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12214800000007

第7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3)

(四)反光部分

反光属于暗面部分,较暗面稍亮,它的色彩倾向更多地反映环境色。在同样的环境中,物体本身越亮,环境色的影响越强,物体本身越暗,环境色的影响越弱。

(五)明暗交界线

阴暗交界线既受不到光源色的照射,也接受不到环境色的反光,因此明度、纯度最低,是非常低明度和低纯度的固有色。

(六)高光面

高光面,或叫高光点,是质地光滑物体受光部分中最亮的部分。其色彩基本上是明度较高的光源色,几乎完全丧失了固有色。如果物体的质地不很光滑,则高光面的色彩呈现为明度略低的光源色与微量固有色的混合。

(七)投影

投影是物体的影子,它的色彩,是投影面的固有色与投影面所受反光的环境色的混合,明度与纯度都很低。

归纳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物象受光面的颜色,是光源色与固有色的混合;明暗交界线的颜色基本是降低了明度与纯度的固有色;高光面基本上是明度较高的光源色;背光部分的颜色则是环境色与固有色的混合。

但是这种颜色之间的混合又十分复杂,它不是环境色与固有色的直接混合,而是一种明度与纯度不断变化着的混合,而且环境色与固有色混合的比例也十分复杂,其中哪一种为主,取决于光源色的明度和纯度、环境色的明度与纯度、光源和反光光线的直射与测射的程度、物象固有色的明度与纯度以及物象质地的反光性能等等。

二、色彩的纯度变化

色彩的纯度能够引起视觉上的扩张性或收缩,前者指纯度高的色彩,以其明亮、醒目的张力显示出扩张的意味;后者指纯度低的色彩,由于波长短,脉冲弱,刺激性小,因此产生收缩之感。色彩纯度的这些基本属性已在生理和心理学者那里得到实证性结论,而重要的是在绘画过程中如何按照这个原理找到有效的运作方法,掌握色彩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一般我们将红、黄、蓝界定为三原色,其纯度相对较高,色彩性能也较为稳定,在色彩调配过程中被认定为是其他颜色的母色;而橙、绿、紫为间色,是通过三原色两两混合调成的色,因其纯度的降低,其夺目程度自然要略弱于原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原色色彩感强,间色色彩感弱,以此类推,色彩的纯度变化序列是原色与其他色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的结果。然而,这仅仅是从色彩混合的角度对纯度概念的一种界定,在写生绘画中遇到的情况远比这一界定的情况复杂得多。例如,我们常常根据描画的需要对颜色进行提纯或减纯,提高或降低对象固有色的色相属性与彩度值,进而增加环境、光源等外部色相的权重。

这说明在观察客观物象的过程中,对色彩纯度的视觉感知,并非取决于它是原色还是间色等概念赋予的绝对标准。由于物象表面所呈现的色彩,受光源、环境以及观测距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即使物象本身的色彩是纯正的,也往往与实际看到的色彩纯度并不一定一致,甚至连色彩倾向也会发生变化。正如一块红色在阳光、天光或灯光下会出现不同偏色的道理一样,它的纯度肯定也会发生变化。绘画过程不同于摄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范围内的视觉体验,视觉对象存在于不断流变的外部环境中的,这就使得色彩的属性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色彩的明度和色相上说,色彩在强光或弱光照射下,它的明度会提高或者降低,色相会在同类色的范围中游离,但是它的纯度决不会提高而只会降低。当光线变成极强或者极弱时,明度会大幅度提高或者降低,色相则有可能改变倾向,此时它的纯度几乎接近或等于零。另外,我们知道物体暗部色彩的纯度比亮部要低,但不能以这个概念去概念化地处理物体所有情况下的暗部色彩。因为暗部往往受到环境反光的影响,反光的强弱不仅影响到暗部的色相,同样也影响到暗部的纯度。特别是那些表面质感光滑、通透的物体,暗部色彩比概念中的纯度要高。

色彩的纯度除本身根据含灰量的多少产生变化外,还极易影响周边颜色或受其他颜色的影响。换言之,既要掌握好纯色量的控制,又要考虑它与周边乃至整个画面的对比关系。富有经验的画家对于色彩的纯度的把握往往在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例如,可能仅仅局限于小的面积上,起到画龙点睛和提领全局的作用;还可能是大面积运用,与色相和明度共同协调地组成较高纯度的画面;再可能是根据周边以及整体画面的其他颜色来确定纯度的高低,就是说不仅仅依赖颜色本身的纯度,而是通过对比来把握。

为什么一些画面使用鲜艳、热烈的色彩有的显得舒服,而有的显得火气?另一些灰调子画面有的看上去显得优雅、沉着而不失响亮的色感,而有的看上去显得粉、脏、单调、沉闷?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在他的《色彩入门》一书中写道:”经验使我们知道,不同色彩的某些结合使人愉快,另一些则使人不愉快或使人全然无感觉。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决定效果?回答是:在使人愉快的色彩中间自有某种有规律的、有秩序的相互关系可寻。缺少了这个,其效果就会使人不愉快或使人全然无感觉。效果使人愉快的色彩组合,我们就称之为和谐。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假定:和谐=秩序。”由此可见,同样使用较高纯度的色彩显示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原因在于色彩搭配是否合理,就像威廉·奥斯特瓦尔德说的那样是否使色彩的纯度处理符合画面和谐的秩序。如果提高画面整体上的纯度,色彩之间不可缺少过渡和呼应,反之层次单调就会造成火气、生涩的感觉。所谓灰调子的画面不失响亮的色感,恰恰是注意了色彩层次的变化,注重表现色彩间微妙的差别,准确地运用各种灰色调纯度的对比,所以使得灰调不灰否则就会出现粉、脏、单调、沉闷的效果。

