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幼猪饲养实用手册
12254000000017

第17章 幼猪的饲养管理技术(4)

(二)断奶后的饲喂

断奶后,饲粮由液态转为固态,加上环境的变化,幼猪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因此断奶后2天的幼猪对饲料的消耗量是很少的,这时多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饲喂,每天饲喂4-5次,一部分饲料放在饲槽内,另一部分撒在地板上。一般2-3天后,幼猪的应激反应就会减轻,对新的环境也有了一定的适应性,饥饿感逐渐增强,这时一定要控制其采食量,以免幼猪过食,引起消化不良,产生腹泻。1周后,可让幼猪自由采食,每天饲喂3-4次。待6-7周龄,幼猪体重达15千克时,改喂保育后期日粮,每天饲喂2-3次。换料时以每天20%的替换率进行过渡,即第一天用保育前期日粮80%、保育后期日粮20%,第二天用保育前期日粮60%、保育后期日粮40%,以此类推,直至全部更换为保育后期日粮,这样可以避免幼猪因饲料突变而引起腹泻。

(三)断奶幼猪的管理

1. 合理分群

为了稳定幼猪因断奶造成的不安,减少应激造成的损失,在幼猪断奶后,将母猪调回空怀母猪舍,幼猪留在原圈饲养10-15天。当幼猪吃食与排便一切正常后,再根据幼猪的性别、体重、体质进行分群,同栏幼猪体重相差不超过1-2千克。对体小、体弱的幼猪合并分成小群单独饲养。合群幼猪会相互争斗,应加强管理,防止咬伤。此种方法大大降低了产房的利用率。

2.良好的环境条件

(1)温度

断奶至保育阶段的幼猪,因日龄、体重、能量摄取的不同以及受饲养头数、地面结构和空气中的温度的影响,所需的最适宜温度有所不同,一般为21-30益。刚断奶时保育舍的适宜温度为22益,随着幼猪年龄的长大,温度可按每周2益的幅度降低,直至41-60日龄到21益为止,最高时可达30益左右。为了满足幼猪的温度要求,可在饲料槽旁或地面铺些暂时性的绝缘物质或采用局部加温的方法;也可通过观察幼猪的行为,来适当升温或降温。如幼猪挤在一起,说明温度低,需调高温度;若幼猪散卧于地板各处,说明温度高,需降低温度。如果温度调整不合理,易使幼猪受寒,引起下痢等症状。

(2)湿度

育仔舍的最适宜湿度为65%-75%。如果湿度过大,会增大寒冷和炎热对幼猪的不良影响。另外,潮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易引起幼猪多种疾病的发生。

(3)清洁卫生

舍内外要定期进行清扫、消毒,以防传染病的发生。

(4)保持空气新鲜

及时清理舍栏内的粪尿等有机物,以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加强通风,以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清新、卫生。

2. 饮水供给

水是动物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断奶前,幼猪可以从母乳中获取水分,断奶后,改喂固体饲料,就应该注意供给饮水。可在断奶幼猪栏内安装自动饮水器,并控制好水流,以免呛到幼猪。如果幼猪出现下痢脱水等症状,可在饮水器中加入钾、钠、葡萄糖等电解质以及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可有效提高幼猪的抗应激能力。每天都要检查饮水器的出水情况,以免饮水器堵塞不出水,造成幼猪缺水而患病、脱水甚至是死亡。

3. 调教管理

要训练幼猪采食、睡卧、排便在固定地点,这样既可保持栏内卫生,又便于清扫。训练幼猪在吃乳之后回睡卧区休息,可减少被压死的机会;排泄区的粪便暂不清扫,其他区的粪便要及时清除干净,以诱导幼猪在排泄区排泄,在幼猪睡卧时,可定时赶其到排泄区进行排泄,以使其形成定点睡卧和排泄的习惯。

4. 预防注射

幼猪在60日龄时应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幼猪副伤寒等多种传染病的疫苗。注射前,注射用具要进行严格消毒,一个针头只可用于一个栏,严禁打飞针,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的剂量注射到幼猪的正确部位。断奶4周的幼猪要进行体内驱虫,转栏前1周要进行体外驱虫,驱虫后应注意观察,若出现中毒应及时进行抢救。

(四)防止僵猪的产生

在生产中,常会见到有些幼猪生长缓慢,被毛蓬乱无光泽,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最后形成两头尖尖、肚子大的“刺猬猪冶,这就是僵猪。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防僵猪的产生。

1.僵猪产生的原因

淤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条件差,营养供应不足,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阻,造成先天不足,形成“胎僵冶。于哺乳母猪饲养管理不当,泌乳量少,从而影响哺乳幼猪的生长发育,形成“奶僵冶。

幼猪患病,如营养性贫血、白肌病、腹泻、气喘病、体内外寄生虫病等,会严重影响幼猪的生长发育,形成“病僵冶。幼猪开食晚,补料差,饲料质量低,导致幼猪生长发育缓慢,形成僵猪。

近亲交配或乱交滥配所生的幼猪,生活力弱,发育差,易形成僵猪。

2.防止僵猪产生的措施

淤加强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和能量的供应,使幼猪在胚胎阶段就发育良好。幼猪出生后要及时吃足初乳,并保证有充足的乳汁,使其在哺乳阶段生长迅速,发育良好。

