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难度谈话的艺术
12214700000017

第17章

同事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这样的事,求你做一件事、借钱借物等。如果自己有时间有精力,帮一下倒无所谓。但赶上自己没时间没精力的时候,该怎样拒绝对方而不伤情面呢?

1.轻松地说“不”

(1)做好说“不”的准备。我们可分析一下,那些在别人不论提出多不合理的要求时都很难说“不”的人,通常是由于以下一种或几种原因。

首先对自己的判断力缺乏自信,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别人不该期望自己做的。

其次渴望讨别人喜欢,担心拒绝别人的请求会让人把自己看扁了。对自己能够力所能及地承担起多少责任也认识不清。

最后是自卑作怪,因而把别人看成是能控制自己的“权威人士”。

然而,不论出于何种理由,这些不敢说“不”的人通常承认自己被感情所支配。不管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如何,他们很少在别人提出要求时思量再三并给予有效的答复。

(2)用拖延来说“不”。一位女友想和你约会。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晚上八点钟去跳舞,好吗?”

你可以回答:“明天再约吧,到时候我给你去电话。”

你的同事约你星期天去钓鱼,你不想去,可以这样回答:“其实我是个钓鱼迷,可自从成了家,星期天就被妻子没收啦!”

(3)用沉默说“不”。当别人问:“你喜欢阿兰德隆吗?”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自会明白。

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这就表明,你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4)用回避说“不”。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武打片,出影院后,朋友问:“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点的片子。”你正发烧,但不想告诉朋友,以免引起他的担心。朋友关心地问:“你试体温了吗?”你说:“不要紧,今天天气不太好。”

(5)用模糊说“不”。外交官们在遇到他们不想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总是用一句话来搪塞:“无可奉告。”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说“是与不是”时,也可用这句话。还有一些话可以用来搪塞,如“天知道”、“事实会告诉你的”、“这个嘛……难说”,等等。

(6)用反诘说“不”。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你的恋人问:“你讨厌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讨厌你吗?”

(7)用推托说“不”。比如一个宾馆服务员,一位客人请求他给换个房间,则可以说:“对不起,这得值班经理决定,他现在不在。”

你和妻子一块上街,妻子看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很想买,你可以拍拍衣服口袋:“糟糕,我忘了带钱包。”

有人想找你谈话,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8)用客气说“不”。当别人送礼品给你,而你又不能接受时,你可以客气地回绝,比如: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等。

(9)友好地说“不”。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绝是有礼貌而且愉快的,但又是那么干脆。

(10)拿事说“不”。某造纸厂的推销员上某单位推销纸张。推销员找到熟悉的这个单位的总务处长,恳求他订货。总务处长彬彬有礼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们单位已同某国营造纸厂签了长期购买合同,单位规定不再向其他任何单位购买纸张了,我也应按照规定办。”因为总务处长讲的是任何单位,就不仅仅针对这个造纸厂了。

当我们羞于说“不”的时候,请恰当地运用上述方法。但是,在处理重大事务时,来不得半点含糊,应当明确说“不”。如果是朋友的真心求助,则不能轻易用说“不”的方法应付,应努力竭尽所能,若实在违反原则且自己力所不能及时,也应该委婉地说“不”。

2.委婉地说“不”

若别人有求于你,而你出于各种原因却不能接受,又不好直说“不行”、“办不到”,怕因此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若对方提出一些看法,你不同意,既不想讲违心之言,又不愿直接反驳对方;若你看不惯对方的行为,既想透露内心的真情,又不愿意表达得太直露,以免刺激对方。要想处理好上述社交经常出现的情况,就要在社交活动中学会巧妙委婉的拒绝,根据不同的情境说“不”。

(1)假托直言。直言是对人信任的表现,也是与对方关系密切的体现。但是多数情况下直言因逆耳而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要拒绝、制止或反对对方的某些要求、行为时,可采取假托由于非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从而加以拒绝,这样对方就容易接受。例如:

某报社的推销员登门要求你订阅他们发行的报纸,可你不想订阅。你可以很有礼貌地说:“谢谢。你们的服务很周到,可是我家已经订阅了其他几家报社的报纸了,请谅解。”

