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12242200000057

第57章 定性分析(1)

第一节定性分析概述

一、定性分析的概念和功能

定性分析是对事物质的分析。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质和量两个方面的统一体。定性分析的重要性基于事物的质是事物存在的更重要的方面。

定性分析可以说与人类思维诞生的历史一样久远。在人类思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无数次地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当泰利士确定水是万物之源,赫拉克利特把一切归结于火,德谟克里特描绘宇宙图景的原子结构的时候,他们都是在进行定性分析。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定性分析仅仅是作为一种自在的思想方法,无意识地出现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思维的活动中。马克思主义的创设人有意识地在一切观点、原理和理论层次上彻底贯彻定性方法,从而把定性分析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一种自在的思维方法上升为一种自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在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中是一次重大的进步。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的发展进一步使定性分析方法完善化,也使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确定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以及一些不足之处。

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六个方面。

(1)识别属性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一定属性的事物,属性包括事物自身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事物属性的识别是定性分析最早的内容,因而也是发展历史最长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识别属性的结果,最后通过形成明确的概念或定义表现出来。

(2)要素分析

定性分析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对构成事物诸要素的分析。从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某一中介层次,一方面,它是由许多较低层次的物质实体建构组成,另一方面,它与周围其他事物一起又构成更高层次上某一物质形态。概念这种思维形态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

因此,也可以说,识别属性这种特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形成概念和定义实现的。要素分析就是确定系统的基本构件是什么、有几种的定性分析。

(3)结构整合

结构是一事物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确定的关系。结构主义的贡献之一,就是将定性分析的视点从关注实体扩大到关注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大大完善了定性分析的方法。

同时,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还包括:(4)功能分析;(5)归类,其内涵不仅是识别,而且需要比较;(6)追溯原因,也即判定万物的因果关系等①。

20世纪90年代,本书作者在参与在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的袁方教授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教材时,就对统计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这三个重要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作了分析界定。在本书第十二章中将做详细论述。

我们认为理论分析不同于统计分析或定量分析,理论分析包含定性分析,但其任务不仅是定性分析。所谓定性分析,是要确定现象的性质、划分事物的类别,运用抽象概念对同类万物作出概括。在对调查资料,特别是定性资料进行研究时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分析方法。定性研究也是一种类似于定量研究那样的,有特定的哲学基础,“扎根”于具体资料的、特定的操作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方式,而不是像有些人长期以来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非定量”意义上的泛泛而论或纯粹的“哲学思辨、个人见解、政策宣传和解释”。

如前所说,定性研究者在进行定性分析时往往致力于发展那种与具体资料和背景相关的概括和理论解释,会努力建立一种“扎根”于具体资料、抽象层次较低的理论,而不像定量研究中去进行因果假设的检验。在实际研究中,由于定性资料本身的特点,对经验现象进行概括也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因而许多定性研究者几乎完全只进行描述,而不进行理论分析。

定性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将大量的、特定的细节组织成一幅清楚的图画,一组相互连接的概念,各类相互区分的类别,却很少如定量分析那样去试图证明其中普遍的法则,提出某种尝试性的理论解释。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者有其相同之处也有其相异之处。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异同

1.相似性

首先,两种资料的分析形式都包含推论。研究者从社会生活的实证细节加以推论。这里所谓“推论”(infer)表示证据为基础,通过判断、而后导致结论。这与进行原始资料的摘要有些不同,这是一种找出原因并将资料的复杂性简化的分析方法。其次,这两种分析形式都包含了实证的方法或过程。研究者有系统地记录或搜集资料,接近和考察被研究者的所作所为,并描述资料加以解释,其方法标准化和可见的程度都会呈现其研究设计。再次,所有资料分析的中心是比较,包括定性和定量资料,所寻找类型——相似性和相异性,形同与不同的方面。最后,在质化和量化资料分析中,研究者都努力避免错误、有问题的结论及误导的推论。研究者也都留意可能的谬误。他们将各种解释、讨论和描述加以分类,并评估各种不同研究的价值,从中找出比较真实、有效或有价值者。

2.相异性

定性分析也有四个方面和定量分析不同。

第一,标准化程度不同。研究者从一些特殊的、标准化的资料分析技术中加以选择。定量分析已经发展得很完备,其基础是应用数学。相反,定性分析就比较不标准化,通常是归纳的。

第二,分析所开始的时间不同。定量研究者会等到所有资料都搜集完成并转换成数字后才开始进行资料分析,并将数字排出顺序以求其类型或关系。定性研究者在研究计划中比较早开始进行分析,当还在搜集资料阶段即开始寻找类型或关系。早期的资料分析工作会引导接下来资料搜集的工作,因此,定性分析不是独立的一个阶段,而是遍布在研究过程中的每个阶段。

第三,与社会理论的关系不同。定量研究者操作那些代表实证的数据,以检验变项建构间抽象的假设。相反的,定性研究者借由将实证证据和抽象概念混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新的概念。定性分析举出实证而不以检验假设的方式来显示理论、概化或诠释是可信的。

第四,在抽象化的程序上,或者说是和社会生活细节的距离上的不同。在所有定性分析中,研究者将原始资料放进那些他们为了要确认类型或概念的类别中。定量分析,则通过统计,研究者运用变量间统计关系的符号语言来探讨因果关系。他们假设社会生活是可以用数字来测量的。当根据统计法则来操作这些数字时,数字就揭露了社会生活的特质。

定性分析比起统计分析则不那么抽象,似乎更接近原始资料。定性分析并不依靠大型的、建构完整的数学和统计的正式知识,其资料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相对统计分析而言是不精确、模糊的,但有较多的意义,如同有的学者所说,“文字并不是基本知识;在社会结构中它们甚至是高于数学的。文字是高度开放性的表达模式,比较有办法连接各种论述和表达的主题,也比较能够打动聪明的读者”(Collins,1984)。

