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性与社会
12255000000079

第79章 性教育(3)

(一)性教育观普遍陈旧许多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都错误地认为,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可能会给青少年造成性刺激,形成性泛滥,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麻烦;或曰,性是人的生物本性,无需教育,可以无师自通。于是,在一些学校凡是教材中涉及性知识内容的课程、教师讲义,均要经过校长审批;一些教师在教授《生理卫生》课时,与性有关的章节,都用“这些不讲,你们自学”一句话就给结束了。即便这样,一些家长还是对这个课程提出异议。事实上,性教育是对儿童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性法制、性病预防、避免性罪错的教育,与性刺激有本质的区别。美国雷婉医生说:“性教育的文字与猥亵的文字是有着一大段的距离的,猥亵的文字是诉诸情欲的故作不必要的动情描写。性教育的文字是诉诸理智的、客观的、冷静的,只把你所必须知道的科学事实告诉你。”瑞典的性教育之所以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与瑞典的社会文化氛围与传统习俗有关,瑞典的社会文化氛围对谈论性教育的话题阻力就不大。

(二)性教育推动“一元化”大多数主张和推动性教育事业的人士,实际上仍然是按照“一元化”的思路来设计性教育的,就是希望借助国家的权威力量,在“性”这个领域里建立起某种单一话语的绝对霸权。可是,无论什么具体内容的性教育,只要是“一元化”的,它就不得不在受众年龄与教育内容这两个方面拼命地达到“一刀切”,不得不忽视受众的任何个体差异与不同个体在发展中的多样可能性。例如,“同伴教育”的方法被“引进”到中国,被奉为“国际上性教育的最佳方法”,可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在没有“正规性教育”、父母和长辈又“不可言传”的社会里,正是靠了同伴之间的口口相传才获得了必要的性知识。所谓“同伴教育”最近数十年在中国消失后现在反而要从国外引进。再例如,中国性教育的实际工作者早在1985年就发现而且提出过:整齐划一的课堂性教育,效果远远不如一对一的具体咨询好。但是直到2002年,得到推动的,仍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尤其是已经开展得最广泛的、最容易使求助者获益的、实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理想的、已经切实地提高了中国人性知识水平的大众传媒的邮寄咨询和网站上的电子邮件咨询,不但没有得到推动,反而不被承认是性教育,甚至有可能由于“正规性教育”的开展而受到挤压和排斥。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传播方式很难符合国家控制的一元化的要求①。

(三)性教育内容缺乏系统研究提起性教育的内容,很多人将其误认为仅仅是所谓性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目前我国的青春期性教育偏重于生理知识和青春期心理,而对伦理、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性教育的核心应是人格教育和性伦理道德教育。现在人们对于性是一门科学,即性科学,已没有多少异议了,事实上,性科学并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门人文科学,它不仅解释了人的生命孕育、成长、衰老的过程,而且还与人的婚姻、家庭,与人的社会活动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因而,性教育所讲授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就是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青年学生,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一个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的现代文明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把人格教育和性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性教育的核心,从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上来培养他们,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性意识、性观念,正确认识性在人生中的位置、在精神世界中的位置,从而在恋爱、婚姻、友谊等方面遵循伦理道德,富于自我牺牲,理解他人,宽容他人,使自己的人格在不断的矛盾碰撞中趋向完善,得到升华。一切为讲授性知识而讲授性知识,不注重人格和道德教育的性教育,都将会把性教育导入误区,这是每个性教育工作者应高度警惕的。

①《人口研究》编辑部:《羞答答的玫瑰如何开?---关于青少年的性教育》,《人口研究》2002年第6期,第22页。

(四)性教育队伍本身不够有力我国性教育方面的教师严重短缺,已成为学校开展正常性教育的“瓶颈”。我国现在能胜任性教育的教师较少,导致一些学校因为教师不到位而取消了生理卫生课教学,更不要说专门开设性教育课程了。性教育工作者自己本身对某些具体性社会现象认识不清,或判别有误,如对学生中存在的手淫、师生恋、婚前性交等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另外,教学内容陈旧而又雷同,教材上只说一点生理卫生知识,而这些内容从小学重复到高中,没有一点新鲜感。教师在上课时,避重就轻,如隔靴搔痒,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吸引学生。即使一些学校开设了性教育课程,也很少或基本上没有去考虑如何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教育方法刻板、单调、味同嚼蜡。

(五)性教育覆盖面窄教育工作者在性教育方面,有重女轻男现象,认为男性相对于女性要保险,在性罪错问题上受害者往往是女性,于是,往往针对女性开展性教育。在性教育时间上,错误地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教育的对象只重视青春期的青少年,而忽视了其他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已婚者和老年人的性教育,等等。青少年需要知道性是怎么回事;已婚者需要靠知识来提高性生活的质量;老年人也仍然需要知识来协调晚年的各种性活动。另外,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很低,因此,性教育在那里尚属空白。城市里的流动人口也是性教育的盲区。

