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12233500000078

第78章 谈观察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现,人们对同一对象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每时每刻都发生的。为什么会如此呢?并不是人人都懂得。熟知非真知,一些人往往就是从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这个极为平常的生活现象中走入唯心主义,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个现象,但无法解释这个现象,因而只好听信各种各样花样精巧的唯心主义胡说。

我们面对的是无限的、多样的世界。人们对世界的关注力和观察力是各不相同的,从而在人的心中产生无数不同的世界,即多样化的主观世界。

从关注力来说,动物学家关注的是动物,植物学家关注的是植物,艺术家关注的是山水,而哲学家关注的是哲学: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关心的不是山水本身而是对它的哲学体悟。我们不能因为人们关注点不同而否认世界的多样性。如果对动物学家来说世界就是动物世界,对植物学家来说是植物世界,依此类推,必然是一人一世界。

从观察力来说,也是各不相同的。毛泽东说一起游香山,游的地方虽然一样,但是每个人写出来就不一样。这不仅有文章风格问题,而且各人观察的着力点也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几乎对同一事物、同一对象,由于观察力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主观印象。

关注力和观察力属于认识的主体性,但世界只有一个。正如香山还只是一个——客观的香山,不会因为描写不同而出现无数个香山。世界在我心中,每人都有一个世界,这只能就反映而言,而不能就客观世界而言。客体是一,而主体反映是多。这就是主客体的差别性。可是要正确反映客体,还是要以客体为准,不能以主体为准。不管关注点如何不同、观察力如何不同,不管人们对世界关注如何多样,不管游香山的人有多少,写出的游记有多么不同,他们的对象都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香山。关注点、观察力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涉及的是主体认识,它不能取代世界客观自身。

我这里只讲观察,观察可以多样。但观察还有正确与否的区分,正确的观察离不开正确的思维方法。陈云曾经强调学习哲学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他强调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也就是毛泽东说的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因为实际就其存在来说是全面的存在,如果只看到片面,不算从实际出发,虽然片面是全面的一部分,但不能把部分当作整体。如同两人看招牌,一个看到正面,一个看到反面,虽然都是招牌的内容,但不全面。如果各执一词,就是片面性。片面性不是毫无根据,而是根据不全面,所以叫作片面性。

还有一条很重要,全面性的本质在于规律性认识,并非面面俱到。按毛泽东的说法,聪明人和蠢人以是否掌握规律为分界线。掌握客观规律,就比较主动、比较自由,就变成比较聪明一些的人。如果不认识客观规律,在不认识它以前,我们的行动总是不自觉的、带着盲目性的,这时候我们是一些蠢人。毛泽东在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干的许多蠢事做自我批评时,就坦言干过许多蠢事。在实际工作中,减少片面性,就可以减少蠢事。

一人一世界是错误的,但一人一心中有一世界则是正确的。要使自己心中的世界具有客观性,必须使主观世界符合客观世界,这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这是一个过程,而且是无止境的过程。问题是要承认这个哲学道理,而不能沉迷于有些哲学家鼓吹的“世界就在你心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