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外国文学作品导读
12251500000038

第38章 紫式部《源氏物语》导读

学习提示

紫式部的生平与创作。《源氏物语》的情节梗概。源氏形象。《源氏物语》中的女性群像。《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

生平与创作

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中期最著名的女作家,她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与同一时期的女作家清少纳言的随笔集《枕草子》,并称为日本平安时期文学的双璧。

关于紫式部的生卒年,有多种说法,至今仍未有定论。一般认为,她大约出生于公元970年(天禄元年),卒于1014年(长和三年)。平安时代的女子没有自己的名字,多在姓氏后加上父兄或丈夫的官职作为自己的称呼。关于“紫式部”这一名称,历来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她的父亲藤原为时曾经担任式部丞和式部大丞,所以取名式部;另外,可能由于她在《源氏物语》中成功塑造了紫姬这一理想女性形象,所以就被称为紫式部。

紫式部的父母都出自藤原家族,虽然算是出身名门,但其历代祖上的官位并不高,到她父亲这一代更是家道中落。花山天皇(968-1008)在位期间,藤原为时曾一度受到重用,官至式部大丞,但花山天皇退位后,藤原为时就不再担任官职。后来,在藤原道长的干预下,藤原为时才又出任越前守、越后守等地方官职。比之于政治上的没落,紫式部的家族在当时颇富文名,她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叔父和弟弟等人,都是敕撰和歌集的歌人。藤原为时不仅是著名的歌人,同时也是杰出的汉学家和汉诗人,他的文学造诣给予了紫式部很深的影响。

紫式部自小聪慧,曾经遍读父亲的藏书。根据她的日记记载,弟弟藤原惟规小时候习读汉文,时常觉得费解,紫式部只在一旁聆听,却早得其味而谙熟于心,父亲因此经常惋惜她不是个男儿。紫式部在侍奉中宫彰子期间,曾经为彰子分段讲解《白氏文集》。

紫式部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她于二十岁左右嫁给了地方官藤原宣孝。藤原宣孝比她年长二十岁左右,而且已有三房妻室,所幸他也很赏识紫式部的才华,所以紫式部的婚后生活比较安稳,第二年生下了女儿贤子。三年后,藤原宣孝染病死去,婚姻的短暂与人世的无常让紫式部深受打击。寡居期间,紫式部开始写作《源氏物语》,可能由于其中的一些篇章流传出去,为她赢得了才名,藤原道长让她入宫侍奉彰子。紫式部入宫的时间大约始自1005年(宽弘二年),至1013年(长和二年)结束,这期间她还在持续写作《源氏物语》。

紫式部流传于世的作品除《源氏物语》外,还有《紫式部日记》与和歌集《紫式部集》。《紫式部日记》记录了从1008年(宽弘五年)至1010年(宽弘七年)发生在藤原道长的宫邸和朝廷后宫中的各种情形。日记前半部分以彰子的生产为中心,细致描述了皇子敦成亲王诞生前后的种种盛事。后半部分主要反映朝廷后宫的生活,除了记述围绕着中宫和皇子举行的各种宫廷活动外,还生动描述了宫女生活和性情各异的宫女形象,同时也抒发了繁华宫廷生活里处世的艰难。日记里还记录了紫式部对自己人生的反省,以及对同时期其他女作家如和泉式部、清少纳言等人的批评。紫式部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紫式部集》共收入她从少女时代至晚年的124首和歌,其中大多为与友人们的赠答歌。

《紫式部日记》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意义。首先,它提供了宝贵的有关《源氏物语》的作者的资料和信息。其次,日记详尽记录了平安时代的宫廷、贵族社会的生活,包括各种岁时习俗、仪式、服饰、器皿等,是了解当时社会风俗的第一手资料。最后,《紫式部日记》开创了一种客观自省的写作风格。日记以翔实客观的记录为主,处处体现出女性的细腻观察眼光。在感叹自身生存不易的同时,也反映了宫女阶层的生活状况。平安时代女性日记文学繁盛,大体以记录自身的人生体验为中心,其中多见对个人情感挫折与命运遭际无常的描述与感叹,而在客观叙述中折射人生世态、审视眼光理性、对个人情感的表达节制有度,则是《紫式部日记》的突出写作特点。显然,《紫式部日记》也是一把深入理解和研究《源氏物语》的钥匙。

