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性与社会
12255000000081

第81章 性教育(5)

(一)性知识贫乏当代青少年既不像他们的先辈那样单纯无知,也不完全像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年轻人那样,毫无顾忌地追求性解放,他们只能在夹缝中苦苦煎熬,性仍然是困扰青少年的一大顽疾。《健康之友》杂志社统计分析了1992年上半年寄往该社性知识信箱的551封咨询信件,咨询信件中涉及最多的问题是手淫(占49%),其中80%的手淫者认为他们已产生严重身心伤害,有43%的人自认为具有性功能障碍;认为自己或伴侣具有性功能问题的占31%;对自己的生殖器和第二性征发育感到困惑不解的占13%;作为第一和第二主诉提出遗精问题的占男性咨询者的73%。绝大多数咨询信件来自16~25岁这个年龄段。①有调查表明在因性功能障碍就诊的青年人中50%会对手淫、遗精带有负罪感。许多青少年对遗精、手淫、第二性征发育等知识毫无所知,不知道这是青少年青春期成熟的一种生理表现,是解除因性紧张而引起的躁动、不安的一种自慰方式,是一种自发的本能行为;长期为之羞愧、悔恨和紧张,一味责备自己,会造成心理疾病和性功能的障碍;但过度频繁的手淫,不论男性或女性对身体都是无益的,所以应当避免。家长要教育子女多从事体育锻炼,把业余时间安排得丰富有趣,教育他们不要恣意手淫,沉缅色情,否则长期下去,就会荒废学业和损伤身体。

(二)性道德观念滞后

据“青春期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份“追踪观察”的调查报告,发现在所调查的14~16岁的少男少女中,有12%已与异性约①郑友富、俞国良:《国外儿童性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7期,第50页。

会,9%自称有恋人,7%的女性与21%的男性想接触异性身体;而在接触方式上,10%是拥抱接吻,5%是爱抚,3%已有性交行为。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未婚人流居高不下,约占人流总数的1/4,并出现了低龄和多次流产的趋势。据北京妇幼保健医院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在该医院接受中期引产手术的女性中一半左右未婚,其中20岁以下的女性占14%。①2000年10月23日《健康报》头版主持人在《未婚女性流产率增高》一文中点评道:“希望青少年保持‘性纯洁’当然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然而,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先孕的统计数据,这样的理想主义是不是显得过于苍白。”

(三)性失误上升和性传播疾病的增加

青少年的性失误和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1999年全国约有800万名性病患者,年增长率为40%,其中增幅居前的是生殖器疱疹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分别增长4322%和3894%,梅毒和尖锐湿疣居其后。性观念的变化、未婚同居、婚外情人、卖淫吸毒等活动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为艾滋病的蔓延提供了温床。2000年4月底,中国HIV感染者达17316例,其中艾滋病人647例,死亡240例。在17万多名HIV感染者中有2/3是青壮年,特别是16~19岁的青年已占到总数的近1/10。近年来,青少年在性方面的违法犯罪已占同类案件的45%以上。

此外无知的性行为还会造成性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如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曾调查分析195例新婚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现14例是因婚前性交失败造成的。我国道德观念认为婚前不能发生性行为,但有人想偷吃禁果,又缺乏理想的幽会环境和适宜的时①郑友富、俞国良:《国外儿童性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7期,第50页。

郑友富、俞国良:《国外儿童性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7期,第50页。

机,担心被人发现,在心理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试图性交,如失败了,就会误认为自己性无能,甚至产生性交惧怕心理,造成阳痿。为了减少婚前性行为和未婚怀孕,为了防止性知识缺乏导致的心理疾病和家庭悲剧,为了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病,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行科学的性教育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尤为迫切。二、性教育原则(一)性教育应充分凸现现代人文精神①性教育学是人学,应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即应体现哲学意义上的终极关怀精神,不应该以知识系统性为轴心组织学习性教育内容,而是应以人的需求为轴心组织学习,体现对人的尊重,对人发展的尊重。在此前提下,性教育还应同时体现理性、实证性、超前性和平等参与性等现代人文精神。所谓理性,是针对以往性教育中的非理性而言,如一些性教育工作者,因受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不愿正视青少年中的手淫、避孕问题,企图用骂、压等手段解决之,其效果只能是无济于事或适得其反。所谓实证性,是要避免以往性教育工作者中存在的凭个人主观好恶、重定性轻定量的研究偏向,应按照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对各种与性有关的现象做出符合科学和事实的解释。所谓超前性,即性教育要具有宏观超前意识和微观超前意识,前者指性教育工作者应走在时代前列,如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以及在这一时代中人们的婚恋、生殖等活动将要发生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后者指性教育工作者面对教育对象必然发生或即将面临的现象或问题,如在男孩遗精和女孩行经之前,把有关生理卫生知识传授给他们,使他们能安然度过人生的特殊时期。所谓平等参与性,即性教育工作者应抱一颗平常心,以朋友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受教育者中间,而①参见杨鸿台《世纪之交我国性教育的回顾与展望》,《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第1期,第54页。

