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12250400000052

第52章 在“市场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两次讲话

(1989年9月26日)

一、在“市场形势分析座谈会”开始时的讲话

现在有三个问题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第一个问题是政策的稳定性问题。这个问题在本月12—14日于首钢召开的“搞活大型骨干企业对策研讨会”上反映得比较强烈。第二个问题是资金紧张。现在看起来,这一方面说明了“治理”、“整顿”见到了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企业里进行经营活动的难度越来越大了。第三个问题是市场疲软,产品滞销。这个问题在今年二季度露了一个苗头,到三季度就显得越来越突出了。资金紧张虽说严峻,但比较来说好解决:先清三角欠债,再重点去贷款加以扶植。市场疲软这件事情值得我们重视,因为这个问题不光是企业里能做主的,也不是哪一个宏观管理部门能够一举手就见效的。一开头是消费资料出现滞销的情况,现在生产资料也开始了,钢材价格已经开始回降了。属于投资性的产品,也就是说为基本建设服务的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现在压得比较厉害。

今年1—8月份,全国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其中8月份增长6.1%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1—8月份增长5.9%,其中8月份增长4.5%;预算内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1—8月份增长5.3%,其中8月份增长2.2%。生产增长速度越来越下降了。1—8月份产成品资金的占用超增长58%。这么大幅度的增长还是少见的。可是1—8月份全员劳动生产率只增长3.1%,其中8月份只增长2.1%。国内商业社会商品零售额1—8月增长14%,在消费品零售额方面,社会集团购买力1—8月份增长8.1%,其中8月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5%。这是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结果。到8月底,社会商品库存增长29.3%。这些数字都说明了产品滞销,市场疲软。拿银行现金收入来看,1—8月,商品销售收入只增长6.8%,但居民储蓄存款的额度大大增加,比去年同期增长33.4%。也就是说1—8月份,一下增长600多亿元。职工工资总额1—8月份增长19.1%,可是8月份只增长6.7%,赶不上物价的上升。7月份物价上升19%。把这些数字综合起来考察,就发现:我们的“治理”、“整顿”,也就是控制双膨胀,已见成效。今年8月底、9月初国家计委召开了全国计委主任会议,在讨论包括今年在内的三年调整计划时,提出了三个目标:第一,控制总量,也就是控制消费总需求,即控制消费总量。因为现在的问题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以要控制消费总量。控制需求的目的是控制双膨胀,即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和消费基金膨胀。第二,结构调整。原来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要加以调整。第三,提高效益。就是提高所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现在看来,第一个目标开始见效了,基本建设投资已经压下来了。基本建设投资,全民所有制这部分,1—8月份,比去年下降8%,消费这部分只增14.1%。物价上涨19%,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这两方面说明,双膨胀的控制已经开始见效了。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在这方面下点功夫,使不合理的固定资产增长压下来,合理的这部分还得继续巩固。消费也有这个问题。市场疲软给了我们一个信号,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消费者的意向。消费者的意向是一个消费指导问题。最近陈云同志给中顾委写了一封信,提议中顾委要学习哲学,后面附了三个文件,其中的两个文件,一个是1987年和赵紫阳同志的谈话,提出后者任务重,要学点哲学;再一个是1987年12月份跟胡启立的谈话,指出耀邦同志过去在消费指导上犯了错误:咱们国家手里有100多亿外汇储备,就发烧了,就大量进口消费品。提倡穿西装,西装生产线不知上了多少,西装也销不出去。电视机生产线一上多少条,洗衣机生产线一上多少条,电冰箱生产线一上多少条,光是阿里斯顿大概就有八九个阿里斯顿,重复引进,这就造成我们今天只要是银根控制紧一点,产品就滞销。所以我的意思,主要不在于流通领域,而在于我们生产部门,要加强指导,就是投资导向,实际上是个政策导向问题。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最大的调整是工业、农业问题。要把农业这个基础搞好。工业内部也有个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这就是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和加工工业调整的问题。加工工业内部也有个调整问题,哪一些确实是必须发展的,像汽车,从长远考虑,还得发展。有些已经是世界第一了,现在咱们好多产品是世界第一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适当加以控制、调整。这就是三年调整计划中的任务了。既要控制总量,又要调整结构,最后提高效益。现在就想从流通领域里了解在总量控制上,在哪些方面要继续下功夫;在结构调整上,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所以今天请各位大老板来,听听你们的意见。

