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12250700000010

第10章 我国物资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重温刘少奇同志有关物资工作指示的体会

(1988年7月15日)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如何组织好商品流通,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我国已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关于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等都有过精辟的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资本在流通领域的运动时,指出:“在商品生产中,流通和生产本身一样必要……”又指出:“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是互相排斥的。资本在流通时间内不是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因此既不生产商品,也不生产剩余价值。”“……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生产和交换的关系时,也指出:“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座标和纵座标。”因此,要发展生产,必须搞好流通,只有货畅其流、物尽其用,才能保证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前进。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既十分重视生产,也十分重视流通。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他对我国合作社经济,主要是供销合作社,做了许多重要论述,强调要大力发展供销合作社,主要通过商品流通环节,引导小农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促进和提高农业生产。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对流通工作,特别是如何组织好生产资料流通和管理(即物资工作)给予很大的关注。他在1962年3月听取有关部门汇报时指出,国家的计划必须建立在物资基础上,要有物资做保证,不掌握物资,计划是空的。同时,他还多次论述流通和生产的辩证关系。他在1965年9月的一次汇报会上讲,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又会反转过来影响、限制、促进生产的发展。他强调分配有时对生产能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少奇同志的这些论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进行高度的概括,给我们很大启发和教育。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和实践中,曾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不少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范围内,生产资料已经不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少奇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论点提出了大胆的怀疑。早在1956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他就提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这个观点恐怕还值得研究。他深入分析中国生产资料流通的实际,指出生产资料也应该采取商业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流通。他认为物资工作是为组织生产资料的商品交换服务的,物资部门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组织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物资部门就是管理和经营生产资料的商业部门。这对当时我国学习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按产品经济组织生产资料流通的体制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少奇同志基于对生产资料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在1959年庐山会议前,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着手就如何加强和改进物资工作进行研究探索,并把生产资料流通问题提到党中央的工作日程上讨论。庐山会议之后,根据少奇同志的指示,李富春和薄一波同志多次召集国家计委、经委、建委和部分生产部门的领导同志,讨论研究改进物资管理的问题。以后,少奇同志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针对国民经济三年“大跃进”中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供需矛盾突出、流通渠道混乱、物资分散、调度不灵、货到地头死、采购人员满天飞的状况,决心改革物资工作。在他主持下,1960年、1962年中央批转了两个有关物资体制改革的文件。从1960年开始,他亲自领导了这一工作,对物资体制改革以及如何做好物资工作,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组织建设到各项具体政策和方案等,做了明确规定和精心指导。据有记录可查的,少奇同志从1962年到1965年就物资体制改革等问题的重要讲话有8次之多。少奇同志在60年代为物资工作的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各项重大措施的落实,1962年后,国民经济逐步恢复,物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生产资料的流通和管理也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

在此期间,重要物资的周转加快了。以钢材为例,由于“大跃进”造成的国民经济严重失调,1962年全国钢材的库存周转出现极不正常的情况,周转期竟达到17.8个月,到1965年已缩短为7.95个月,三年之内缩短了近10个月。钢材库存结构也有明显改变。1962年生产建设企业和主管部门库存占95.8%,物资部门和钢厂库存只占4.2%,1965年前者下降为70%,后者上升为30%,增强了国家调度调剂的能力。

这个时期,工业生产有很大发展,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的周转加快了。工业企业流动资金中原材料所占比重最大。物资供应好,产品销售快,是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加快的重要因素。每百元工业产值占用流动资金,1965年同1962年比较,三年间降低44%,节约了大量流动资金。

这个时期,由于实行了集中物力保证重点的方针和合理组织物资流通的改革,基建投资效率提高了。基建投资完成额中新增固定资产的比重,1962年只占79%,其中工业占70%,而1965年提高到93.6%,其中工业达94.9%。

在这时期,我国各级政府(省、区、市、县)普遍建立起了专门负责生产资料流通与管理的物资部门和重要物资的经营机构,包括专业公司、各种类型的供应站以及负责“四代一调”(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和调剂余缺)业务的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等;组织起了一支专门从事物资管理和经营的专业队伍;理顺了物资流通渠道,建立了物资供应的新秩序;并在经营方法上不断创造和总结了许多服务生产、方便用户的好经验。物资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赞赏和企业的好评,生产资料流通开始走上生气勃勃、健康发展的道路。