不是充当导师,对其一味指责、嘲笑与谩骂。

(二)性权利教育与性义务教育并重长期以来,性教育中存在着强调性义务教育多、强调性权利教育少的厚此薄彼现象,或者片面强调性法律方面的学法、知法与守法,却有意无意地忽视如何用法。许多受教育者也不了解自己在法律方面享有多少性的权利,或者不知道如何实现或维护自己合法享有的恋爱权、结婚权、生育权、离婚权、隐私权等性权利。在愚昧落后地区,不少男子从社会家庭地位和生理本能出发,一味享受性权利,女子则过多地承担不合理的性义务,这种现象,即使在开明地区也不少见,可见性的权利义务教育在今天和将来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一项不可回避的性教育重点内容。

(三)性人格教育与性知识教育并重性人格教育是性道德教育的升华,亦即性素质教育。性素质体现为性道德、性心理、性行为等诸多方面,良好的性素质将成为一个人在两性关系和自身性活动方面的健康动力定型或思维定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健康性人格。性人格又是区别不同个体的不同性行为和性意识的标记,性教育者应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性格,因人施教,而不是用千篇一律的性知识、性规范强加于人。

(四)性人文教育与性自然教育并重长期以来,性教育的重点主要或全部放在对被教育者的人文塑造或社会属性的教育上,有意无意地回避或忽视了性自然教育。事实上,轻自然重社会的性教育,是一种不全面的甚至是歪曲的教育。比如在夫妻关系处理教育上,一些教育者只是强调夫妻要在人格上互爱、互助、互谅,但在增进夫妻性爱、强调回归自然,如改变体位、改变环境、发挥合理想象等具体方法指导上却讳莫如深;对青少年手淫现象只是大谈其坏处,而不敢公开承认手淫其实是人与动物共存的一种无师自通的自然现象,而且这种偶一为之的正常生理排泄行为实质上是有利无弊,至少是利大于弊。

(五)性超前教育与性普及教育并重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当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或地区提前进入小康行列之际,尚有数千万人不得温饱,更何谈把性教育摆上当地领导和教育部门的议事日程,因此性教育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体现超前性教育和性普及教育两个重点并举的做法。所谓性超前教育,一是对未来婚恋观念与行为的必然出现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二是对特定个体与群体进行防范性、实用性教育。所谓性普及教育,一是要着眼于老少边穷地区的扫盲性教育;二是要着眼于各年龄层次,尤其是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启蒙性教育。即使是在发达地区,也有如何向更多的人普及性教育的现实必要。

(六)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性教育并重在性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重青轻老的倾向,然而,从普遍意义上说,人接受性教育,应从零岁开始,直到终身,即各年龄层次的人都应接受性教育,以满足自身及同他人交往的需要。对性教育者而言,性教育是一条不可中断的链条和教学任务,这两种教育的结合,是维系个人、家庭、单位、社会幸福和稳定的一项重要保证,也是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的具体体现。

(七)静态性教育与动态性教育并重

性教育实践中,目前还存着一种重静态教育轻动态教育的倾向,即对社区、单位中的人群开展性教育的多,而对处于动态的人群则较少开展性教育,如对城市流动人口、出差和出国人员的性教育抓得不力,方法单调或重视程度不够。动态人群将在今后一段较长历史时期作为一种人口状态长期存在,因此,应将这类人群的性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教育课题和教育任务,进行认真严肃的研究,尤其对于艾滋病、性病多发地段,娱乐场所的流动人群,更应加强动态性教育。

(八)施教者性教育与社会性性教育并重我国性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人员素质尚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如一些专业性教育工作者,自己却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还有一些人虽有一定专业造诣,但却不能胜任性教育工作岗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施教者本身也是受教育者,而且应该先受到教育,只有完善知识结构、更新观念,才能使之胜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