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信而后谏,惟友亦然。欲主人之必用吾言,必先使主人之不疑吾行,为主人忠谋,大要顾名而不计利。凡与主人相依及效用于主人者,率惟利是视。不得遂其所欲,往往易为媒孽①。其势既孤,其闲易生,稍不自检,毁谤②从之,故欲行吾志者,不可不立品。
【注释】
①媒孽: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陷人于罪。
②毁谤:诽谤,说别人的坏活。
【译文】
树立信义,才可以为上司出谋划策,对待朋友也是这样的。想让领导采纳你的意见,就得让领导信任你的品行。忠心耿耿地为领导谋划筹思,其要领就是只考虑名节而不要去计较那些蝇头微利。凡是跟领导相互依靠,效忠于领导的人,万万不可成为见利忘义之徒。这些人一旦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达不到他的目的,就容易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陷人于罪。这类人势力已经孤立,和领导也容易产生隔阂和不睦,言行上稍不检点,毁誉攻击之辞也就会紧紧伴随着他。因此想要实现志向的人,不可不首先树立自己的良好品行。
【智解】
中华民族历来是强调信用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把信用、信义看得非常重要。孔子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是强调一个“信”字。
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自古以来,讲信用的人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颂,不讲信用的人则受到人们的斥责和唾骂。李白曾在他的《长干行》中写道:“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所谓“抱柱信”是说一个叫尾生的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还没有来,河水就涨了。尾生为了不失信用,还是不走,宁可抱住桥柱,被水淹死。尾生的行为是过于迂腐,但他表现出的精神却受到称颂。
“人无信不立”,恪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所谓恪守信义,是指对许诺一定要兑现。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空头支票”,会给他人添麻烦,也会使自己名誉受损。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对他的信任。孔子的门徒曾子,听说妻子为了让孩子听话,哄骗他说要杀猪给他吃,就真的杀了家里唯一的猪。因为他深深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即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可失信。
商鞅变法时,为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能搬此木到北门者,赏五十金。”有人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众赏他五十金。商鞅的举动意在树立威信,博取百姓的信用,让百姓相信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而他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推行他即将出台的改革措施。
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王安石写诗称赞商鞅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斤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无论是商鞅的治国之术,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只有说话算话,才能取信于人。
许多事情,都是“成于信,毁于随”的。待人信诚,方能得到别人信任,才能被视为可以依托的人。否则,不仅一事无成,还有可能招来灾祸。
明代《郁离子》一书中有如下一则商人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某商人过河船沉,他拼命呼救,渔人划船相救。商人许诺:“你如救我,我付你一百两金子。”渔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商人只给了渔人八十两金子,渔人责斥商人言而无信,商人反责渔人贪婪。渔人无言走了。后来,这商人又乘船遇险,再次遇上渔人。渔人对旁人说:“他就是那个言而无信的人。”众渔人停船不救,商人淹死河中。这真是:“失于信,丢了命,自作孽,不可活。”这就是言而无信的下场。
对别人委托的事情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但不要应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他告诫人们,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依赖的。
讲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小信成则大信立”,治国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讲信用。一个讲信用的人,才能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们才可以根据他的言论去判断他的行为,进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前后矛盾,言行不一,则无法判断他的行为动向,对于这种人,是无法进行正常交往的,更没有什么魅力而言。
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方法。信任是守信的基础,也是取信于人的方法。具有魅力的人,应该是守信的人,诚实的人,靠得住的人。现代人需要拥有的品质很多,但是以信义为最重要。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的人受到尊重和信任事情很多,但因失信而遭人唾弃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无论是爱情、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哪一个场合,缺乏诚信就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真正的“身价”。外在的财富、容貌和职位可以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但你若无诚信,你的外部条件只能使你更加遭人反感;你若有诚信,这些外部条件就会加倍地放大你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