这些都有力地说明,当时在少奇同志的指导下,物资体制的改革成绩突出,效果显著,路子是正确的。可惜的是,正当物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物资工作蓬勃发展之时,遭受到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恶浪的摧残破坏。直到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提出整顿经济以后,各级物资部门才较快地恢复机构和开始正常工作。

少奇同志对物资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对物资工作的巨大功绩,将永载史册,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60年代初期,少奇同志领导和组织物资体制改革,花费了很大精力,前后有许多重要的论述和指示,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从1962年至1965年间的8次讲话,比较集中地、系统地反映了他对物资体制改革和物资工作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全国建立强有力的生产资料流通的管理部门和高效率的经营机构。少奇同志认为,物资部门不仅是后勤部门,而且是先行部门。国家要设立物资管理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区和县都要建立物资管理机构。同时,要建立全国性的经营系统——设立全国的和地方的各种物资的专业公司,在主要供货地点设立一、二级站,在广大城乡建立各种类型的供应站,形成遍布全国的物资管理系统和经营网络,统一负责全国生产资料的管理和调拨供应任务。在少奇同志的主持下,我国在1964年建立了物资管理部,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全国已逐步形成生产资料流通网络。

(2)改变对生产资料的多头分散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全面管理。针对“大跃进”造成的物资分散、管理混乱、供需矛盾突出、采购人员满天飞的状况,少奇同志认为必须把物资全面地统一管理起来。统一管理的目的是为生产服务,促进生产发展,同时有效地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集中统一、全面管理,主要包括:1)对销售和供应实行统一管理。供和销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做好供应工作,生产有了保证,物资资源才有保证;物资资源有了保证,才能有更多东西可供销售。因此,要抓供销两头。2)不但要管好一、二类(统配、部管)物资,也要管好主要是由地方和企业管理的三类物资。要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计划上没有列、没人管、没有人注意的物资上,否则就无法保证各类物资的配套供应,满足生产企业的需要。3)对各部门的中转仓库要逐步由物资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全面掌握主要物资全国库存情况,及时组织调度调剂,合理利用仓库容量和设施,加强仓库管理。

(3)物资工作要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少奇同志指出,物资部门要起保证生产和促进生产的作用,要尽力帮助生产企业解决好厂外物资供应的困难。生产上需要的东西,物资部门要负责管,必须管,要全面负责,负责到底。他指出物资部门要采取商业的办法组织物资流通和物资供应,讲求效益,方便用户。对大宗批量用户,要发展定点供应,直达到货,减少中转环节;对小批量、多批次用户要搞好中转供应;要建立供应站,实行前店后库,开展门市供应。要组织服务队下厂下乡服务。要开展分斤破两,零售供应,电话购货,送货上门。要设立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及时为企业解决小、少、难、急的需要。要开设门市部展销产品,使企业购货就同百货商店一样方便。少奇同志当时提出的这些供应办法和服务方式,已经突破了产品分配调拨的传统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交换的特色。同时,他还提出物资部门要促使生产企业按社会需要生产,起引导生产的作用。

(4)生产资料的流通要合理化,尽量做到就地就近组织供应。建国以来,我国大部分生产企业需要的主要物资,都是按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负责分配供应的。在实物流通中存在着相向、重复运输,同一地区的同一物资,由于隶属关系不同,企业之间你多我缺难以调剂,造成人力、物力的很大浪费。对此,少奇同志提出,大宗的由生产企业直达供货,属于部门中转的那一部分,要打破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由生产主管部门划转指标,由当地物资部门就地就近组织供应,以减少消耗,降低费用。为此,他亲自派工作组在石家庄市进行试点,并指示物资部门和有关部门一起在北京、无锡、株洲、徐州等地进行流通合理化试点。以后在西南、西北三线建设的物资供应中,打破条块界限,采取按经济区划建立地区物资局,实行就地就近直接供应到现场的办法,减少了中转环节,加速了物资流通,及时地保证了重点建设的需要,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和很好的效果。在交通枢纽建立小额中转站,按合理流向将零星订货搭配成整车组织运输,以节约运力,降低成本,也受到用户欢迎。