情节梗概

《源氏物语》全书共五十四卷,日语称“卷”为“贴”,丰子恺根据中国章回小说的习惯,将它译为“回”。《源氏物语》既是日本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它的具体写作时间至今仍无法详考,大致写于1001年至1014年之间。

从内容上看,《源氏物语》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卷“桐壶卷”至第三十三卷“藤花末叶”,主要讲述光源氏与众多女性的情爱故事及其政治沉浮。第二部分,第三十四卷“新叶(上)”至第四十一卷“云隐”,讲述光源氏自四十岁起至他死去这段时间的经历,以及光源氏的长子夕雾的成长与婚恋的纠葛。第三部分,第四十二卷“匂皇子”至第五十四卷“梦浮桥”,主要讲述熏君、匂皇子与宇治八亲王的三个女儿的情爱纠葛。小说篇幅很长,近百万字,故事涉及三朝(桐壶帝、朱雀帝与冷泉帝)四代(桐壶、光源氏、夕雾、匂皇子),出场人物多达四百多人,是一幅卷帙浩繁的反映平安王朝宫廷贵族生活的画卷。

以下是小说的情节梗概:

桐壶帝很宠爱一个出身并不怎么高贵的更衣,更衣因此备受非议与排挤,生下小皇子后不久就郁郁死去。小皇子聪明颖悟、容华如玉,桐壶帝对他百般疼爱,但考虑到他母亲的出身,为了让他日后不致遭受各种疑忌,就将他降为臣籍,赐姓源氏。因为光彩照人,源氏也被称为光源氏。成年后,源氏被左大臣招为女婿,妻子葵姬品貌端庄、气质高贵但难以亲近,源氏对她总是敬而远之,葵姬产下儿子夕雾后死去。

风度翩翩的源氏是贵族女子们的倾慕对象,源氏也乐于拈花惹草。纪伊守之妻空蝉和女儿轩端荻、六条妃子、夕颜、末摘花甚至老宫女源内侍等众多女性都是他的猎取对象。年轻的后母藤壶酷似母亲更衣,品貌趣味皆无可挑剔,源氏对她情有独钟。藤壶回娘家休养期间,源氏伺机入室,两人结下不伦之情,藤壶在懊悔和自责中产下皇子冷泉。后来,冷泉即位,藤壶为赎罪而落发为尼。一次外出期间,源氏看到十岁的紫儿酷似藤壶,就将她带回宅邸亲自抚养,紫儿成年后成为源氏最器重的爱妻。

随着桐壶帝去世、左大臣失势和朱雀帝即位,政治前景黯淡的源氏自行流放须磨,以避政敌攻击。流放期间,源氏娶了明石道人的女儿明石姬,明石姬产下的女儿后来由紫姬抚养,成年后入宫为明石皇后。朱雀帝让位给冷泉帝之前,召回了源氏,源氏重新成为朝廷重臣。冷泉帝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以太上皇的规格礼遇源氏,源氏的权势抵达顶峰。他大兴土木建造六条院,让自己的妻妾、由他照顾的女子们各居其室。朱雀帝临死之前,将年仅十三岁的三公主托付给年近四十的源氏,紫姬郁郁寡欢但大体仍宽容以对。三公主年轻貌美但尚欠稳重,与卫门督柏木结下私情,产一子熏君。源氏得知真相,痛感因果报应但并不声张,视熏君如己出。紫姬去世,源氏悲痛不已,不久也辞世。

与父亲源氏不同,夕雾老成持重、坚忍有度。为了娶到自己心仪的云居雁,他忍辱负重,直至云居雁的父亲左大臣尽释前嫌主动招他为婿。夕雾偶尔也不脱贵族男子的风流习气,但他钟情的女子为数并不多,共有云居雁、藤典侍和落叶公主三人,云居雁与藤典侍为他生下了众多儿女,可谓门第兴旺、尽享荣华富贵。

熏君性情温存、风度娴雅,但少年老成。他不像一般贵族公子那样热衷于猎艳,心喜佛学,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更深感人世愁苦。桐壶帝的第八皇子因政治失意隐居于远离京城的宇治,一心向佛。熏君结识了这位八亲王,两人趣味相投。八亲王膝下有二女,熏君倾心于大女公子,但大女公子悟透情爱不思嫁娶,想撮合熏君与妹妹结合。明石皇后之子匂亲王好色风流,他在熏君的撮合下娶了二女公子。大女公子死去,熏君伤心欲绝,得知八亲王还有一女浮舟尚存,就找到她以寄情思。匂亲王也找到浮舟,两人发生私情。浮舟无奈地夹在两个男人之间,想投河自尽却被老尼所救。熏君再去寻访浮舟,但浮舟避而不见。

