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外“三农”面面观
12247000000023

第23章 荷兰“三农”多“第一”(2)

村村交通极便利

在荷兰农村,村村交通运输都非常方便。原因是多年来政府在改善国家基础设施方面不遗余力。除了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之外,普通公路更是四通八达,密如蛛网。目前,全国有公路11万公里,联结着乡镇、村庄,以至一家家零散的农户。有资料显示,在欧洲内陆流动的卡车中,荷兰的约占70%。通过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荷兰从各国进口的谷物、饲料和其他原料,每年超过1400万吨。便捷的航空业使荷兰的鲜花和蔬菜发送世界各地,能在48小时以内运达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地的超级市场。

作为低地国家,荷兰政府确定的防洪标准之髙是举世罕见的。建造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的防海堤坝的标准是“万年一遇”,全国江河防洪堤坝的标准为“1250年一遇”。继1932年建成拦海大坝之后,荷兰又在1997年建成了“三角洲工程”,包括水坝、防洪闸等12个大型防洪项目。在1995年莱茵河泛滥之后,荷兰政府又启动了“主要河流治理工程”,预定2015年完工。

不少人预言:待“主要河流治理工程”完成后,不但会大大促进农业发展,还一定会使农村的交通更加便利。

村村重环保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髙,荷兰政府加强了对环境和自然保护的力度。1989年,荷兰农渔部等4个部联合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计划”,要求从结构调整、总量控制、排放处理3个方面控制环境的破坏,并且通过筹措资金和设立新的税种两个方面来保证计划的实现。在农业方面,重点有:控制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防止水和土壤污染;加强厩肥的无害化处理,控制氨的释放量;对不宜农作物的土地予以退耕,改为自然保护区或户外娱乐活动区;建立由核心地区、自然开发区和生态走廊组成的国家生态网,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由于畜牧业高度密集,荷兰每年粪便总产出量为9500万吨,约有1/6的畜禽粪过剩。为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国家还立法规定:谁若直接将粪便排到地表水中,将被视为非法行为。

鉴此,荷兰农村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将农作物秸秆加工成建筑材料、牲畜饲料,或用来发电、发酵成有机肥;将固体生活垃圾加工成优质肥料,或用以堆山造景;将禽畜粪便进行脱水、灭菌、除臭,加工成饲料或肥料等。

值得一提的是,广大农民在浓厚的环保意识驱使下,如今又开始修建风车了。

风车是一种风力发动机。早在13世纪时,荷兰人民就开始使用小型风车磨面;15世纪,风车渐渐被用在排水及填海工程;17世纪,荷兰正式把风车当做动力来源,不仅数量大增,还被广泛利用,甚至用于小型发电厂;而到了19世纪,全国风车曾一度多达2万多座,成了风车的黄金时代。然而,也正是从那时起,由于蒸汽机的出现,风车渐渐被淘汰,现在仅存9500多座。

然而,在通往海港城市鹿特丹的路两侧,人们会发现风车磨坊越来越多。据介绍,这是因为使用传统磨坊磨出来的面粉,烘焙的面包口感更好些。同时,还能节省其他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强化对风车的保护,美化田园风光。

随着“风车热”的再现,一些风车制造商也显得分外忙碌。如出身“风车世家”的Verbij,雇用了20位手艺精绝的木匠,完成了一项耗资190万美元的项目,用传统工艺重建一座毁于1930年的风车磨坊,又包揽了在美国建造3座风车的项目。其中之一,是旧金山金门的莫菲风车的重建。

农村受重视

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届荷兰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荷兰也像欧盟大多数国家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至今仍保持着这一势头。若长此下去,到最后可能会导致没有人留在农村。农村和一些小城镇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最低也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只有达到这样的标准,农村才会健康地发展下去。

为解决这一问题,荷兰政府伤透了脑筋,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进行调节。其调节的方式不是简单地鼓励和刺激农民不要因为收入低而离开土地迁往城市,而是使农民自愿地留在土地上,留在农村。如倡导“活力四射的农村”建设,重建农业结构,开发新的农产品项目,生产新品种的农产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及时帮农民分忧解难,等等。

也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荷兰农民建立了自己的信贷合作社——拉博银行集团。2001年,拉博银行向农民发放农业和园艺贷款158亿欧元,向国际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放贷款159亿欧元,在农业信贷市场上占有87%的份额。由于它以相对低廉的利率为农民办理农业信贷,所以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农民的决心和信心。目前,荷兰农民大约90%的银行信贷来自于拉博银行,拉博银行也已经发展成为荷兰的第二大银行,并跻身于世界400家大银行之列。

农民素质普遍高

荷兰一向重视提高农民素质。体现在观念上,是把农业作为一项职业;体现在行动上,就是重视农民的教育。

早在1901年,荷兰政府就实行了义务教育。2004年,该国教育和研究的经费占国家总预算的19%,比其他任何部门都要高。与农业有关的科研、推广和教育,由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统一负责,该部在科学和知识传播的投入,每年都占全部预算的2/5。

荷兰的农业教育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即初等、中等、高等和大学。初等主要提供农业基础教育,每个年轻农民都必须接受这种教育;初等农业教育结业后,可选择进入中等农业学校学习,学制为二至四年,主要学习与农业有关的各种职业技能;高等农业教学由学院承担,内容涉及农业经营、研究和农业组织等领域,一般要学习四至五年,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相当于其他国家学士的学位;大学农业教育由瓦赫宁根大学承担,这是农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学制一般为五至六年,毕业后可获得相当于其他国家硕士学位,再继续深造四年可获得博士学位。此外,荷兰的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也很发达,培训系统几乎覆盖了农村的每个角落。其培训内容,涵盖了农业技术、经营、市场推广等各种与经营农场有关的知识。这些学校开办短期培训课程或实行晚间授课,不耽误农民白天的工作。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高。随着农业科技更新的加快,农民接受终身培训在荷兰已成为共识,绝大多数农民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短期培训。