二、在“市场形势分析座谈会”结束时的总结讲话

大家对形势的估计很客观,听了大家的谈话,我的心里也觉着有底了。现在我国的市场形势应该说是个好形势,市场趋于平稳,但是又出现了疲软,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大家说有喜有忧,这是客观的估计。正如毛主席所说,形势大好,问题不少。确实是这样,证明从去年8月底开始的中央关于治理整顿的决策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去年8月30日李鹏同志召开的国务院急紧会议,定了一些硬措施,接着召开了中央全会和十三届三中全会。出现现在这样的好形势,确实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工业、商业各个环节,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反过来说,如果当时不采取强硬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有可能经济就崩溃了。出现今天的形势,说明中央治理整顿的决策是正确的,治理整顿的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李鹏同志在今年8月1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上讲到了这一点。从现在的情况看,我很赞赏大家今天讲的一句话:现在是结构调整的好时机。治理整顿见初效,结构调整好时机。只有治理整顿见到了初效,结构调整才能出现好的时机。现在看起来,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

1.要继续控制总需求,“双控”要进一步控制。因为现在只是见了初效,还没有见大效。三年调整,今年的3/4过去了,见初效是好消息。要抓住这个好形势,稍一不注意,就会出问题。要继续控制总需求,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和消费基金。这会出现一些困难,特别是银根抽紧,会造成困难。

2.抓紧时间调整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企业结构。详细就不多说了,大家讲得很清楚了。

3.政策导向还是重要的。第一要稳定政策,只有稳定政策,才能稳定形势,才能稳定局势,才能稳定大局。刚才有同志讲了承包制的问题,现在对承包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李鹏同志最近在东北也讲了,8月15日也讲了,我们在首钢28个大企业召开的“搞活大型骨干企业对策研讨会”上也对承包制进行了争论,针锋相对,争得很激烈。最后大家得到了比较一致的意见,提出来:一个厂长负责制,一个承包责任制,不能再动了。如果再动,经济真要滑坡了。现在经济增长幅度下降,不能说是经济滑坡,还能够控制得住。如果企业出了问题,人心不稳,经济就要出现滑坡了。确实是有这个问题。政策导向首先要稳定政策,其次是倾斜政策。倾斜是日本话,中国话就是重点,还是毛主席的话: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既然是这样,那么该支持的必须坚决支持,该限制的必须坚决加以限制。必须有倾斜政策,目的是要发挥我们国营商业的主渠道作用,这是总的主题。

前些日子,我们提民主管理,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特别是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更应该把职工摆在企业的主体地位。

国民经济的运行,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搞市场调节,也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多渠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还是以国营企业为主体。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些理论家的理论,确实为我们敲了警钟。他们要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不能离开国营企业为主体的道路,国营企业的蓄水池作用还是要有的。陈云同志在建国后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财政委员会主任时,就提出这个问题,他要求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稳定物价和控制货币发行。他的秘书每天晚上把市场流通货币情况报告给他,他好掌握市场货币流通情况。另外,调各地物资来充实几个大城市。经过三年的斗争,再加上政治上的三反五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前,我国经济基本得到了恢复。在建国初期这样一个烂摊子上,经济得到了基本恢复,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蓄水池不能不提,倾斜政策就是要倾斜蓄水池。没有蓄水池,经济上就没有保障。

我国是11亿人口的大国,这么大的市场。1953年上半年,薄老在一次会上说过,我国每人多消费一点,东西马上不够,每人节省一点,东西马上就多出来了。就是这个情况。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从小的方面讲,就是要有蓄水池。没有蓄水池,经济就没有保障。1962年,我们搞全国清仓,当时我们的底子并不厚,可绝大部分的东西都是在物资部的库里。现在我们物资库存是2000多亿元,这么大的家产,在物资部的没有多少,这样你就控制不了局势。要控制局势,就要有手段。没有手段,就控制不了局势。现在这个问题不大被人们所重视。

4.进一步保证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在看起来,外部环境问题很多。但我们还是要眼睛向内,立足挖潜。企业潜力很大,商业情况我不太了解,工业企业我比较清楚,一个企业就是一座金山。天津市的一位副市长说,不逼上梁山,就挖不出金山。就要逼着你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不要看现在市场比较平稳,市场疲软。市场可是千变万化的,人的心态也是会变的。去年是一个样,今年又是一个样。不要忘了,人们的手里还掌握着几千亿元的货币,除了一部分作为储蓄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随时会冲击市场,不能掉以轻心,应看到市场还是变化的。我们还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组织更多的搞理论工作的和搞实际工作的同志,经常注意市场动态,注意市场信息,研究市场的动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力量比较强,商业部研究所的力量也比较强,北京市也有这方面的研究力量。中企协和首都企业家俱乐部也可以搞些研究工作。财贸物资研究所是搞这方面研究的。要掌握主动,只有提高自觉性,才能减少盲目性。要想做到这一条,就必须有点预见性。要有预见性,就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注意动态,注意信息,注意趋向。

今天是通通信息,以后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这方面的会议,也可以请管工业的同志来听听。过去很长时间,注意工业领域的问题多,注意流通领域的问题少,去年给我们敲了警钟。什么叫治理整顿,整顿就是要整顿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这些你们是深有感受的。流通领域混乱,你们的日子就不好过,效益就要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