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渠道战争
12213600000056

第56章 增强渠道控制力的策略

营销渠道的控制手段多种多样,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渠道控制方法归结为两类:硬控制和软控制。

硬控制就是利用强制性权力的控制,如上下级渠道之间的命令与服从;而软控制是利用非强制性权力实现的控制,如通过掌握渠道产品与品牌;掌握渠道网络及激励资源;实行渠道服务和“助销”等方式实现对其他渠道成员的控制。

谁都想控制渠道,获得渠道话语权,开发优质畅销产品,形成渠道控制力,这是生产厂商获取渠道控制力的不二法门。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只要手上拥有优质畅销的产品和品牌,就掌握了渠道的控制权,这是控制渠道的最有力武器。试想,如果一个超级市场没有可口可乐的产品,那还叫超市吗?所以,流通企业要争取抓住一线品牌或重要品牌,而生产企业要力争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投入创造出一流的产品和品牌,以提升企业产品力和品牌力,这是渠道控制的根本,是一种专家权力的显示,它决定了厂商之间根本的地位和方向。

渠道控制最终取决于企业实力,而规模则成为实力的最重要表征,它包括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谁的规模大,谁就拥有渠道发言权;谁的规模大,谁就可以修改和制订游戏规则,这就是渠道新赋予的强制权力。

此外,无论对于制造商还是中间商来说,拥有完善的服务体系,能为其他渠道成员或最终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都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由此赢得对渠道的控制。服务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良好的服务是让顾客满意,形成顾客信任、偏好和忠诚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售前服务集中体现在产品设计中;售中服务是销售过程中与顾客面对面的服务,它直接决定着顾客的满意程度;售后服务实现的是顾客购买价值的增值,它是决定顾客忠诚度的主要原因。良好的服务通过口碑传诵,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

制造商若想争取主动,必须掌握尽可能多的下游中间商,以及未来可替代该中间商的其他多个中间商,这样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对其更换,而不必受其制约。如果掌握了尽可能多的下游中间商,若某中间商与制造商的合作和支持达不到要求,由于下游中间商都是该中间商的客户,是该中间商的利润之源,此时制造商又掌握了其他可替代的中间商,那么从中选择一个可替代的中间商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一方面掌握下游中间商;另一方面掌握可替代的其他中间商,就会形成竞争态势,在渠道管理和控制上占主动地位。制造商可以自主开发掌握下游中间商,掌握渠道主动权。

生产商可以有效利用渠道激励资源,发挥其“杠杆”功能,获取渠道控制力。渠道激励实质上是渠道资源的再分配,因此,渠道激励也是一种渠道权力,而且是一种很有效的权力。不管是制造商还是中间商,只要拥有渠道激励资源,如授予独家经营权、额外价格优惠或市场推广费用的支持等,也就获得了对渠道成员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不过采用激励手段进行控制时,要兼顾个体和全局、现在和将来的利益,同时还要权衡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战术解说

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就是权力的来源。只有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经销商、竞争对手的状况,遇事才能够作出迅速的反应和有力的决策。依靠成熟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技术,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工、整合,不仅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分销效率,还可以实现对经销商,甚至对整个渠道的有效控制。