分析与评论

小说《源氏物语》的主题是什么?日本学界对此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它是模拟《春秋》,以达劝善惩恶的目的;有的认为它是学习司马迁的“《史记》笔法”,以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来评判社会历史;有的认为它是一部情爱小说;有的认为它是“从人的精神史的角度来描写贵族社会的矛盾及没落”;有的则认为它是要传达“知物哀”的精神。尽管众说纷纭,每一种观点都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但如果从小说的内容与作者来看,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许会更为贴切。

小说以源氏、夕雾和熏君这三位贵族男性作为贯串情节的主线,多数篇幅都围绕着他们的情爱纠葛而展开。在这一基础上,小说刻画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细致描绘了宫廷贵族社会的各种岁时习俗,揭示了朝政变迁与随之而来的世态冷暖,是一幅绚丽多姿、纷繁复杂的平安王朝时期社会生活的总画卷。

紫式部出身于中等贵族阶层,自幼浸染书香之气,饱读诗书且才华出众,这使她具备了创作长篇巨著的基本能力。她既曾跟随任地方官的父亲到都城之外的越前国,有机会了解京城以外的风土人情;也曾作为女官入宫侍奉中宫彰子长达八年之久,熟悉宫廷生活,深谙政局变迁的威力;还曾身为地方官之妾,体验过婚姻生活的安稳,遭遇过丧夫之痛。种种悲欢离合的人生体验使她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女性作家而言,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人生体悟,而这也直接制约了《源氏物语》的取材与写作角度,即小说以贵族生活为舞台上演贵族男女的情爱悲喜剧,但它描写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爱情,小说里蕴藏着作者对人生的深切洞察。

平安王朝时期是日本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一个繁荣期与高峰期。假名的出现为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有别于男性汉文创作的独特空间。平安时期的政局以摄关制度为主,外戚专权的现象突出。大臣们把女儿送入宫中博取天皇的宠爱,是一条政治捷径。一般贵族女子进入宫中充任女官,也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去处。后宫佳丽为争取天皇的青睐,经常在和歌、书法、绘画、琴艺等方面互相较劲,她们的娘家则提供各种有力的后援。藤原道隆让清少纳言侍奉中宫定子,藤原道长让紫式部侍奉中宫彰子,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在后宫的竞争中更胜一筹。后宫的吟诗弄琴、风花雪月中实则隐藏着残酷的刀光剑影。因此,一方面,《源氏物语》虽然是以贵族男女情爱为主线,小说里也两次强调“作者乃一女流之辈,不宜高谈国事”,但客观如实地记载世事的创作观念,使得小说仍然敏锐地折射出了政局的变迁与世态的冷暖;另一方面,后宫也成为女性文学创作的最佳温床,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繁荣与成就就得益于这种特殊的时代氛围。

源氏是小说着力塑造的男主人公。小说几乎集中了所有溢美之辞来赞美他,以至于这种赞美往往有过谀之嫌。源氏品貌盖世的风采令其他贵族男子望尘莫及,即使是无情的草木,看到源氏的风姿也没有不倾倒的;僧侣们拜见了源氏之后觉得世虑皆可忘,可却病延年,其效果简直如同神丹妙药。源氏还精通和歌、书法、舞蹈以及各种乐器,虽然这些技艺是平安时代贵族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否则便不能登大雅之堂,也无法在恋爱与猎艳时体现出自己的风雅,但源氏总是技高一筹。更可贵的是,源氏在中年之后照拂了众多女性的生活,挽回了年轻时的轻薄行为造成的诸多过失。与此同时,小说也不时流露出对源氏的不满,这主要集中在他的好色上,小说称之为“恶癖”。源氏在猎艳上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下至下层贵族妇女上至天皇嫔妃,甚至连宫廷的老侍女他也有所染指。他和头中将在老侍女源内侍的住处上演的那幕丑剧,正是当时贵族男性滥情生活的一种写照。