青春期性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认识到:要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青春期性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自我形象的确立,健康人格的养成,身心的正常发育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与青春期教育密切相关。自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以来,青少年性教育成为国际社会优先关注的目标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保护青少年健康运动,我国的青春期性教育也迅速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一、青春期性心理与性生理特点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其年龄范围在10~20岁,女孩的起止年龄平均比男孩约早两年。尽管青春期的青少年兼具儿童和成年人的某些特点,但他们既不是儿童,也不是成人,而是经历着人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都走向全面成熟的重要阶段。青春期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每期约持续2~4年。早期为生长突增阶段;中期以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为主要特点,在此时期多已出现月经或遗精;青春期晚期性腺基本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如成人,骨骼趋向完全愈合,体格发育逐渐停止。青春期发育总的特点有下述几个方面:体格生长加速,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功能日臻成熟;内分泌系统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生殖系统发育骤然增快,到青春期结束时具有生殖功能;第二性征发育,使男女两性形态差别更为明显;在体格及功能迅速发育的同时,也产生了剧烈的心理变化。

伴随男女两性身体形态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性意识和性情感开始萌发,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希望了解性知识,但又惟恐被别人发现或讥讽。他们对性的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性对象由同性转为异性;对异性的兴趣,由反感---爱慕---初恋几乎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性抵触期在青春期发育之初,有一段较短的时期,青少年总想远远避开异性,以少女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主要与生理因素有关。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青少年对自身所发生的剧变感到茫然与害羞,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部分人甚至对异性反感。此期间持续1年左右。

(二)仰慕长者期

在青春期发育中期,男女青年常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在体育、文艺、学识以及外貌上特别出众者(多数是年长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鸣,仰慕爱戴、心向往之,而且尽量模仿这些长者的言谈举止,以致入迷。

(三)向往异性期至青春期发育后期,随着性发育的渐趋成熟,青年人常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变换。

(四)恋爱期青春期发育完成时已达成年阶段,青年把友情集中寄予自己钟情的一个异性身上,彼此常在一起,情投意合,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帮助,生活中互相照顾、体贴,憧憬婚后的美满生活,并开始为组织未来的家庭做准备工作。这时的青年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减少,女青年常充满浪漫的幻想,向往被爱,易于多愁善感,男青年则有强烈爱别人的欲望,从而得到独立感的满足,他们的心情往往较兴奋。

由于在整个青春期中,青年人的情绪多动摇不定,容易变化,他们往往因为得不到科学的指导而陷于迷惑、焦虑或冲动之中。由于青少年对自己的身心发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控制能力,也容易出现偏离行为,以致早恋早婚、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触犯刑律,走上犯罪的道路,被称为“危险人群”。其实,青春期不仅是一个生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现代文化概念。这一概念伴随20世纪全球性早熟趋势、家庭模式的变化和都市化进程而不断得到认可和强化。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青春期性教育与青少年的社会化,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的正常发展以及今后恋爱、择偶和婚姻家庭中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密切相关。关注人类的性健康,实质上就是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二、青春期性教育的迫切性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性是一种本能,可以不学而能,无师自通。他们认为既然几千年来都没有宣讲过性的问题,可性仍然为人所默许和接受,如果大张旗鼓地去讲,只会诱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增加性罪错。其实不然。这些似是而非的认识恰恰反映了我们许多人的性无知,也是使性问题成为“禁区”的根本原因。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迫切性意义也正在于此。

(一)青春期男女渴望性知识

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最敏感的事情莫过于对性的好奇。但出于自尊和理智的考虑,他们在表面上装出没有事的样子,可内心对性知识的渴望却是非常强烈的:有的背着父母偷看有关的医书;有的捧着描写爱情故事的小说细细品味;黄色不健康的书刊杂志上有关性的描写则成为他们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男女都是在12~13岁开始对性表示关注的。

青春期男女对性知识的渴望是他们成长的一个内在的必然需要,但由于社会的偏见,这个需要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正常的渠道中都被压抑了。因此,为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顺应他们身心发展内在规律的需要,适时、适当地进行必要的性教育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

(二)性知识传播途径的混乱有关性的知识并不是不学而能的,虽然以前我们没有进行正规的性知识教育,但青少年仍从多种途径:社会、家庭、宣传媒介和书籍中自觉不自觉地得到了这方面的知识。但这样得到的有关性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科学的,有的甚至是带有引诱性的。由于一直没有正规的性知识的传播途径,因而有关性的知识就从多种非正规的渠道渗透到青少年纯洁的心灵里。这种获得性知识的混乱途径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据一份统计报告说,青少年性知识、性观念有70%来自社会文化的影响:这其中主要包括电视、画报、言情小说及非法出版的黄色书刊的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为了扭转目前这种混乱的局面,用严肃科学的性教育占领性知识传播的主渠道,满足青少年的需要,避免黄色文化的侵害,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性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三)性无知严重地阻碍青春期男女的健康成长由于获得性知识的途径的不正规、不系统和不科学,所以在今天的社会上性无知在青少年中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缺乏性知识,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有的女孩对月经的害怕,有的男孩对遗精的困惑。由于性封锁的影响,有的青少年会产生性压抑,他们在生理上会产生性冷淡,阳痿等,在心理上害怕与异性接触,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有手淫习惯的孩子因为害怕还会在心理上造成严重的负担,严重者往往导致神经衰弱等综合性病症。同时,因为逆反心理的作用,有的青少年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形成性亢进,在生理上急于发泄自己的性欲望,在心理上形成过度强烈的同异性接触的愿望,甚至发生越轨的行为。更为严重的是由性无知和性神秘而导致性罪错的发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青春期性教育,让青少年顺利地度过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使身心的发展得到保护,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