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渠道战争
12213600000086

第86章 渠道创新的方式

纵观市场营销发展的历史,没有一成不变的营销手段,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渠道形式。企业对于渠道的创新是顺应消费市场成分、结构等变化的大势所趋。

每个渠道创新的个案都有其难以复制的独特之处,但是归纳起来,也有几大类型,其中并不是无迹可循。

渠道创新的路径之一是渠道外包。渠道外包就是将渠道的方式、级数、宽度、长度和渠道的维护拓展都直接由外包公司决定,公司将渠道建设、终端维护和促销方式的权利都外包给承包公司,自身只负责签订外包合同或确定销售价格。在这种方式下,企业将渠道建设交付给了专业的渠道中间商。企业选择渠道的标准,在于各个选择方案的性价比。如果自营渠道的性价比不如外包渠道,那么选择外包渠道的结果不容置疑。自建渠道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企业或者每个企业的每个时段,如果自建渠道不是最好的方式,那么采用外包渠道也是可取的。

如果自建渠道和渠道外包的选择都不是很合适,那么可以考虑采用渠道联盟的方式。不是自己做渠道,也不是完全外包,而是企业之间联手,共营渠道。企业如果实力不足,不能自营渠道,在行业中的渠道实力属于中游,那么企业可以联合同类企业共建渠道。如此一来,既可以对抗行业中的领头企业,还可以整合资源。

在市场中有一种规模不大但是充满新意的业态——格子铺,可以说是兼得渠道外包和渠道联盟二者之妙。

“格子铺”源自日本,是在城市繁华地带的商铺内,放置标准尺寸的“格子柜”,任何人只需每月支付很少的费用,就可以租用格子寄卖自己的物品,相当于拥有了自己的一个“摊位”,同时会有专职人员代为经营管理。

不少人销售经验、推广费用和经营的时间都不多。租用格子铺,既可以降低租金成本,推广和经营又都能委托格子铺的经营者完成,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时间。许多人租用格子铺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一些产品和自己的收藏,完成了自己的梦想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利益。

从货主不直接参与销售来看,“格子铺”属于渠道外包,从不同货主的商品类型大致相同(多为饰品、手工艺品、创意产品)来看,“格子铺”又属于一种渠道联盟。“格子铺”的出现给不少人提供了初步的创业机会。而开发出“格子铺”这种新渠道的经营者自然也可以获得不小的收益。

从根本上来说,减少渠道环节,能够有效地避免渠道风险和成本,因此渠道扁平化和无渠道也是渠道创新的两个基本路径。

应该说,渠道扁平化的理念很多人都熟知了,但是具体方式却没有被掌握,扁平的渠道并没有带来应该有的收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渠道设计不合理,因为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采用这种方式;其次是渠道扁平的方式不恰当,压缩掉的不是多余环节甚至根本没有压缩掉多余的环节;最后是执行的方式不当或者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得出效果不佳的结论。

所以说,渠道的形态与企业类型、产品特点息息相关,对有些商品来说,没有渠道就是“有”渠道,无为就是有为。渠道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也不一定是必须要做的方式。有时可以不去关注渠道,直接采用直邮、电话营销、直销、网络营销等很多种方式,将渠道尽可能的无为,利用得当,也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渠道创新方式可以在市场中不断地重组、创新。渠道犹如思维,需要灵活与变通,需要敏锐的市场感觉与洞察力,方能保持鲜活的市场生命力。渠道生命力活跃、旺盛,企业在市场中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战术解说

渠道不是越简单越好。部分企业适合单一或者简单的渠道设计和建设,而另一部分企业却需要整合渠道。由于这些渠道都适合企业,整合的效益要远远大于单一渠道的收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当创意遇到特殊事件时,消费者的感情在事件感动下尽力挥洒的时候,这些事件的主角企业,在渠道中成了追捧的对象,也提高了知名度,抑制了竞争对手,且创造了滚滚利润。“威露士”的“非典”营销实验堪称稳健、迅速——在“非典”早期,威露士便成立专门应急小组,系列广告“防止病从手入,请用威露士洗手液”与广州各大媒体疫情报道同步出现。在连续增加自身的曝光率以后,该产品又更快地将自身品牌诉求圈定在“家庭消毒”上,并率先大规模免费捐赠6万瓶洗手液,一举奠定了在消毒市场的老大地位。

当然,企业除了借助一些特殊事件外,还可以创造一些事件,挖掘竞争对手的软肋,以创造自身的优势。要知道,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容量总是有限的,仿效他人的做法,照搬照抄他人的成功经验,是没有多少胜算的,只能多少分一杯羹罢了,还可能陷入价格战的泥潭,成为少数成功者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