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12251000000012

第12章 佛教对苦的理解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苦乐辩证;不能因为苦而消极,而是正因为苦而精进,积极去苦;解脱苦是有方法的。

释迦牟尼的出家因缘,其一就是对世间之苦的感受,即于城四门遇老者、病者、死者、修行者。

佛陀证悟时,给出的几大观点,其一便是四圣谛:苦、集、灭、道,指出:人生是苦,灭苦有道。

苦从何处来,这要从佛教的核心理论因缘说上看。因缘成就万物,因缘散则事物灭,灭则空。本质是空,则说明事物无法自立,为此则苦。

佛教认为,有漏皆苦。

苦之种类: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如果我们将苦的直接来源作个划分,那么有自然强加来的,如火山爆发、水灾;有心理、生理、社会的;有与生俱来的,这是新旧业力的产物;有对未来命运没有把握而产生的苦。

可见,苦的存在是事实。对凡夫而言,有其普遍性、复杂性、深刻性、终生性。

之于苦,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则以乐为苦,苦的概念与感受没有定性。也就是说,苦与乐是辩证的。同一碗菜,有人嫌其淡,有人嫌其咸。有人喜辣,有人厌辣,喜者以之为乐,厌者以之为苦。很多时候,乐是苦因。身体锻炼一下,很舒适;锻炼过量了,就伤身致疾受苦了。

佛教指出苦,是为了认识苦,找到去苦的方法,从而解脱苦,趋向乐。因此,说苦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面对。佛教说人生“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但是生命短暂,人生难得,所以接着又说“如救头燃,慎勿放逸”,就如头发被烧,需急救火。我们应该赶紧努力,去苦得乐,有所作为,千万不可懈怠!

去苦得解脱,得解脱则苦去。这的确是有办法的,佛陀的三藏十二部教法为此指明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