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两种象有什么差异呢?原来根据它们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同,两种象展现的个体具有差异:非洲象肩部的高度约有4米,大耳朵,倾斜的脚,臀部与肩部几乎齐高,后脚有三个脚趾,象鼻的前端分叉,形成两只“手指”。而亚洲象肩部的高度约有3.2米,小耳朵,前额隆起,后背倾斜,后脚有四个脚趾,鼻端只有一个“手指”。它们都过着一种家族式的群体生活。
大象是一种极爱干净的动物,它一天要花21小时寻找食物和水。为了保持身体的凉爽,大象一天要在水里泡几个小时,或者用大鼻子吸上水往身上浇。它每天都要摄入320千克的树叶、树皮、果实和草等。而一头成年大象一天需要饮用70?90升的水。此外大象也常常全身滚满泥浆和尘土,使它免受太阳暴晒和蚊虫叮咬。
大象拥有极好的记忆力。生活在亚洲的亚洲象,以其温和的性格被人们所驯服。由于拥有极强的记忆力,它们在森林中活动有固定的路线从而成为亚洲搬运工。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用它来运木头、家畜和粮食,甚至在战斗中用来运送士兵。
大象是群居动物,有时不同的群体会合成上百头的象群。在象群这个大家族中,它们运用喇叭似的声音和人类不易听见的低音交流。象群由一头年长的雌性大象带领,这个家族的头领把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大象。雄性大象长大后,往往会离开家族,独自去闯荡。当进入繁殖时期后,大象这个家族变得极为精彩,两只雄象用鼻子和长牙扭成一团进行激烈的竞争,有时偏向左边,胜者便获得了与雌象交配的权力。
恐龙家族的“四不像”一懒龙
哺乳动物中的“四不像”,是属于鹿科动物里的一种鹿。它的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尾巴似驴非驴,蹄子似牛非牛。这种奇特的长相使它成为动物界的珍品。
在恐龙家族中也有这样的“四不像”。它就是由蒙古古生物家们在大戈壁滩上找到的一种名叫“懒龙”的恐龙。
懒龙看上去就像由各种恐龙的身体拼凑而成的,奇形怪状。它的头像原蜥脚类恐龙,牙齿和咀嚼有关的结构与鸟臀类恐龙相仿,前肢十分灵活,与典型的兽脚类恐龙十分相似。所以,懒龙被人们称为恐龙中的“四不像”。
懒龙被发现后,国际上根据恐龙的骨盆,把恐龙分成两大类,即与鸟类骨盆相似的鸟臀类恐龙和蜥蜴类骨盆相似的蜥脚类恐龙。但也有不少古生物学家反对,认为懒龙实际上是一种演化得比较进步的蜥脚类恐龙。但兽脚恐龙比较凶猛攻,如恐爪龙、霸王龙。可懒龙却牙齿细小,后足上长着四个指头,相对又短又宽,身体精壮,看起来却可爱,动物要笨拙、迟缓很多。
科学家们也对这种“四不像”恐龙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各种推测。有人认为它的生活习性可能与两栖动物相似,以鱼类为食,也会时常到陆地上。也有人认为,懒龙的头部与鸟类相似,它的颊部与鸟臀类恐龙类似,所以称它可能是以植物为生的植食性恐龙。也有人综合了现代麋鹿和一些爬行动物的食性后,推断懒龙可能是一种杂食性动物。主要吃小虫子、虾、蟹类,还可能吃些河蚌、田螺,甚至蘑菇之类的真菌类。
可是俄罗斯的古生物学家则认为,劲小、体形较小的懒龙很可能生活在大树上,以大黄蜂的窝为食,成年以后则树上生活,就和现在南美大陆的树懒或澳大利亚的考拉一样,是倒挂在树上生活,它的大爪是用来悬挂时钩住树枝用的。可是,那么大的恐龙一天要吃多少才能维持它的生活呢?填饱肚子容易吗?这个问题一直都迷惑着科学家们。
懒龙跟那些行动迟缓、新陈代谢较慢的动物,比如龟、鳖等大名鼎鼎的“老寿星”一样,也是跨度了一亿多年的时间,成为延续时间最长的恐龙类群之一。懒龙经历了侏罗纪和恐龙灭绝的白垩纪。还有一种说法,懒龙属于兽脚类种,而兽脚类属于演化得比较进步的种类。懒龙的发现也使兽脚类的发现时间大大提前。并且最早的鸟类的始祖鸟化石和兽脚类恐龙化石在同一地层,即生活在同一时代,按照一些生物学家的观点,鸟类是从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但二者的最早代表在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被发现,使这一点无法自圆其说。或许懒龙把兽脚类恐龙的生活时代大大提前了,也许可以解释这一缺陷,但还存在的疑问是懒龙到底算不算真正的兽脚类恐龙?恐龙家族的“四不像”自然是一个谜,它的生物进化方式远比人类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今后的科学发展一定可以将它的秘密揭开,未来懒龙将不是一个谜。