创造适合幼猪生长的环境条件,并做好幼猪的养育和护理工作。早开食、适时补料,并保证幼猪饲料的营养全价性,以满足幼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避免近亲交配和滥交的发生,以保证和提高其后代的生活力和遗传品质。

及时驱除幼猪体内外的寄生虫,以防止腹泻等疾病的发生,对发病的幼猪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免病情加重,导致死亡。为缩短病程,要早发现、早治疗。

(五)幼猪网床培育

20世纪70年代,养猪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逐渐发展起一种现代化幼猪培育的新技术———幼猪网床培育技术,该项技术能够使幼猪的培育由地面猪床逐渐转变成到各种网床上饲养,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应用之后,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培育效果。在我国,由于条件所限,规模化和现代化养猪生产发展比较缓慢,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幼猪网床培育技术才开始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郊区试验、推广,获得成功后,才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发展起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等单位曾在顺义县陈各庄猪场进行了一次幼猪网床培育的试验,结果显示,35-70日龄的断奶幼猪网床培育比在立砖地面上喂养平均日增重提高51克左右,日采食量提高67克左右。

1. 幼猪网床培育的优点

在我国,传统养猪的母猪产仔舍大多是前敞式或有窗封闭式,地面猪产房内既没有防寒设施,也没有限制母猪行为的设施,导致很多初生幼猪因环境条件恶劣、行动迟缓而被踩死、压死;同时,初生幼猪因为受母猪粪水污染、母猪乳房肮脏、圈舍潮湿寒冷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引发普遍的腹泻。与这种传统方法相比,利用网床培育技术喂养断奶幼猪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淤由于幼猪脱离了地面,大大减少了冬季地面传导散热的损失,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饲养温度。

由于粪尿、污水等污秽物能随时通过漏缝网格漏到粪尿沟内,大大减少了幼猪接触污染源的机会,保证了床面的清洁卫生和干燥,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幼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

把哺乳母猪饲养在产仔架内,大大减少了积压、踩踏幼猪的机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猪的成活率、生长发育速度、个体均匀度和饲料的利用效率,从而为提高现代化养猪生产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幼猪网床培育的设施

随着幼猪网床培育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市面上相继出现了由各种材料制成的网床,比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制的钢筋焊接网和农机所加工制作的钢筋编织网以及一些规模化猪场自己研制生产的水泥条漏缝地板和竹竿捆扎漏网等。经过试用和比较,钢筋焊接网和钢筋编织网使用效果最好。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制的钢筋焊接网是用直径为0.5毫米的钢筋焊接而成的,其间隙大约为12毫米,网床面积为240厘米165厘米,网床距离地面40厘米左右,可以饲养12-14头1.0-2.5千克的断奶幼猪。钢筋编织网是用直径为4.5-5毫米的钢筋压成型后编织而成的,网眼面积为12毫米4毫米。其网床面积、饲养幼猪的头数、离地面的距离大致与焊接网相同。断奶幼猪舍一般为有窗封闭式猪舍,每个培育栏内设一个金属自动采食箱和一个自动饮水器,可定期清理粪便等污物,并装有换气扇,冬季可在窗户外加一层塑料薄膜或安装土暖气保温。

(六)幼猪运输

长途运输在幼猪的交易过程中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大量的实践证明,长途运输能够增加幼猪的应激性,降低幼猪的免疫力,导致幼猪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大大增加。那么,怎样才能把这种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呢?下面就介绍一下在幼猪运输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运输前的处理

在运输之前,最好让幼猪绝食16-24小时,这样可以减少运输期间猝死现象的发生,这段时间的绝食期能使活体失重率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至于饮水在绝食期间是不需要终止的。在运输过程中,幼猪常有呕吐的现象发生,尤其是没有进行绝食处理的幼猪更为严重,呕吐物容易阻塞幼猪的呼吸道导致幼猪窒息甚至死亡。运输前驱赶猪群时应尽可能减少猪群的应激反应,比如当猪群上运输车台时,使用固体围篱就有助于减少应激反应。一般来说,猪群驱赶数低于10头最为适宜,数量太多容易产生拥挤、跳跃,造成猪只受伤。

2. 装车

装车时注意密度不能过大,夏天运输时应注意通风透气,防止闷热;冬季或雨天时,要在车厢前部盖一层棚布或彩条编织布挡风遮雨,防止幼猪受到风寒的侵袭。

3. 运输

气候凉爽的清晨或交通不拥挤的时刻是运送幼猪的最佳时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气温升高或长时间站立对幼猪产生的应激反应。在装车之前,要对车辆进行认真的检修,以保持车辆状态良好。车装好以后,要立即启程运往目的地,中途要尽量减少停车的次数,最大限度地缩短运输时间。途中车速不宜太快,要尽量开得平稳、安全,避免颠簸和急刹车。如果条件允许,车上最好配备专人押车,以便随时观察幼猪的情况。另外还要注意,幼猪在运送途中不能喂水、喂料。

4. 卸车观察

运输车辆抵达目的地后,要尽快组织人员卸车。要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将幼猪从车上放出来。幼猪进入圈舍后,要让它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先饮上清洁的饮用水,再吃上适口性良好的配合饲料,最好要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适量的抗生素(如土霉素)进行疾病预防。在此之前,要对整个猪群进行消毒处理,并给幼猪注射副伤寒和猪瘟疫苗。对有伤、发烧、腹泻的幼猪要及时进行治疗。一般经过2-3天,幼猪就能恢复体重并开始增重,精神良好的幼猪甚至可以出售或分圈育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