(5)十分重视物资节约,要求合理利用一切物资资源。少奇同志指出,物资部门要管供、管用、管节约、管回收,要在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上节约物力,讲求经济效益。物资部门要办工厂发展流通加工,要花大力量开展修配改制、综合利用、回收复用等方面的工作。例如,针对我国森林资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他提出对木材的合理利用要十分重视,除坑木、电柱等供应原木外,其他用项只供应成材。林区木材加工和城市木材加工要结合起来,加工要由木材公司统一管理,以便按用户需要加工成材,加工剩余物要全部加以利用。对机械厂加工剩余的边角废料也要统一管理,合理利用。他提出要搞好库存积压物资的调剂利用,把库存搞活。强调物资部门必须要有必要的周转储备物资,不能无隔宿之粮。对社会上多余的库存物资,国家要经常组织收购和调剂,调节供需,发挥“蓄水池”作用,以便保证对生产企业的供应。

(6)重视人才开发培养,组织起一支执行方针政策、熟悉业务、适应工作需要的物资工作队伍。少奇同志强调物资工作人员一定要熟悉业务,懂得技术,通晓经营。物资工作人员要向资产阶级以及一切内行人学做生意,要找些“老供销”谈谈,资本家、开过洋行的、当过买办的,他们有经验,也要向他们学习。有经验的供销人员要归队。要设立物资院校,培养工程师、技术员、仓库管理员以及其他物资管理人才。要分配大学毕业生和部队转业人员到物资部门工作,以增加新的血液。在1965年9月的一次谈话中,他特别强调物资部门一定要注意加强经常性的政治工作,物资工作人员要遵纪守法,加强纪律性,努力为企业服务好。领导干部应珍重手中掌握大批物资的权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如上所述,少奇同志对改革物资体制,加强物资工作做了全面的、深刻的论述,他的这些指示,当时绝大多数都已经组织实现了,至今我们学习起来,仍感到有很大的现实针对性。少奇同志之所以能对这一新的经济领域——生产资料流通有这么深切的认识和理解,是和他一贯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实践的作风分不开的。在指导物资工作建设中,他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强调要搞好试点,总结经验。他提出,试点重在“试”,不能只停留在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只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开始,还不能真正认识客观世界;真正认识客观世界要靠实践,要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取得经验。他不但自己试点,而且要求每个大区,每个省、市都要搞好试点。他亲自抓的石家庄实行物流合理化,就地就近组织物资供应的试点,前后10个月,每月都要直接听取汇报,认真研究试点中的各种问题。对木材加工问题,他曾亲自到林区进行调查。对各地的试点他并不企求全部成功,他认为失败一点也好,可以从中取得反面经验,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少奇同志关于物资工作的许多重要意见和重大决策,就是他在亲身领导改革实践,听取汇报和研究试点经验时提出来的。少奇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和一般号召同具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给我们进行改革做出了表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0年,我国的经济体制已从当时的产品经济体系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系前进了一大步,物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物资计划管理,已从当时的主要采取指令性计划分配,变为计划分配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市场调节已占很大比重;物资购销,已从当时纵向调拨为主,渠道单一,逐步变为多渠道流通,开放式经营;物资价格,已从当时单一的计划价格变为“双轨制”价格,正在向单一市场价格转化;物资企业,已从当时政企职责不分,单纯按计划指标和行政任务组织供应,逐步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参与市场经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总之,原有体制集中过多、管得过死、排斥市场机制、忽视价值规律作用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多种形式、不同规模的生产资料市场开始形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现在的情况与60年代比较,尽管有了上述多方面的变化,但少奇同志当时对生产资料流通和管理的一系列指示的精神和内容,对深化物资体制改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结合当前改革实际,认真学习和继承发扬。

(1)重视商品流通,认真搞好物资体制改革。少奇同志对生产资料按商业办法组织流通的思想,在当时对整个经济体制尚未考虑进行全面改革的情况下,发起和领导那样规模和深度的改革,是对产品经济体制模式的有力冲击,表现了少奇同志的伟大胆略和卓识。现在这些思想已经大大地深化和发展了。党的十三大以来,中央把物资流通体制改革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作为经济体制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深化物资体制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这次物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目标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模式,在加强重要物资宏观平衡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缩小指令性计划,加强市场调节,积极促进短线物资的生产,主要用经济手段调节物资供求关系,依托大中城市把有领导有组织的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建立起来。同时,确定把统筹规划和管理全国生产资料流通的职能部门——物资部,重新建立起来,从组织上保证这一改革的胜利进行,目标集中,措施有力,对我国的物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将起重要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商品流通的重视。认真贯彻、努力完成物资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更好地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是对少奇同志最好的纪念。