三、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

随着世界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也在日益更新。

电子声像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研究方式,计算机技术已进入实际应用,互联网使我们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们进行既快捷又便宜的联络。高科技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研究带来了很多新的、更加迅捷的处理原始资料的方法,从前的“剪刀加糨糊”的方法进一步被计算机软件所替代。电子邮件逐步在代替印刷品,研究成果的传播正在不断地加速。很多新的、在传统社会无法想象的研究课题(如计算空间的自我和身份等)开始出现了。研究报告开始使用声像形式,用立体的方式呈现研究的结果,克服了语言的平面性和概念化。

科技方面的变化正在迅速地改变定性研究者群体,写作的人代替了面对面交谈的人。这些没有面孔的人置身于一个复制的现实之中,所有传统的概念和观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私人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公众化”了;“神圣的”东西已经越来越“世俗化”了;“理性”与“非理性”

之间的区别已经很难辨别;而传统意义上的“读者”与“作者”已经转换了位置。

“读者”已经变成了“作者”,成为社会现实的“拼凑者”。在高新科技的帮助下,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写作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不同的信息碎块拼合起来,组成对他们自己来说有意义的社会现实①。

定性资料研究的应用软件应运而生。定量研究者运用电脑来绘制图表、分析并呈现数字资料已经超过30年。相反的,定性研究者迈向电脑化及图表仅仅5到10年。研究者将文字输入文字处理程序则可以很快搜寻某些字句作为编码的资料,并将这些编码连接到分析备忘录中。文字处理也帮助研究者修正、并将编码及片段移到田野笔记中。

现在有了那些特别为质化资料分析所设计的软件。许多是很新的,而且是时时在变。比如有的用于文本复原,有以文本为基础的管理程序Asksam和FollioViews,有编码-复原程序Kwalitan和Ethnograph,以编码为基础的理论建构程序Nud.lst,概念网络建构程序MetaDesign和SemNet,以及用于图示定性资料的各种软件等等①。

现在,研究人员运用计算机软件程序来协助分析定性经验资料相对普遍了。

李和费尔丁(Lee&Fielding,1998)将这种程序称作“计算机辅助定性数据分析软件”,简称为CAQDAS。维茨曼(EbenWeitzman)提出了一种易懂好用的CAQDAS方法,这种方法很快就可以用来支持定性资料分析。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一些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记录、存储、索引、交互索引、编码、排序以及交互分析文本资料。维茨曼把最常用的程序分为五个软件系列:文本管理器、编码程序、检索程序、编码理论建立组和概念网络建立组。这些程序具有多重文本处理功能,例如,帮助研究者找到和修改建立在句子和词语上的关键材料,建立概念模型,进行分类排序、关键词编码和文本部分的连接,剥离拒答和有失偏颇的个案以及建立索引。多媒体软件程序刚刚出现,它可以让研究者像研究文本数据一样研究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光盘存储器也可作为存储实地记录和其他民族志视频材料的地方,进而可以进行超文本分析。

李和费尔丁辩称:“CAQDAS(计算机辅助定性数据分析软件)程序的开发者已经日益包括了邻近检索的功能和自动编码功能,前者可能有助于叙事分析,而后者可适用于某些类型的符号分析。CAQDAS程序中新功能的出现反映了这个领域的使用者和开发者之间一般是紧密的关系,反映了开发者想体现使用者所希望的功能的一般愿望,即便是使用者并不总和开发者的认识论偏好相一致。既然软件包日益支持那些对定性分析而言是全新的步骤、程序和功能,或者使那些没有计算机就不可行的步骤成为可能,那么,就越来越没有理由认为软件仅仅是编码——提取的辅助,或者认为编码——提取是定性研究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定性资料的整理

资料搜集上来以后,研究者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资料”指的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然后用逐步集中和浓缩的方式将资料反映出来,其最终目的是对资料进行意义解释。在质的研究中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没有一套固定的、适用于所有情境的规则和程序。

意义阐释既是一项研究活动,又是一门艺术,不可能有机械地、按照一套固定的程序来进行。在做每一项具体的整体和分析时,针对自己的研究目的以及资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分析前的初步整理

英国经验主义科学家培根认为,对原始资料的处理有三种方法,可以与蜘蛛、蚂蚁和蜜蜂的工作状况进行类比(陈波等,1989)。蜘蛛只从自己的肚子里吐丝布网,脱离外面的实际情况,不管是否有无证据,自己一个劲地埋头制造理论。

蚂蚁只是搜集资料和证据,将其堆积起来,不进行分析,也不建立理论。蜜蜂既从花园里采集资料,又对这些资料进行消化和加工,酿出蜂蜜。因此,科学研究应该采取蜜蜂的方法,从大量的事实证据中抽象出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来。定性研究者(像蜜蜂一样)虽然不一定要“抽象”出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但是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实是研究者的一种加工,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手段将资料“打散”、“重组”、“浓缩”的一个过程。

1.整理和分析同步进行

在概念上,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这两个活动似乎可以分开进行,我们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辨析。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它们是一个同步进行的活动,整理必须(也必然)建立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之上。

整理资料这一工作看起来十分机械、单调,但实际上其本身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过程。通过对资料进行一步步具体的梳理,研究者往往能够获得不这样做便无法得到的启示和顿悟。

同时,整理和分析要求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不仅可以对已经搜集到的资料获得一个比较系统的把握,而且可以为下一步的资料搜集提供方向和聚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