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12251000000047

第47章 清净僧也有烦恼

佛教有三宝:尊贵的佛、神圣的法、清净的僧。众生要皈依的就是这三宝。佛是没有烦恼的,只有慈心悲愿。法不存在烦恼,某种意义上说,它不是有情物。唯有僧……除非,他已修得出了三界。

那么,因为僧的烦恼无绝无断,他在一般意义上的清净与所受的尊重是否就该因此被影响呢?某网上有网友如此提问。我要代之回答:不应该。理由很简单,木头的佛尚且值得我们去礼拜,何况活生生的僧呢?因为木佛已经被赋予佛性,凡夫僧已被赋予僧性。

僧有自性僧,已得僧之本体——僧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没有烦也没有恼。僧也有凡夫僧,他的烦恼无绝无断。虽如此,但他现的是佛的妙相,诵的是法的微言,是自性僧的象征,见凡夫僧也如见三宝。

其实,我们对凡夫僧的要求,紧迫的不是他是否已了断烦恼,因为这尚不现实。毕竟,多数的僧还是凡夫。关键是,作为凡夫僧,他应知道如何不时不断地忏悔、省察、观照、破解、克服、控制、战胜那修证的障碍——烦恼,并行之始终不渝,使自己成为烦恼的主人,左右着烦恼,而不是被烦恼左右,成为烦恼的奴隶。

只要这个凡夫僧是左右烦恼的主人,而非其奴隶,在为信众的修证上,起着积极的模范、引导、服务的作用,在弘扬佛教上,起着有效的中介、传播的特殊作用,我想他就是个清净的、值得我们尊敬的僧人。

就以我个人为例。因为家乡霞浦沿海,从儿童到少年三餐多有食鱼。我于1985年剃度出家,当我为僧之初的头两年,对每日的三餐皆用纯素,有些不习惯,有时也想食鱼,有想食鱼的烦恼,但通过不断不绝的克服,现在别说食鱼,就是闻到鱼腥味,我都会恶心,都会想吐。

因此,我们不应过分苛求僧人没有烦恼,而应严格监督僧人,热忱鼓励僧人,积极帮助僧人,促其于修证道上走得更正一些、更快一些。成就僧人的同时,也为自己植了福积了德,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