(2)切实搞好各部门物资供销机构的调整合并,增强国家调控供求的能力。60年代少奇同志提出加强物资的集中管理,决定建立国家物资管理机构,调整合并各部门供销机构,以克服和防止物资分散的弊病。虽说,现时改革中的集中物资管理不能与60年代画等号——那时集中管理是为了加强国家对重要物资直接进行分配调拨,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而现在的集中管理则是为了促进政府各部门职能的转变,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搞活物资流通,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但是,加强管理和放开搞活并不是对立的。尽管现在强调加强管理与那时目的不同,范围、方法也有很大差异,但机构的调整合并,增强国家调控能力则是一致的。当前,我们在搞好各部门物资供销机构调整的同时,各级物资管理部门也要转变职能,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切实改变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的状况,集中力量,加强对重要物资的综合管理,促进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加速物资周转。

(3)采取有力措施,培育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早在50年代,少奇同志对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论点就大胆提出了挑战。当然,今天这一论点已成为历史,但研究、培育、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的任务却落在了我们的肩上。生产资料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将为企业间开展竞争和国家对经济工作实行间接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是这次物资体制改革的重点。发展生产资料市场,要继续逐步减少指令性分配指标,目前主要是将各部管理分配的物资再放开一部分,使更多的物资进入市场,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货源,使市场的规模更加扩大。要搞好生产资料价格改革,对计划内物资采取定点、定量、不定价或石家庄市推行的“同一销价、价差返还”等办法,逐步取消“双轨制”,使价格更好地反映价值和供求状况。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各种市场交换形式,办好物资贸易中心,发挥其衔接产需、调节供求、商品辐射、多种服务的职能,组织好大宗物资的期货贸易活动,为生产企业和用户提供集中交易的场所,同时连同各类物资公司、商场、供应站、门市部形成物资流通网络。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也要发扬其历史长、渠道广、熟悉市场经营、服务经验丰富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发挥更大作用。要抓紧搞好立法,加强市场管理,促进市场各项活动规范化,建立生产资料市场的新秩序。此外,开发短线物资资源和开展进出口贸易,是这次物资体制改革中国家赋予物资部门的新任务。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并通过组织好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物资协作,制定执行限制和引导主要物资的消费政策等,促进物资的节约利用,增加短线物资的资源,也必将会更好地满足生产建设需要,对促进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4)发扬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的精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少奇同志强调提倡的物资部门要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的精神,是我国物资工作的巨大精神财富。在新的形势下,物资部门要继承和发扬少奇同志的这一思想,把服务思想和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要发扬对生产负责到底的精神,做好生产建设单位所需物资的供应,不但要组织好计划内物资的供应,也要协助企业组织好计划外物资的供应,特别是对重点生产建设单位的物资供应要比过去做得更好。要坚持搞好物流的合理化,组织好直达和中转供应。要注意推广这几年行之有效的为生产服务的好经验,如配套承包、合同供应、“三定(定点、定量、定时)一送(送货上门)”等,也要继续坚持采用从60年代就开始实行的、深受用户欢迎的那些好经验、好形式,如前店后库、门市供应、分斤破两、电话购货、送货上门,等等。要根据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的需要,增设交易场所,为企业购销提供方便。要特别注意抓好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价格、供需、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信息和咨询,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帮助推销产品,活跃市场流通。

(5)加强学习,努力探索生产资料商品流通的规律。当时少奇同志就十分注意物资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提高。近年来,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物资工作人员的队伍不断扩大,商品、市场观念不断增强,同20多年前相比,人员素质、队伍结构都有了很大变化,但同国家建立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物资人员的培训,尽快培养出更多的商品经济观念强、会做生意、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要教育每个物资工作人员,不论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商业经营人员,都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生产建设服务。要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搞好调查研究,深入实践,不断总结新鲜经验。要加强学习,不但学习本国的好经验,也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包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好经验。要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探索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流通的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深化改革,逐步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组织生产资料流通的路子来,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做出贡献,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夙愿。

附:少奇同志诞辰百周年纪念

(1999年2月)

百岁华诞怀刘公,

为党为国建丰功。

鸿篇传世论《修养》,

白区流芳有英名。

一生匡扶天下志,

几番教诲物资情。

何期“文革”遭奇祸,

巨星陨落悲汴京。

注:“文革”前几年间少奇同志对物资管理工作做过八次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