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中国道家之精神
12239900000042

第42章 道家的军事思想(3)

用计谋者,荧惑敌国之主,使变更淫俗,哆恭憍恣,而无圣人之数,爱人而与,无功而爵,未劳而赏,喜则释罪,怒则妄杀,法民而自慎,少人而自至,繁无用,嗜龟占,高义下合意内之人。所谓因人事者,结币帛用货财闭近人之复其口,使其所谓是者尽非也,所谓非者尽是也,离君之际用忠臣之路。所谓战克者,其国已素破,兵从而攻之……此所谓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此阴经之法,夜行之道,天武之类也。(《鹖冠子·武灵王》)如此看来,无论是用计谋,还是因人事,其实就是迷惑敌方君王,离间其君臣关系,从根本上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到了最后用兵攻城,敌方已成摧枯拉朽之势,这种作战方略,可以实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吴越之战即是如此。道家将这种战术称为“文伐”。而“文伐”正是为武事开辟道路,营造有利条件。《六韬·武韬·文伐》就介绍了十二种“文伐”方法:第一,“因其所喜,以顺其志。

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这种发挥老子欲取先予之术,多方满足敌方的欲望,以促使其骄傲轻敌,以逐渐创造有利于我方的战机。第二,“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拉拢敌君的近臣,以分化君臣团结之心。第三,“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偷偷贿赂敌君亲信,和他建立友谊,以掌握敌方情报。第四,“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假意侍奉敌方,极尽谦卑之能事,促使敌方纵欲淫乐,送其珠玉,使其玩物丧志。第五,“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尊敬敌国忠臣,但却少给礼物。如其当来使,要故意拖延,不听从他的意见,促使敌君改派他人。然后,向他透露一些真实情况,表示亲近他,信赖他,以结友好。这样对待敌国的忠臣与奸佞,就可以谋取他的国家。第六,“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千方百计收买敌方近臣,离间敌国边远的大臣,使有才干的大臣为他国所用,加上受外国侵略,就少有不灭亡的。第七,“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要用厚重的礼物,让敌君王对我深信不疑,并收买其亲信,使他们荒废自己的职责,导致国库空虚。

第八,“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必败。”赠送敌君以重宝,进而与之共同谋划别国,所图谋的又对他有利。因为有利所以信任我方。这样敌君就为我所利用,敌方焉有不败?第九,“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用煊赫的名号颂扬他,不让他受到危难,给他势倾天下的感觉,毕恭毕敬地顺从他;以至高无上的名位尊崇他,先夸耀他的功绩显荣,再恭维他德比圣人,这样他必然狂妄自大而对于国事懈怠废弛了。第十,“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对敌方表示恭顺诚信,以取得其友情与信任;顺承他的意图办事,好像兄弟一般的亲密;这样就微妙地控制了,时机一到,就像天要来毁他一样,轻而易举地将其消灭。第十一,“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危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内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尽力闭塞敌君的视听,以尊贵的官位和大量财宝收买敌国豪杰之士。

国内虽积蓄充足,却装作穷困;暗中以富贵来收纳智士制定谋略,收纳勇士以鼓士气,秘密壮大自己。第十二,“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扶植敌国乱臣以迷乱其心智;进献美女以迷惑其意志;送他宝马良驹,使他沉溺骑射而疲劳;常报以有利的形势,让他高枕无忧,然而抓住时机与天下人袭取其国。如此顺利实施这十二谋略,就会产生有利的征伐形势。

(二)以奇用兵

与“文伐”的谋略相联系,道家还形成了“奇正”的战术理论。《老子》第五十七章提出了“以奇用兵”的原则,而该书第五十八章又有“正复为奇”的论述。在老子心目中,正与奇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思想为历代兵家所承。所以,我们看到后来的《孙子兵法》等书都把“奇正”作为一个重要范畴,用以阐发其兵学思想。

“奇正”战术的核心在于“变”,此所谓“胜道不一”。《鹖冠子·世兵》说“兵以势胜”,而“势”却随时间变化,甚至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有利的可能变成不利的,不利的也可以变成有利的。因此,行军或前进,或后退,或平齐,或超越。得势时可顺流而行,发兵如射箭一般迅疾,行动如震天的雷霆;失势时,当收缩阵势,或据固坚守,或悄然撤退。总之,要随时间变化而变换自己的战术。正因为兵势“时不常使,蚤晚绌嬴,反相殖生,变化无穷”,将军当善于把握勇怯、死生、先后、左右、阴阳、虚实、迟速、合散、消息、祸福、终始、忧喜、吉凶、得失之机,因势利导,避开使我方处于绝地的不利因素,利用对我方有利的条件,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用兵之奇在于贵因。《吕氏春秋·贵因》分析了用兵胜败的本质后指出:“凡兵之胜,敌之失也。”因此,兵“不可胜在己,可胜在彼”。要培养自身成不可胜之势,那就需要“贵因”。因敌之险以为己之固,因敌之谋以为己事之策。注意隐蔽自己,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唐代李筌曰:“夫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遵命也。制人之术,避人之长,攻人之短;见己之所长,蔽己之所短。”(《太白阴经》卷一《人谋上·术有阴谋》)他强调用兵之道在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兵贵无形”是军事基本战术,也就是说用兵要善于隐藏自己。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第三十六章),这里的利器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秘密武器即杀手锏,乃克敌制胜的法宝,不可轻易让人知道。其实,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作战意图、作战方案要注意保密。“凡谋之道,周密为宝。”(《武韬·三疑》)因为战争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达到作战目的。《老子》第六十九章曰:“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用兵要善于虚虚实实,善于隐藏,善于伪装,才能克敌制胜。王真在《道德经论兵要义述》中说,“夫以道用兵则知者必不言其机也,言者必不知其要也”,“夫有知其所知而不言其所知,此人之上也”。行军意图不得随意外泄。

(三)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老子深明强弱转化之道,认为强能变为弱,比如“兵强则灭”(《老子》第七十六章)。当然,弱能变为强,弱小受欺,往往会激发自我奋发图强,这与“哀则胜”的思想是相互贯通的。老子常以水为喻,阐述以弱胜强之道。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第七十八章)老子解释其原因是“以其无以易之”,水性为下,不与物争,随曲就圆。

当水积蓄到一定的“势”的时候,就具有冲击一切的威力。吕惠卿注曰:“流大物,转大石,穿陵谷,浮载大地,唯水为能,则是攻坚强者无以先之也。”

《孙子兵法·虚实》直接道破以水喻兵的要旨。书中说道:“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尉缭子·武议》亦曰:“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当然,有时强弱并不是实力的对比,而是强而示之以弱,弱则示之以强,从而迷惑敌人,出奇制胜。《孙子兵法》则直接提出“强弱形也”的主张。军事统帅在用兵时应当正确把握战争过程中的主与客、进与退、攻与守、奇与正、强与弱、利与害、福与祸、取与予、歙与张的关系,机智地实施知主守客、知进守退、知强守弱等一系列战术,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老子在第六十九章中指出:“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