紫式部对源氏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她高度赞美源氏,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另一方面,她又忍不住要批评他的好色与滥情。这是因为紫式部无法超越她的时代与身份,她既通过塑造如源氏般的高等贵族男性来传达对一种理想男性的向往,又较为冷静客观地看到了他们的丑陋之处,这种爱恨交织的心理使得源氏的形象必然会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夕雾、熏君与匂亲王的形象是对源氏形象的一种补充,也体现了紫式部对平安贵族男性的一种反思。匂亲王是源氏的外孙,好色一如源氏,但比源氏更显轻薄,显然不足取。夕雾算是较为持节稳重的类型,但小说又感叹他过于谨严而情趣不足。当他疲于周旋在云居雁和落叶公主之间时,他想到“世间怎么竟有人把恋爱当作风流韵事呢?便觉得此事深可惩戒”。这是对源氏滥情的一种矫正,也是对普遍的滥情的一种批评。所以,熏君最终表现出了远远高于源氏和夕雾的克制,他在情爱上的失败和曲终人散时的无所着落,也意味了这一场平安贵族的悲喜剧即将没落。小说仿佛一首驳杂繁复但基调鲜明的乐曲,由高昂渐至低沉,由繁华渐至寥落,一如人生迟暮,一个时代即将成为过去。

小说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群像。善良愁苦的更衣、端庄谨严的葵姬、柔弱暴毙的夕颜、嫉妒成性的六条妃子、高贵娴雅的藤壶妃子、苦尽甘来的明石姬、敦厚质朴的花散里、智慧坚强的玉鬘、冷静明悟的大女公子、命运如同浮萍的浮舟……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大抵是在与男性的情爱纠葛中呈现的,她们或者为男性珍爱的女子,或者沦为男性的玩物,或者是政治联姻中的筹码,命运各自不同,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紫式部对她们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这之中既包含了她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全景式地反映了那一时代女性的生存处境与生活状态。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一部由女性自身来抒写、反观女性的小说,是任何一种男性作家创作所无法取代的杰作。

美丽高雅、善良温厚的紫姬被作者视为最完美的理想女性。她自小由源氏依照自己的意愿抚养长大,源氏遭遇政治磨难,她痴情等待;源氏的妾室产下的女儿,她精心抚养;源氏纳三公主为妻,她只能忍怨吞声,甚至还要替源氏尽职尽责。这样的女性被那个时代追奉为最完美的理想女性,也从一个角度折射了那一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不过,比之于紫姬,诸如空蝉、末摘花这样的下层贵族女子的形象更让人难忘。相貌丑陋的末摘花孤苦无依,源氏一边出于猎奇心理染手于她,一边又总拿她取乐。虽然后来她也蒙受了源氏的照拂,但这也无法掩盖这类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惨遭际。地方官之妻空蝉在毫无防备下成为源氏的猎物,对自己的身份有明确认识的空蝉为避免沦为一时爱欲的对象,苦苦抵抗并坚决拒绝。丈夫长陆介去世后,为逃避继子的不良色心,她最终选择了削发为尼,这也是那一时代的中下层贵族女性命运的一种写照。

对于物语(即故事)的创作,紫式部有自己的理解,她认为小说具备“知世相”的功能。空蝉面对自身命运,感叹“知人情冷暖,乃世间必然之事”。源氏自行流放须磨,临行前门庭冷落车马稀,与往前的熙熙攘攘截然不同,源氏此时方悟世态之炎凉与人情之淡薄。小说还借朱雀院之口说道:“在古代,人心正直,世风敦厚……但今世人心不古,纵情好色,悖乱之事,时有所闻。”可以说,小说客观上是起到了劝诫与批判作用的。

18世纪日本学者本居宣长认为《源氏物语》的主旨是“知物哀”。什么是“知物哀”?他在专论《源氏物语》的《紫文要领》中指出,“知物哀”就是“世上万事万物,形形色色,不论是目之所及,抑或耳之所闻,抑或身之所触,都收纳于心,加以体味,加以理解,这就是感知‘事之心’、感知‘物之心’,也就是知‘物哀’”。本居宣长的这一“物哀论”准确地概括了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古典文学的突出美学特征,即对万事万物的细腻纤细的感悟兴叹,尤其在情色的理解与表现上有其区别于道德价值评判的标准。“知物哀”是平安时代贵族追求风雅情趣的一种体现,在《源氏物语》中的表现比比皆是。不过,本居宣长的“物哀论”的提出,同时也与17世纪后日本学者力图通过建构自身的学术体系,以摆脱自奈良朝以来的中国汉学对日本从文化到思想的全面影响息息相关。

关键概念

物语 知物哀

思考题

1.《紫式部日记》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2.《源氏物语》包含几部分内容?

3.怎样理解源氏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