古代的昆虫大家族
大千世界在亿万年的变迁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同样也有许多极为有趣的昆虫知识,昆虫是最古老的地球居民!虽然考古学家还没有确定最原蜻艇化石始的昆虫是什么样子,属于什么年代,但已能肯定在距今3500万年前,就有许许多多的昆虫生活在地球上。下面就详细介绍几种古代昆虫。
蜻蜓是至今仍存在的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在3500万年前就已出现,并且被称之为远古的“飞行家”。而现在我们见到的蜻蜓是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变而成的,远古的蜻蜓非常大,身体的长度且不说,就展开左右两翅来看,其宽度就有75厘米。古代的蜻蜓在天空可以和许多飞鸟比翼齐飞,许多巨型食肉兽只要吃几只蜻蜓就可以填饱肚子。
据科学家的大量考证研究,蜻蜓的翅膀开始并不大,行动也极为缓慢,飞起来也只不过贴近地面稍稍抖动一下而巳。后来蜻蜓为了生存,不断演变进化,使优势渐趋完善,弱点曰趋克服。为了能够在当时出现的各种茂盛的树木之间飞跃,它们逐渐练成了滑翔的能力。翅膀在空中有了浮力,逐渐发育成了能飞翔的翅膀。由于能够飞得很远,食物也越来越丰富,蜻蜓的体形也随之逐渐增大。
螳螂、蟋蟀、蚱蜢、蝉、甲虫随着蜻蜓的出现也相继出现。早在2500万年前,它们就随处可见,它们的体形比现在要大得多。计算起来,它们比人类的祖先猿都要早。那时的大蟋蟀翅膀有15厘米长,由此推断,从它的发音器所发出的洪亮的声音,远在1.6千米的地方都能听见。蟋蟀不仅善鸣,还是弹跳健将,但它的弹跳距离却无法考证了。
接下来该是大名鼎鼎的“大刀将军”——螳螂,它在自然界中可算是老前辈了,它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漫长的变迁中,恐龙因无法适应生存规律而从地球上消失,但是螳螂却顽强地生存下来,子子孙孙延续至今。如今的螳螂长相与千万年前化石中的螳螂十分相似。
螳螂力大惊人,它的两把大刀可以举起比自身体重重20倍的物体,正是因为这两指把刀的原因,它才可以把机灵的小鸟、敏捷的蜥蜴和狡猾的地鼠等大刀砍杀,才可以生存在强大可怕的自然环境中。在人类的意念中,由于螳螂的威武,古希腊人称赞它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并为它取名为“先知者”,并认为螳螂高举两只大刀,是向上帝祈祷。在中国古代的石刻中,也记述了螳螂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琥珀化石”被称为美丽的“水晶棺材”,古代针叶树的树干上渗出的松脂在深层的地下,经高温高压,经千万年后才成为晶莹透明的琥珀。如果有昆虫在里面,那便是一件很美的水晶玻璃的艺术品。由于在千万年前,欧洲北部有一望无际的大片森林,在地中海、波罗的海的海滩边便有大量的琥珀化石。在我国的抚顺,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发现了种类繁多的琥珀昆虫化石。琥珀可以用来做药物治病,另外还有一些精美的琥珀深受人们的喜爱,视为高雅的装饰品。
神奇的猛犸象
大约在40多万年前,猛犸象开始出现在地球上,它与人类的祖先曾共同生活在同一时期。猛犸象是象类家族中特殊的成员,它不同于一般的大象,一般的大象耳朵很大,身上光溜溜的,而猛犸象则耳朵小,身上长满了长长的毛,更特殊的是它的背上还有一个跟骆驼的驼峰一样的突起,这个“驼峰”的作用是巨大的,里面能贮存大量的脂肪和其他许多营养物质,这跟现代的骆驼峰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猛犸象偶然找不到食物的时候,便可以靠这里的物质生活下去。
中国的东北、内蒙古和西伯利亚一带都曾是猛犸象生活的家园。1901年人们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内发现了2.5万年以前生存过的猛犸象,遗体保存得很好。猛犸象主要以草、果实、小树枝、地衣为食。它是一种巨大的食草动物。对于猛犸象在地球上的消失,人们众说纷纭,现在更多的科学家都认为,猛犸象消失的真正原因,应是人类的大量捕杀和气候变暖。猛犸象是生活在非洲的没有毛的象类演化而来的,在它们的皮肤下有一层10厘米厚的脂肪起保温作用,而小小的耳朵和短小的尾巴能防止损失大量的热量。猛犸象最绝妙的御寒措施就是当它们的身体感到外界温度下降的时候,就会逐渐长出一层毛发,最长可达1米,像毯子一样,覆盖全身,就像现在的西藏高原上的牦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