荷兰农民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实际应用,培养学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结束了初级农业学校的学业后,学生通常要经过两年的见习期,坚持“在干中学”,学校听课只占一小部分。届时,学生主要是和农场主一样干活,必要时可以得到辅导老师的帮助。这种实习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完整地复习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而且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实际情况,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正是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使荷兰农民得到了系统的培训,具备了相当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素质。

除此之外,由于学校教育、家庭熏陶和社会影响,荷兰农民还自幼养成顾全大局的美德,如政府就某条乡间公路进行整修,或农业合作社就某项规定进行修改,征求广大农民的意见,农民都会各抒己见,据理力争,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而一旦形成决议,又都会无条件服从和遵守,并尽最大的努力予以实施。

农民惯于“向外看”

荷兰农民还具备了所有成功的企业家的特质——“向外看”。荷兰有一份《农业日报》,主要读者是农民,每天出版7大张共28个版面。内容包罗万象,除了农业产品商情价格公告之外,每日头版都是国际上重要影响农业相关政策的新闻,包括WTO贸易的争论主题、欧盟法令的进展等。农民如获至宝,不仅认真阅读,还彼此进行讨论,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反复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荷兰农民家中都接上了互联网,可以随时到相关网站上了解国际市场最新的农业信息。正是利用了网络这个现代化的交流工具,荷兰农民才能随时把握市场发展变化的动向,才能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使自己的产品领先于其他国家。

由于荷兰国际商贸和旅游业高度发达,至少有3/4的荷兰人会说一门外语,44%的人会说两门外语。他们也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和游客的交谈,了解对方国内的有关情况。

荷兰农民用羊做广告,就是从国外形形色色的广告中受启发的结果:某农场同一家专门预订酒店的网站合作,精心挑选了15只羊,让它们穿上印有这家网站名字的“制服”,在公路附近的草场上漫步、吃草,以吸引路人观望,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于这种“制服”是纯棉产品,羊穿在身上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而且又事先经过特殊加工,“制服”还能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所以,对农民来说根本不用投资,更无任何损失,而每只“广告羊”每月却能赚5到25欧元。这一新兴行业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经有12群“广告羊”,预计一年内能增加到2.5万只,从而成为养羊农民的又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也正因为农民惯于“向外看”,才使得荷兰从传统的农业弱国发展为现代农业强国。目前欧盟正在逐步减少农业补贴,许多欧盟成员国的农民都在担心未来。相反,荷兰瓦赫宁恩大学农业教授鲁迪·拉宾日却自豪地表示:“荷兰农民不用担心,因为我们的农业是知识型的,最能经得起全球化市场的考验。”

农民普遍重“优质”

荷兰奶制品业首屈一指的康宾纳合作社对牛奶的质量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如果一个成员提供的牛奶不符合标准,合作社会要求他在限期内尽快找出问题,并根据需要派技术人员帮助他改进。如果他提供的牛奶第二次出现质量问题,合作社就会停止向其收购。合作社的体制是奖惩结合,对质量长期保持第一者,不仅给予一定奖励,还会在全体成员中推广他的经验。

康宾纳合作社有6个加工企业,原料虽然只有一种——牛奶,但产品却多达数百种,有奶酪、奶油、酸奶、奶粉、牲畜饲料添加剂、运动食品和药剂配料等,产品远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提高收益,康宾纳合作社还十分重视新产品的开发,所属6个企业都设立了新产品研制开发部,并雇用了相当数量的食品、化工等方面的专家。这些专业人员与销售部门联系密切,熟悉市场发展情况。他们还经常参加有关的国际学术活动,与不少在世界奶制品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康宾纳合作社的公关部经理布朗格斯说:“100多年过去了,合作社的宗旨并没有变,那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益。农民们既是生产原料——牛奶的提供者,又是合作社的股东。他们比我们这些雇员更明白,只有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获取更多的收益。”

事实上,荷兰的其他农产品、食品公司,也都像康宾纳合作社那样,非常重视产品质量。若质量不过关,宁可作为垃圾处理,也决不廉价出售。

农民也玩高尔夫

若将英文绿色(Green)、氧气(Oxygen)、阳光(Light)

和步履(Foot)的第一个字母连起来,正好是髙尔夫(GOLF)的英文拼写。多年来,不少人都认为高尔夫是富人的游戏,但在当今的荷兰,数十万农民也都成了高尔夫的爱好者。

之所以如此,首先应归功于一位名叫韦宁克的农场主。韦宁克最先把自己的牧场变成了球场,并对高尔夫规则和球具进行改革,将传统的精致小巧的高尔夫球换成黄色的大球,将荷兰传统工艺品木鞋穿在了球杆的前端,以便打起大球得心应手。此外,韦宁克还将原来的18洞改为10洞,将改进后的这项运动称作“农夫高尔夫”,并专门办了个“农夫髙尔夫倶乐部”。由于价格便宜,环境别致,场地更宽阔,所以农夫高尔夫球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在不到几年的时间内,农夫髙尔夫的爱好者已成倍增长。到2005年年底,荷兰已经有85家农场改造成了兼营的农夫高尔夫球场;2006年,打农夫高尔夫的荷兰人约达50万。第一届农夫髙尔夫公开赛已在荷兰展开。

现在,韦宁克每周都开办农夫高尔夫的讲座,目的是帮助更多的人通过出租农场作为球场来赚取收入,同时也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