在绘画过程中,我们注意色彩纯度的变化,应主动地调动视觉因素,重视直觉对客观现象反映的作用,由此积累视觉经验,增强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同时把握色彩纯度变化的规律,要与色彩的其他两个要素结合起来一并认识,因为客观的色彩描绘更重要的是依据现实中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动态变化。

三、色彩的冷暖变化

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不是不可捉摸,而是按一定的规律存在和变化着的。所以研究色彩的冷暖变化同样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前面讲述”色彩的性能”时我们已做过解释,孤立地谈论色彩的冷暖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一块颜色可能是冷色,也可能是暖色,这取决于它们是同更暖还是同更冷的颜色相对比。就是说色彩的冷与暖都是相对的,只有在相互间的对比中才能发现它们自身的特征。同一种颜色,由于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所呈现的冷暖变化就不同。例如,一块灰色分别置入红、蓝两块背景中,它们给人们的冷暖感受就大不相同,在红背景中显暖,在蓝背景中则显冷。当然,识别与把握色彩的冷暖关系并不都像这样的例子如此简单,在变幻无穷的色彩系统中,一切冷暖的变化都非常的微妙,只能通过对比才能认清这些细微的变化。在实践中你会发现,多数情况下色彩的冷暖关系往往是相互依附、相互补充的。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冷中见暖、暖中带冷的画面,这里既包含明暗关系相互穿插的因素,又包含物象色相丰富以及固有色变化等因素。如何理解这种色彩冷暖关系错综复杂的画面,当你面对这种色彩关系进行写生时如何进行组织和把握,做到画面色彩冷暖关系丰富、有序而合理、纷呈而不乱,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学会造型艺术特有的观察方式,不断积累视觉经验,在绘画实践中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力。

就色彩冷暖变化的一般规律而言,光源色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色光线照射下的一般规律为:

一、在冷光源下亮部色彩偏冷,暗部色彩就偏暖,反之亦然;二、阳光下的物象,受光部偏暖,背光部偏冷。有天光色影响的部位有蓝灰或蓝紫的色味;三、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显,可以根据冷暖色光的强弱进行区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灯光、火光等为暖色,中午的阳光、天光、白炽灯光等为冷光;四、光源色引起环境色的变化,呈现的色彩冷暖变化是多样的。例如一个室内虽不受阳光直射,但窗外有一面受光的红墙,它的反射光超过天光强度的话,就使光源色变成了带红味的暖光;又如有的室内有阳光照射,但写生物则放在不受光处,其光源色可能受墙壁反光的影响,此时环境色就变成了光源色;再如暖光源下暗部色一般偏冷,若旁边有较强的暖色反光的话,其暗部也会偏暖。总之,受光与背光部之间确实有冷暖色对比现象存在,了解这条变化规律能有助于整体色彩的判断和掌握,而具体上色还须从客观的立场出发,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如果把规律作为一种死板的公式则会造成偏差。

色彩的冷暖变化不仅与光源色有关,而且还与色彩与视点的距离相关。其基本规律包括:

(一)同一种色在不同的距离内色彩感觉有强弱的差别。不同的色在等距离的情况下也有强弱差别。如各种色块离视点越近色感越强,越远则越弱,最远处呈蓝、紫灰色。

(二)色块的面积明度相同、距离相等,暖的颜色比冷的原色强,纯度高的比低的强。

(三)近景相对地偏暖,远景倾向于冷。

(四)近景的色彩饱和鲜明,距离越远纯度越低而趋冷灰色。

(五)近景明度对比大,层次丰富,体积感强,远景则变弱。远处的亮色明度变弱,而深色反而相对地变浅。

上述规律涉及色彩的空间透视问题,反映出色彩的透视变化规律。尤其是画风景写生,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就格外突出,形成的色彩冷暖变化也显而易见。造成色彩空间透视的原因,首先是大气层本身并非绝对透明,而是由水气、尘埃及其他微物的混合体。这些物质对阳光能起折射作用而使波长短的蓝、绿、紫色光漫射于空中,就使大气层带有冷色倾向。所以使远景物像的色彩带蓝灰味。

对于学习绘画的人来说,从理论上来了解色彩的偶然性是有必要的,但在实际绘画创作过程中,我们感到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对于色彩冷暖性质的认识,只靠字面上的理解显然还不够,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观察、比较以及实践中不断地验证色彩冷暖概念的理论,这样才能使认识逐渐地深化与完善。伊顿在研究色彩的冷暖关系时,曾将冷暖的特性与若干相对应的术语联系起来进行表述,如:

冷暖/阴影阳光/透明不透明/镇静刺激/稀薄浓厚/流动固定/远近/轻重/湿干。他的这种研究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说明对于色彩关系的研究应以理论联系的原则为基础,不能只拘泥于书本教条,要学会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善于根据基本原理举一反三地认识现象总结规律。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和运用规律,提高色彩对比的表现力,提高对画面的色彩调度能力,使画面的整体达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效果。

思考与练习:

一、对色彩如何进行分类?并按类别的范畴准确表述相关概念。

二、色彩明度变化的自律特征是什么?明度在色彩表现中有哪些作用?

三、色彩纯度变化对色彩的明度、色相、冷暖会产生哪些影响?

四、如何理解色彩冷暖关系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