(2)反复申诉。当别人侵犯了你的权利时,你要维护你的权利,既坚持你的立场而不动摇,也不要急躁或高声喊叫,应该学会在一种冲突的情境中有效地反复表达你的意见。例如:

你到商店去买东西,由于购物的人多,售货员少找给你10元钱。你向售货员提出,售货员因记不清而引起了纠纷。这时你要以一种平静而重复的声音诉说是如何少找给你钱的,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下面这段店员和买主的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买主:“小姐,你少找给我10元钱。”

店员:“不会吧,我们总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买主:“我相信你们总是这样做的,可是你确实少找给我10元钱。”

店员:“你有发票吗?”

买主:“有(拿出发票)你看,就是差了10元钱。”

店员:“(看发票)你在这里买的是两双儿童的靴子。”

买主:“不错,你再算算,就是差10元钱。”

店员:“你看过你的衣袋没有?你是不是掉在哪儿了?”

买主:“不会的,我没动地方。我衣袋里再没有钱了。”

店员:“现在没法结算,快闭店时我们结账,你来一趟好吗?”

买主:“好,我相信您一定会想起来的。”

(3)模糊应对。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或不便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对方,这时可以用模糊语言来应对。例如:

在医院里,一位患有严重疾患的病人问医生:“我的病是不是很重,还有康复的希望吗?”

医生回答:“你的病确实不轻,但是经过治疗,安心养病,慢慢会好的。”

这里的“慢慢会好”是模糊语言。这“慢慢”是多久,是说不清的,但给病人以希望,对病人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4)热情应对。明确表示你希望满足对方的要求,并表示同情,可是实际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请对方谅解,而不直接拒绝。这样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

客户要求电信局安装市内住宅电话,由于供不应求,无法一一满足,但又不能拒绝客户的要求。回答时,应表示同情,并热情地说:

“满足客户的要求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可是由于目前线路短缺,还不能全部解决,我们正创造条件,请您耐心等待。”

(5)旁溢斜出。对对方提出的问题给予回避性的回答,而不直接否定对方提出的不合己意的问题。例如:

你的同学问你:“某某小说写得很不错,你认为怎样?”

你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不过我更喜欢某作家的某一本小说。”

再如,星期天你的妻子说:“今天我们去看话剧好吗?”而你不愿去,可以说:“去看电影怎么样?”这种回答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对方可能会同意你的意见。

3.大胆地说“不”

社交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人的无理请求,若想既把“不”字说出口,又能不得罪人,确实是一种难事,甚至是一种奢求,因此我们面对某些人的无理取闹,特别是面对时弊陋习,务必旗帜鲜明,断然予以拒绝,大胆把“不”说出口。

记得钱钟书先生曾把时下流行的祝寿、纪念会和某些所谓学术讨论会一概拒之门外,而且毫不客气地一连说出七个“不”:“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钱老夫子决不媚俗,该拒则拒,决不留情。

曾有位女士对林肯说:“总统先生,你必须给我一张授衔令,委任我儿子为上校。”

林肯看了她一下,女士继续说:“我提出这一要求并不是在求你开恩,而是我有权利这样做。因为我祖父在莱克星顿打过仗,我叔父是布拉斯堡战役中唯一没有逃跑的士兵,我父亲在新奥尔良作战过,我丈夫战死在蒙特雷。”

林肯仔细听过后说:“夫人,我想你一家为报效国家,已经做得够多了,现在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别人的时候到了。”

这位女士本意是恳求林肯看在其家人功劳的分上,为其儿子授衔。林肯当然明白对方意思,他装糊涂。恰到好处的拒绝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别人。

在管理中,作为领导者,你不可能什么事情、什么情况下都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有些人经常在该说“不”的时候没有说“不”,结果到头来既害己,又害人,将人际关系弄糟糕。

有人说,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请注意他拒绝别人时的样子,这是一个人的全部。“不”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性情,也诠释了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在该说不的时候大胆把“不”说出口,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