为的。我自己只出了一本书,我就认为是我不够努力,不够勤奋。如果我要安慰自己的话,我还会想:因为我不够专一,我有许多事情要做。再要安慰自己的话,我会想:精神产品贵在质量而不在数量。如此思维,哪有不乐之理?
再说前面的父母,孩子的叛逆有青春期的阶段性,如果过分叛逆,那么父母可能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有些思维和行为影响到了孩子?适度的叛逆是正常的,超越限度,可能就是一种“病。
其实,遇到任何事情,都需要立体化多角度思维,这样,视野就变得很开阔。只有站得高了,作出的判断才会更加客观准确。
越早换心态,越早接近成功。小到处理家庭纠纷,大到处理国际事务。以这样的思维界定“成功,成功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成功可以是心灵的自由,也可以是事业的辉煌。最好的成功是让自己获得思维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并尽量做到知行合一。
能转换心态,是圆滑、圆润,也是智慧。转换心态是适应,是改变,更是进步!
即便身高稍增,在任何人面前,我依旧是十足的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